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海空之爭

所以伍世鍾是準備着先用b3轟炸機簡單的改裝後,搭載兩百五十公斤的航彈進行初步的訓練,當然這只是訓練,未來還是需要專門設計用於俯對海轟炸的轟炸機的。

重型轟炸機的問題好解決,但是魚雷機就不是那麼好辦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現有的魚雷都太重了,以國民軍現在裝備和即將引進的美製魚雷爲例子,這些魚雷都是清一色的533毫米的重型魚雷,也就是所謂的二十英寸重型魚雷,這些重型魚雷除了體型巨大外,而且重量大多超過了八百公斤甚至一千公斤以上,就算是專門設計改裝優化後,重量也很難降低到六百攻擊以下。

而如此重的魚雷以國民軍現有的飛機肯定是無法攜帶的,而繼續提高飛機的載重量有些困難,現在1914年初的世界航空發動機水平可遠不如三四年以後的航空發動機水平,國民軍空軍的b3轟炸機爲了獲取六百公斤的滿載載彈量可是用了兩個發動機,採用雙發的模式。而1917年以後的魚雷機大多是單發魚雷機,而且速度和航程等性能也遠超過現在的b3轟炸機。

既然短時間內無法大量的提升現有飛機的載彈量,那麼伍世鍾就是覺得要從魚雷上入手了,那些八百公斤乃至以前公斤的重型魚雷通通不要,然而對負責魚雷製造的上海兵工廠提出了航空魚雷的設計要求!設計要求就一個:那就是把重量控制在六百公斤以下!

上海兵工廠那邊在通過兩輪的軍事援助計劃後,已經初步具備了仿製生產美製魚雷的能力,其中雖然免不了要從外國進口各種核心部件和設備,但是到底是能夠達到了小規模量產魚雷的能力,到時候的魚雷產量除了滿足舊有各型軍艦外,更重要的是爲了滿足即將回國的那支高速巡洋艦艦隊的魚雷需求。

而空軍提出了航空魚雷的設計要求後,上海兵工廠直接把現有的533毫米重型魚雷縮小化,一開始是打算縮小到五百毫米,但是發現重量依舊超過了六百公斤,所以上海兵工廠的技術人員繼續縮小航空魚雷的尺寸,最後一路縮小到了十八寸,也就是457毫米後才讓這個世界上第一款航空魚雷出現,這款被命名爲‘1914式航空魚雷’的其他設計基本全部是仿製進口的美製魚雷,只是單純的縮小尺寸和減少重量而已,一番修改後讓這款航空魚雷的重量只有五百公斤,重量比原本的533毫米重型魚雷少了一大截,當然威力上也是相應的大幅度下降。

不過好說好歹總算是弄出來了,也能夠讓現有的b3轟炸機掛上去了,於是乎有了航空魚雷和重型的航空炸彈後,一支由b3轟炸機改裝而來的海上轟炸中隊也就正在慢慢成形,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陳敬雲把海防的希望放到了空軍身上,而空軍部即將組建海上轟炸中隊的消息傳到了海軍那邊,也是引起了海軍部諸多將領的反對,程璧光聽聞這個消息後多次宣傳,海上的敵人就應該交給海軍去解決,這不管是海軍用軍艦還是用飛機!言外之意那就是海面的作戰任務就應該一律歸併海軍,空軍那邊就別伸手伸的太長了!

一開始還只是少數幾個將領私底下說說,但是沒幾天功夫薩鎮冰就是鄭重的向陳敬雲提交了一份組建海軍航空部隊的議案,聲稱海面上的空中情報和海上轟炸任務由空軍負責的話,到時候將會造成空軍以及海軍之間的協調問題,鑑於此,海軍部希望能夠自主建立海上偵查以及海上轟炸的航空部隊。

雖然列舉了一大堆理由,但是目的就一個,那就是要求空軍方面把海上轟炸中隊轉交給海軍,以後海軍將自行組建航空部隊配合艦隊作戰。

不得不說這應該是世界海軍史上第一支正視航空力量的海軍了,雖然一開始他的目的並不是看重了航空力量的反艦能力,最開始的目的只是爲了杜絕空軍染指海軍的作戰任務而已。這是典型的軍種之爭。

