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兵變,坑爹

最後一個打擊,也就是最終促使袁世凱作出決定的消息,是英國人和美國人告訴他的。

臨時政府的海軍艦船在天津南部東隅(現黃驊市)附近海面出現,並放出小船作登陸的測繪和嘗試。

英國人不希望打下去了,美國人傾向於臨時政府,排除了這兩方面的原因,袁世凱也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

五鎮強軍,再加上毅軍等部隊,此時已經全面鋪開,機動兵力嚴重不足。如果臨時政府真的抽調軍隊由東隅附近登陸,將沒有足夠的兵力來進行抵擋。而革命軍便將直接西進,攻取滄州,切斷段祺瑞所部的退路。

如果命令段祺瑞所部後撤,與登陸的革命軍作戰,也不可能退得太遠,放棄設在德州的北洋機器製造局。分兵則勢弱,合兵則無法彌補破綻,這便使北洋軍陷入了兩難境地。而且,這還沒有考慮到東北安定後,出關直逼京師的佈置。

臨時政府已經拉攏,或者說是團結了大多數反袁力量,並使列強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除了日俄希望中國繼續動亂下去,其他列強都希望中國能儘快穩定。因爲,新一輪的資本競爭馬上就要開始了,臨時政府雄心勃勃的建設計劃不借外債是難以完成的。

對此,袁世凱感到了深深的無奈,形勢如此,他知道已經無法再打下去了。段祺瑞連續發來急電,請求後撤,以免被斷了後路。南方的老朋友張謇等人也發來電報,苦口婆心地勸他儘快接受臨時政府的條件。否則——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等北洋軍真被打垮,不僅什麼都沒有了,連性命都無法保證。

袁世凱知道這話不是嚇唬他。彈藥、糧餉已經難以支撐。如果北洋軍因爲欠餉而變成了亂兵,那所有犯下的罪行就將由他一個人扛。趁着北洋軍還有實力,趁着北洋軍還在自己掌握之中,儘快結束戰爭,給自己和北洋集團衆人爭一個前途,似乎是明智的選擇。

停火。和談,南北兩軍又恢復到了之前的狀態,但形勢已然不同。金陵製造局、上海製造局、崖州兵工廠、郴州兵工廠依然在按戰時規定,加班加點地生產。製造出來的火炮、槍枝、彈藥不斷被輸送前方,加強着革命軍的戰力。而後方還在編練新軍,向着滿清所擬定的全國三十八鎮陸軍的目標前進。

作爲一個大國,特別是一個人口大國,三十八鎮陸軍實在算不上多。而且,擴充軍備。這也適應了國際上的形勢,各個國家都在整軍經武,尤其以歐洲國家的勢頭最是迅猛。

當然,三十八鎮陸軍還遠不是最終的目標。但作爲一個剛剛開始轉型的農耕國家,在兩三年內恐怕都是支撐的極限了。

和談重開,但形勢已大不相同,之前是以南就北,至少表面上如此;現在則是以北就南。談判地點改在錦州,陳文強是以地主的身份進行主持。

袁世凱聲名大跌。已經不再是人們心目中總統的合適人選。自然沒有什麼“虛位以待”了,也就沒有各部部長人選的激烈爭奪了。令人驚訝的是,陳文強在佔據上風的時候,並沒有咄咄逼人,而是態度和藹,對袁氏一方的要求都是認真考慮。儘量予以比較滿意的答覆。

國防部長袁世凱,陸軍次長段祺瑞,外交部長陸徵祥,公安部長趙秉鈞,馮國璋、曹琨等各鎮統制也都盡數留用…….顯然。這樣的讓步使和談變得輕鬆容易了很多,連遠在北京的袁世凱都感到了意外。

顯然,袁世凱知道這可能只是權宜之計,臨時政府日後恐怕會有招數來分化瓦解北洋集團,但他已經拖不起了。如果和談再被拖延下去,他對北洋軍將有失控的危險。而且,北洋軍現在就有軍心不穩的跡象,軍官對和談屈服不滿,士兵則存有疑慮,擔心被解散,或者因爲與革命軍血戰多時而遭到打擊報復。

本來在和談前便應該由陳文強代表臨時政府公佈一個協議,說明“南北漢軍將士各享其應得之優待,並不負戰時害敵之責任”。

但陳文強卻有自己的說法和先決條件,那就是北洋第一軍的官兵應讓開京漢鐵路,分別轉至河南洛陽和江蘇阜陽駐紮,成爲河南、江蘇的衛戍部隊;北洋第二軍的兩鎮則分別劃歸北京軍區和山東軍區,也指定了駐地;北京的曹琨一個鎮,則要分兵兩半,一半入東北,一半進山西。

