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離去,秘會

海風舒緩,艦船起伏。在海的遠處,水是那麼藍,又是那麼清,然而它又是那麼深。在風的輕輕吹動下,它在抖動,一層細密的皺紋,耀眼地反映着太陽的光彩。

岸上的人,早已看不見;甚至是海岸,也逐漸脫離視線。很快,在眼中便會只剩下蒼茫無際的大海。

平靜嗎?平靜的是視線之內,而不是內心,更不會是那離開了視線的大陸。陳文強輕輕吐出一口長氣,再次擡頭注視那看不見什麼景物的方向。

革命軍接連挫敗了陸榮廷、龍濟光和廣東新軍這三支前來圍攻的清軍部隊,使廣西清軍的機動力量喪失殆盡。三千多人馬殺出鎮南關,輕鬆恢復了憑祥、龍州、寧明州,然後南下再次攻取防城。

清軍主力被擊破,桂越邊境地區的防守兵力非常虛弱,革命軍比起義時的攻掠更加順利。佔領防城後,早已接到電報並做好準備的瓊州,立刻將一個月以來加班生產和外購的物資運來。

漢陽造一千五百枝,毛瑟步槍三千餘枝,手槍五百枝;馬克沁重機槍三挺,麥德森輕機槍十挺,子彈數十萬發,手榴彈三千多枚……另外還有馬可尼猝滅火花式無線電機三臺,機器設備若干。

可以說,現在廣西的革命軍的裝備是最好的,也是被寄予了最大的希望。要知道,現在瓊州的馬克沁重機槍一共只有四挺,一多半都配給了西南革命軍。

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大規模運輸了,並不是生產能力的問題。而是趁着清軍新敗,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調整,更談不上什麼海上封鎖。

這樣武裝到牙齒的軍隊,怎麼也能佔據一塊穩固的根據地。並且長期堅持下去吧?這可是把瓊州“巡防營”和商團裝備的槍枝彈藥也拿出大半,很多兵都空了手的付出啊!

在陽光下,飄蕩在光坦而微波稍泛的海面上,本來應該是輕鬆而自在。但陳文強思緒百轉,既憧憬又擔憂,很久才重新收拾起心情。

……

一九零六年年底。復興會發動的廣西起義震動中外,鼓舞了革命者的信心,掀起了革命的高潮。

“清軍戰力低下,已不堪戰!”

“官府腐敗,民怨沸騰,登高一呼,應者雲集。”

各人的看法不同,但確實有很多人因爲革命軍的接連勝利而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和判斷。

東京,同盟會發起的論戰算是獲得了勝利。事實上。從論辯開始,梁啓超就註定落於下風的,且不說人數和文風,光“保皇”和“革命”觀點的交鋒,梁啓超也必敗無疑---革命哪裡還需要那麼多的理由?任你梁啓超說破嘴皮也沒用。

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往深層裡看,論戰的原因還是因爲兩派要爭取的主要對象均爲留學生及海外華僑。因爲當時兩派在國內都無立足之地,他們活動經費的募集以及運動的基本力量都要在留學生及海外華僑中爭取。其發展空間極爲狹窄,幾有水火不相容之勢。

兩派互相把對方看作自己生存與發展的最大障礙。難以相容。正如梁啓超說的:“我黨與政府死戰,猶是第二義;與革黨死戰,乃是第一義。有彼則無我,有我則無彼”。梁氏此語,一般人以爲是主義之爭,其實也是經濟基礎所決定。

但現在卻已經不是兩派了。復興會是屬革命黨。卻保持着自己的獨立性,幹出的大事更是一件比一件轟動,影響力和號召力也隨之直線上升。當然,也包括籌款集資,形勢也是不斷好轉。

說到底。改良與革命,是當時中國前途的兩大選擇,均屬“風險投資”性質。要有人追捧,你得拿出業績來吧,連年虧損,前景不明,誰能拿錢打水漂?而同樣是革命,你也得看誰的“公司”實力更雄厚,業績更優良吧?

