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

天空一片明淨而幽藍,雲兒雪白而輕盈。⊙,長江的丰姿和兩岸的景色盡收眼底,俯視江面,只見渾濁的江水卷着漩渦,打着轉,跳躍着,舞蹈着。

這是聯合輪船公司的一支船隊,自從上海光復以來,很多附屬於復興會的公司、企業都浮出了水面,以公開的面目爲革命事業出工出力。聯合輪船公司也不例外,暫停了其它客戶的業務,完全聽命於復興會的安排。

此次,船上除了順便搭載固定數量的旅客外,還有一支上海醫療隊,貨艙裡則裝滿了湖北軍政府需要的布匹、藥品、糧食等物資。

對於革命,有這樣的說法:革命不能隨心所欲地製造。只有當革命形勢業已成熟,即統治者已不能照舊統治、人民羣衆也無法照舊生活下去的時候,被壓迫階級纔可能在革命政黨的領導下行動起來,革命纔會到來。

而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應該看作是革命的醞釀和準備時期,實際上,這也正是國內外各種政治衝突和社會矛盾日益激化,革命形勢逐步形成的一個歷史階段。在促使革命形勢漸趨成熟的諸種因素中,連年的災荒無疑是不能不加註意的因素之一。

1901年,“東南濱江數省,皆被水患”;1902年,山東境內發生黃河決口,四川發生少有之大旱,“災民數千萬”;1903年,直隸春夏苦旱,“麥苗盡枯”,浙江先潦後旱,災歉幾遍全省;廣西有較嚴重的旱災,因“饑荒已連綿多年”,發生了人吃人的慘象;1904年。黃河再次在利津兩度漫決,山東被淹地區甚廣,四川又一次發生大旱荒,“幾有赤地千里之狀”;1905年,雲南大水,僅昆明附近就有“數萬戶災黎倉卒逃生”。貴州鎮遠等三廳縣,“秋收失望”;

1906年幾個省同時發生大水災,湖南有饑民近四十萬,長沙附近一次就“淹斃人不下三萬”;江蘇災民達七百三十餘萬人,“每日餓斃二、三百人”;1908年廣東大水災,“災黎幾及百萬”;1909年湖南大水,“統計各處災民不下百餘萬人”;江蘇大水,海州逃荒流民二十七萬餘,沭陰十一萬餘。贛榆八萬餘,全省可以想見………

“市廛寥落,閭巷無煙,徒死之餘,孑遺無幾”;“郊原坼裂,草木焦卷,幾有赤地千里之狀”;“糧食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慘不忍睹”;“餓殍相望,易子而食”;“生者鵠面立。死者魚腹殮”……

不看別的,單看這些清朝地方官奏摺上的文字,便足以讓人觸目驚心,痛心疾首了。連綿不絕的自然災害,始終籠罩在早已因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箝制壓榨弄得精疲力盡的中國人民頭上,使他們本已竭蹶困頓的生活更加面臨絕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風餐露宿、衣食無着的饑民、流民,無異於堆積在反動統治殿堂腳下的無數火藥桶,只要有一點火星,就可以發生毀滅性的爆炸。再次,由於災荒而大量產生的衣食無着的饑民。爲着解決眼前的溫飽,求得生存的權利,紛紛起來直接進行“抗糧”、“抗捐”、“鬧漕”、“搶米”等鬥爭,這種鬥爭成爲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明顯徵兆,加速了滿清封建統治的崩塌。

然而現在,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本來爲革命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的嚴重災荒,一下子成爲擺在即將上臺執政的革命黨人面前的一個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

黃興面色很嚴峻,這主要是因爲一些剛接任地方的官員描述了部分地方農村極端貧困的景象,這大大超出了復興會原來的估計。

百姓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形讓黃興深受刺激。作爲總部臨時任命的長江流域賑災委員會主任,他趕到上海,又要乘船去南京,與剛剛趕到那裡的陳文強深談探討一番,這是總部的意思,也是他的想法。在他們想來,無論什麼困難,陳文強都可能會比常人有辦法。

江水舔着船弦,發出“噼啪噼啪”的聲音,卻蓋不住一個男子用英語朗朗的吟詩聲。那是一個面色有些蒼白的年輕人,穿着象一個歸國的留學生,旁邊還有幾個與他年紀相仿的青年。

“黃先生,我認識其中的兩人。”黃興的隨從兼保鏢張仲華見他饒有興趣地看着這幾個風華正茂的青年,便在旁說道:“上海光復時,我們正攻打製造局,而黃浦江中的清軍軍艦還飄着龍旗,這兩個人就在江邊觀看,竟跳下江,向軍艦游去,要說服艦上清軍反正。”

