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

可是馮國璋這個命令下的晚了,重炮團的陣地雖然距離前線有好幾公里,但是對於天空上的轟炸機羣而言這點距離和幾百米也沒什麼區別,剛越過泰山鎮前線的兩軍陣地,轟炸機羣就開始降低高度,然後直撲重炮團的陣地而去。爲了這一次的轟炸行動,航空部隊已經準備了多日,找到了敵軍重炮團的陣地所在,並且一直用偵察機保持着對目標的偵查。

李純洋此時已經可以看到下方的北洋軍重炮陣地了,數十門大口徑火炮一字排開,此時還陸陸續續的進行炮擊呢。

隨着他的機身輕晃,轟炸機羣內的轟炸機分成了三隊,隨後筆直的撲向了敵軍的重炮陣地。同時,伴隨而來的戰鬥機已經先一步進入戰鬥,十六架的戰鬥機開始用機載機槍向地面掃射,殺傷敵軍的炮兵人員,打亂敵軍的建制,避免敵軍組織防空。北洋軍內緊急採購的那些輕機槍組成的防空連大多數都被佈置到前線陣地,平時還得用來當普通機槍所用呢,這重炮部隊裡也只分配了少數幾挺輕機槍預防不測。然而面對十餘架戰鬥機的機載機槍的壓制,加上這重炮部隊的北洋軍根本就沒有經歷過空襲轟炸,這一被轟炸後就是立馬炸營了,那裡還能阻止的起來防空作戰啊。

在戰鬥機的機槍掃射中,轟炸機羣分成了三隊,李純洋親自帶着一隊從正面突破,爲了取得更好的投彈效果,加上目測地面敵軍沒有成規模的防空火力,李純洋冒險帶着機羣進一步降低高度,隨着機羣越來越低,下一步,衆多的航空炸彈從他們的機身落下,這些航彈當中包括了二十五公斤的航彈,同時還包括了福州兵工廠最新研發的五十公斤的航彈。

這些航彈要是裝藥量多,面殺傷和對軟目標的爆炸威力比起地面火炮的炮彈要大得多,一枚五十公斤的航彈下去爆炸範圍波及數十米,一顆航彈落到敵軍一個火炮前面或許那些重炮沒什麼事,但是炮彈成員肯定一炮被掛掉了。

在面對沒有防空火力的重炮兵陣地,李純洋的轟炸機羣完全可以放開了手,飛低了瞄準再扔,時間也不急慢慢炸,這個命中率是以後的那些常規轟炸所不能比擬的。

二十餘架的轟炸機不斷的盤旋投彈,投彈速度不快,但是命中率卻是極高,等這些轟炸機把航彈扔完了後,下面的北洋軍重炮團陣地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李純洋投下的一枚航彈成功的引爆了北洋軍的堆積的一堆彈藥,引發的殉爆把附近的兩門重炮直接掀翻。

等到國民軍的轟炸機羣扔完了最後一顆炸彈後,才晃悠悠的升高重新編隊,然後朝着南方返航,而此時北洋軍的重炮陣地上已經是一片狼藉,被航彈直接炸燬的重炮不多,但是所屬的炮兵人員卻是被殺傷衆多,連現場指揮的重炮團團長都被炸死,整個重炮陣地陷入一片混亂。

前線的馮國璋着急了等待了半個小時後,纔得到了重炮團那邊的消息:“六門重炮被炸燬,大量炮兵死傷,目前炮兵團已經完全陷入癱瘓。要想重新組織好發動新一輪的炮擊,至少要一天以後。”

事實上,國民軍轟炸機羣對北洋軍重炮陣地轟炸並沒有很成功的直接摧毀諸多重炮,真正讓北洋重炮團損失慘重的是人員損失,面對突如起來的空襲,北洋軍的這個重炮團完全沒有做到事先準備,更加沒有所謂的預防空隙的相關訓練內容,所以在面臨空襲是幾乎是完全陷入混亂,導致人員傷亡慘重。

要知道炮兵可是技術性兵種,這損失了可不是說補充就能補充得過來的。不像前線的步兵部隊一樣,損失了兵員之後隨便派人補充上去就可以,這個炮兵大量損失過後一時間要恢復炮兵的戰鬥力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馮國璋得知重炮團損失慘重之餘,心中雖然有着一股的悶氣但是也無可奈何,只能是命令重炮團儘快的恢復組織起來,同時也從前線部隊當中抽調了一個連的輕機槍連派駐到重炮團當中,預防國民軍飛機的下一輪空襲。

國民軍的轟炸機羣雖然沒有能夠完全的摧毀北洋軍重炮團的戰鬥力,但是也極大的阻礙了重炮團的進一步行動的,使得這個重炮團停止了整整一天時間的炮擊,同時後續馮國璋爲了避免重炮團繼續被空襲,下令重炮團緊急進行轉移。

