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和談呼籲

當陳敬雲都和國民軍的一羣軍政高層在上海爲了推行光復債券和上海經濟開發區的時候,北京的東交民巷裡頭卻是舉行了一場外交酒會,這場酒會和以往的外交酒會沒什麼區別,討論的事情也主要集中在中國局勢裡頭。

由於朱爾典和伊集院彥吉的倡導,包括法國和德國以及俄國在內的在華外交人員達成了初步的口頭共識,表示國民軍和北洋軍在蘇南地區的長時間戰爭行爲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各國的在華利益,並且準備敦促雙方儘快進行和談,避免戰爭的擴大化。最好是都和上半年一樣達成南北雙方的和談協議。

雖然這一場的和談依舊還是南北和談,但是雙方的主體卻已經發生了變化,之前的乃是滿清朝廷和南京臨時政府的和談,而這一次,卻是變成了北洋政府和國民軍的和談。原先的滿清皇朝早已經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而南京臨時政府早已經風消雲散,孫文爲代表的革命黨人現今只是控制了安徽和江西而起,其中的安徽地區還不太穩定,包括黃興的兩萬多蘇軍和安徽原有的兩萬多人分散控制安徽,並且沿着津浦線上還有着部分的北洋軍。孫文的革命黨力量已經大爲縮小,影響力早已經不復數月前,別說和國民軍和北洋軍相比,就連唐繼堯都比不上了。

事實上,除了外國公使正準備着促使國民軍和北洋軍盡心和談外,國內的其他勢力也是相繼的公開宣佈,希望雙方儘早和談,還中國一個和平環境。

已經到達安徽蕪湖的黃興已經數次發表通電,呼籲國民軍和北洋軍冷靜下來,大家有事就坐下來好好談嘛,何必打生打死呢,就連孫文也是多次在報上發表文章,宣稱中國現今最需要的就是和平,只要中國和平了,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國家,十萬裡鐵路建成後中國崛起重回世界之巔指日可待。

而身爲國內第三軍閥的唐繼堯一邊派兵進入四川,也一邊呼籲國民軍和北洋軍進行和談之類的,並且表示反對戰爭的擴大化。

這些國內地方實力派的口號其實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喊着了,不過一直沒多少人關注而已。而當蘇南戰事國民軍獲取優勢之後,就叫喊的更兇猛了,其中含義也簡單明瞭,國民軍現在都已經佔據閩浙廣東大半和蘇南上海了,繼續這一次在蘇南把北洋軍給徹底打垮了,繼而北上的話,那麼國民軍就會變成下一個北洋軍,這樣的情況是國內其他軍閥所不願意看見的。

當這些人和外國公使們都集中呼籲停戰議和時,國內的輿論也就掀起了大範圍的對於和談的猜測議論,如果只看報紙的話,說不準明天就和談成功了。

但是實際上呢,外人說他們的,但是國民軍和北洋軍還打着自己的。和談?笑話,在沒有徹底分出勝負之前,任何的和談都是不現實的。

國民軍需要一場蘇南地區的勝利來奠定自己的軍事政治地位,不但是爲了獲得蘇南地區的地盤,更是爲了增加控制區下民衆對國民軍的信心,以及要讓衆多支持國民軍的工商階層一個希望,那就是國民軍是有能力也有信心主導中國未來出路的。而對內部也是需要一場勝利,爲了這場戰爭國民軍已經付出了太多,幾乎整個國民軍體系都在爲了這場戰爭運轉着,犧牲了那麼多的士兵和軍官,這些損失國民軍內部不可能無視,如果最後蘇南戰事無果而終的話,那麼接下來國民軍內部可能就會產生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心思,甚至可能引發對國民軍高層將領的不滿。

尤其是那些熱血的國社黨青年們,如果看到國民軍戰敗或者在勝利局面下接受不利和談的話,那些暈了頭的青壯派國社黨軍官們就敢拔出軍刀走上街頭,對那些國民軍的高層將領施行所謂的清君側。在他們看來,神話之後的陳敬雲是不可能犯錯的,而犯錯的只能是袁方、沈綱這樣的高層將領了。

所以說,國民軍不能敗,也不能在現在的局面下主動議和。

同樣的,北洋軍也是差不多如此,甚至情況比國民軍更糟糕,袁世凱的統治是維持在北洋軍之上的,如果北洋軍敗了對整個北洋政府都是一個嚴重的打擊,,而且在沒有取得優勢之前議和,也會讓之前北洋軍的諸多努力付之東流,如果不能成功的把國民軍打壓下去,那麼即便議和了,那麼未來面對一個長江以南地區出現的龐大勢力,袁世凱睡覺都不安穩,更別說統一中國之類的夢想了。

所以,戰爭必須繼續,這場戰爭必須分出一個勝負來。

所以即便外界紛紛揚揚,甚至在陳敬雲都已經接到了英國駐上海領事法磊爵士發來的相關和談意向的詢問後,國民軍和北洋軍的戰爭依舊持續着。

南京南城,沈綱指揮的四個師一共三萬餘大軍正有緩慢的一步一步壓縮着曹錕所部的防禦空間,雙方用着子彈和炮彈相互廝殺着,這一次,國民軍是進攻方,而曹錕卻是防守者。而戰爭的形勢對曹錕是越來越不利,面對國民軍的不斷猛攻,曹錕屬下的部隊不斷的出現傷亡,而更重要的則是彈藥的缺乏。

