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

“打到南寧去,光復全廣西!”

呼聲如雷,激昂而振奮。△¢,就在氣勢十足的吶喊聲中,被釋放的清軍俘虜倉惶而走,連頭也不敢回。

殺俘不祥!陳文強雖然沒有這樣的迷信,但也不想使革命軍有這樣的劣跡,使以後的清軍除了拼命頑抗外,沒有別的選擇。而釋放俘虜,一方面可以削弱以後戰鬥中清軍的抵抗情緒,另一方面也能擴大影響,把革命軍的英勇善戰更快更廣地傳播出去。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俘虜都會被釋放。通過檢舉揭發,有血債,罪大惡極的公開處決,以儆效尤;其他的小兵,教育一番後釋放。想“投身革命”,先看身體強壯與否,再看身家是否清白,然後去運輸隊勞動,觀察期過了,纔會被正式招收進來。

這與其他革命團體不分青紅皁白,投過來的就用,唯恐人不夠多,聲勢不夠雄壯,又是一個根本的區別。倒不是爲了節省軍餉,而是不想搞得革命軍魚龍混雜,反而降低了戰鬥力。

而就在這連戰連勝,高呼着要攻打重鎮南寧(當時廣西省會爲桂林)時,革命軍卻做着收縮撤退的佈置。故意讓被釋放的俘虜聽到,自然也是放的煙幕彈,希望清軍能集結南寧,爲革命軍轉戰他地創造有利條件。

“打南寧也不是沒有勝利的可能,但我們要打,就打最把握的仗,不冒險,儘量不攻堅,不打消耗戰。”陳文強並不具體指揮戰鬥,但大的方向還要把握,“革命軍雖然勇猛。但過於深入的風險,我們要極力避免。所以,我們應該——”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了條線,重重地點了點,“要深入,也應該是這個方向。背靠越南,插足廣西,並伺機向雲南發展。”

寧明、龍州,是桂西的邊關地區,再往西便是有名的鎮南關,出了鎮南關,就進入了越境,進入了燕子大山這個計劃中的新基地。

中法之役的廣西,猶如患上了戰後綜合症。和約簽了,外戰停了,起而代之的則是多部之遊勇,綠林加盜匪,還有涌起的會黨。

而遊勇這個戰後留下的後遺症,是清廷自己造成的,自己搬起的石頭結果砸了自己的腳。需時編伍,戰後裁撤。被遣散的士兵聚在一起,飄忽不定。居無定所,以成遊勇。

這些散兵遊勇曾爲捍衛南疆而喋血關外,又因爲朝廷妥協求和而遭遺棄。他們棲身荒山野嶺,活動在滇桂黔三角地帶及桂滇越邊地,或爲義盜,或爲惡匪。既有可憫之情,亦有可恨之處。

“陳執委,革命軍轉戰龍州、寧明,要提防駐紮在那裡的巡防軍統領陸榮廷。”王和順委婉地提醒道:“此人原爲義盜,後投身軍伍。槍法極好。後來參加過中法戰爭,裁撤後聚集遊勇活動於桂越邊境,被招安又鎮壓廣西各縣、州會黨起義十分賣力,對朝廷可謂死心塌地。”

“經歷如此豐富,應該有些本事。”陳文強點了點頭,仔細思索了片刻,微微一笑,說道:“槍法極好,嘿嘿,這倒有點意思。陸榮廷的巡防軍是早晚要碰的,這是革命軍要在桂西活動必須要面對的敵人。現在呢,我軍士氣正盛,試探性地打一下,時機還是可以的。若是攻之不順,我軍便越境而出,也無大礙。”

“進行收縮我是贊成的。”葛智初謹慎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欽州、防城,再加上其他光復的小城,分散出來駐守的兵力已經有三個連,這對我軍繼續作戰是不利的。我覺得可以暫且退卻,回到防城一帶,視情況再向北面的寧明、龍州發展。”

陳文強想了想,這個建議比自己的設想要相對保守一些,但也穩妥。他又徵求了一下別人的意見,便從諫如流,作出了決定。

革命軍從起事到現在,幾天的時間裡造成的聲勢和影響已經足夠,當務之急是儘快消化招收到的新兵,並且在桂越邊境地帶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爲了保持長久的影響,在廣西保留一支武裝,也就是王和順支隊,進行騷擾、襲擊,也是必要的。

