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

在朝,在野?閒職,實缺?

這對陳文強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難的選擇。

諮議局相當於地方議會,雖有監督作用,但到底不是官府,沒有實權;而粵漢鐵路巡警總辦,廣東巡警道,不僅有權,而且有人有槍,自然是他要爭取的。

而憲政會不排斥官員入會,清廷也沒有禁止官員加入的律令。所以,陳文強只要避開諮議局議員、議長這敏感的頭銜,擔任官職也沒有阻礙。

至於兼職、閒差,不過是爲了行走方便,以及張之洞等人爲了讓他多出錢辦事所給予的獎勵和名義罷了。

只不過,張之洞等人做夢也不會想到,產業越做越大、辦事盡心竭力的陳文強,他背後竟然是革命黨的復興會。他們就更不會想到,只要給陳文強一點空子,一點權力,他也能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

以新軍編練爲例,陳文強不僅使編練完成的新軍不可能去西南與革命軍作戰,更使大量的復興會會員能夠滲透其中。再加上他變相地掌握着新軍的軍餉和彈藥供應,更使新軍爲清廷死硬賣命的機率變得極小。

也正是因爲陳文強肯在編練新軍上出錢出力,便更加使人無法把他與革命黨聯繫到一起。試想,哪個革命黨會慷慨地出資︽④,編練、武裝自己的敵人呢?

陳文強當然不會全部出資,說動湘鄂憲政分會的紳商,向他們承諾編練出來的新軍不僅能維護一方治安,還會對贊助者給予特殊的照顧。比如請張之洞爲出資三千元以上者賜“擁軍”匾;比如在編練出的新軍駐紮地盤內,厘金豁免;比如軍警不得擅闖其宅,不得無罪關押等特權。

有家業的富商士紳最擔心的便是治安,便是生命財產的安全。陳文強抓住這個心理,在言語中鼓勵他們將自家子弟送去當兵,並頻頻暗示編練出來的新軍將是最好的保障。相對於舊軍的腐敗無能、軍紀敗壞,這個理由顯然是有吸引力的。

雖然要辦的事情越來越多,但好消息也不斷傳來,使陳文強“洋務嫺熟、精明幹練”的名聲越來越響。這無疑是有利的一面。能夠使更多的人放心地把錢投向陳文強所經辦的事務。

武長(武昌到長沙)線首先貫通,長沙批發商從京津、滬漢、江浙等地區採購的工業品及洋貨,從此可由鐵路運抵長沙,同時也加速了長沙地區農副產品的輸出。長沙與漢口在經濟上的夥伴關係更爲密切,使兩地經貿的互動形成良性循環。長沙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往往藉助於漢口,反過來漢口又以長沙作爲經濟的後續,從而推動了兩湖地區在中經濟上的飛速發展。

湖廣總督張之洞聞訊大喜,親往主持通車典禮。並乘坐火車由武昌至長沙,視途沿途,以備日後開發建設。

半個月後,長株(長沙到株州)線貫通,百餘里的鐵路雖然是粵漢鐵路最先開始修建,但長沙城南湘江岸邊一段瀕臨大江,懸崖陡壁;又有鴛鴦井、老龍潭、楊家小圍、南湖港等處,深潭巨浸。需營建橋樑路線。因工程難度甚大,所以比武長線短。卻修成的還要晚。

武昌、長沙,再至株洲的鐵路修通,意味着真正進入了湖南腹地,本地的土產從此可以源源不斷北運。而株洲成爲最大的輸出商品牲豬的中轉站,當時報紙載文稱,株洲。可以稱爲“豬”洲了,。

而在武長鐵路之前,湖南已經築有株萍段鐵路,這段鐵路主要爲運煤專線。之所以修這條鐵路,是因爲萍鄉產煤。而萍川水涸,無法通過水運,只好修築鐵路。武漢到長沙再到株洲的鐵路修成,同時也帶動了萍鄉煤礦的發展。

武長、長株線的貫通,速度令人讚歎,但在背後卻是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是十萬以上人海戰術的結果,是吃苦耐勞的中國民工的付出。

比如正修築京張線的詹天佑派來的工程師,採用了他獨創的中距離鑿井法,便在長沙瀏陽河隧道施工時即行採用,即“在隧道中央鑿了直井,以加快進度”。

比如陳文強在德國購進的通風鑿井機械,在猴子石、豹子嶺一帶,鑿險錐險,便顯示出了科技的威力。

比如在湖北、湖南兩省的鐵路分段施工中,最多的一天竟有十二萬人在同時築路。

擺在表面的成果令人驚訝讚歎,背後付出的艱辛困苦卻有多少人知道呢?

