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
今後一段時期是深化醫改在新起點上取得新突破、朝着實現2020年基本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目標邁進的決戰決勝階段,改革任務艱鉅繁重。要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爲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推進,進一步深化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以及監管體制等領域的改革,持續不斷地把改革推向深入。
第一,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羣。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原則,從重點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國家、單位、家庭和個人責任明確、分擔合理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實現社會互助共濟。隨着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統籌層次,縮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終實現制度框架的基本統一。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覆蓋就業人口,重點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重視解決老人、殘疾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補助水平,適當增加農民繳費,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對困難人羣參保及其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提供補助,築牢醫療保障底線。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下一階段改革要在完善制度上加大力度。一是逐步提高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推進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提升基本醫保支付能力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二是加大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積極推行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綜合方式,增強醫保對醫療行爲的激勵約束作用,實現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的雙優結果。三是提升基本醫保管理和服務水平,推進基本醫保和醫療救助即時結算,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同時,逐步完善基本醫保管理體制,理順管理職能,提高經辦管理運行效率。四是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築牢醫療保障底線。五是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滿足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第二,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一是繼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健全以縣級醫院爲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爲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在城市,要加快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爲基礎,與大醫院分工協作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二是深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不斷完善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機制和政策。三是轉變衛生服務模式,逐步建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積極推進家庭簽約醫生服務模式,建立全科醫生與居民契約服務關係。四是穩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繼續提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實施好規劃免疫、婦幼保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五是進一步落實鄉村醫生補償、養老等政策,加強鄉村醫生的培養培訓,提升鄉村醫生隊伍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築牢農村衛生服務網底。六是完善醫療衛生監管體制,強化全行業監管職能,優化監管機制、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羣衆健康權益。
第三,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快建立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爲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羣衆安全用藥。要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中央政府統一制
定和發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並重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藥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品種和數量。建立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保障體系,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基本藥物實行公開招標採購,統一配送,減少中間環節,保障羣衆基本用藥。國家制定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在指導價格內,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確定本地區的統一採購價格。規範基本藥物使用,制定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基本藥物處方集。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爲首選藥物並確定使用比例。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藥物。要規範藥品生產流通。完善醫藥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準入和藥品註冊審批,大力規範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藥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醫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藥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建立便民惠農的農村藥品供應網。完善藥品儲備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藥、急救用藥生產。規範藥品採購,堅決治理醫藥購銷中的商業賄賂。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建立藥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第四,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和鼓勵社會辦醫。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要始終堅持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重點是健全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中,公立醫院佔據主體地位,承擔全國醫院90%左右的總服務量,公立醫院改革已經成爲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醫改難點。今後,要着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抓緊推進。一是落實政府辦醫責任,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建立醫院理事會等多種形式法人治理結構,衛生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進行宏觀管理和提供服務。二是建立科學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人事薪酬制度,重點是改革醫學教育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模式,完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城鄉社區衛生人員培訓制度,健全內部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建設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隊伍。三是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係。重點是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積極構建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要重點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拓展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四是取消以藥補醫,理順醫藥價格。要解決長期以來醫藥價格倒掛問題,把藥價降下來、服務價格適當升上去,關鍵在於建立科學補償機制,推動醫保財政治理聯動,取消藥品加成政策,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增大財政補助等方式予以補償,強化醫療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體系,建立規範的信息公開制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事業。
鼓勵社會辦醫,對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新格局、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意義重大。在醫療服務業越來越成爲社會投資重點領域之一的形勢下,將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更多交給社會和市場,有利於政府集中力量履行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責任。相關改革導向主要分爲三部分。一是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按照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要求,開放社會資本進入的服務領域與區域,規範社會資本包括境外資本辦醫准入條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業管理政策,改善執業環境,落實價格、稅收、醫保定點、土地、重點學科建設、職稱評定等政策,對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醫療機構給予傾斜支持。特別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慈善醫療機構,或向醫療救助、醫療機構等慈善捐贈。二是社會資金可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向
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集團發展,拓展新興健康服務業,創新服務組織,適應居民對醫療康復、老年護理、臨終關懷、健康諮詢、美容整形、健身養生等服務需求。同時,允許社會力量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近期要在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的前提下,支持社會資本採取合作、兼併、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包括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在內的部分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增強公立醫院服務活力。三是允許醫師多點執業,支持和規範有資質人員依法開業,方便羣衆就醫,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政府通過鏈接醫保等購買服務的制度,促進基本醫療服務的有序競爭和多元參與,提高質量和效益。
第五,積極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是深化醫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必然要求。一要大力發展醫療服務。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推動發展專業、規範的護理服務。推進臨牀護理服務價格調整,更好地體現服務成本和護理人員技術勞動價值。二要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等加強合作;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三要積極發展健康保險。在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的基礎上,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加強對醫療行爲的監督和對醫療費用的控制,促進醫療服務行爲規範化,爲參保人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健康風險干預等服務,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四是全面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提升中醫健康服務能力;推廣科學規範的中醫保健知識及產品。五是支持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發展健康體檢、諮詢等健康服務。進一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提高人民羣衆體育健身意識,引導體育健身消費。發展健康文化和旅遊。六是培育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產業。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藥品、醫療器械和其他相關健康產品的研發製造和應用。大力發展第三方服務。支持發展健康服務產業集羣。
第六,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要建立健全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人口健康管理水平。制定相關信息數據標準,加強醫院、醫療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和網絡設施,儘快實現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等信息的共享。積極發展網上預約掛號、在線諮詢、交流互動等健康服務。要積極推進醫療衛生信息技術標準化,加快研究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醫療服務和醫保信息等數據標準體系,加強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推動醫療衛生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支持研製、推廣適應廣大鄉鎮和農村地區需求的低成本數字化健康設備與信息系統。逐步擴大數字化醫療設備配備,探索發展便攜式健康數據採集設備,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融合,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務水平。
第七,推進人才培養使用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力度。另一方面,促進人才流動,鼓勵地方探索建立區域性醫療衛生人才充分有序流動的機制。一是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制度,深化醫學教育改革,重視人文素養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加快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二是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開展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做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實施全科醫生特崗項目,確保如期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配備目標。三是加大護士、養老護理員、藥師、兒科醫師等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的培養。四是允許醫師多點執業,鼓勵具備條件的醫師向基層流動,加強規範管理,保障醫療服務質量安全。五是加快推進醫療領域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保障廣大醫務人員的合法收入普遍提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