否則,在國內打得熱鬧,退到國外也乾脆,便容易給海內外不明究竟的人們產生錯覺,覺得革命軍敗了,是逃竄至境外的。廣西的清軍呢,肯定也會吹噓,假報戰果來博得朝廷的賞賜。

“撤退的時候,我們會把錢糧物資隱藏在途中的高山深洞中,繪圖標記後派人送給你。”陳文強指點着欽州、防城境內的十萬大山,對王和順做着臨別前的最後交代,“靈山境內的物資囤積點由你們自己來找,繳獲的錢糧你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之前已經說過具體的作戰要點了,我就不囉嗦了。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主力西撤之後,你們要儘快採取行動,哪怕是攻打一個村、一個寨,也要不斷地向外界證明革命軍尚在國境之內,並不是逃竄至越南。”

“我明白了。”王和順用力點了點頭,指手指了地圖,說道:“十萬大山橫亙數百里,分佈數縣,我們想要襲擊某地,目標是很多的,清軍也守不過來。”

“避實擊虛,靈活機動,快打快走,來去如風。”陳文強自嘲地一笑,說道:“沒有絕對的戰術,我說的僅供參考,你們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做決定,來採取行動。嗯,話不多說了,你們抓緊時間去準備吧!”

馬上要進入十萬大山打游擊的王支隊已經不是原來計劃的三百多人了,在靈山縣、欽州境內招收的三百多新兵也併入其中,編爲五個中隊,採取一帶一的方式縮短訓練和融入的時間。而這些本鄉本土的士兵,無疑將給王支隊的行動帶來更多的便利。

彈藥、錢糧、藥品是必需的,還有一部小功率的電臺,能與越南境內的基地進行聯繫。人員配備也很完整,政務、報務人員、軍醫、救護兵、軍工等等,使王支隊能夠以一個獨立的單位進行運轉。

支持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效果如何,連陳文強也不敢預測。所以,在部隊開拔,與王和順等人握手告別時,他只能猶豫半晌,說出一句平實的“保重。勝利後再見”。

勝利後再見!多美好的憧憬,但那會是多長時間以後的事情,而勝利後再也見不到,也不會很意外。

但相對於死的簡單,生更顯長久的艱難,更顯曲折和坎坷。革命,更需要一種樂觀來支持。有了這種支持,纔會讓人更加強大,更加有力。更能堅持。因爲活着,爲了理想活着,就會使你透析出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你纔會感覺到生命活着的意義,纔會反射出爲理想而奮鬥的快樂。

……

起事,襲擊,亂黨猖獗。連破數城……猝不及防的廣西官府從驚惶失措中慢慢恢復過來,調動軍隊的命令一個接着一個地傳向各方。廣西巡撫張鳴歧急調邊防督辦龍濟光、統領陸榮廷。以及桂林、柳州等地的軍隊南下圍剿,並向兩廣總督周馥發報,請求派兵增援。

而革命軍放出的煙幕彈也起到了效果,張鳴歧深恐重鎮南寧再失,朝廷降罪更重,先調廣西右江道龍濟光率兵馳援。這樣一來。龍州巡防軍統領陸榮廷便覺得勢單力孤,南下行動十分遲緩,不欲與革命軍過早交鋒。

革命軍的回縮則一點也不拖泥帶水,棄靈山,棄欽州。帶着繳獲和新兵,迅速集結於防城。而此時的陸榮廷,剛剛率軍進入了寧明縣,並停軍於百巖隘不前。

是主動北上迎戰陸榮廷;還是先轉入越南境內,再伺機而動。集結於防城地區的革命軍並沒有立刻做出反應。但新兵訓練,補充各連的佈置卻一刻沒停。一千二百多新兵,這與連破數城、光復數縣、俘虜近千的戰績相比,招收的數量委實不多。

新兵招收嚴格,保證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也加快了訓練融入的速度。一帶一,比較奢侈的訓練提高方式,不僅能讓新兵更快地熟悉武器、掌握戰鬥技能,還能使思想、觀念取得進步,明白爲何而戰,以及革命的意義。

沒辦法,你不想聽,架不住有人在旁邊老說呀!大道理一遍聽不懂,十遍八遍的自己都能背下來了。

短短三天時間,還遠稱不上老兵,但新兵瞄準、打槍是沒問題了,基本戰術動作也掌握了簡單的幾個,比如臥倒。然後,部隊又進行了一次整編,按照老兵一帶五的比例,配上軍官,編爲十個新兵連隊;而老連隊基本回復原樣,只補充了很少的新兵,以保證在戰鬥中有六個主力連的戰鬥力可以絕對信賴。