陳文強再次獲得了朝廷褒獎,官階升爲從二品,商勳一等。但他再次婉拒了去京城郵傳部任職的旨意,推說待粵漢鐵路全程通車後再定行止。

在一個長期奉行農本商末爲基本國策的國度裡,從事商業和實業的人即使富有四海,也一向被那些羞於談利的士人們所蔑視。但現在不同了,當時農工商部的地位僅次於外務部,足見朝廷的重視程度。清廷公開倡導並獎掖實業,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就連那些朝廷大員們也不再羞於談及商業和利益,都與時俱進了。

而陳文強也確實把粵漢鐵路的修築作爲了工作的重點,把武長線、長株線上的四個工程隊和大部分機械設備調至湖南和廣東交界處南嶺,進行粵漢鐵路最困難一段的全力修築。

南嶺溪流縱橫、山勢嵯峨,工程最爲艱鉅,鑿石工程更是異常繁重,需款既多,更兼費時。如果不是勘測未定,如果不是要先修成一段鐵路以吸引投資,如果不是各工程隊需要熟練的過程,陳文強的起意便要修築這段最爲艱難的鐵路。

現在,真正的攻堅階段纔算真正開始。至於株州至衡陽、衡陽至郴州,以及廣東段的廣州至韶關,施工較爲容易,甚至築路的標準也可以適當降低。

陳文強如此急迫,不惜四處借貸、投入巨資修築鐵路。不僅僅是爲了實現他中心開花的革命設想。還有一個觀點是當時很多人所不知道,很多革命黨人所不理解的。

這一切的建設不管是在清廷統治下,還是以後建立新政權,都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經濟的發展是有銜接性的,即便是清廷取得的成就,也不能忽視並否認其所起到的基礎作用。

就在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同時。西南的戰事似乎因爲雨季的降臨而暫時停息,進入了象是對峙的狀態,但革命軍大勝的影響卻依舊在持續。

首先是法國人的妥協,不再阻止非武裝人員通過鐵路由越南進入滇南,也包括復興會借用海外華人組建的新加坡人道主義救濟隊;這樣一來,除了武器彈藥外,糧食、藥品等物資也可以打着救濟戰區難民的名義而得以限量運輸。

儘管在名義上沒有公開,但法國人實質上是已經承認革命軍爲交戰團體,並給予了其交戰團體的待遇。

當然。革命軍也作出了一些承諾和讓步。比如武裝人員退出除高平以外的所有越南地區,保證法國人在滇省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不干擾其修築滇越鐵路,不支援越北抗法武裝的暴力行動……

協議是秘密的,也可能不是長久的。這種政治上的東西,比人與人之間的翻臉還快,關鍵還是看形勢的發展,看相互之間的利益權衡。

…………

暴烈時傾盆而下。雨點如鐵豆;停歇時又象怨婦,在無盡的時間中歇斯底里。欲罷不能。這就是雲南的雨季,亞熱帶的雨季。

秋J輕輕拂了拂飄落臉上的雨絲,立於草棚之下舉目眺望。山野間彷彿經受了洗禮,石隙間萬泉齊流,激濺着浪花奪路而奔。

作爲滇南戰役的西路軍,除副司令楊文愷在高黎貢山率軍防守外。滇西軍區的部隊出動了大部,司令龍濟光、副司令秋J、參謀長宗少華都隨軍出征。而在蒙自以北阻擊湖北新軍楊開甲所部的,便是秋J、宗少華所率領的一支部隊。

實踐是使人成熟的最快辦法。從小仗到大仗,從廣西到滇西南的攻掠縱橫,再經歷了殘酷而英勇的阻擊作戰。革命軍中的大小軍官都在迅速成長,也包括秋J在內。

所謂的成長,不僅僅是軍事指揮上的進步,還有思想、眼界的提升。從急不可待的激進,到冷靜理智的思考,沒有親身經歷,往往是難以邁過的一道坎。

發動起義、佔領大城、四方響應、直搗黃龍、推翻滿清……在激進的革命者中,這是很自然的革命方略,實施之時也不會想到會有多少的艱難困苦,甚至不會想到失敗的結果。

已經是一萬三四千的作戰部隊了吧?論素質,遠超倉促聚集的江湖會黨;論裝備,也是頗爲齊全,儘管後期招募的士兵所使用的武器多爲繳獲,比較繁雜,也遠勝土槍土炮、大刀長矛;論財力人力物力,復興會竭盡所能,更不是其他革命團體所能比擬的。

現在,包括秋J在內,很多人都意識到了當初設想的幼稚。就以此次起事爲例,革命軍可謂是準備充分,從人員到武器裝備,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可結果呢,雖然是不斷地勝利,但想佔領一省還力有未逮,何況是千里北伐,推翻滿清呢?

