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南下北上

餘額不足

陳敬雲也瞭解目前的財政狀況,所以對安華林的反應並不吃驚:“這購置設備是爲了擴建兵工廠,你也知道外購的話價格太貴,自己造的話十塊錢的東西去外面買就要十五塊,二十塊!”

安華林卻對陳敬雲的話不怎麼贊同:“都督,雖然我不太懂軍事,但是也明白自己造軍火的重要性,但是這個要分時機的,如果我財政部裡有着幾千萬的庫存,那麼拿出數百萬來擴建兵工廠自然是可行的,但是我財政部的庫存不過四百餘萬,軍隊和軍政府的開銷又不是小數目!而且還得準備近期的軍械款,別說是拿出三百八十萬,就算是三十八萬也是沒有的!”

陳敬雲對他的話卻不惱:“別急,我這不過是把清單給你看一看罷了,也沒叫你現在就拿錢出來!叫你來,一方面是提醒你把兵工廠的經費撥過去,另外一方面嘛,則是我們一起謀劃謀劃借錢的法子!”

“兵工廠的經費他們來找過我,我不是不給他們,只是前幾天忙着一時走不開,等會回去我就給他們放款!”安華林繼續道:“至於都督你說的借錢,是不是關於愛國債券的事?”

陳敬雲點了點頭:“這個也算!”

安華林道:“愛國債券兩天前已經開始銷售,不過成績不太理想,兩天一共買了不到五十萬,其中多數還都是我軍政府內任職的諸公購買的!”

“這樣要猴年馬月才能把第一批五百萬賣出去?”陳敬雲有些被打擊了。

“主要是因爲我們福建現在還沒有完全統一,而且現在湖北和江蘇前線戰事不利,很多人都在擔心北洋軍南下!”安華林說出了主要的原因。

愛國債券這東西能否賣出去跟福建國民軍的戰績以及整個南方的局勢聯合到一起,如果南邊勝了,福建軍政府自然也就不會垮臺,那麼愛國債券也就能賣出去了。

“罷了,他們不賣我們總不能強求人家!這次來主要是想要和你說,我準備把鹽政拿出來抵押去借錢!”陳敬雲開口就是鹽政又是嚇了安華林一大跳。

“都督,這可萬萬不可!鹽政可是目前我財政收入的大頭,把鹽政抵押出去以後要是有個萬一……”安華林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鹽政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清楚,人家朝廷糊塗了那麼多年也沒把鹽政讓給外國人用來貸款,怎麼自己這個都督就把主意打到鹽政上去了。

陳敬雲卻不以爲然:“我問你,假如沒有貸款,以目前的財政收入軍政府能夠堅持多久?”

安華林心裡默算一番後道:“政府經費各部門加起來雖然不少,但是大頭還是軍費,按照目前的庫存和預計收入,財政還可以堅持四到五個月,到時候財政整頓的也差不多了,新一年的稅收也上來了,雖然差強人意,但是勉強能支撐!”

“你別忘了我們還有一個軍購合同,那裡還有兩百多萬沒給呢!”陳敬雲提醒他

安華林一聽,臉色也是沉了下來,如果把那兩百多萬的軍械款一給,那麼別說支撐四五個月了,就連兩個月都支撐不了。

這時候陳敬雲又接着道:“我也實話告訴你,等那批軍械到了,我打算繼續擴編,編成至少六旅兩團的野戰部隊,然後再建三到五個團的地方守備部隊。”

安華林是一邊聽陳敬雲說是一邊計算着可能增加的費用,不等陳敬雲說完他就已經停止了計算因爲當他聽到說六旅兩團的時候就知道,增加的那麼多軍隊單憑福建絕對養不起。到時候每年的財政缺口就不是幾十一百來萬的事,而是數百上千萬的缺口。

然而轉念一想陳敬雲可是都督,而且能夠以這麼年輕的年紀就掌控福建一省,數萬大軍,絕對不是什麼愣頭愣腦的笨人!所以他問道:“都督,莫非你是有什麼辦法?”

陳敬雲道:“還是那句話,借!”

安華林道:“借了怎麼還?靠福建一省以後絕對是財政赤字,那裡有錢還?”

陳敬雲道:“我可沒說過靠福建一省來還!”

聽到這,安華林腦海中冒出了一個天大的想法,可是他沒直接問,而是看了陳敬雲一眼後道:“還請都督點拔?”

