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

會議一直進行到下午一點多,連午餐時間都沒有停頓。 ,

總的作戰原則,招兵擴充的原則和政策,根據地的運作,軍、政分開的辦法,與總部的無線電報聯繫陳文強儘可能說得詳細,講得透徹,或許個人還有理解上的些許不同,執行上的些許失誤,但這也是難以避免的。

只要革命軍不受到非常慘重的損失,些許小失敗可以容忍,甚至可能成爲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畢竟沒有誰是戰神重生,能夠百戰不敗。

會議剛結束,奇襲欽州的作戰準備已經做好,胡亂吃了口飯,葛智初便率七個連出發,押着宋鼎元直奔欽州而去。

而陳文強依然坐鎮防城,佈置安排。一個連的士兵押運,由動員的越人和佔領區百姓將物資運往越境外的基地,其餘人馬則負責防城的防禦,並監視港口外海的動靜。

“內線、外線是必須要有的,一是牽制,二是呼應,三是持續地在國內的影響。”陳文強召集了王和順和幾名參謀,開始交代另一項重要任務,“在十萬大山要保留一支武裝,與敵人作戰周旋,這是內線。而外線呢,則是在越境內的革命軍主力。兩部可獨立作戰,也能配合作戰。內線部隊呢,在形勢緊張或遭到挫折的時候也可撤回去休整。”

見陳文強把目光投向自己,王和順心中有些明白,自己是本鄉本土人,地理熟悉,人頭也熟。雖然之前自己領導的暴動失敗了,但也有一些遊勇倖存下來。所以,這內線部隊的人選,總部估計是看中了自己。

“屬下願在內線部隊。這裡是屬下的家鄉,熟悉地形地勢,也有點小小的名聲,興許能有些便利。”王和順主動請纓,但說出的話是謙虛,並且帶有試探。

“內線比外線艱苦啊”

“屬下不怕。”

陳文強嘴角抿起。露出了笑容,說道:“總部的意見是由你率領內線支隊,轉戰十萬大山,畢竟從各方面考慮,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你能主動請纓,非常好。說吧,你有什麼要求,我代表總部可以儘量滿足。”

“我,我沒什麼要求。”王和順搖了搖頭。謹慎地說道:“革命軍的官兵都是好樣兒的,比當初我那些烏合之衆強得太多了。”

“你不說,那我來說。”陳文強微微一笑,鄭重地說道:“茲任命王和順爲桂省挺進支隊支隊長,軍銜上尉,對外可稱將軍,以壯聲勢。王支隊編制爲三個中隊,兵額三百人。由支隊長王和順在革命軍中任意挑選;三個中隊中有兩個長槍中隊,各配機關槍兩挺;一個短槍中隊。全部配戴毛瑟軍用手槍;另拔長槍兩百枝、短槍一百枝、資金五萬元以供王支隊招兵擴充;防城繳獲的官糧,拔一半供王支隊軍糧”

這真是大手筆,大支持。人是挑選的精銳,武器裝備、彈藥物資、錢財糧草應有盡有,說是三百人,卻有一下子擴至一倍的槍枝

在陳文強似笑非笑的目光下。王和順心情激盪,起坐躬身領命,慨然道:“請總部放心,請陳執委放心,我王和順一定完成任務。寧死也不向基地撤退,這十萬大山,便是我王某的埋骨之地。”

“這話說得”陳文強起身擺了擺手,示意王和順來到地圖前,溫言說道:“不要以爲這麼大的支持力度,便是一定要你在十萬大山堅持。剛剛不是說過,要以保存自己爲第一重點嗎,是戰是撤,是躲是避,還要看具體的形勢,要靈活應變,不要拘泥,更不要因爲總部的支持而背上包袱。”

指點着地圖,陳文強繼續說道:“成立王支隊,並依託十萬大山與敵周旋,並不是把你們撇下不管。這裡,是在越南的基地,以後可能再向國境內移動;王支隊呢,應該先在這一帶活動,與越南基地相互呼應、配合。內線、外線是一個整體,而不是獨立的,王支隊更不是孤身作戰。”

十萬大山,位於廣西的西部,東起欽州市貴臺鎮,西至中越邊境,分佈於欽州、防城、上思和寧明等地。因山脈連綿, 峰巒重疊,點不清,數不盡,故稱十萬大山。

陳文強所指的就是欽州、防城、上思和寧明,靠近越南這一地區,離越南基地並不遠。王和順點了點頭,這樣的話,不僅比較安全,而且這裡是他曾經率領武鳴義軍活動過的地方,地理和人文情況很熟悉。