自從國民軍警衛師進攻南京北岸開始,曹錕和靳雲鵬的部隊就已經失去了後方的補給,一直以來都是依靠着庫存彈藥作戰,然而到目前爲止,他們失去彈藥補給已經長達二十天,原先的一些彈藥庫存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這仗打的是越來越艱難。對此曹錕除了不斷收縮兵力外,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向第七師發報,催促他們儘快攻克南京北岸。

面對曹錕的不斷催促,馮國璋也是極爲鬱悶的,儘管袁世凱已經給他臨時授權,命令他指揮第七師和第二混成旅進攻南京北岸,取得指揮權之後的他卻沒有半點高興的理由,因爲到目前爲止南京北岸依舊沒有攻下,甚至在短時間之內都看不到突破國民軍防線的跡象。

馮國璋鬱悶,那麼身爲他對手的林成坤就是心急如焚了,國民軍司令部爲了南京戰役的順利展開,達成重創乃至殲滅曹錕所部的目標,命令林成坤最少也要堅守七天。甚至這一堅守的時限隨着南京戰事的拖延而進一步增加。

儘管司令部給他派來了第四師下屬第四十二團的增援,但是面對北洋軍兩倍的兵力,這兩千多人的增援依舊是嚴重不足。爲了達成長期堅守的目的,警衛師主動放棄瞭解家莊,隨後主力部隊撤退到泰山鎮,準備進行最後的固守作戰。

隨着天氣越來越冷,十二月的一號,北洋軍攻克被警衛師放棄的解家莊,得知攻克解家莊之後,不管是袁世凱還是曹錕都是鬆了一口氣,當天袁世凱給馮國璋發電,除了嘉獎前線部隊的英勇作戰外,並命令馮國璋指揮部隊快速突進,徹底攻佔南京北岸,恢復對曹錕部隊的補給。

可是當北洋軍興沖沖的拿下解家莊後繼續南下時,卻是發現國民軍已經在泰山鎮建立了一條全新的防線,當天前鋒的一個團就是被打了回來。面對這一情況,馮國璋咬了咬牙,當即就是準備投入主力部隊進攻。

而此時,北洋軍的傷亡也很大,尤其是第七師的傷亡更多,第七師本來就是新成立的部隊,戰鬥力是不如曹錕第三師和靳雲鵬第五師這樣的老牌部隊的,之前解家莊一戰當中,前後損失幾近三千人,如果不是有第二混成旅的增援,恐怕都不能逼迫警衛師放棄解家莊了。第二混成旅的損失要小一些,不過一兩百人而已。

其實兵力的損失並沒有嚴重影響到北洋軍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士氣問題。自從馮國璋在泰山鎮敗了後,可以說是造成了連鎖反應,不但讓曹錕和靳雲鵬、張勳這三個人的部隊陷入絕境,也嚴重影響了其他北洋軍的士氣,加上之前第七師在解家莊久攻不下,傷亡又大,這士氣就更加受創了。

這樣的一支部隊要攻下有着七八千人防守的南京北岸,而且時間又那麼緊張,這難度可是很大,一羣的高級北洋軍軍官也是壓力很大。

不過好在,這解家莊總算是拿下來了,而接下來只要把泰山鎮拿下來就能夠一舉奠定戰局了,爲此,馮國璋並沒有第一時間的貿然發動總攻,而是利用一天時間來集中部隊,並且還得把後方的重炮團前移,使得北洋軍部隊擁有重火力支持。對於泰山鎮馮國璋清楚的很,在那裡他可是堅守了多日,很明顯要攻克泰山鎮單單有兵力優勢是不行的,還得有大量的重炮支持。

當初警衛師爲了攻克泰山鎮投入了七千餘人加上了數十門火炮,另外還有大量的海軍重炮的支持,當時防守的馮國璋兵力不過三千不到而已,支援火炮也沒有幾門。

而現在防守泰山鎮的國民軍兵力最少也有六千人,並且還有着大量的火炮支持,另外還有海軍重炮的支持。相對比的進攻方北洋軍兵力雖然兩倍於國民軍,擁有的重武器火力也不少,甚至還有重炮團的支持,但是就火力優勢來說還不如當初的國民軍所具備的優勢。

這是一場攻堅戰,一場比上一次的泰山鎮之戰更激烈的攻堅戰,不管是雙方的兵力還是火炮規模都遠超了上一次的泰山鎮戰役。

十二月二號,馮國璋指揮下的北洋軍第七師和第二混成旅正式發動泰山鎮戰役,試圖攻克泰山鎮,和防守的警衛師部隊發生了激烈交戰。

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24章 忍讓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92章 定都之爭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502章 大會戰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43章 飛鴻號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207章 空襲(一)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379章 休閒日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60章 xb10項目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358章 蔡家崗第533章 59號戰艦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547章 坦克首戰
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24章 忍讓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92章 定都之爭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502章 大會戰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43章 飛鴻號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207章 空襲(一)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379章 休閒日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60章 xb10項目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358章 蔡家崗第533章 59號戰艦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547章 坦克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