參謀長宗少華撐着把油布傘沿着山路走了上來,笑着打着招呼,“秋司令,這麼早啊!”

秋J微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是啊,有些心急呢!你是見過宋先生的,我可是慕名已久,卻未謀面的。”

沒錯,秋J所說的宋先生便是大革命家宋復華,復興會的領袖。滇南大勝,法人妥協,他便急不可待地趕來了。

“宋先生能來,說明咱們幹得好,總部很滿意。”宗少華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意,笑得暢快,“說不定啊,宋先生便不走了,咱們建立的根據地就成爲革命中心了。”

“我也這樣希望。”秋J沉吟了一下,詢問道:“既然滇西、滇南已經聯成一片,咱們是不是爭取把滇省全拿過來。”

“你是說成立滇省軍區的事情吧?”宗少華想了想,不太確定地說道:“攤子鋪得太大了,咱們的兵力恐怕難以集中。按照咱們原定的計劃,是要在滇西、滇西南拓展,保山、大理都將是光復的目標。可要把滇南的防務拿過來,便要抵擋昆明方向的敵人,要佔用很大的兵力。”

“總參謀部應該會拔付些部隊給咱們吧?”秋J猜測着說道:“或者把邊區總部移至滇西南,這樣就不需要太多的部隊來保護了。”

“總部處在中心位置,方便聯絡。”宗少華輕輕搖了搖頭,說道:“這還要看總部下一步的戰略考慮。依我看,遷移是不太可能的。因爲下一個敵人很可能就是粵省的清軍,打開出海口可是關係到物資補給的關鍵。”

“三佔防城?”秋J下意識地說了一句,然後笑道:“總部已經讓咱們自力更生、以戰養戰,你還想着投機取巧?”

宗少華苦笑着嘆了口氣,說道:“要做到自力更生、以戰養戰,實在是不容易啊!除非咱們能造槍造炮,那還要鍊鋼鍊鐵,甚至開礦挖煤吧?你也知道現在部隊的情況,如果能換上毛瑟步槍,或者是漢陽造,把那些老舊槍枝換掉,我敢說,部隊的戰鬥力能提高一個層次。”

“還有彈藥補充的問題。”秋J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雖然能生產復裝子彈,可數量還是不夠充足。比如滇南戰役結束,咱們就要休整一段時間,等着生產囤積的彈藥供應上來,才能開始下一次行動。”

“如果再能補充幾十萬發子彈,再運來一套生產製造子彈的機器,我估計就能夠滿足連續作戰的週轉條件了。”宗少華停頓了一下,笑道:“你看,我猜想得不錯吧,要想實現這個目的,打通出海口就勢在必行。”

秋J剛想稱讚幾句,突然看見遠處似乎有煙霧升起,趕忙伸手一指,說道:“看,是不是有火車到了?”

………….(……)

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72章 準備第71章 互動,造勢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79章 朋友?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71章 互動,造勢第190章 硬碰硬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54章 攤牌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48章 狂殺亂砍第66章 慶生第19章 心死,追人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59章 檳城立足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4章 結死樑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02章 一槍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35章 無題第193章 謀劃深遠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4章 結死樑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66章 慶生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55章 攤牌(二)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102章 一槍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4章 交談,託付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51章 商團,試槍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43章 安頓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
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72章 準備第71章 互動,造勢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79章 朋友?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71章 互動,造勢第190章 硬碰硬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54章 攤牌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48章 狂殺亂砍第66章 慶生第19章 心死,追人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59章 檳城立足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4章 結死樑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02章 一槍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35章 無題第193章 謀劃深遠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4章 結死樑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66章 慶生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55章 攤牌(二)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102章 一槍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4章 交談,託付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51章 商團,試槍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43章 安頓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