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

????海軍內部的戰列艦派對1933年式穿甲彈可是寄予厚望,認爲這款炮彈順利服役後,對四艘戰列艦的戰鬥力提升將會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極端一些的看法甚至認爲新式穿甲彈的效果甚至超過了新造一艘戰列艦。

根據1933年式穿甲彈縮小口徑研發的還有十二寸口徑以及八寸的炮彈,那些八寸炮彈自然是用在那些重巡上面,而十二寸的炮彈則是專門爲少昊號而研發的,少昊號的主炮目前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測試階段,不久就能夠安裝到少昊號上面。

少昊號上的九門十二寸主炮並不是中國自己獨自研發的,而是和法國合作研發,而這種合作研發的階段主要是集中在基礎技術方面的合作,然後解決了基礎技術後,法國自己造十三寸的主炮,中國則是造十二寸的主炮,儘管口徑不同,但是這兩款火炮的基本結構以及採用的技術大部分都是相同的。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裡所設計的內容是凌亂而複雜的,整體規模雖然沒有和海軍的前面幾次發展計劃那麼龐大,沒有造航空母艦,也沒有造三四萬噸的戰列艦,但是所花費的資金卻是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次發展計劃,造的船也是種類繁多,這一番計劃下來明面上中國海軍並沒有增加多少主力艦,但實際上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卻是能夠提升一倍還多,在完成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之中,中國海軍頂多只能算是區域防禦性海軍,但是等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完成後,則是可以名正言順的稱之爲遠洋性進攻海軍了。

這裡面的轉變可以用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來區分的,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以前,中國海軍連一艘高速補給艦都沒有,只有幾艘普通貨輪改裝的補給艦,出海作戰只能依靠軍艦自身攜帶的彈藥補給。而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裡的造艦計劃包含了多艘的補給艦,包括油料補給艦,彈藥補給艦等,而這些補給艦清一色是是高速補給艦,是可以伴隨艦隊進行遠洋高速機動的。而有了這些補給艦後,中國海軍才能事實上的前出太平洋作戰,要不然的話就只能曲線在東海、南海以及西太平洋的邊緣區域。

百年海軍的建設就是需要這樣一步一步來的,得有數十年的時間培養合格的海軍軍官,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來積攢主力艦隊,而到了這個地步後還只是防禦性的區域海軍,下一步還得有全球範圍內的衆多海軍基地,而目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海軍是沒有什麼辦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獲得海軍基地的了,去年中國和波斯方面的軍事商貿合作事,剛提出要租用波斯的港口以便爲中國海軍獲得補給基地的時候,英國人就立馬跳腳了,就好像中國直接抽了它一嘴巴子一樣,甚至都從地中海那邊抽調了數艘軍艦到亞洲地區。這種情況下,中國海軍要進行遠洋活動的時候就需要依賴遠洋補給艦了。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雖然受到了海軍貪污案的影響,不過並沒有停下發展步伐,而是繼續用着高速發展的姿態繼續發展,中國海軍發展的時候,老對手日`本海軍也沒有閒着,1931年中日一戰讓日`本海軍受損不小,主力艦裡一艘萬噸航空母艦被擊沉,兩艘航空戰艦被擊沉,天城號戰列巡洋艦被擊沉,長門號戰列艦被擊沉,另外還有老舊戰列艦駿河號和近江號被擊沉在佐世保軍港內。戰後日`本把駿河號和近江號打撈起來修復繼續使用,畢竟這兩艘戰艦就算老舊那也是戰列艦啊,打撈修復後也是可以繼續發揮餘熱的。其他的重型巡洋艦和輕型巡洋艦以及驅逐艦也損失不少,不過當年的兩國海軍交戰中中國海軍也損失了不少輔助艦,一艘均衡性重型巡洋艦被擊沉,一艘雷擊巡洋艦被擊沉,另外還有五艘驅逐艦以及多艘潛艇被擊沉。從輔助艦上,大家的損失都差不多。

輔助艦方面的損失對於兩國海軍的總體實力而言都不算大,但是日`本方面的主力艦損失就大了一些。

因此戰爭一結束,日本方面就是開始了海軍的大規模造艦計劃,不過那幾年日`本的經濟低迷,根本就拿不出多少錢來發展海軍,過了兩年後日`本纔算是緩過氣來,然後開始了一系列的造艦計劃。

而這一次日`本海軍的造艦計劃和以前有些不太一樣,之前的日`本海軍計劃重點都是放在了戰列艦上,然而這一次日`本海軍吃了中國航空母艦的大虧後,重心一下子就全面轉向了航空母艦上面來。這種情況不但出現在日`本,也出現在美國和英國,中國海軍航空母艦在1931年中日戰爭大放異彩,自然是得到了各國海軍的重視,這種事情也不是陳敬雲能夠限制和誤導的,畢竟大家都不傻,這吃虧一次兩次也就算了,總不會一直都傻乎乎的吃虧下去。

於是乎日`本在戰爭時期緊急改裝的兩艘摩耶級輕型航空母艦已經順利服役,在戰爭時期開工的兩艘艦隊航空母艦飛龍號和蒼龍號也是相繼在1933年和1934年服役。

飛龍級航空母艦也算得上是日本海軍第二代建造的艦隊航母了,之所以和第一代鳳翔號航空母艦隔了十多年之久,那是因爲二十年代期間日`本海軍航空力量的發展都是放在了航空戰艦上,而1931年中日戰爭龍驤號和麟振號這兩艘航空戰艦表現差強人意,炮戰能力不咋滴,航空能力也不咋地,於是乎當時戰爭還在進行着的時候,日`本海軍就緊急設計了第二代艦隊航空母艦,這也就是飛龍級航空母艦的由來。