而這段時間裡,失去了重炮支援的北洋軍不得不暫緩了進攻的力度,使得泰山鎮方向的警衛師獲得了一段寶貴的喘息時間。

馮國璋預計的沒有錯,國民軍的轟炸機羣在完成轟炸任務返回之後,由於戰果豐富而且時間還在,航空部隊的指揮官伍世鍾決定緊接着發動第二次空襲,於是傍晚時分,轟炸機羣再一次飛臨南京上空,這一次的轟炸機羣規模比上一次要小,只有三十架飛機而已,這一次的戰果雖然沒有上一次的大,但是依舊取得了不小的戰鬥,炸燬了至少敵軍一門重炮。

第二天,嚐到了甜頭的伍世鍾再一次調集了國民軍在蘇南地區的大部分飛機,組織起了超過五十架的飛機在早上七點多對南京上空的北洋軍重炮團陣地發動空襲,不過由於北洋軍的重炮經過昨夜的緊急轉移以及隱蔽,戰果遠不如昨天的大。不得已之下,帶隊的李純洋只好命令機羣把轟炸目標改爲了其他北洋軍部隊,不過收效甚微,反而還被北洋軍用輕機槍擊落了一架轟炸機。

國民軍的航空部隊有效的壓制了北洋軍的重炮部隊,給防守泰山鎮的警衛師減輕了龐大的壓力,畢竟沒了北洋軍的那數十門重炮的炮擊,泰山鎮的防線壓力就要小一些。

然而儘管如此,泰山鎮的警衛師依舊處於絕對的兵力劣勢,馮國璋也沒有因爲重炮部隊一時間不能支援就停下進攻的步伐,甚至在停頓了一天後發起了更大規模的攻勢,已經苦戰多日的警衛師連連潰退,沒有足夠的兵力和彈藥補給警衛師根本就無法完成泰山鎮的固守,一直一度被林成坤和上海司令部的諸多參謀都寄予厚望的泰山鎮防線僅僅三天之後就已經搖搖欲墜,隨之都可以奔潰。

另外,馮國璋眼見着泰山鎮遲遲不能拿下,同時曹錕那邊又是已經覆滅在即,曹錕甚至已經向袁世凱發報,稱兩天內在得不到支援全軍就會陷入彈盡糧絕的地步了。爲此,馮國璋也是不得不暫緩進攻泰山鎮,派遣一個步兵團繞過了泰山鎮,繼續南下前往江邊,同時也冒險將重炮團前移,準備打擊江面的國民軍海軍。

十二月四號,陣地冒險前移的北洋軍的重炮團對江面的國民軍海軍艦艇發動大規模炮擊,隨後國民軍海軍進行反擊,上午雙方進行了持續兩個半小時的炮戰,炮戰中北洋軍雖然損失了數門重炮,但是成功的擊傷了多艘國民軍海軍艦艇,其中包括海籌號在內。海軍艦艇在江面上和北洋的陸軍重炮對轟,本來就是出於劣勢局面,加上還不能進行機動,所以程璧光在緊急請示了上海司令部後,得到了暫時撤退的許可。於是乎程璧光就帶着海軍艦艇臨時向下遊撤退了五公里,從而避免遭到北洋軍重炮的打擊,受傷嚴重的數艘軍艦也開始返回上海江南船廠進行修理,其中一艘楚同號炮艦在行至鎮江附近時,因爲進水嚴重不得不擱淺等待救援和修復。一時間,南京江面附近的國民軍海軍艦艇只有三艘炮艦和一艘巡洋艦而已,兵力嚴重不足。程璧光已經向海軍處請求支援,要求調派國民軍下屬的其餘主力艦到達南京,不然將無法封鎖長江。

國民軍的海軍部隊略退後,馮國璋就是和對面的曹錕取得聯繫,當晚時間馮國璋就是利用了沿江蒐羅的一些小船給對岸的曹錕送去了急需的部分彈藥,尤其是子彈和炮彈。並且開始準備架設浮橋。

面對馮國璋的分兵戰略,沈綱數次發電要求泰山鎮的林成坤發動牽制進攻,十二月五號林成坤以第四師四十二團爲主力發動了反攻,試圖牽制北洋軍,但是反攻行動從一開始就被北洋軍所壓制,並沒有達到預定的作戰目標。另外航空部隊也派來了數十架的飛機進行支援,意圖打擊前出的北洋軍重炮團,但是馮國璋現在是學乖了,完全放棄了前線部隊的防空,而是把所屬的防空營都配屬給了重炮團,這一次李純洋還和上次一樣試圖降低高度進行精確轟炸的時候,被北洋軍的防空營組織的火力所打擊,損失飛機高達四架之多,後續的轟炸機也不敢降低高度了,只能高高的把炸彈扔完了事,戰果極其有限。

十二月六號,儘管面臨着重重威脅,但是北洋軍還是在長江上架起了浮橋,馮國璋通過浮橋給曹錕運送了大量的補給。

而這個時候,國民軍和北洋軍雙方的總指揮裡都爆發了一場新一輪的爭論。

“現在第七師和第二旅已經打通了補給線,只要彈藥補給順暢,第三師和第五師、第八師守住南京南城是完全可能的!”北洋軍第一師師長何宗蓮如此說着:“只要我們守住了南城這個橋頭堡,日後大軍隨時可以在此南下。但是如果一旦撤退,以後要想再一次渡江談何容易,長江天塹豈是那麼容易突破的。”

