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覆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羣衆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說,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和戰略佈局,就是在中國夢的戰略目標下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基本指向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

實現偉大復興是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最大夢想”。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伴隨着中國一步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事實說明,依附於西方、依附於封建主義、依附於資產階級的現代化之路、民族復興之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站在民族危急關頭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將社會主義價值目標與民族價值目標結合起來,實現了革命奪取政權目標與民族復興發展目標的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政治價值目標實現的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成爲激勵社會各階層人民羣衆參與、支持革命的強大精神動力。民族復興以民族獨立爲前提,而爭取到獨立之後又必須以強大的綜合國力做保障。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努力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探索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之路,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由於未從總體上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曲折而中斷。教訓讓人反思,也給人啓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在科學把握社會主義本質的基礎上,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決策,這一戰略決策,表明我們黨重新確認和提升了現代化歷史主題對當代中國的意義,首次將改革開放作爲“發展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現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與民族復興目標的有機統一。歷史證明,正是我們黨在二者定位上的有機統一,人民羣衆參與社會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再次被調動起來,我國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中國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第一,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由弱到強的歷史性鉅變。1979—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只有2.8%。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提高,成功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國家財政實力明顯增強,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調控能力日益增強。對外經濟大飛躍,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實現從外匯短缺國到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的巨大轉變。

第二,經濟結構深刻變化,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趨於增強。1979—2012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分別增長4.6%、11.3%和10.8%。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調整爲2012年的10.1∶45.3∶44.6。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需求結構明顯改善,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供給能力大大提高,商品和服務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大發展,經濟發展的支撐條件顯著改善。

第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更加和諧。

第四,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建設卓有成效,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生機盎然,文化產業空前繁榮,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人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第五,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以來,是我國曆

史上人民羣衆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是城鄉居民生活實現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時期,也是社會保障事業從低層次到制度建立再到全面推進的時期。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極大改善,社會保障事業全面推進,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此外,社會事業大進步,呈現出由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轉變。

第六,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我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也爲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總之,改革開放的階段性成功,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篇章,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是對中國夢的最好詮釋。

進一步講,伴隨着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內涵已不再是獲得民族獨立、爭取民族平等,而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域中的中華民族復興,不是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興盛與復興,而是中華民族規模宏大、超出尋常的全方位的復興,既包括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物質豐碩,也包括政治進步所帶來的人民羣衆對民主權利的充分享有,也包括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帶來的中華文化昌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域中的中華民族復興,不再是封閉狀態下的自我發展、自我滿足,而是建立在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基礎上的民族自信,這種自信,既包括擁有吸收外部世界優秀成果與借鑑外部世界成功經驗的胸懷,也包括擁有積極融入全球化浪潮、加快走出去步伐的膽識,還包括具有應對全球性問題挑戰、參與全球化治理的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域中的中華民族復興,不僅意味着中華民族的復興,也意味着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既包括對社會主義運動信心的重新樹立,也包括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係的重新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域中的中華民族復興,不僅是中國的快速發展,也是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既包括對現有世界戰略格局的大調整,也包括對未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新建構。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的中華民族復興,內涵是多樣的,是中華民族歷史與世界歷史的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運動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統一,是當代中國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統一。

(本章完)

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四、堅持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五、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二、以體制機制建設保障充分就業四、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發揮羣衆的改革主體作用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三、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三、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一、我國的協商民主發展歷程與特點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勢在必行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四、堅持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五、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二、以體制機制建設保障充分就業四、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發揮羣衆的改革主體作用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三、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三、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一、我國的協商民主發展歷程與特點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勢在必行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