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發展教育也是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必須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圍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於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穩步推進,一些改革已取得明顯進展,各地涌現出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成效開始顯現,人民羣衆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高,以改革促發展的勢頭良好,我國教育正站在新的起點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直面現代化建設需要解決的體制機制問題,迴應廣大人民羣衆的關切和期盼,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方面把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擺在突出位置,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黨和人民事業全局高度,加快社會事業改革創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決心和戰略考慮。
第一,教育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指針,始終強調把教育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重點推進教育體制改革。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
署,在健全公共教育財政制度、創新促進教育公平體制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形成了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國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多方面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我國教育快速發展,從人口大國轉變成爲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進軍,這完全得益於持續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動力。以改革促發展,已經成爲我國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非常重要的成功經驗。
第二,教育改革是社會事業改革創新的重要環節。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的挑戰,迫切需要我們積極適應經濟體制深刻改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在社會事業改革創新上邁開新的步伐。當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僅是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教育制度和體系自身完善,而且作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要與社會事業領域中的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治理等相互配合、協同創新,不斷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全局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貢獻。
第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滿足人民羣衆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世紀之初的100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美元以上,社會開始由生存型消費進入發展型消費階段,廣大人民羣衆對通過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發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更好的服務國家社會的願望愈加迫
切,也更爲多樣化。爲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因此,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核心目的就是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爲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今後要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爲主線,以改進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釋放學校辦學活力、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爲重點,進一步激發各方支持教育改革的積極性,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盡力滿足廣大人民羣衆不斷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總之,隨着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涉及面更廣、關聯度更高,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度更大,許多問題解決起來往往涉及多個部門職責,涉及多種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調整,靠原來的單項改革辦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難以奏效。教育改革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各地改革進展不平衡,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尚未有效解決,一些保障政策措施還不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們要用系統思維、全局意識和全球視野認識改革,用普遍聯繫觀點設計改革,用統籌兼顧辦法推進改革,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不斷增強教育改革的自覺性、緊迫性、堅定性,在繼續深入實施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基礎上,牢固樹立改革意識,提振教育改革信心,衝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貫穿教育工作始終,紮實把教育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