義捐,當然有,但不能全部指望人人都有這樣的高風亮節,都是憂國憂民的無私愛國者。

這一波行情,不,應該說這次廣西起義,在聲勢上,在組織上,在投入上,在戰績上,都創造了歷史之最。崢嶸一露,中外皆驚。無疑,這對於復興會各分會發行革命債券是很大的利好和助力。同時,復興會的聲望也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也包括復興會傾力打造的大革命家宋復華。

革命的北辰——孫ZS先生名滿天下,固然是人所皆知。但宋復華借復興會之威,卻有後來居上之勢,業已成爲了知名度極高的人物。連帶着,他的有關革命的思想理論,也爲人重視,爲人研究,爲人所熟知。

在當時的形勢下,“革命之說,血氣未定膂力方剛之少年,輒易爲其所惑”。憤青多出自少年,誠然是特定年齡段易犯之病。對於高深的思想理論,很多年輕人並不了了,卻高喊着“革命,革命”。而復興會的成功之舉,卻恰好成爲了他們的指路明燈,給他們“投身革命”創造了機會。

只在東京,報名參加復興會的熱血青年便連日不絕,使復興會支部門前喧嚷擁擠,如集市般熱鬧。海外各支部也同樣是熱烈的景象,連剛開闢的美洲各分會也得到了迅速發展,聲勢大振。

此消彼長,雖然同是革命黨,但同盟會與復興會倒也是競爭關係,陳文強所說的互動,其實本質上也差不多。復興會勢盛,則同盟會勢衰,籌款更加不易。所以,在壓力下,同盟會也開始緊鑼密鼓地佈置武裝起義,以振作士氣,重振革命影響。

而北辰在河內設立同盟會分會時,也是準備在廣東、廣西或雲南這三省發動起義。因爲這些省份地處邊陲,羣衆基礎較好,易於發動;地域寬廣,便於迂迴作戰;尤其有利於從國外輸送武器和人員。

按照原先的設想,同盟會是要在欽州、廉州與東部的潮州、惠州四府同時起義。使清軍疲於奔命,救援不及。但復興會已經先行一步,在廣西發動,連戰連勝,聲勢浩大。沒辦法,那隻好在潮州、惠州搞了。而且。復興會的發動,也給同盟會有潮、惠兩府發動起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要知道,當時的兩廣是以廣東爲主,連欽、廉兩州都屬於廣東。這邊的清軍損失慘重,廣東清軍勢必要調來圍攻剿滅,也就造成了廣東的兵力不足。

而且,潮、惠一帶,正是洪門三合會的勢力範圍,黃岡的會首有餘醜、餘通。豐順之羅飛雁,饒平之丘鬆,揭陽之林鶴鬆,惠來之黃德勝,海陽之陳芸生……這衆位會黨英雄,也各懷有抱吞天下之志,結盟聯絡,共圖大舉。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說容易,其實也不容易。要想廣羅會黨人士。只需一樣東西,那就是錢。只要有錢,立志“反清復明”的江湖好漢可是不缺。

錢,在神聖的革命大業中是如此重要,廣羅會黨,購買槍械物資。發放餉糧……沒錢就幹不成革命,沒錢就沒那麼多人來革命。雖然俗,卻是現實。

…….

爲錢而想方設法的便不僅僅是同盟會,北辰等人,復興會也是如此。而陳文強大多數的時候。腦子裡也是在想如何賺錢,如何更快更多地賺錢。

新加坡,南洋華人華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陳文強由防城坐船先至越南的西貢,然後便直接來到星城,參加已經因爲他而推遲的復興會秘密會議。

宋復華、陳文強、楊篤生、蔡元培這四大執委,除了吳祿貞在瓊州坐鎮,關注廣西革命軍的作戰行動外,復興會的領導核心基本上算是聚在了一起,商議復興會今後的發展大計。

繼續發行革命債券,繼續加大宣傳力度,爲革命籌款集資;改會爲黨,完善宗旨和規章制度,向一個成熟的政黨邁進;細分工作,培養幹部,使各種人才更加專業化、全面化;加強國內的發展、滲透,特別是清廷將大力組建的新軍;建立並穩定起多條支援廣西革命軍的人員和物資的通道;除越南外,隨着革命軍向雲南的擴展,暹羅、緬甸也將是合適的跳板,且這三國的華僑華人將是復興會發展的重點人羣……

“鈍初,目前你是不適合前往廣西的。固然有鼓舞士氣的作用,也顯示了你無畏的革命精神,但安全的需要可能會拖累革命軍的行動。”陳文強作爲剛從廣西出來的權威人士,他的意見至關重要,“在廣東的李準被爭取,或被革命軍擊敗前,你還是在海外繼續宣傳、籌資,最爲合適。”

“繼續當遠距離革命家?”宋復華皺了皺眉,說道:“要說重要性,應該是你纔對。”

“人傻,錢多?”陳文強撇了撇嘴,翻着眼睛說道:“你成爲大革命家,這是復興會賦予你的任務,也是你的責任。花了多少錢,要是你想扛槍打仗,那把錢還我。”

“呵呵,說的什麼話呀!”楊篤生笑道:“鈍初呢,別急着去危險的地方,你有你的使命;文強呢,也別象討債鬼似的。現在咱們復興會正蒸蒸日上,一點小小的分歧,何必認真呢?”