陳敬雲也是有些拿捏不定,按照後世的經驗來看,海軍擁有海航部隊是正常的,但是現今中國空軍剛起步,能開飛機的基本都在國民軍空軍裡頭,海軍那邊如果硬要組建航空部隊的話,少不得就要從空軍那邊拉人甚至分走衆多軍費,這恐怕也是空軍那羣人所不能容忍的。再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對航空毫無經驗的海軍去組建航空部隊的話,要等成軍恐怕就得好幾年以後了!

另外,這件事情也不是簡單的海航部隊歸屬那邊更好的問題,而是已經涉及到了空軍和海軍的經費爭奪乃至作戰任務重疊的問題,而一旦涉及到軍種之爭的時候,就連陳敬雲這個國民軍老大也是不得不準備手下那些將領們的意見。

比如當初陳敬雲想要給海軍撥付額外的造艦經費的時候,可就是遭遇到了陸軍大批將領的反對,雖然以陳敬雲的威望也可以強行壓下來,但畢竟不是什麼好事情,長久以往很容易把軍種之間的矛盾轉移到自己身上來,這種事情可不是陳敬雲希望看到的。

所以說,不管是和稀泥也好,講大道理也好,陳敬雲都是希望調節三大軍種之間的矛盾。不過說來也好笑,這軍種之間的矛盾也是陳敬雲默認的,不但軍種之爭,甚至陸軍內的諸多派系陸續出現也是陳敬雲的默認允許的。如果三軍之間全都一條心,陸軍全部將領都沒有派系嗎,個個都稱兄道弟的話,估計陳敬雲天天都得睡不着覺了。

手下們都鐵板一塊是任何領導都不願意看見的。

這一次的海上航空部隊引起了海軍和空軍的爭奪,不但薩鎮冰親自上陣要求在海軍中設立海軍航空部隊,而空軍那邊伍世鍾也是顧不上對薩鎮冰這些老將領前輩的尊重了,口上說着飛機是我空軍的,飛行員是我空軍的,地勤人員還是我空軍的,憑什麼就讓你們海軍給搶了去啊!

面對海軍和空軍的矛盾,加上陳敬雲也是知道把海面上的空中作戰任務交給海軍的確要好一些,不管有沒有今天這個事情,海軍那邊始終是要建立海航部隊的,今天只不過是提前了而已。

仔細考慮了後,陳敬雲做出了折中的方案,批准了海軍組建海航航空部隊的計劃,並要求空軍中下屬的海上轟炸中隊包括飛機和飛行員以及相關地勤和技術人員全都撥付海軍方面。而爲了補充空軍方面的損失,陳敬雲則是把1914年的海軍軍費中抽調一部分出來給空軍,空軍的軍費本來就少,有了這一次額外軍費的話,不但能夠補充被抽調走的那個中隊,而且還能夠再新建一個轟炸中隊,並且有望在今年內把國民軍空軍的三個聯隊做到全部滿編制。

此外,陳敬雲還答應了空軍方面在1914年的軍費分配中,對空軍追加一部分軍費,專門用於人員培訓上面,用於補充損失的飛行員和地勤等技術人員。

但是也要求空軍下屬的南京空軍學院要接受來之於海軍的學員,畢竟海軍航空部隊初創,讓他們自己再新建一個航空學校短時間內是不用指望了,只能是先借組空軍的力量。

陳敬雲做出了折中的解決方案後,空軍方面雖然依舊不滿,但是也是隻好服從了。而海軍則是撿了個大便宜,雖然說1914年的軍費預算裡頭少了一部分軍費,但是這部分軍費對於即將擁有一支高速巡洋艦隊,十餘艘新式軍艦的海軍來說,損失可以直接忽略不計了。爲了養那支高速巡洋艦隊,陳敬雲可是在1914年的財政預算中對海軍大幅度提高軍費預算的。