“哦,後來呢?”黃興愣了一下,笑着問道。

“後來——”張仲華也笑了起來,瞅了一眼不遠處這幾位,說道:“後來被南琛號上的水兵打撈上來,派小艇送上岸了。”

黃興不由得笑出了聲,似乎想到這幾個愣頭青變成落湯雞的狼狽象。但隨後又讚賞地點了點頭,這是個激情的年代,眼前就是奔涌着熱血的青年。而革命,這個偉大的名詞,激發了多少人平常無法想象的熱情和獻身精神啊!

“廣東成立臨時政府已成定局,南方多半省份也基本光復,我看推翻清廷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北洋軍尚在,不擊破此滿清最後依靠,滿清便不會乖乖退位讓國。”

“北洋軍號稱中國第一強軍,豈是容易擊破的?現在幾省革命聯軍能支持至今,且未落敗象,已屬不易了。”

“我看倒是未必如此,北洋軍雖強,卻乏補充,南方革命軍可源源而至,力量對比慢慢就可發生變化。”

“只要臨時政府成立,羣龍有首,號令統一,擊破北洋軍,推翻滿清,我看還是很有把握的。”

“那天你跳入江中。如魚般敏捷,想必也是很有把握嘍?”

“那天啊——水有些涼,也有些倉促,身體沒活動開,呵呵,沒活動開。”

……….

黃興看着這羣年輕人高談闊論。又互相調侃,不禁面含微笑,真是羨慕啊,羨慕他們的年輕,羨慕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去爲祖國的建設出力,羨慕他們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國的富強和崛起。

這時,有一位青年走了過來,彬彬有禮地向黃興鞠躬,說道:“黃先生您好。”

黃興上下打量着這個年輕人。西服裁製得十分考究合身,四四方方的臉龐給人以誠懇的感覺,微微發胖的身材說明此人很會保養身體。

“黃先生,您還記得嗎,我們在東京見過面的,我姓——”年輕人自我介紹道。

“哈,我想起來了。”黃興點着頭,笑道:“東京基督教中國青年會的總幹事。救過美國傳教士的英雄,還是孔聖人的子孫。你也回國了。”

“是的,是的,黃先生的記憶力真是厲害。”孔祥熙半是恭維,半是真心地說道。

“孔聖人家的,也革命了?”張仲華好奇地打量着這個西服革履的傢伙,怎麼也看不出他與先哲賢師孔聖人有什麼聯繫。

“我在上海蔘加了進步青年會。因爲我學過礦物學,所以被派到大冶鐵礦協助工作。”孔祥熙說道:“沒想到,在船上竟遇到了黃先生。”

“好啊,你也投身革命,這很好。”黃興聽說孔祥熙已經加入了復興會的外圍組織。立時高興起來,並邀請孔祥熙共進午餐。

儀態大方,舉止得體的孔祥熙很快博得了黃興的好感,而且黃興發現他對於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都有涉獵,不由得開口問道:“庸之,你不是理化碩士嗎?怎麼會了解社會科學所涵蓋的學科?”

“是這樣的,黃先生。”孔祥熙解釋道:“我在美國俄亥俄州歐伯林大學時,起初主修理化,後來改修社會科學,再後來考入耶魯大學研究院,研習礦物學,所以,獲得了理化碩士學位。”

“原來如此。”黃興點了點頭,一個念頭在心底萌動,但他還有些猶豫。

交談慢慢熱烈起來,因爲現在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革命,孔祥熙雖然快三十了,但仍保持着年輕人的青春容貌和勃勃英氣。

他們縱論時勢,談古論今,從孔祥熙的家鄉太谷聊到奧柏林大學,又從美國南部說到上海、廣州、武昌。當黃興提到賑濟災荒時,孔祥熙竟也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這讓黃興打消了心中的猶豫。

……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袁世凱終於要出頭了。”陳文強正思索着剛剛得到的消息。

報紙上轉載了天津某大報的消息,被重新啓用卻滯留天津租界的滿清協理大臣袁世凱向朝廷上書,對如今危局提出了幾點建議:一,馬上召開國會;二,組織責任內閣;三,開放黨禁;四,寬容革命黨;五,請纓出戰,請朝廷授他以指揮前方軍事的全權。

