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總動員(一)

南京總統府東側的參謀部大樓內,陳敬雲毫不客氣的坐在了原本屬於參謀部總長馬成的位置上,而馬成則是在一邊站着,而兩人的正對面是作戰司司長趙之科少將,另外還有參謀部新任作戰次長宋俊鵬中將。

站在陳敬雲身邊的這三個人乃是參謀部裡頭的三個最爲重要的實權人員了,參謀部總長馬成不用說,數大上將之一,而參謀部作戰兩個次長中,常務次長雖然也是中將銜但是並不管理作戰事務,做的更多是行政方面的工作,所以並不算位高權重,而作戰次長卻是配合參謀部總長策劃作戰戰略的,所以這個位置極爲重要。而作戰司就更不用說了,參謀部下屬各司裡頭的第一司,是所有少將都想要坐上的位置,擔任過作戰司司長後基本就代表着可以繼續往上升了。

“根據鄂木斯克那邊空軍的偵查情報,蘇軍這次僅僅在鄂木斯克地區就彙集了超過八十萬的兵力,此外在鄂木斯克北部還有一支偏師,人數也不少至少有十餘萬人。此外在鄂木斯克南部地區也就是新疆以西的卡拉甘達地區的蘇軍也有異動,至少有着五萬餘人的蘇軍,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部隊。”趙之科少將正在向陳敬雲解說着俄國方面的最新情況:“從昨天早上開始,卡拉甘達的我軍邊防騎兵部隊就是和蘇軍進行了小規模的交火,而到了昨天下午,鄂木斯克北部地區的俄羅斯國防軍也是遭到了來自蘇軍的小規模進攻,而今天凌晨時分,蘇軍是正式撕毀了臨時停戰條約,在鄂木斯克方向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而俄羅斯國防軍目前的部署是,鄂木斯克內有俄羅斯國防軍的第一集團軍、第五集團軍、第六集團軍、第七集團軍以及第二騎兵軍,約有四十萬。在鄂木斯克北部到塔拉地區,是俄羅斯國防軍第三集團軍、另有第第七騎兵師。總兵力約十萬餘人。在鄂木斯克南部到巴普洛達爾一線是俄羅斯國防軍的第二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第一騎兵軍,總兵力約十三萬人。此外在鄂木斯克後方還有第八集團軍、新西伯利亞還有第九集團軍。以上就是目前俄羅斯國防軍主力的部署!”

俄羅斯國防軍的兵力並不多,最高峰的時候才一百萬人,去年簽訂了臨時停戰協議後,俄羅斯國防軍也纔有時間進行了編制的整編以及裝備的正規化,因爲和中國部隊聯合作戰的因素,加上俄羅斯共和國自身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大部分軍械都需要購自中國,所以考慮到後勤通用化,已經是放棄了使用俄國標準口徑,而是全面轉化爲中國口徑,即步槍使用6.8毫米,火炮使用75毫米、105毫米、155毫米。不過前俄國時代開發的122毫米榴彈炮因爲性能出衆加上有大量的庫存所以並沒有撤銷,加上俄國新西伯利亞、中亞地區地形良好,不影響122毫米的機動使用,所以中國駐俄部隊也不用和國內地區的部隊一樣刻意追求火炮的輕便性,,所以也是裝備了不少122毫米榴彈炮,不但俄羅斯國防軍裝備,就連中國駐俄部隊也是批量裝備了不少的122毫米榴彈炮。

在編制上也是採取了三團制的小師編制,和當年列強中通用的一師兩旅不一樣,整編了高達五十個師的部隊,其中騎兵數量極多足足有八個師之多,大部分都是從蘇俄控制區中套過來的哥薩克部族中招募的,這些騎兵和步兵以及炮兵等兵種加起來,俄羅斯國防軍的總兵力大約在八十萬人左右。這對於一個人口數量只有一千萬出口的俄羅斯共和國來說已經是極限了,基本上採取了全民兵役制,所有的男性都必須服役才能維持這個規模的部隊。

而以俄羅斯國防軍這八十萬兵力要想擋住蘇軍的數百萬兵力是很難的,必須要的有着大量的中國部隊進行協防,這也是中國駐俄部隊數量始終超過二十萬的原因,因爲中國駐俄部隊並不擔任前線的主要作戰任務,比如在鄂木斯克方向中國的第七軍就是駐紮在卡拉欽斯克,而第六軍更是在新西伯利亞、貝爾加湖一帶,中國駐俄部隊已經是代替了俄羅斯國防軍維持國內治安和和平的力量了。

同時在新疆西部的哈沙克地區,由於俄羅斯國防軍兵力緊張,主力都集中部署在鄂木斯克方圓數百里內,所以南部廣闊的哈薩克地區就只能讓中國部隊應對了,只不過這一方向上蘇軍也沒有什麼主力部隊,左右不過幾個師而已,所以中國也只是在卡拉甘達部署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獨立騎兵團而已。