“哼,說的容易,國民軍的海軍現在雖然暫時退了,但是他們已經緊急從江陰等地增調海軍艦艇,到這些海軍主力一抵達,長江就會被重新封鎖,屆時如何運送補給?”段祺瑞毫不客氣的反駁着:“我知道你要說重炮團,但是現在泰山鎮未下,並且還面臨着國民軍飛機的威脅,短短三五天內重炮團已經損失十餘門火炮,按照這麼下去重炮團能夠撐幾天?”

說到這裡,段祺瑞才轉身對袁世凱道:“大總統,南京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是長江南岸的那近三萬可是我們北洋的根基啊,現在好不容易打通了通道能夠讓他們撤回來,如果這幾天的時間一失,等國民軍的海軍主力一抵達,曹錕想要再退回來就不可能了啊!”

袁世凱一直聽着他們在爭論,沒有說話,他自然知道南京南城的重要性,更加明白曹錕手底下那幾萬人的重要性。但是他還得考慮其他問題,比如這一撤兵的話,面對這越來越是大的國民軍該如何辦?這貿然撤回來的話對於自己的威望和北洋政府的統治基礎是否會造成影響嗎,這些都是要一一考慮的。

沉默半晌後,袁世凱纔開口道:“華甫那邊怎麼說?”

段祺瑞道:“華甫已經回電,他也是主張先把部隊撤回來。現在泰山鎮還未下,前線的第七師和第二旅分兵後兵力已經不足拿下泰山鎮,泰山鎮裡的敵軍林成坤部正在派兵反擊,一個搞不好就會重複半月前的境地。所以他也是想着先把部隊撤過岸,到時候如果有了曹錕手下的幾萬萬幫忙,泰山鎮裡的國民軍是插翅難飛。雖然丟了一個南京南城,但是如果能夠把國民軍的警衛師給包圍殲滅了,同樣能夠重創國民軍的氣勢。”

袁世凱又道:“這撤退的話,是否可行,會不會遇上半渡而擊的局面?”

“大總統方面,前線的華甫和曹錕已經做好了完全之準備,浮橋已經架設好,行動迅速的話,一天一夜的時間足夠完全撤出來了!”段祺瑞這一次在蘇南戰事上,很難得的和馮國璋以及曹錕都站在了一起。

他段祺瑞雖然和馮國璋是對手,但是他們兩人都是靠着北洋軍的,要是北洋軍這座大山倒了他們兩個人也好不到那裡去,南京丟不丟沒所謂,只要把軍隊保住了就好。

袁世凱看着其他人,眼見其他人也都不說話,當即道:“既然如此,那陸軍部就給華甫去電,讓他把南岸的兩萬多人接回來!”

袁世凱和段祺瑞這裡打算着把曹錕的部隊撤回來的時候,上海司令部內同樣進行着一場關於撤退的爭論。

“現在警衛師繼續堅守泰山鎮已經毫無意義,當初警衛師固守南京北岸是爲了阻擋馮國璋打通對曹錕部的補給線,然後馮國璋如今已經分兵,雖然我警衛師還在固守泰山鎮,但是馮國璋依舊打通了補給線,而且警衛師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反擊作戰。這樣一來,警衛師冒着全軍覆沒的危險繼續堅守在泰山鎮意義何在?”陳儀話語中沒有太多一頓一昂,語調很平靜,但是說的話聽起來卻是寒氣深深。

樑訓勤卻道:“我不同意,現在警衛師固守泰山鎮,不但牽制了馮國璋上萬兵力,而更重要的是,如果警衛師一撤退,北洋軍就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完全能夠全力支援南城的曹錕部,到時候我軍在南城戰役中所取得的成功和付出的重大代價都會化之東流,甚至會重現當初蘇南戰事開始時的對我軍不利局面,無論如何,我軍都必須拿下南城,而我軍要拿下南城,就必須阻止馮國璋部對曹錕部的增援,警衛師的牽制作戰是必不可少的!”

隨後陳儀和樑訓勤又是相繼爭論了其他論據,就連袁方也不可避免的被牽制其中。參謀部內部面對這一選擇拿不出一個統一的計劃方案來,最後也只能是送到了陳敬雲面前讓陳敬雲抉擇。

到底是撤退還是繼續守?

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998章 陰謀(二)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10章 衝鋒(二)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429章 ‘抗菌素’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133章 籌餉處第36章 軍服肩章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1056章 分析(二)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33章 羅漓心思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744章 f5戰鬥機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
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998章 陰謀(二)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10章 衝鋒(二)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429章 ‘抗菌素’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133章 籌餉處第36章 軍服肩章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1056章 分析(二)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33章 羅漓心思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744章 f5戰鬥機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