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

在舊上海,除了英商美商開設的證交所外,還沒有華商設立的交易所出現在證券市場上。,

洋商在上海證券市場“反客爲主,越俎代我”,自然令陳文強感到不滿,況且他也覬覦上海證券業這杯“佳羹”呢!

但現實的困難卻不僅僅是資金問題,而是中國還沒有一部《證券交易法》問世,沒有具體的條文規定和監管程序,這令陳文強感到無措。

當然,規避的辦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在租界內開辦交易所,並且冠以洋商的名頭。雖然這可能只是表象,實際上可以由華商控制,但這終究留有隱患,不能不讓人感到擔心。

而諾依曼其實只是個橋樑,恐怕連他也不是很清楚猶太人財團的具體組成和最終的目的。陳文強呢,自然也不會探悉到太多的情報,謹慎小心也是必然的事情。

不是誰的錢都可以花,都可以用的。陳文強送走了諾依曼,又仔細思索了很久,才上牀休息。

在上海,陳文強已經呆了數月,不管是自己的產業,還是隱蔽的事業,都處理得差不多了,他便啓程趕赴漢口。

“……法國革命八十年戰成,其間不知流過多少熱血。革命之初創階段,亦當不惜流血以灌溉革命的花實。吾已準備好流血犧牲,文強兄不必掛懷,望身後諸革命同志亦不可引以爲慘而存退縮之念……”

陳文強派去安慶送密信的手下帶回了徐錫麟回信,幾乎同時而來的電報便是安慶起義失敗的消息。

恩銘還是死了,徐錫麟還是被抓了,竺紹康、王金髮等江湖會黨還是潰滅了。歷史發生了改變,但只是大勢,而並不是全部。一些事情還是按照原來的軌跡在發生、發展。

陳文強無奈而痛惜地慨嘆,按照徐錫麟的家庭出身與資質,如果沒有參加革命,他完全可以是一個錦衣玉食、前途光明的人。但他卻爲了民族大義放棄了家庭,成爲了一個義無返顧的激進革命家。

不管做法是否欠妥,不管起義的影響如何。這個激情燃燒的人,一定會深深刻進歷史!

勿庸置疑!陳文強閉目長長地籲出一口氣,在徐徐開動的船上,把手中的電報抄紙撕碎,撒了出去。細碎的白紙片紛紛揚揚,承載着他的哀思和崇敬,也祭奠着革命志士的英魂。

……

晨霧在陽光的驅逐下散去無蹤,大地在馬蹄和大腳的踐踏下,沉悶地哼着。長長的隊伍,後面是大小車輛,咯吱咯吱地響着前進。

反清復明,這個口號更可謂歷史悠久,傳之深遠。幾百年後,民間尚有很多百姓這樣認爲。說其深入人心,或許有些過,但歷史上的事情確實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比如現在的劉恩裕。雖說是聽了些革命的宣傳和道理,但在心裡還認爲這是改朝換代。反清復明的口號喊起來更響亮,更能激起老百姓的共鳴。

三那墟被佔領,縣城被攻破,就在清軍佈置完畢,向左右江的革命軍逼近圍攻之時,在廣西的欽廉州卻又爆發了一場大亂。

所謂三那墟。指的是欽州所轄的那黎、那彭和那思三個“墟”,墟這個字的意思類似於村鎮,總之是人煙不算是太稠密的工業區,這裡主要是出產糖,當地百姓都是以種植蔗糖爲生。

清末。官吏不斷提高糖稅,百姓苦不堪言,就推舉出幾個代表,去知府的衙門請願,請求官府減輕糖稅。那幾名代表去了之後,就再也沒回來,被官府直接送進了大牢裡。

三那墟百姓憤怒異常,組織“萬人會”,推舉富豪劉恩裕爲首領,又請樑建葵,樑少廷到龍州、高平聯絡革命軍。

革命軍總部接到抗捐百姓代表的求告後,立刻派出王和順率一個營,並在十萬大山活動的遊擊支隊,幫助百姓抗捐反清。於是,羣衆性的抗捐鬥爭由請願發展成爲了武裝暴動。

劉恩裕是三那墟有名的富戶,家裡購買了許多新式的步槍,養了許多家丁,隱隱有與當地官府抗衡的架勢。當地百姓暗裡常把他與《水滸傳》中的託塔天山晁蓋相比,又稱托塔天王。

鄉親們的擁戴,革命軍的助陣,使劉恩裕心氣大盛,聚起兩三千人,佔領了三那墟。又親自帶領人馬,在革命軍的援助下,殺入了縣城,將百姓代表全都搶了出來。

而此時正趕上欽廉等州府缺糧,穀子價格飆升。革命軍擊破縣城,席捲周邊後,不僅開官倉平抑谷價,並號召各富紳平價出售家中的存谷,此舉大得人心,軍隊迅速擴充。

人上一千,徹地連天;人上一萬,無邊無沿。這雖然是評書中的誇張之語,但在劉恩裕眼中,三千兵馬的浩浩蕩蕩,依然使他目張神馳。

“叔父——”劉顯明是劉恩裕的侄子,也是他的左右手,此時倒顯出了幾分心神不寧,“這鬧騰得如此大,與官府勢同水火,若是大業不成,咱家怕是要受牽累……”