清軍在調整,慢慢地壓了上來。巡防軍統領陸榮廷依然行動緩慢,進三退二,在防城和寧明交界的山區徘徊;邊防督辦龍濟光率軍從南寧出發,取道扶綏、上思,封堵住革命軍北上之路;廣東新軍第二標取道廉州、欽州,由東攻擊而來。

形勢變得嚴峻起來,革命軍似乎只有向西退出國境一途可走了。但陳文強並不這麼看,他之所以沒走,也是準備與革命軍度過起義後最大的考驗,擊破清軍的第一次大反撲。

而早在剛剛回軍防城後,陳文強便與參謀團商定完畢,兩個連的部隊急速返越,從境外迂迴包抄,奇襲鎮南關。算着日子,再有一兩天怎麼也會有消息了。

“大事可成。”陳文強接過報務員譯完的密碼電報,快速地讀完,一直嚴肅沉穩的臉上綻出了笑容。

參謀團衆人傳閱過電報,方纔醒悟過來。原來聚兵於防城地區,任清軍三面壓來,是有着兩手的打算。首先是退入越境,這自然是最爲穩妥的;其次便是等待消息和情報,如果有機會,便作反擊的佈置,粉碎清軍的圍攻。

誰又知道在氣勢洶洶壓過來的三路清軍之中,東面的一路基本上可以先置之不理,因爲廣東新軍第二標竟然是復興會會員作標統,而新軍士兵中,按照復興會內部的佈署和號召,業已有很多會員混跡其中。

厚積薄發,復興會這些年來佈置的暗棋,進行的滲透潛入終於可以發揮作用了。雖然還不夠完全,還不能切實完全地控制,但有革命軍的配合,廣東新軍第二標倒戈或被從內部瓦解,還是可以預期的。

陳文強果斷又細緻,連專業人員都忽視的細微末節他都能想起來。他把作戰當成一種工程技術或工藝美術,精雕細刻。他註定不會成爲靈氣四射、指揮如神的名將,因爲他身上帶着一種工程師型的謹慎。但要說冒險,他也不是不會,只不過很少爲之。

“現在,該是我們開始行動的時候了。”陳文強伸手指了指地圖,“全軍北上,先迎戰陸榮廷。然後再與起義新軍夾擊龍濟光,徹底打垮廣西清軍。爲了策應新軍起義,電令王支隊,轉進欽州山區,聽候下一步指示。”

……

五十而知天命,陸榮廷今年正好四十九,從童少孤哀、顛沛流離,到青壯年的綠林遊勇生涯,再到這十幾年的清朝武官,是開始反省自悟,還是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其實也不知道。

但他知道革命軍不好惹,不比以前剿滅的會黨和遊勇,自己這五個營的巡防軍未必是人家的對手。就算能打勝,也肯定是損失慘重,再無力與桂省另一個大軍頭邊防督辦龍濟光平起平坐。

所以,他唆巡不前,希望革命軍能轉攻他地,或者是等更多的友軍到來,人多勢衆時再進攻。

革命軍似乎也沒有與其交戰的打算,在防城地區駐兵不動,隔着防城與寧明縣的分隔線——十萬大山支脈,兩軍互相戒備,但又相安無事。

但幻想和希望就是這麼突然被打破,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快得令人頭暈腦脹。

“……賽電槍(機關槍的俗稱),很多很多,子彈打得象下雨;炸彈一個接一個,一炸一大片,聲若雷霆,震耳欲聾……”

“……亂黨都不要命啊,喊着叫着猛衝上來,槍打刺刀捅,又一個勁地扔炸彈。弟兄們哪見過這個,不一刻便崩潰了……”

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4章 衝突起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28章 壓抑,渲泄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9章 接客,賣唱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54章 攤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17章 吃講茶第6章 安頓託付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2章 夜市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91章 無題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8章 遭罪,青樓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81章 秘密會議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51章 無題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62章 甬商關注第94章 瓊州之基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31章 沉重的傳統
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4章 衝突起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28章 壓抑,渲泄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9章 接客,賣唱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54章 攤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17章 吃講茶第6章 安頓託付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2章 夜市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91章 無題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8章 遭罪,青樓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81章 秘密會議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51章 無題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62章 甬商關注第94章 瓊州之基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31章 沉重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