“之前你發動貧苦農民和會黨起義反清,征戰數年的經過我是瞭解一些的,殺貪官除惡霸,很受民衆的歡迎;在清軍前來圍剿時,又能誘敵深入、聚而殲之,且轉戰四方,使清軍疲於奔命,打得很有靈氣。”陳文強拍了拍王和順的胳膊,拉他坐下,語重心長地說道:“這次再度率軍征戰,好的要保持、發揚,不足的則要改進。我說的是徵兵擴充,不能只圖人多勢衆,要精悍、要堅強,我要的是肌肉,不是贅肉。贅肉多了,人心紛雜,不好管理,更影響行動的靈活。”

“我明白了。”王和順略有些自慚地點了點頭,說道:“我雖會黨出身,但現在也清楚了會黨的弱點。如果不是一些會黨首領意志不堅,不堪艱若,甚至還想着能封官晉爵,起義也不會被官府的撫剿結合所打敗。”

“你能有這樣的認識,我很欣慰。”陳文強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對那些江湖朋友,你也不要臉一黑,全都推拒於外。教育他們、改造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成爲真正的革命者,而不是自由散漫的遊勇。總部給王支隊還配發了很多政務、宣傳等幹部,還有參謀團,減輕你的工作負擔,也希望能成爲你的助力。”

“有這些幹部在,我便可以專心打仗,擴充部隊。”王和順笑得真誠。“我是個粗人,要說那些瑣碎的事情,真是令我頭痛。”

“你是革命軍派出的第一個挺進支隊,以後還會有滇南、粵西挺進支隊,這些可都要看你們王支隊的表現,你們的經驗和教訓是寶貴的。將爲其他兄弟部隊提供非常有益、有利的參考和借鑑。你們有沒有信心成爲革命軍的活教材,成爲革命軍最強悍的一支部隊”陳文強用手指了一圈,這些將是王支隊的骨幹,對他們的鼓舞和教導是必須的。

在衆人的齊聲應喏中,陳文強向着勤務兵招了招手,旗幟、印信、佩劍等物品很快便擺在了桌子上。

“革命軍第一挺進軍,蕩虜將軍”陳文強一一指點着,笑道:“怎麼樣,這名頭夠響亮。氣勢夠強橫吧”

對着連連點頭,激動振奮不已的王和順等人,陳文強又調侃道:“你們可要好好打,把支隊變大隊,那纔是本事。可別把支隊打成中隊,又變成小隊,這個將軍,這個挺進軍可就名不副實嘍”

“陳執委。您放心,也請總部放心。這挺進軍的旗號不會在我們手裡蒙塵敗落。”王和順立刻站得筆直,鄭重地作着保證。

復興會五大執委,宋復華、陳文強、吳祿貞、蔡元培、楊篤生,除了宋復華以真名出現外,其餘四人皆用化名。而就在隆重推出革命領袖宋復華前,陳勝的名字便因爲刺殺鐵良而揚名中外。與宋復華這個大革命家相比。陳勝的名頭更偏向於殺戮,更加充滿鐵血的意味。

奇襲欽州成功,革命軍贏得了兩個開門紅,獻計的宋鼎元也保住了自己和全家的性命,消息通過電波傳到瓊州。再轉向東京。復興會再度發動,革命軍連下防城、欽州,擊斃欽廉道王瑚,清軍死傷數百、投降近千,震撼的新聞報道立時引起了國內外的轟動。

而起事的革命軍顯然並不以此爲滿足,一邊發表起義文告:告桂省同胞文、告全國人民書、告海外同胞書和招降滿清將士佈告,宣傳復興會綱領,聲明起義的宗旨,歷數清政府的罪惡;一邊繼續擇虛而攻,輕鬆攻取橫州、永淳兩座小城,又集兵攻打靈山縣城。

轟,轟,轟,炮彈在城牆、城門外爆炸,掀起一團團黑煙。

“這個劉永德,還真是鐵了心要革命”葛智初還有些不敢相信,詫異地看了陳文強一眼,可人家這是實打實的表現,帶着六十多革命軍戰士就拿下了六鳳山炮臺。

陳文強淡淡一笑,舉起了望遠鏡,瞭望着守城清軍的動靜。能從衆多爭相“投身革命”的降將中選出劉永德,這是他的本事,也避免了起事之初便混入大量投機分子,這對以後的行動是大有好處的。

炮是越打越準,在瓊州基地培訓出的炮兵顯然是逐漸在適應、熟悉這炮臺上的老式火炮。火炮雖老,但也是炮啊,就這麼一炮一炮砸下去,看清軍能堅持到幾時。

兩門山炮也擺好了架勢,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城門。但陳文強覺得似乎是用不着了,看城頭上的清兵慌成了什麼樣子。

革命軍的陣後,幾百青壯在眺首觀望,不時發出嘖嘖讚歎。他們的身邊,或是板車,或是扁擔大筐,或是獨輪小車,裝載着革命軍的輜重。再往後,則又是上千的民伕運輸隊。

同是運輸隊,但卻有很大的區別。幾百青壯是報名參軍,挑選合格的新兵,讓他們先充任運輸隊,是陳文強的建議。發條槍就是兵,他不贊成這樣做。而一路馱運,既考驗體力,又考驗心志,是誠心參加革命軍,還是想混飯混餉,時間長了就能看得出來。怕苦不想幹的,自然淘汰;鐵了心跟隨的,經過軍事訓練,纔是真正的革命軍士兵。