陳敬雲笑了笑,站了起來後走到門前,擡頭看向天空:“在這個時代,要強國富民,就必須發展工商業,有鋼鐵機器纔有戰艦大炮,才能不被外人欺凌。可福建多山少田,一省之地收取的田賦不如江南一大縣,交通不便又沒有什麼重要的礦產資源,只能靠傳統的茶葉、木材、造紙維持地方經濟,而要在這裡發展工商太困難了,馬尾船廠的沒落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清廷前後投入近數千萬兩,可是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片荒草而已。”

由於福建的地理環境以及礦產資源的缺乏,就決定了他要發展工業是困難重重的。在這個年頭,一個地方要經濟發展,第一種是有便利的交通可把商品擴散到廣大地區比如上海,廣州,第二種就是有重要的礦產資源,比如東北地區,還有就是集合了兩者優勢的地區,比如湖北。然而福建什麼都沒有,沒有探查到大型的礦產資源,更加沒有長江珠江這種大江河流,也沒有鐵路。整個省份的內陸交通就只靠一條只可通行小型船隻的閩江,更關鍵的是閩江中上游南平以北的幾條支流都是小河,只能走竹排木筏之類的,當年福建茶葉大肆出口的時候,上游各縣的茶葉運輸就是靠小竹排之類的運輸到南平,再換船到福州。

沒有重要資源就得不到鐵路投資,沒有鐵路,也沒有大河造成交通不便,福州沿海地帶的商品就只能覆蓋在省內。遠不如廣州生產的商品可以依靠珠江的數條大型支流覆蓋到遠到廣西等整個南部地區,而上海就不用說了,長江那就是中國的經濟命脈,上海生產的產品能一路賣到重慶去。

如果說幾十年前福建還能依靠茶葉出口成爲經濟強省的話,那麼印度茶葉擠佔全球市場的現在,福建就只能靠着造紙、茶葉、木材等少數幾項傳統產業維持着一個虛弱不堪的經濟體系。

這也就是辛亥後的軍閥混戰年代裡沒福建什麼事的根本原因!

自從陳敬雲這段時間全面的瞭解過福建的經濟體系後,他就把以前穩步慢行的策略拋棄了,現在他唯一想要的事情就是擴軍,然後南下或者北上,南邊的廣東乃是中國財賦重鎮,地位和江蘇不相上下,而北邊的浙江經濟也不差,雖然不如廣東,但是比起福建來卻是強太多了。

如果不擴軍走出去,那就是原地等死,過上幾年陳敬雲就得和其他被打敗了的軍閥一樣,可憐兮兮的逃入租借當寓公。

陳敬雲不想當寓公,雖然他沒有那種爲了國家民族會噁心瀝血的情懷,但是爲了自己,爲了那一旦有了就不願意放下的權力,陳敬雲也絕不願意失敗。

“那都督的意思是南下還是北上?”安華林突然覺得自己彷佛回到了三國時代,而自己面前則是站着一個主公,而自己則輔助着這位主公開創霸業。

陳敬雲道:“不管是南下還是北上,還得看具體情況!”

說實話,陳敬雲還沒有決定好,原本他的打算是先整頓好福建省內,然後擴軍尋找機會謀取向外擴張,但是按照他原來的時間表那得是明年,甚至後年的事,至少不是現在。但是現在看來,當初的想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了!原因很簡單,他發現福建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錢長時間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所以他必須要早點行動!

足足一個小時後,安華林才辭別回去,得知陳敬雲決心擴張的時候安華林也就不反對陳敬雲拿鹽政做抵押貸款了,不過找誰借款,具體的章程如何就得詳細規劃安排了。

看看時間已經是晚上六點多,他正準備離開時,裝備部的歐陽天來了,來的人還不止他一個,還有陳奎、陳衛華兩人。

“怎麼都一起來了?”陳敬雲問道。

陳衛華和陳奎都想開口,但是陳衛華卻搶了個先:“都督,卑職等來是爲了那批軍械!”

歐陽天這時候也是露出苦笑:“我也沒說,是他們自己聽到消息後就跑了過來!”

這批新到的軍械太過於重要,歐陽天自然不可能自己決定而陳奎和陳衛華又纏着他不肯走,所以就乾脆帶着這兩個人到都督府,直接讓陳敬雲決定了。

“軍械?第八團現在人員有多少了!”陳敬雲先問了起來。

陳衛華道:“現在已經接近滿員了!就差軍械了!”

陳敬雲點頭:“既然已經滿員,歐陽天你就從這批軍械中拔出一個團的長槍和手槍給第八團!”

陳奎聽罷臉色一暗,他的部隊雖然已經齊裝滿員,但是隻有一個營的部隊裝備的是漢陽造,其他的都是老舊的快報廢的曼利夏!而他知道新到的這批槍械中只有六千支槍,也就是說給了第八團四千支後就剩下兩千支了,兩千可不夠裝備一個團的。

見陳奎如此,陳敬雲也知道他心裡想的什麼,當即道:“陳奎你也別擺臉色給我看,剩下的兩千支槍都給你拿去!”

第456章 北巡(一)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37章 渡江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960章 低估(一)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8章 航空部隊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66章 福寧公司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31章 財政困境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918章 F5對P51(二)第38章 英國領事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92章 定都之爭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476章 不孝子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10章 密議(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02章 遷移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73章 白雪紅梅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969章 北非第230章 問與答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187章 上海亂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261章 煙華夜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775章 演講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
第456章 北巡(一)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37章 渡江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960章 低估(一)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8章 航空部隊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66章 福寧公司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31章 財政困境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918章 F5對P51(二)第38章 英國領事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92章 定都之爭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476章 不孝子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10章 密議(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02章 遷移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73章 白雪紅梅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969章 北非第230章 問與答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187章 上海亂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261章 煙華夜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775章 演講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