“富貴險中求,亂世之時卻也正是舉勃之機。”劉恩裕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年輕人的話,眼睛一瞪,猛然轉過頭來,鬚髮蒼蒼竟帶着不可抗拒的威嚴。

劉顯明咧了咧嘴,被叔父的豪言壯語頂得無話可說。

“天下要大亂啦!”劉恩裕輕輕搖了搖頭,語氣放緩了一些,說道:“幾百年了,滿清的氣數也該盡了。我看這革命軍哪,能成氣候。”停頓了一下,他又壓低聲音說道:“當然,咱們也得留條後路,把家眷、錢財先送到越南。嗯,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叔父高明。”劉顯明想了想,說道:“那咱們不如就守着三那墟,這攻城掠地、殺官殺兵的事情便讓革命軍去幹。以後呢,說不定與官府還有轉圜的餘地。”

“你呀,總是少了那麼點狠決。”劉恩裕數落了一句,卻沉吟着點了點頭。“好吧,咱們的鄉親子弟,少些死傷,也是好的。只不過,這功勞——”

“叔父不必着急,這功勞以後有的是機會。”劉顯明微笑着解說道:“依侄兒看。官府是必定派兵來攻打,且看這結果如何,再做定奪,最爲穩妥。”

劉恩裕輕輕頜首,雖未明確表態,但已經是認可了侄子的意見。

儘管參加到革命運動的人各有各的想法和目的,但在此時卻也在所難免。劉恩裕帶着人退守三那墟,王和順卻率領革命軍繼續轉戰欽廉、上思三個府州縣的隆雁、陳塘、那悞、馬路墟、柳綠、鳳岡等地。

五月三日,革命軍進抵小峰。擊敗清軍六百餘人,管帶(營長)楊某被擊斃,只剩下五十餘人逃脫。

五月五日,革命軍與清軍另一營遭遇,清軍戰敗,死傷一百多人。

五月八日,革命軍進抵大橋,有清軍兩營來戰。清軍又敗。陣亡了一個“營官”。五月十一日,革命軍佈陣於馬篤山。伏擊來攻的清軍三營。清軍指揮官龍管帶被擊中,墜馬而亡。另一個營官廖丁遂棄軍而逃,清兵大敗。

半個月的時間裡,革命軍連獲四次勝仗,繳獲步槍千餘枝,而傷亡僅有二十一人。隨後。王和順率已三千多的人馬先是向西佯攻,威脅粵西,調動了防城、欽州的清軍後,突然轉而回師北上,直逼南寧城下。而在百色周邊活動的陸榮廷所部主力也在接到命令後甩開清軍。隱蔽南下,星夜兼程、翻山涉水,忽然從北面迫近了南寧。

革命軍兩師會合,六千多人馬猛攻南寧。一日後,南寧西城牆在轟然爆炸中坍塌,革命軍蜂擁而入,南寧告破,全殲守軍三千餘,於官庫中繳獲巨量物資。

重鎮南寧失守,廣西震動,清廷震驚。

…………

院牆上有一圓形窗口,透過它,陳文強可以看見隔壁院落中的巨石。

“窗口象一個畫框,那巨石就是框中的畫。看起來是不是很美,很和諧?”阿萱很是愜意地倚在竹椅中,笑着問道。

“很美,很和諧。”陳文強附和着讚美,其實他倒覺得利用這種視差造成的效果是爲讓那些無所事事的闊人消遣取樂而想出來,但身處這樣的環境,他也不禁感到了難得的恬適和安寧。

旁邊是一個池塘,青蛙在水是中鼓譟鳴叫。他和阿萱身處池塘邊的一個眺望臺上,可以一覽庭院閣樓的遠近景色,看見九曲迴廊蜿蜒穿過座座木橋,伸向一堆堆怪石砌成的假山。這些石塊經過不知幾百年的流水衝擊,已經變了形。

而這裡是武昌兩江總督府的後花園,陳文強攜阿萱前來拜見張之洞,張之洞正接見官員,他倆便被引到這裡消遣等候。可見,陳文強在張之洞心目中的位置已經非同一般。

“要是以後咱們也有個這樣的花園,我和綵鳳姐,陪着你悠然而樂,該有多好。”阿萱有些陶醉其中,或者說是在上海訂了婚,使女孩子身上充滿了幸福和憧憬。

“一樣的景緻早晚有看膩的時候。”陳文強淡淡一笑,走到阿萱身後,伸出雙手撫摸着未婚妻的臉蛋兒,“我帶你們去見識各地風光,可比這人造的景緻更美、更妙呢!”