總體來說,中國駐俄部隊的兵力雖然不少,但是對蘇作戰的話主力還是俄羅斯國防軍,中國駐俄部隊擔當的更多是次要戰線以及維護後方穩定的任務。

基於這種情況,所以蘇軍在今天凌晨時分在鄂木斯克發動的大規模進攻中,基本也都是和俄羅斯國防軍交戰,至於中國駐俄部隊只是在卡拉甘達地區和蘇軍進行了小規模交火而已。

然而儘管主要的作戰任何和中國駐俄部隊看似無關,但是這場戰爭實際上就是蘇俄和中國在打。

根本中俄在1921年簽訂的中俄共同防禦條約,已經明文確定不管是雙方不管任何一方遭到了進攻,那麼另外一方進行包括武力在內的協助,說白了就是軍事聯盟條約。俄羅斯共和國需要中國這個盟友來對抗蘇軍,而中國之所以扶持俄羅斯共和國,根本目的自然不是說爲了保護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民又或者是中國人對社工黨有所厭惡,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需要一個分裂的俄國,就和辛亥時期的日`本想要一個分裂的中國一樣,根本目的是相差不大的。

以中國周邊的環境而言,首位威脅絕對是和中國有着數千裡邊境線的俄羅斯,甚至連日`本都只能算是第二威脅,一個統一了的橫跨了亞歐大陸的俄羅斯不管是帝俄還是蘇俄,對於歐洲諸國是一個龐大的威脅,對於東方的中國同樣是龐大的威脅,歷史上中蘇分道揚鞭之後,雙方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陳兵數百萬,當年中國數百萬解放軍裡頭絕大部分力量都被迫用於北方防禦,甚至都預備打起來的時候放棄東北,北方等地區,退守黃江甚至長江以南,可想而知一個統一的俄國,尤其還是一個社工黨化的俄國對於中國有着多麼龐大的威脅。

至於日本呢,頂多算是第二威脅,如果說中國還是和歷史上一樣軍閥混戰數十年,那麼日`本就足以成爲中國覆滅的威脅,但是因爲陳敬雲的出現,中國的軍閥混戰進行了數年後就已經是結束,重新統一的中國雖然距離真正的工業化依舊很遙遠,但是通過這十幾年的發展也算是建立起了初步的國防工業。這個階段的中國雖然民衆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實際上提高太多,但是對於單純的軍事力量而言卻是已經比前清時代強的太多,陸軍方面已經不比日`本差多少。

說起來,日`本和中國的發展模式極爲相似,甚至是現狀也是極爲相似,那都是屬於工業起步的國家,而且工業的重心也大多集中在國防工業上,對於普通的民生工業兩國的關注實際上都是不多的,中國軍用的坦克以及軍用卡車水平已經絲毫不落於列強下風,甚至在飛機領域上還領先於列強些許。然而在民用上呢,以美國爲例子,汽車已經成爲了家庭消費品大規模進入中產階層的家庭,然而在中國呢,汽車依舊是富豪的玩具,別說平民階層了,就算是那些富商階層也是大多買不起或者捨不得購買汽車的。不說汽車這種昂貴的工業化產品,哪怕是最普通的初級工業品肥皂,普通的低收入家庭或者農村也是用不起的。

雖然例子有些單一,但是這已經足以說明中國工業是不健全的,是片面的,自從前清時代的同治年間一直到光緒、宣統年再到陳敬雲統一中國的這些年裡,中國的工業發展一直都注重在國防工業上,普通的民生工業發展實在有限,而歷史上,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

不管如何,中國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國防工業是事實,而有了初步的國防工業後,憑藉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採用義務兵制度後維持一支數百萬人規模的陸軍並不是一件太過困難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日`本實際上不足爲慮,只要中國不處於歷史上的清末以及民國數十年混戰的那種情況,有着一個說得過去的統一政府,有着一支勉強能打的陸軍,那麼實際上日`本的威脅就很有限,哪怕是二十年代之前的北洋政府都能夠打消日`本大規模侵華的野心,也只有南京國民政府裡的光頭的控制力實在太差,把偌大的中國分割成一片一片,要不然日`本那裡有這個膽子全面侵華。

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210章 衝鋒(二)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6章 福寧公司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187章 上海亂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960章 低估(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71章 各省局勢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95章 北京兵變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21章 陸小曼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72章 牽手賞梅第358章 蔡家崗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章 密議(一)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91章 趙臨東
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210章 衝鋒(二)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6章 福寧公司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187章 上海亂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960章 低估(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71章 各省局勢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95章 北京兵變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21章 陸小曼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72章 牽手賞梅第358章 蔡家崗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章 密議(一)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91章 趙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