第800章 香港迴歸

“該死的,當初怎麼就賣了這麼多的火箭筒給他們,這不是抗自己人嘛!”坦克車長的埋怨聽在旁邊的步兵中尉耳中,也是深以爲同。

火箭筒這玩意在中國陸軍不是什麼新鮮事務了,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經有了,之所以出現的這麼早,自然離不開陳敬雲的干預,哪怕陳敬雲前世裡並不是什麼軍迷,對武器裝備也不算了解,但是大名鼎鼎的rpg也是知道的,不說別的單是那些影視劇裡頭尤其是反恐題材的戰爭片,最經常聽見美軍大兵喊的一句話就是:“rpg!”然後那些恐怖分子的火箭彈就打過來了。

而這也讓陳敬雲生出了研發火箭彈的心思,他自個不是什麼武器專家,自然是不知道火箭筒該怎麼設計,但是偌大一箇中國呢,軍工設計類的人才多的是,也用不着陳敬雲來費心,所以和以往的時候一樣,只提出了概念以及要求,具體設計就是那些技術人員的事情了。

火箭筒這種武器的概念甚至具體設計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務了,人家美國在一戰末期就試驗過了,不過一戰結束後也就和各國一樣,大量的新式武器研發都被停止了下來,美國人的火箭筒研發自然也就中途結束。

中國的火箭筒研發還是二十年代後期陳敬雲想起來有這種武器後吩咐裝備部進行研發纔開始的,並在1932年就研發了出來初始的樣品,不過射程以及威力都不足,根本無法有效的進行反坦克作戰,所以也沒大規模裝備,只是說弄出了少量成品進行各種實驗進行技術積累,以供技術人員繼續改進火箭筒。

經過了多年後,也就是1936年的時候,經過多次改進的火箭筒才被正式定型,並進入軍方服役。

根據中國陸軍對武器一款以來的命名方式,這款火箭筒被定性爲1936年式火箭筒,簡稱爲三六式火箭筒,三六式火箭筒口徑爲六十毫米,重量六點二公斤,長度一點四三米,最大射程三百五十米,不過經過多次試驗,火箭筒別說在最大射程外發射了,就連超過兩百米發射那命中率以及穿甲性能都會變的很悲劇,往往實戰中,火箭筒的發射距離是在百米以內,甚至更近的五十米左右,在百米發射的話,能夠穿透八十毫米的垂直裝甲。

三六式火箭筒設計的很簡單,基本上就是一根無縫鋼管然後加裝簡易的瞄準器,技術簡單,造價便宜,適合大規模量產,其發射的60毫米火箭彈的威力在三十年代中期而言相當不錯,在近距離足以穿透當時各國大多數現役坦克的裝甲,而面對蘇軍的大量薄皮bt系列以及t26系列更是殺傷力十足。

蘇軍的坦克多是出了名的,儘管在三十年代甚至1941年前蘇軍的坦克性能都不咋地,但是架不住它多啊,要知道中國在三十年代後期,也就是德國進攻波蘭之前,全部新舊坦克數量加起來都不到五千輛,到1941年的今天也才八千多而已,連蘇俄的一般坦克數量都不到。

儘管中國陸軍的坦克性能先進,對付蘇俄的坦克部隊沒有什麼問題,但實戰中,往往很難發生坦克部隊之間的大規模交戰,坦克大多數時候都是和步兵進行戰鬥,也就是說,中國的普通步兵遇到蘇軍坦克進攻的機率是非常大,因此加強步兵反坦克力量就非常重要了。

在中國的普通步兵師中,反坦克火力以牽引式反坦克炮爲主,師屬反坦克兵力是五十七毫米以及七十五毫米的牽引反坦克炮,而步兵團中的反坦克兵力則是三十七毫米的牽引反坦克炮,數量也不算少,戰時還會下放到營級部隊中加強反坦克火力。

如果說在二十年代以及三十年代裡三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都還足以勝任大部分坦克任務的話,但是到了四十年代,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火力就不夠了,實際上不但三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穿甲性能滿足不了需求,就連五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也是無法滿足現在的作戰需求了。