而對於海軍來說,這除了斬斷了空軍插手海上事務之外,也獲得了組建航空部隊的機會,這就讓海軍以後可以直接拋開空軍而自己進行海面上的空中偵查和海上轟炸等作戰任務了,這讓海軍的部分海軍將領感到了新一輪的機遇。

陳敬雲已經多次強調過利用飛機進行反艦的可行性,雖然之前沒有有過類似例子,但是海軍的一些將領在看到了空軍的飛機在陸地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後,也是對海軍航空部隊寄予厚望,希望飛機能夠爲艦隊提供更有效率的偵查甚至是反艦能力。

中國海軍現在實力薄弱,哪怕是今年從美國訂購的軍艦回國後也依舊是一直弱小艦隊,實力在日`本海軍面前根本就不夠看。正所謂窮則思變,那些海軍將領們再自大也沒指望過能夠和日`本海軍進行正面對抗,利用堅船利炮和日`本的龐大艦隊硬拼,正面來不行那就來陰的。所以這纔有了高速巡洋艦隊,這纔有了發展沿海魚雷艇的計劃,而現在的海軍航空部隊也是程璧光等人的一個路子,當然現在的他們還不知道以後飛機竟然能夠給那些堅船利炮造成如此重大的打擊,現在程璧光等海軍將領對飛機的作用還停留在讓飛機執行偵察任務之上,至於海上轟炸任務程璧光等人雖然抱有希望,但是並沒有說把賭注都壓在了上面。

現在程璧光等海軍將領所關注的乃是飛機的偵查能力,只不過飛機的偵查能力也是有着侷限性的,以現今的飛機不過四五百公里的航程來看,只能在沿海活動,根本就沒有辦法爲遠海艦隊提供情報了。

不得不說,陳敬雲是遠遠低估了海軍那羣人的想象力,海軍那邊剛成立了海軍航空司,剛從空軍那邊接受了三五架飛機後,海軍航空司的人就是提出了一個遠遠超出了陳敬雲想象之外的計劃《試驗飛機在船隻上起降的可行性》!

剛接受飛機的海軍一認識到飛機無法爲遠海艦隊提供各種支援的時候,立馬就是冒出了把飛機帶到遠海去的想法,並且立馬就是提出了試驗飛機在船隻上起降的可行性,在他們看來,飛機既然能夠在陸地上區區一百多米就飛起來,那麼海軍如果能夠提供一艘有着超過一百多米長甲板的船隻的話,那麼飛機也是應該能夠從船隻上起飛的。而這種想法一經提出後,立馬是得到了第一艦隊總司令程璧光少將的大力支持,在陳敬雲還不知道的情況下,海軍的那羣人已經是準備研究着進行飛機上艦計劃了。不但提出了利用現有飛機上船的方案,甚至還提出了一種可直接在海面上起降的飛機,也就是水上飛機方案。

而陳敬雲聽聞這個消息後,差點把下巴都驚掉了,他保證,他從來都沒有對外人說過航母這種概念,甚至連水上飛機母艦這些概念都沒有說過!他還想着等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等定型後,加上海軍有了一支巡洋艦隊之後,自己就開始試驗航空母艦,最好是能夠在各國海軍建成航空母艦。可是他沒有想到啊,自己還沒有主動提呢,那羣海軍將領的人竟然就已經開始籌備着把飛機弄上軍艦上去了,這讓他極爲驚訝。

於是乎在陳敬雲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國民軍海軍就已經展開了對航空母艦的研究了!

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6章 孫府逸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8章 山東亂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511章 F1戰鬥機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918章 F5對P51(二)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15章 B3轟炸機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37章 擁袁通電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302章 遷移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337章 渡江第230章 問與答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597章 爆發(二)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02章 遷移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998章 陰謀(二)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858章 秦海濤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32章 陳府景象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1053章 戰損(一)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
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6章 孫府逸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8章 山東亂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511章 F1戰鬥機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918章 F5對P51(二)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15章 B3轟炸機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37章 擁袁通電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302章 遷移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337章 渡江第230章 問與答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597章 爆發(二)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02章 遷移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998章 陰謀(二)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858章 秦海濤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32章 陳府景象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1053章 戰損(一)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