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

烈日下,草叢中,黑洞洞的槍口指向前方,持槍瞄準的少年一動不動。

汗珠緩緩流下,只到了眼皮上才稍微眨動;蚊蟲在周圍盤旋,如果不是塗着驅蚊油,阿貓相信這些飢餓的傢伙肯定會撲上來把自己的血吸乾。

自從跟上陳文強後,阿貓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是有用的,證明自己能爲陳文強做些什麼,證明自己也能象他那樣厲害。

在護廠隊中拼力打熬,摔打得渾身疼痛也不叫苦;在商團操練中,少年憑着毅力與成人一起訓練出操,不肯因爲自己年紀小而懈怠。直到隨陳文強來到崖州,阿貓才覺得真正得到了陳文強的賞識。

其實,陳文強並沒有忽略這個想得到自己認同的少年。他只是在一旁觀察,觀察阿貓的脾氣稟性,偶爾也探悉他的內心所想。直到他確定這個少年是個可用之才,具有超越常人的堅忍和毅力,才決定親授技藝,將阿貓作爲自己的接班人培養。

對一個初級殺手來說,遠距離狙擊比近距離刺殺更加安全,而狙擊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素質便是耐心。耐心等待獵物的出現,射出致命的一槍,然後悄然遠遁。而不顧是復興會,還是龍興堂,除了陳文強,還沒有誰具有這樣的能力。

“目標”在兩個多小時後終於出現了,阿貓知道,自己的機會只有短短的五秒鐘,否則就又是一次更加漫長的等待。幾個月的嚴酷訓練,他的射擊距離已經達到了四百多米。

屏住呼吸,輕釦板機,子彈在空中發出尖嘯,就在“目標”要沉下去的時候被擊飛了。

吐出一口長氣。阿貓顧不得擦汗,立刻後退着爬出陣位,從一條小草溝裡匍匐前進,又鑽進了一片小樹林,這纔算是完美地結束了這次訓練。算起來,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六個時。

當阿貓來到山腰處的一個巖洞時。陳文強正悠閒地喝着茶水,與徐春山、李家俊在談着話。看見阿貓,他只是輕輕點了點頭,隨手示意他在旁邊坐着歇息。

“把你倆招回來,又在這裡培訓了兩個多月,相信你倆對真正的行軍打仗應該有了重新的認識。”陳文強停頓了一下,看到兩人點頭,才繼續說道:“現在已經不是古代,隨便拉起些精壯。拿上大刀長矛就是軍隊,就能攻城掠地,就能造反暴動。比較一下鄭鴻名的人馬,你們覺得他能成功嗎?”

徐春山和李家俊互相看了一眼,沉默半晌,徐春山先開口說道:“平心而論,我覺得應該是先勝後敗。萬寧的清軍沒有多少,鄭鴻名能召集數百至一千的人手。再加上咱們給的武器彈藥,打下萬寧還是大有可能的。但等到瓊崖兵備劉永滇帶着巡防營前來鎮壓。如果沒有咱們的支持,鄭鴻名必敗無疑。”

陳文強很欣慰,徐春山能用咱們兩個字,說明他在內心已經認同了新的團體,能夠把自己與瓊州三點會,或者是鄭鴻名劃清關係。

李家俊苦笑了一下。說道:“我同意徐大哥的,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別的不說,就說這個,這個紀律和兵法,鄭鴻名的那些人。沒有一個知兵的,更談不上能象岳家軍那樣令行禁止的。人能拉起來,亂哄哄的象一窩蜂,成不了事。”

陳文強輕輕嘆了口氣,說道:“也不是我不講江湖義氣,而是鄭鴻名太把自己當回事了。錢,槍,我都有,可卻不能往這個窟窿裡扔。你們看看——”說着,陳文強從旁邊的馮義手中拿過一個皮箱,放在桌子上打開,裡面是兩套樣式新穎的軍裝,軍銜、標識俱全。

“這是將軍的制服,本來我是預備了一套給鄭鴻名的。”陳文強指點着解釋道:“可惜他實在不成器,難堪大任。你們二人能夠深明大義,忠心追隨,這讓我很是欣慰。於是,我又訂做了一套,將來送給你們,也是咱們建軍之後的首批將軍。”

將軍!這個詞用不着多有學識便能聽懂,就連從評書中汲取了很多知識的徐春山和李家俊也知道這是很尊貴、很威風的官銜。特別是他們這種志在軍伍,要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粗豪漢子,將軍這個字眼實在是有莫大的誘惑力。

頂盔貫甲?不,應該是威風凜凜,統率着裝備齊整、紀律嚴明如岳家軍的浩蕩部隊,攻城拔寨,橫掃韃虜,象乃祖一樣成爲史上赫赫有名的開國大將才對。

徐春山眼神熱切,李家俊也目不轉睛,都看着那將軍的“官服”,腦子裡卻是想象、憧憬、期待……

“來,穿上試試。”陳文強笑着招呼道:“哪裡不合適就找人改,可別到領印受封時才發現不合身,豈不丟了體面?”