朝廷不給,你便伸手強要了。陳文強仔細思考了一番,將報紙扔到桌上。

其實,這未嘗不是他所設想的步驟。激戰武勝關,爲北伐製造聲勢,爲的便是讓清廷起用袁世凱,使北洋軍戴上控制的籠頭。

雖然說現在的革命形勢看起來是非常樂觀,但復興會畢竟不能一手遮天,與其他革命團體的矛盾是早晚會爆發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妥協和談判,其中不乏激進的革命者,也有一些是想借機撈取更大利益的投機者。

但也是因爲聯合陣線的存在,因爲與立憲派人士的合作,革命大勢纔在表面上不可阻擋。

正如袁世凱奏摺中所說“以數百年之屏翰,亦有倒戈之形。曾主事功之督撫,洞達外勢之使臣,各埠商團公會,亦多堅主共和。誠不知人心何以如此乖離?國勢何以竟對維挽?”

人心散了,縱有才能,也難以收拾此紛亂之局。幾鎮強軍,縱能得到些戰術上的勝利,但在整個大戰略上,卻已是孤軍。

可如果把袁世凱逼到絕路,革命軍與北洋軍的大戰將是兩敗俱傷的結果,甚至會綿延而長期。而北洋軍不僅僅是敵人,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是衛護國家的軍隊。沒有北洋軍,東北三省的日俄就會蠢蠢欲動,特別是日本,是唯恐中國安定,最希望中國陷入長期戰亂,最希望中國的武力在內戰中消耗殆盡的。

現在的戰事已經不是主題,武昌方面的壓力頓減,這應該是袁世凱所釋放的一個信號。

沒錯,談判可以秘密進行了。即便是有各方阻力,復興會與立憲派是不希望大打出手,戰亂綿延的。這個聯合的力量是可以壓迫其他勢力的,而財政將是至關重要的籌碼,卻恰恰正掌握在復興會手中。

既然戰爭要變成一場演給清廷,演給其他人的大戲,陳文強便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賑災和穩定地方上。

通過賑災,或許可以藉助社會力量影響列強的政府行爲;當然,貶低滿清朝廷,提高臨時政府形象,凝聚民心士氣,並佔據道義高點,打擊爲富不仁的土豪劣紳,也是應有之義。不過,這些是不能在今天這種級別的會議上說得太透的。至於會議記錄,自然會迅速通過電臺發給廣州總部,從而儘快採取行動。

“滿清統治時,是三分天災,七分**,官員們貪污賑款,草營人命,竟將災禍當成升官發財的手段。受‘黃災’最厲害的山東省,那些‘謀差營保’的官僚們,常聚在一處議論說:‘黃河何不福我而決口乎?’因爲黃河一決口,他們就可以藉辦河工,既私吞工款,又謀取保舉,爲此,他們甚至不惜偷偷地破壞老百姓自築的堤防,人爲地製造災荒。”

聲音朗朗,陳文強的思緒被一個年輕官員的憤慨所吸引,“在揭露滿清封建官僚和劣紳地主時,我們也要警惕某些人會被錢迷了眼,而犯錯誤。所以,我建議在每個省政府設立賑災督察,保證拔下來的賑災款專款專用,而且,用款賬目要對社會公開,賑災物資的發放也要依據公開、公正的原則,定期公佈發放名細,接受媒體和民衆的監督。”(。)

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81章 無題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55章 攤牌(二)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45章 忽悠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75章 雨夜閃電第10章 麻皮金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73章 訪德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27章 酒席,歌女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92章 天涯海角第74章 回滬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07章 大戰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39章 大勝第21章 現實,人脈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51章 無題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55章 攤牌(二)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280章 無題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58章 安排託付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88章 提前避禍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47章 利劍閃電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8章 無題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07章 大戰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8章 會做人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7章 酒席,歌女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
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81章 無題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55章 攤牌(二)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45章 忽悠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75章 雨夜閃電第10章 麻皮金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73章 訪德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27章 酒席,歌女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92章 天涯海角第74章 回滬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07章 大戰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39章 大勝第21章 現實,人脈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51章 無題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55章 攤牌(二)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280章 無題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58章 安排託付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88章 提前避禍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47章 利劍閃電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8章 無題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07章 大戰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8章 會做人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7章 酒席,歌女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