這點可以從各國坦克的主炮口徑發展就可以看的出來,中國的中型坦克從t9開始就已經是七十五毫米口徑了,而最新的t15更是空前的105毫米口徑,爲什麼增加口徑還不是爲了獲得更高的打擊能力,其他國家大多也如此,只不過沒有中國陸軍那麼追求極限,一下子就過渡到了105毫米,其他國家現在的還是75\76.2毫米的坦克炮爲主。

坦克炮增加口徑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那就是各國坦克的裝甲越來越厚,口徑小了根本打不穿,而作爲步兵反坦克力量的牽引反坦克炮的口徑太小了自然也是不行,所以中國陸軍纔會在三十年代發展了七十五毫米的牽引反坦克炮,甚至爲了增加這些反坦克炮的火力,還奢侈的給他們配屬了鎢芯穿甲彈,這種行爲在其他各國看來看來絕對是屬於敗家子的行爲,鎢合金啊,那玩意可貴的很。

而事實上,全球那麼多國家裡頭,也就只有中國才能廣泛使用鎢合金來製造反坦克穿甲彈了,因爲中國獨佔了全球90%以上的鎢礦產量。

配屬了以上三種不同口徑反坦克炮的中國步兵師裡頭,反坦克火力也不算弱了,但是受限於牽引反坦克炮的造價以及重量問題,最多也就只能在營級部隊部署,再往下的話就很難了。

所以在連排級上,之前是沒有任何的反坦克兵力,一戰以及二十年代中國陸軍也實驗性的裝備了少量的反坦克槍,但是發現隨着坦克裝甲越來越厚,反坦克槍的效能越來越小,所以乾脆就不裝備了。

爲了加強連級以下部隊的反坦克能力,中國陸軍決定大規模裝備三六式火箭筒,而且裝備的數量非常多。

在1941年以前,俄羅斯共和國可是中國的軍事盟友,中國的各種武器也是對俄羅斯共和國開放並提供的,俄羅斯共和國雖然無法購買先進的t12以及t15坦克,但是購買t9坦克以及購買普通的反坦克炮以及火箭筒卻是沒有問題的。而三六式火箭筒的優越性能也是被俄羅斯國防軍極爲看重,採購了很多並廣泛裝備他們的步兵部隊,而在之前他們對蘇作戰中,面對蘇俄陸軍中的一大票薄皮坦克,這三六式火箭筒可是俄羅斯國防軍在前線反坦克的中堅武器,這數個月來可謂是戰果輝煌。

但是沒想到,這三六式火箭筒不但用在了蘇俄人身上,也還被俄羅斯國防軍用在了抵抗中國入侵上,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諷刺的事情。

不過防守烏蘭烏德的俄軍雖然有着不少的火箭筒,但是說到底防守烏蘭烏德的只是俄軍的一個二線部隊,連正經的大口徑火炮都沒有幾門,專職的大口徑反坦克炮也是沒有多少,要不然俄軍也不會放棄郊外陣地不守,而是主動縮回了烏蘭烏德城內,依託城內的建築進行巷戰防禦了。

加上反手烏蘭烏德的俄軍兵力並不多,也就數千人而已,之前西伯利亞前線兵力缺口極大,隨着進攻縱深的延長就更加讓俄軍的兵力不足了,爲此俄軍幾乎是已經把有所的主力部隊都抽調到了蘇俄前線,在國內縱深區域的部隊只是一些臨時動員的二線部隊而已,如此的部隊怎麼能夠抵擋中國的精銳陸軍,別說此時中國陸軍的兵力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就算是數量一樣多俄軍也是無法抵抗的。

俄軍在烏蘭烏德雖然打的很頑強,也給進攻烏蘭烏德的中國第七集團軍下屬的第八裝甲師造成了一定損失,但是面對第八裝甲師的進攻,他們依舊沒有能夠抵擋多久,僅僅是一天一夜的時間,烏蘭烏德的俄軍就已經全線崩潰,而隨着第五裝甲軍的另外一支機械化部隊第六十師的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也抵達烏蘭烏德後,兵力和武備都處於絕對劣勢的俄軍根本無法抵抗,迅速潰敗。