另外的民伕則是按天領腳費,純爲賺錢而來。當然,也不排除新兵不幹了,去做領腳費的民伕;也不排除先前爲着賺錢而來的民伕心熱,前來參軍入伍。

轟,衆人不約而同地發出齊聲的驚歎。城頭上火光迸射,破舊的城門樓在硝煙中倒塌下去,煙塵更大,遮住了整個城頭。

等到視線逐漸清晰,陳文強等人突然發現城牆上的清軍沒有了。而城門被炸得破碎,破磚爛石到處都是,透過城門都能看見城內的街道了。

怎麼回事是逃跑了,還是躲在城內要打巷戰陳文強晃了晃頭,很快便否決了後一個猜測。巡防營啊,還真沒聽說有這麼頑強死硬。打防城,攻欽州,便看出這幫傢伙只能欺負老百姓,或者打打人多槍少的散兵遊勇,碰上裝備齊全、士氣高昂的革命軍,基本上除了撒丫子就是“投身革命”。

“派一個班上去偵察。”陳文強轉頭命令道:“讓他們多加小心。”

就在一個偵察班小心翼翼地靠近南城門的時候,北城外,管帶宋安樞正率領着他的巡防營急速“轉進”,向着南寧的方向狂奔。“轉進”的隊伍中還有靈山縣令及其眷屬,坐着馬車,倉惶而逃。

其實,就在革命軍抵達靈山縣城前,宋安樞還覺得不含糊,派了一哨人馬出城,沒想到被革命軍前鋒連一次衝鋒就打了個稀哩嘩啦。等到革命軍大隊到來,宋安樞便爲革命軍的氣勢所懾,裝備齊全、服裝整齊、人馬衆多,憑他這三百多烏合之衆,估計十有要夠嗆。等到六鳳山炮臺被拿下,炮彈接二連三地招呼過來,宋安樞可謂是當機立斷,馬上就率軍“轉進”。他還比較夠意思,沒忘了派人通知傻傻地坐在縣衙中等候好消息的縣令一聲。

他孃的,這革命軍來勢洶洶,防城、欽州都失守了,靈山難道比得上它們更城堅池深嗎好歹老子是帶着人馬跑出來的,比那些被革命軍一勺燴了的傢伙強吧

清廷的巡防營是挑選舊綠營和勇營的精壯,另招募民丁,編組而成,其性質是保衛地方,類似警察保安隊。雖然巡防營也經過了一些新式訓練,並且配發了新式武器,但成員的來源良莠不齊,而帶兵軍官又多爲舊武官或是候補道,對於新式軍事知識一無所知。因此巡防營的戰力很低下,變得有名無實。

而在當時,清廷還未下達各省編練新軍的任務,廣西也未開始編練新軍。這也是歷史上同盟會在廣西、雲南能夠順利發動起義,與遊勇、會黨武裝攜手,也能持續較長時間,並造成一定政治影響的原因所在。

從歷史上看,刺激廣西開始編練新軍的因素,是同盟會發動的鎮南關起義。戰鬥中,一百餘名義軍攻佔鎮南關炮臺,與隨後趕來的數千清軍對峙數日,殲敵兩百多,僅陣亡兩人。這樣的“戰果”使清廷十分震驚,給廣西發了加緊編練新軍的“特別諭命”。

現在,革命軍實力強橫,士氣高昂,連下數城,打得分散駐紮的巡防營滿地找牙,無疑會加快廣西新軍的編練。但那是將來的事情,目前要與革命軍正面交鋒的話,清軍就只能依靠人多勢衆了。

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199章 陳袁會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4章 結死樑第102章 一槍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61章 任務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9章 暗殺團第67章 革命黨?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54章 攤牌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7章 觸痛,招聘第51章 商團,試槍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3章 樂極生悲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46章 味素問世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66章 慶生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191章 無題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51章 無題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32章 小題大作的刺殺第5章 刮目相看第23章 破紅袖閣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48章 狂殺亂砍第79章 朋友?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9章 迫走地痞第24章 結死樑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58章 蒙亂第52章 內應外合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50章 返粵佈置
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199章 陳袁會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4章 結死樑第102章 一槍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61章 任務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9章 暗殺團第67章 革命黨?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54章 攤牌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7章 觸痛,招聘第51章 商團,試槍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3章 樂極生悲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46章 味素問世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66章 慶生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191章 無題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51章 無題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32章 小題大作的刺殺第5章 刮目相看第23章 破紅袖閣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48章 狂殺亂砍第79章 朋友?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9章 迫走地痞第24章 結死樑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58章 蒙亂第52章 內應外合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50章 返粵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