“你有那麼多空閒嗎?”阿萱順從地享受着男人大手的溫暖,微笑着說道:“我看怕是沒有,你呀,只是想想罷了。”

“人生幾十年,只要去想,去做,總會有空閒爲自己活着的。”陳文強停頓了一下,笑道:“你呀,還真別把我想成是身懷遠大理想的高尚的人。其實呢,我是個懶傢伙,只不過現在還容不得我偷懶罷了。”

“哪有自己貶自己的?”阿萱微嗔着握住陳文強的手,在自己臉上輕輕摩挲,“看看外面都怎麼評價你的,再看看你取得的成就,一點都不成份呢!”

“呵呵,那倒是真的。”陳文強俯下身子,在阿萱髮際額頭輕輕一吻。

“自然是真的。”阿萱喜歡這種親暱,帶着驕傲的口吻說道:“在上海訂婚,可是讓很多人羨慕、嫉妒呢!比如葉子,她嘴上不說,我卻看得出來。”

葉子?陳文強愣了一下,腦海裡閃過一個女孩的面容和身影,但隨即又消逝不見。一個生命中偶遇的人,還不能讓他念念不忘。

“來人了。”阿萱的耳朵靈敏,輕輕地將陳文強的手拉開,從椅中站起了身。

張之洞在辜鴻銘的陪同下,不急不徐地走了過來,陳文強趕緊和阿萱迎了過去。

“見過大人。”陳文強沒穿官服,卻假模假樣地要打個千。

張之洞好氣又好笑地搖了搖頭,卻鄭重地伸手向正常行禮的阿萱示意,“免禮,董小姐快快免禮。”

辜鴻銘衝着陳文強促狹地擠了擠眼睛,陳文強一笑應之。

“大人,民女去周圍看看景緻,您們慢慢敘談。”阿萱懂事地告便迴避,沿着九曲迴廊緩步遠去。

“這都要有家室的人了,還是不夠穩重。”張之洞往椅子中一坐,先斥了陳文強一句,纔開口說道:“文強啊,你歐洲一行,本督是關注着,你爲國、爲華人爭光,老夫也甚感欣慰。嗯,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經營得不錯,粵漢鐵路的進度更令人欽佩讚歎。”

“大人所託,文強竭心盡力,不敢辜負。”陳文強伸手示意了一下,和辜鴻銘一同坐下,沉吟着說道:“至於歐洲一行,別的倒無關緊要,在德國可謂收穫頗豐。”

“德皇接見,皇儲宴請,確實很是風光啊!”辜鴻銘笑着調侃道:“要我猜呀,文強兄所說的收穫定不只此而已。”

“算是其中之一吧!”陳文強輕輕點了點頭,開始詳細地把在德國的招商引資,與德國工商企業的合作,講述出來。

“這個合成氨——”張之洞不太確定地扇子敲擊着手心,“化肥,也就是肥料嘍!”

“主要是肥料的功用,還可以是其他產品的原料。”陳文強避繁就簡地回答道:“如果推廣使用,糧食產量能大幅增長。哈伯便是因此被稱作解救世界糧食危機的化學天才。而生產設備已經運抵掠州,我估計有月餘時間就能組裝調試完畢。”

…………

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9章 接客,賣唱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5章 刮目相看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83章 底線?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55章 攤牌(二)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23章 退位第94章 瓊州之基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91章 無題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69章 東京秘行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74章 讀心,工廠第61章 任務第186章 無題第207章 憲政會第46章 茶館較量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202章 無題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8章 商機,愁怨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9章 接客,賣唱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72章 準備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0章 搭救第273章 訪德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7章 利劍閃電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46章 茶館較量第52章 內應外合
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9章 接客,賣唱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5章 刮目相看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83章 底線?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55章 攤牌(二)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23章 退位第94章 瓊州之基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91章 無題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69章 東京秘行第27章 身跨青紅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74章 讀心,工廠第61章 任務第186章 無題第207章 憲政會第46章 茶館較量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202章 無題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8章 商機,愁怨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9章 接客,賣唱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72章 準備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0章 搭救第273章 訪德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7章 利劍閃電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46章 茶館較量第52章 內應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