俄軍的迅速潰敗讓中國第七集團軍佔領了烏蘭烏德這個交通戰略要地,不但爲中國取得了繼續進攻俄國境內的重要戰略據點,同時也是切斷了俄國境內的西伯利亞鐵路,由此把貝加爾湖東西兩端的俄國直接分割兩半。

這給中國進攻俄國的行動中帶來了極大的戰略優勢,而這種戰略優勢將會給中國在俄國展開的整體戰略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

“截止到今日下午六點整,我軍第七集團軍下屬之第五裝甲軍已經攻克烏蘭烏德,所屬工兵部隊已經開始對被俄軍撤退前破壞的鐵路中轉站進行修復,預計明天就能夠初步恢復鐵路運輸,後天就能夠恢復到一半的運輸量!”陳儀向着陳敬雲以及在座的諸多將軍們解說着這兩天最新的戰況。

“還好,俄軍撤退的時候雖然對鐵路進行了一定的破壞,但是由於我們進軍的速度非常快,倒是他們並沒有能夠完成大部分鐵路的破壞!”陳儀補充看這麼一句後繼續道:

“在遠東地區,我軍第八集團軍已經從新東省出發,並攻佔了多座俄軍城市,目前已經挺進了約兩百公里,不過受限於當地交通情況,後續的進軍速度會降低!”

“在西線,第五集團軍下屬第十軍已經向巴爾瑙爾發起總攻,當地俄軍兵力並不強,預計三天內就能夠拿下並匯合第二裝甲軍向鄂木斯克進軍!”

“中亞的北部方向的進度要緩慢一些,防守阿斯塔納的是俄軍部隊比較多,而且還有俄軍一個裝甲師,而且根據空中偵查,俄軍已經開始抽調中亞地區的兵力回防。不過我們佔據了地理上的優勢,中亞鐵路被我們控制,西伯利亞鐵路也已經被我們切斷,他們已經無法從腹地獲得補給,而根據他們現存的估計,堅持不了多久!”

“而在中亞南部方向上,我們的第四集團軍已經攻克希姆肯特,並準備沿着中亞鐵路繼續向西北方向進攻,於此同時在塔什干的一個俄軍步兵師已經被我們包圍!”

“以上的數個方向中,除了阿斯坦納方向外,其他方向都已經按照預定計劃順利完成了各自的作戰目標,至於阿斯坦納方向上的延誤,參謀部已經責令第五集團軍加快進攻的步伐,並抽調第四集團軍的第三十二師增援第五集團軍在阿斯塔納方向的實力,加緊一些還會能夠順利完成預定計劃的!”

陳儀整體介紹完了局勢後,陳敬雲點了點頭:“不錯,計劃的順利實施是離不開在座諸位的努力,而在座諸位在這段時間的努力我也是看在眼裡!”

說完這話後陳敬雲話語一頓,環視一圈後才道:“不過在這裡我還是要強調一點,那就是這一次的行動是必須要快,一個月內就必須取得決定性的戰略勝利,三個月內就必須徹底攻下俄羅斯。如此我們才能夠騰出手來應對其他方向的挑戰!”

陳敬雲的意思非常明顯,那就是他不想把中國陷進俄國這個爛泥潭裡,他可不想在俄羅斯里打上一年甚至更久的兩三年,如此的話就會拖住中國太多的力量而導致中國無法挪移出精力來應對其他方向的挑戰。

俄羅斯一戰,必須速戰速決,儘快的把俄羅斯吞進口中,免的節外生枝。

畢竟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中國一個國家,這場世界大戰也不止是中國和俄國發生的戰爭,在俄羅斯戰役之外,還有着歐洲戰爭,太平洋戰爭,而這些都是需要中國分出極大精力來應對的。

尤其是當中國進攻俄羅斯共和國之後,和陳敬雲所預料的不一樣,美國和英國方面並沒有爽快的支持陳敬雲,但是也沒說反對,而是保持沉默!