很簡單而明顯的分而治之,北洋軍將被分別安置,難以再抱成團,中原和京畿地區則將進入大批革命軍,控制局勢。

對這樣的調動,北洋將領們是不滿且失望的。他們紛紛向袁世凱發電,要袁世凱態度強硬一些,否則不惜與革命軍戰鬥到底。

落差比較大啊!北洋軍曾經勢傾一時,狂妄而自大;現在呢,則被東調西調,似乎完全不被人家看在眼裡。

但陳文強對此卻不作出任何讓步,並在媒體上發聲,嚴厲指出不服從臨時政府號令的軍隊不是國家軍隊,戰力再強也不會被接納,並用民脂民膏供養,等待他們的除了剿滅便是解散。如果聽從號令,則他可代表臨時政府作出承諾,絕無解散之計劃,北洋軍將劃歸國防軍,待遇與全國各軍一致。

這樣一來,北洋軍中的軍官和士兵便產生了對立,軍官想借兵要挾,士兵則並不希望走到最後一步,而北洋軍官向士兵的解釋又得不到信服,羣情洶洶,竟有兵變之勢。

本來兵變可以作爲要挾上級的手段,且袁世凱也用過,但他卻知道此時絕對不行。

袁世凱知道臨時政府之所以委他國防部長的要職,就是因爲他對北洋軍的掌控。如果發生兵變,不僅使他的威望在國人心中大打折扣,也意味着他對北洋軍失去控制,那他還有什麼價值?

因此。袁世凱一面頻發電報,軟硬兼施地要北洋軍將領服從大局,不可輕舉妄動;一面調回段祺瑞,命令他前往各部督促服從。

但袁世凱萬萬沒有想到,兵變竟然是在北京爆發,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而這沉重的打擊。竟然是他的兒子袁克定策劃指使,實在是坑爹之至。

據時報所載:晚八時,齊化門外所駐第三鎮之九標炮輜各營兵變,攻入齊化門,因傳說將下剪髮令,又因軍餉未發,遂爾譁潰。又聞槍聲甚急,火光再起,變兵大肆搶掠。以東四牌樓一帶爲……至三時後,各處火勢漸衰,槍聲漸少……

北洋陸軍第三鎮以索餉爲名發動兵變,結果是商民遭搶劫者千餘家,京奉、京漢鐵路局,大清、交通、直隸三銀行亦遭劫掠,損失慘重。

到了第二天早上,矇在鼓裡的袁世凱見到兒子袁克定。連連嘆息:“予練兵三十年,威信一旦喪矣!”卻沒想到。袁克定正是坑爹的罪魁禍首,而袁克定心裡還暗自得意,覺得此舉必可擡高乃父身價,並能要挾臨時政府,爭得更好的條件。

但事實無情地給了袁克定接連的打擊,北京兵變不僅沒有達到他預期的目的。反倒給袁世凱惹來了更大、更多的麻煩。

各家報紙陸續刊登有關消息,國內的大陸報稱“袁世凱之威望因此頓失”;時報指出“兵變蔓延,袁世凱之咎無可辭矣”;莫理循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寫道:“袁世凱最親信的士兵和衛隊也參加了這次兵變,使我感到痛心已極。我一直認爲第三師是可以完全信賴的……人們在過去幾個月裡一直把袁世凱說成是大局的希望。但這整個事件對於袁世凱來說是丟盡了臉。”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京城氣氛也非常緊張。順天時報曾描述道:“今日寄寓京師之官紳商民,雖飲食起居間,無不抱有恐慌不安之念,是身在京邸中,而心在惶懼中也。試與商賈談市面情況,皆以金融滯塞,商業蕭條,大有聯袂歇業之勢。試與官吏論官場近狀,羣謂大局危急,眷屬先徙,大有朝堂一空之勢。”

清帝遜位前後,因擔心禁衛軍反對,致起暴動,袁世凱特調第三鎮軍到京維持秩序,“然自該鎮軍到京,一次與禁衛軍衝突,二次與毅軍私鬥,三次打毀戲園,以致京師人心,一懾於炸彈之倏發,二恐滿軍之反對,其膽小者又相率而逃”。