善於抓住別人的心理,該威懾時威懾,該如沐春風時又讓人覺得愜意舒服,這正是陳文強最擅長的手段。

鄭鴻名桀驁難馴,陳文強敷衍拖延的同時,也在物色着能取代他的人選。鄭培春與鄭鴻名是族親,顯然不太合適。徐春山、李家俊既是瓊州三點會的頭目,又比較知情識趣,與陳文強走得更近,且言聽計從,被陳文強選中,且逐漸得到信任,自然成了取代鄭鴻名的最佳對象。

人靠衣裝這句話是極有道理的。徐春山、李家俊本來就長得挺魁梧高大,穿上類似於德國二戰時的軍裝,再加上馬褲、皮靴,軍銜閃亮耀眼,立時便顯得十分威風,十分有派。

“這辮子該剪了。”徐春山戴上大蓋帽,很是彆扭,再看李家俊的樣子,立時覺得不爽。

“暫時還得留着。”陳文強笑着安撫,又上前打量,用手整理,指出幾點不太合身的地方,顯得細心又周到。

“大哥——”李家俊嚥了口唾沫,說道:“我們倆一定聽您的話。認書識字,多讀兵書戰策,做讓人挑不出毛病的大將軍,給您打天下,保您做皇帝。”

“對,就是這樣。”徐春山覺得說晚了。趕忙附和。

“你們有這個心就足夠了。”陳文強笑着擺了擺手,“多學文化,多讀書。至於兵書戰策,以後會開武備學堂,到時你們認真學就是了。”

戀戀不捨,又有些感恩戴德地脫下軍裝,徐春山和李家俊開始認真聽陳文強的佈置。會黨不可靠,但也不是就棄之不用。即便是實施“養匪自重”的策略,有一支聽從命令的會黨武裝。也是瓊州商團、民團能夠長期存在的有利條件。

鄭鴻名不聽話,那就換人。瓊州三點會與青紅幫一樣,也是分散存在的小羣體,聽從鄭鴻名的只是以萬寧爲主的一部分。而會黨中人良莠不齊,可畢竟還有良的,也可以區別對待,就象當初整頓興義堂一樣。

徐春山和李家俊原本就是三點會成員,只要把江湖義氣暫時放在一邊。突破了脫離鄭鴻名、另立山頭的心理障礙,有復興會的資金和人員支持。發展壯大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顯然,徐春山和李家俊已經符合了陳文強的心理預期,接下來便是商議一些細節。比如暫時避開鄭鴻名的老窩——萬寧,先從其他縣開始拉攏整合三點會的工作;再有就是在鄭鴻名身邊安排人手,掌握他的計劃,以便在其起事時趁機取利……

在商議時。一直在旁邊默不出聲的萬福華也被叫了過來一起參詳。因爲他更擅長經營管理地方,在陳文強走後,瓊州的大小事務便要交給他來處理。徐春山、李家俊自然也要聽他指揮,從他這裡得到錢財和物資的支援。

等送走了徐、李二人,陳文強的臉色凝重起來。看着桌上的瓊州地圖陷入沉思,久久不語。

“文強。”萬福華等了一會兒,開口說道:“你放心好了,我已經想通了,經營瓊州關係重大,我一定竭盡全力,爭取在兩年內具備佔領全瓊的力量。”

陳文強露出笑容,輕輕點了點頭,說道:“你來經營我是最放心的。如果兩年內能在瓊州安置二三十萬移民,並讓他們衣食無憂,咱們的軍隊也就有了着落。再加上瓊州本地人,南洋華僑和國內的熱血青年,組織起兩三萬的人馬,應該不成問題。”

“有兩萬精兵強將,就足以佔領兩廣,再繼而北伐,推翻滿清。”萬福華對形勢估計得相當樂觀,他還是以印象中的清軍作依據,自然很輕視。

陳文強雖然謹慎,但卻不想說出來影響萬福華的心情,而是笑着點頭,手在東南沿海拍了拍,“江浙是財賦重地。我在想,如果從瓊州運兵,在上海發難,結果如何?呵呵,只是紙上談兵,還要看形勢發展,日後再說吧!”