然而就是這種沉默才讓陳敬雲擔心,擔心着和如果美國和英國以及日`本從中橫插一腳,其中又以日`本方面的反應比較強烈。

自從去年開始,日本方面就已經認爲中國遲早是要和蘇俄開戰的,而今年德國進攻蘇俄之後,日本更是認爲中國要和德國聯手,而中國在北方地區的大規模調兵以及動員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加上中國在緬甸等東南亞方向的強勢以及軍事行動,讓日本也認爲中國是要和英國開戰的。

而正是這種判斷出才讓日`本做出了進攻美國和英國的決定,按照他們的預定想法是,中日兩國聯手挑戰英美在東南亞以及太平洋上的勢力,加上中國在北方地區對蘇俄開戰,那麼中德也會結盟,最後導致中日德三國的軍事聯盟。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國非但沒有去進攻英國,更加沒有去進攻蘇俄,反而是對自己的盟友俄羅斯共和國下黑手。

中國的如此動作讓日`本陷入了極爲被動的局面,他們知道中國既然進攻了俄羅斯共和國,那麼肯定是和蘇俄達成了什麼協議,而中國不和蘇俄開戰,也就代表着中國不可能和德國結盟。

當中國不與德國結盟的時候,中國縱然在東南亞地區和英國有着矛盾和糾紛,但是會不會和英國開戰可就另外說了。

而中國不和英國以及美國開戰,就代表着日`本需要獨自對抗英美。

哪怕日`本人再自大,但是發現了這種情況後依舊是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現在中國進攻俄羅斯與否已經是無關緊要了,對於日`本來說,它需要中國去對抗英國以及美國。

爲此,日本的外交官們這兩天在南京頻繁活動,勸說中國對英國以及美國宣戰。

於此相對的,英國和美國人則是勸阻中國加入他們的反法西斯聯盟,因爲中國的實力實在太過強悍了,不管是中國偏向於日`本還是偏向於美國以及英國,都會對亞洲局勢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中國堅定的站在日`本這一邊,美國和英國是要大吃苦頭的,同樣的如果中國支持英美,那麼日`本就遭殃了。

中國如此重要,不得不讓英國和美國人重視。

甚至爲了拉攏中國,英國人在一直堅持的香港以及緬甸問題上做出了重大讓步,甚至撤出了香港的駐軍,當然了這種讓步也有着日`本人對東南亞地區進行了大規模攻勢的原因。

現在香港的地位問題變得極其複雜,因爲現在香港名義上還屬於英國的屬地,日`本甚至都開始準備進攻香港了,不過被中國所勸住,但是中國同樣也對英國人提出英軍撤出香港的要求,避免讓香港遭受戰火。

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英國終於是在堅持了多年的香港問題上做出讓步,同意讓中國提前收回香港,但是作爲交換中國必須保證香港不得爲日軍所用,尤其是不得爲日本海軍所使用。

對於這種要求,中國自然是答應,就算他們不說中國也不可能讓自家的港口被外國軍艦所駐紮。

十月十九號,太平洋戰爭、中俄戰爭爆發後沒有多久,中英兩國簽署了歸還香港的協議,次日中國部隊開始進駐香港。

被英國佔據了近百年的香港終於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不過香港的迴歸並沒有讓中國放棄對日`本的扶持,現階段而言日`本對於中國來說還非常重要,而扶持日`本繼續和英美作戰還是中國的既定方針,香港的迴歸只是讓中國不對英國以及美國宣戰而已,陳敬雲可沒有說就此要倒向他們了。

實際上,在這一場世界大戰中,陳敬雲不打算和任何人結盟,中國必須是獨立的參戰勢力以保證撈取最大的利益!

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351章 蔡凝(二)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39章 關餘貸款第72章 牽手賞梅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314章 D5系列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7章 林家有女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46章 丫頭換裝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775章 演講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969章 北非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369章 十九號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10章 密議(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67章 關餘貸款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1040章 秋熱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78章 97號陣地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
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351章 蔡凝(二)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39章 關餘貸款第72章 牽手賞梅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314章 D5系列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7章 林家有女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46章 丫頭換裝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775章 演講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969章 北非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369章 十九號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10章 密議(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67章 關餘貸款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1040章 秋熱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78章 97號陣地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