“再說,這也算不上什麼分歧。”蔡YP並不十分在意,輕輕呷着茶水,緩緩說道:“文強說得有道理,鈍初有些性急了。要佔據革命的高點,要引導革命,領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什麼遠距離革命家,不過是閒言而已,何必理會呢?革命軍在桂、滇、越的根基尚不穩固,這個時候確實不合適。”

宋復華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思索了一會兒,說道:“文強,據你的估計,革命軍要打出一個局面,比如奄有一省,需要多長時間?”

“佔據一省作爲根基?”陳文強搖頭,沉吟着說道:“那樣影響太大,招致的攻擊也會很猛烈。可要說打出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總要在一年左右吧!”

“相對穩定,是怎麼樣的一種情形?”宋復華接着問道。

陳文強斟酌了下字眼,緩緩說道:“有一塊穩固的根據地,也就是落腳點,能夠使部隊進行休整訓練,使傷員有安定的養傷之所,使生產製造也能夠穩定進行。通俗地講,就是使革命軍不用老是轉移撤退,形似流寇。或者也可以把根據地稱之爲武裝割據,復興會能夠公開的、合法的存在,各自執行自己的職權,比如法令、紀律、各種制度等等。”

“意義呢,就是樹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幟,使革命者不斷聚集而來,既武裝訓練出一支忠誠可靠的軍隊,又培養出革命之後的所需要的各種人才。”陳文強繼續說道:“還有一點,便是壓制會內的躁動情緒,使會員能夠安心於組織分配的工作,隱蔽地發展力量。最後——”他作了個有力的手勢。

“傾力一擊,改天換地。”宋復華點了點頭,精神也振奮起來。

“同盟會那邊也要發動起義,很可能是在廣東。”楊篤生並沒因爲往同是革命團體的盟友那邊派臥底而感到不安,說得很是平淡自然,“這對我們也是有利的。我在想,是不是幫他們解決些困難,以儘快發動,牽制住廣東清軍。”

互動?陳文強愣了一下,又陷入了思索。

此消彼長,在某種方面來看是這樣的,但也有互相促進、配合的一面。

“此次廣西起義,我們已是傾力而爲,要幫同盟會,恐怕力有未逮吧?”宋復華瞭解這次起義的投入,除了咋舌,還是咋舌。按照現在復興會的財力、物力狀況,短時間內很難再拿出大筆的資金。

“大概需要多少?”陳文強有些遲疑,顯然還沒有最後確定,“錢,還是武器彈藥?”

“具體數字——”楊篤生搖頭,又含糊地說道:“錢財呢,應該不少於五萬吧?武器彈藥呢,弄個幾百條槍,應該夠了吧?”

“這麼少?”蔡YP有些詫異,他顯然是被複興會發動起義的投入誤導了,直覺這些錢財和物資怕是掀不起大風浪。

……

第8章 會做人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60章 南洋攻略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191章 無題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39章 搶土第85章 熟人再遇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67章 革命黨?第94章 瓊州之基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54章 攤牌第239章 大勝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90章 廣州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60章 南洋攻略第62章 甬商關注第92章 天涯海角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07章 大戰第83章 伯蓀來訪第41章 親熱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159章 無題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6章 第一桶金第59章 檳城立足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8章 狂殺亂砍第72章 南洋,軍火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241章 無題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6章 安頓託付第41章 親熱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55章 攤牌(二)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59章 戰端開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
第8章 會做人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60章 南洋攻略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191章 無題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39章 搶土第85章 熟人再遇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67章 革命黨?第94章 瓊州之基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54章 攤牌第239章 大勝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90章 廣州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60章 南洋攻略第62章 甬商關注第92章 天涯海角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07章 大戰第83章 伯蓀來訪第41章 親熱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159章 無題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6章 第一桶金第59章 檳城立足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8章 狂殺亂砍第72章 南洋,軍火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241章 無題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6章 安頓託付第41章 親熱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55章 攤牌(二)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59章 戰端開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