萬福華輕輕搖了搖頭,說道:“江浙咱們剛剛發展,勢力是不及光復會的。若是聯手的話,倒是成功性大增。但如何聯,就是一個困難的事情。”

“是啊!這確實是個問題。”陳文強也希望和其他革命團體形成同盟,以壯大推翻滿清的力量,但細節問題讓他也頗爲頭痛。弄不好同盟瓦解,革命團體之間勢如水火,或者因爲聯手而泄露了復興會的核心機密,導致復興會的損失。

……

陳文強對於革命聯盟很謹慎小心,但革命的北辰此時卻正在東京搞着革命大聯盟的事情。

惠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其所造成的影響與1895年的那次廣州起義完全兩樣。正如北辰所言,廣州起義失敗時,“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爲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咒詛漫罵之聲,不絕於耳;吾人足跡所到,凡認識者,幾視爲毒蛇猛獸,而莫敢與吾人交遊也”;但惠州起義失敗後,“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爲吾人扼腕嘆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後相較差若天淵”。據此,北辰“心中快慰,不可言狀,知國人迷夢已有漸醒之兆”。

不過,高興歸高興,後來清廷開始實行新政,國際上的壓力減輕,而北辰雖然在日本做了些事,但收效不大。久居日本,北辰也自覺無趣,便於一九零三年離開日本,前往檀香山。

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北辰發現自己的革命發源地早已被康有爲、梁啓超的保皇派佔據,而自己親手創立的興中會竟然早已不見蹤影。失望之餘,北辰和保皇派展開了大論戰,無奈保皇派勢力坐大,無法撼動他們的地位。憤然之下,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了洪門致公堂,被封爲洪棍(洪門中的“清貴”之職,地位雖高但無實權)。

一九零五年初,孫中山突然接到一羣湖北籍留歐學生的來函並匯有八千法郎,邀請他到歐洲一遊。原來,當時張之洞在湖北主政,那些新式學堂的革命小青年成天鬧事,把老張弄得是頭皮發麻,後來他心生一計,何不用公款將他們送出國外,既可以讓自己的地頭清靜,也博得善教愛才之名。不過,在派送的時候,張之洞特意留了個心眼,那就是鬧騰動靜小的送日本,動靜大的就送歐洲---這樣離得遠一點嘛。

當時在歐洲的那些湖北官費留學生個個都很有錢,他們大都出身富裕家庭,加上官費又充足,日子過得逍遙自在。貧困催反心,這飽暖有時也會鬧革命。這些官費留學生到歐洲後又想搞點革命活動,但苦於沒有帶頭大哥,難有影響。後來,他們聽說北辰在歐洲的名聲很大,這時恰好有個叫劉成禺的留學生和北辰有過交往,於是便通過他將北辰邀請過來,以壯聲勢。

北辰接到這筆鉅款,當然喜不自禁,很快便前往歐洲。到歐洲後,北辰拿出了他的十六字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設民國,平均地權”,在歐洲各大城市如布魯塞爾、柏林、巴黎兜了一圈,大加宣傳了一番後便直接去了日本。

在東京,通過楊度的介紹,北辰與黃興等人相識,並倡導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得到了黃興等人的贊同。

……

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79章 朋友?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79章 朋友?第223章 退位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39章 大勝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8章 壓抑,渲泄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259章 戰端開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8章 遭罪,青樓第199章 陳袁會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3章 破紅袖閣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8章 壓抑,渲泄第273章 訪德第245章 忽悠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86章 黑吃黑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280章 無題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8章 遭罪,青樓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74章 回滬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35章 無題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75章 雨夜閃電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0章 搭救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02章 一槍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67章 革命黨?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
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79章 朋友?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79章 朋友?第223章 退位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39章 大勝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8章 壓抑,渲泄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259章 戰端開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8章 遭罪,青樓第199章 陳袁會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3章 破紅袖閣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8章 壓抑,渲泄第273章 訪德第245章 忽悠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86章 黑吃黑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280章 無題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8章 遭罪,青樓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74章 回滬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35章 無題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75章 雨夜閃電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0章 搭救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02章 一槍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67章 革命黨?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