標準噸位一萬七千噸,作爲戰時緊急設計的航空母艦,飛龍級航空母艦有着諸多的缺陷,比如艦橋位置一開始就是船舷中央的,但是後來發現發現排煙系統和熱氣會造成飛行甲板上嚴重的亂流,從而影響飛機起飛和降落,好在飛龍級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還沒有完成的時候戰爭就已經結束了,加上戰爭結束後日`本的經濟低迷,所以也就放緩了這兩艦的建造工作,這也算因禍得福,所以才能夠在沒有完工的時候就把艦橋重新改到了右舷前部的位置。這一級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比較低,不過這個噸位的航空母艦大多數都是防護很一般,畢竟噸位擺在那裡,要想裝備更多的艦載機和航速,就無法獲得太高的防護性能,中國的兩萬噸級的華山級航空母艦和衡山級航空母艦防護能力也不咋滴,只有後來兩萬五千噸的嵩山級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纔算是好一些。

日`本現有的幾級航母航速都非常高,摩耶級改裝輕型航母高達三十四節,飛龍級航空母艦的航速更是高達三十四點五節,這個航速超過了中國的所有航空母艦,中國航母的航速中最高的衡山級航空母艦,是三十三節,而華山級只有三十二節,就連最新服役的嵩山級也只有三十二節。中國的航母航速之所以比日`本航母要低一些,是中國海軍認爲航空母艦有三十二節已經夠用,再高的話動力系統就會佔據大量的空間,導致艦載機的數量降低以及防護性能的降低。在航速和艦載機數量上,中國海軍是選擇了艦載機數量。

而載機數量方面,摩耶級輕型航空母艦數量不多,因爲這一級航母是從高雄級重型巡洋艦改裝而來的,改裝也會受到原有船體設計侷限,載機量只有三十六架左右。而飛龍級航空母艦的載機數量要多一些,常備機是五十七架,備用機是十六架,加起來是七十五架。而這個數量比中國的航空要少的多,中國的六艘航空母艦的載機數量是一致的,都是七十五架的常備機和十二架的備用機,加起來是八十七架。

日`本的飛龍級航空母艦載機量之所以少一些,是因爲他們沒有進行甲板繫留,1931年中日戰爭中日`本海軍雖然也進行了甲板繫留的嘗試,但是戰後很快就是放棄了這一嘗試,理由很簡單,日`本人的飛機原本就不多,連填滿現有的四艘航空母艦都勉強,一戰開戰後如果有了戰鬥損失,日`本也知道自家飛機的生產能力比較差,很難補充的過來,所以乾脆就是放棄了甲板繫留,繼續選擇了把飛機裝進機庫裡的做法。

這主要是一個需不需要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日`本的飛龍級航空母艦如果也學着中國海軍讓大量的飛機在甲板上風吹雨淋,他們也能夠裝上八十來架,但是他們沒那個必要啊。

而中國海軍則是不同,受限於海軍條約的限制,中國海軍現在就只能是六艘航空母艦了,所以中國海軍是想盡了辦法提高每一艘航空母艦的戰鬥力,一旦開戰的話是能裝多少是多少,要知道中國可是有着七個艦載機聯隊,能夠上艦的只有六個,平時裡還有一個空着呢。而日`本飛機數量本身就不足,另外他們的航空母艦噸位也還很多,現在一共也就用了五萬多噸,還有四萬多噸的富餘呢。

日`本歷盡一場的中日戰爭後,把重心都放在了航空母艦發展上來,不過航空母艦的戰鬥力也不是說有了航母和飛機就行了,實際上影響航空母艦戰鬥力的還有人員的訓練和大量的經驗。這航空母艦對於各國來說都還算是陌生玩意,大家都還處於摸索的階段,而這個摸索的階段裡中國走在了最前面,這用的久了,用的多了自然也就能夠發現越多的問題,也就能夠解決越多的問題,這種經驗積累是無法取巧的,日`本的航空母艦要想取得和中國航空母艦一樣的戰鬥力,至少也需要十年的積累和磨練。

除了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外,日`本海軍也是開工了一艘條約型戰列艦用來補充艦隊實力。

倫敦海軍條約,本意是用來限制各國海軍發展步伐的,但實際上並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在條約簽訂後,各國的海軍發展步伐實際上還加快了許多,其中由以中日兩國海軍的發展更爲注目。

而爲了應對中日兩國海軍的威脅,美國海軍在三十年代初期也是通過了一系列的發展計劃,並且和日`本海軍一樣,極爲注重航空母艦的發展,反正美國人自己的航空母艦噸位也還很多,於是乎連接下水了兩艘的航空母艦。

就連歐洲的德國也是不敢落於人後,提出了一系列的海軍發展計劃,讓英國警惕不已,甚至要和德國簽訂海軍限制條約。

三十年代中期,各國都在各展神通進行着一場悄無聲息的軍備競賽,和一戰前的軍備競賽沸沸揚揚不同,三十年代中期的這場軍備競賽大家都是悄悄的進行,而那些普通人們還以爲1929年到1934年的經濟危機已經過去,經濟好轉,世界和平。他們並不知道,這場世界範圍內的危機遠遠還沒有過去,之前各國所採用了一系列刺激性經濟政策雖然表面上刺激了經濟,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並沒有解決這場經濟危機。

歷史上經濟危機結束是什麼時候呢,是在希特勒挑起了歐洲大戰的時候。

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10章 密議(二)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32章 陳府景象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139章 7月調整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71章 各省局勢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02章 大會戰第261章 煙華夜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
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10章 密議(二)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32章 陳府景象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139章 7月調整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71章 各省局勢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02章 大會戰第261章 煙華夜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