兵變同樣使列強深感失望。兵變發生的第二天,駐京外交團團長英國公使朱爾典便立刻給袁世凱發去英文密函一件,詰問袁“能否保護各國人等之生命財產,請即日答覆”;美國政府駐京代表則倡議,“以中國既經共和,而北方各處尚有擾亂,袁世凱之力實不足以維持,擬請各國政府派兵至中國,分別保護;或是請臨時政府來穩定局面”。

在列強的發難詰問中,袁世凱不得不向外交團致送英文道歉信,表示“保護京師治安,實有重責,今變起不測,各外交團忽受虛驚,不勝歉仄。”

與此同時,袁世凱把曹琨叫去,詢問事情原委。曹琨當然不敢把袁克定招認出來,因此被罵得狗血淋頭,才狼狽而出。

至此一變,臨時政府嚴斥北洋軍紀律鬆馳、劫掠擾民,形同匪類;又向袁世凱發難,威脅要停止和談,以武力解決問題。

在內外的壓力下,袁世凱一邊嚴令北洋各部將領約束部隊,聽從號令;一邊命令北洋第二軍按期調動,並讓開道路。同時,他將曹琨的第三鎮調出京城,與禁衛軍同駐郊外,治安交由巡警維持。

正如袁世凱所分析,大勢已不可逆轉,連美德都被拉攏過去,英國人也不得不向臨時政府表達善意。既然已經投誠,就不要搞那些沒用的小動作,意氣之爭,對大家都沒好處。

袁世凱深知,無論什麼時候,兵變都是歷代統治者最大的忌諱,是對統治的最大威脅,在某種程度上,比造反更令統治者焦心。而搞兵變的,除了趙匡胤玩了杯酒釋兵權,其他人都沒有好下場。

而且,袁世凱練兵起家,深知兵如火,易放難收,北京兵變如果處置不及時,很可能波及到保定、天津等周邊地區。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臨時政府恐怕也只有武力平叛這一條路了。缺餉少彈的北洋軍成了亂兵,還有什麼戰鬥力?

至於什麼國防部長,什麼接納北洋軍,都將成了泡影。藉着民意、輿論,他和北洋將領都會受到嚴懲,失去中外支持的北洋集團的下場將極爲悽慘。

……

媽的,惹出麻煩,還得老子給你們擦屁股。已經歸順了,就老實地聽安排,連老帥都要順應大勢,你們算個屁呀!

段祺瑞恨恨地甩了下馬鞭,對於內定的陸軍次長一職,他還是很滿意的,雖然他也希望儘可能保存北洋軍這個小團體,但他也知道,革命軍絕不會允許一個單獨的軍事集團的存在。

與革命軍在山東戰了一場,段祺瑞已經收起了很多狂傲。論武器裝備,革命軍並不遜於北洋軍;論戰術技能,北洋軍在實戰經驗上還有欠缺,更不適應塹壕攻防戰。革命軍呢,不僅有神槍手,使北洋軍中下級軍官死傷慘重;還在塹壕戰中使用了,使北洋軍官兵十分恐懼。

到了後期,飛艇加入戰團,北洋軍的火炮優勢也化爲烏有,不斷被摧毀,不斷轉移陣地,無法正常使用。彈藥也日漸窘迫,再打下去,非敗不可。

大勢如此,再有不甘,喊得再兇,也無濟於事。段祺瑞痛恨那些看不清形勢,或者是看清形勢卻存着癡心妄想的傢伙。一旦兵變,置老帥於何地?兵變後的部隊如同土匪武裝,兵將離心,又有何戰鬥力可言?如今面上不說,其實各人心中都有打算。什麼叫樹倒猢猻散,什麼叫大難臨頭各自飛,什麼叫識時務者爲俊傑,攀高枝的心思誰沒有呢?

“大人,錦州就在前面。”軍事參議徐樹錚策馬湊上前提醒道。

哦,段祺瑞擡頭望了望遠處,停頓了半晌,一揮馬鞭,策馬向前飛奔而去。

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91章 赴日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26章 新武器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39章 大勝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73章 佈局,人販第83章 伯蓀來訪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114章 無題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191章 無題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45章 求知少年第207章 憲政會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202章 無題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42章 家事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72章 準備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280章 無題第26章 第一桶金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7章 吃講茶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199章 陳袁會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86章 黑吃黑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39章 大勝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35章 無題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
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91章 赴日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26章 新武器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39章 大勝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73章 佈局,人販第83章 伯蓀來訪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114章 無題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191章 無題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45章 求知少年第207章 憲政會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202章 無題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42章 家事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72章 準備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280章 無題第26章 第一桶金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7章 吃講茶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199章 陳袁會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86章 黑吃黑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39章 大勝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35章 無題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