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

【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週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om?言情首發【,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鐘昂~

說起馬家軍在西北的根基,可謂是源遠流長。遠在清朝末年,西北就有五馬:甘肅提督馬安良,寧夏護軍馬福祥,寧海鎮守使馬麒,涼州鎮守使馬廷襄,甘州鎮守使馬遴。這五馬都是清末慈禧一黨干將董福祥治下的甘軍主力。

而歷史上馬家軍是從馬麒建立寧海軍起,纔開始獨立發展的,到國民軍入青前,兵力只有三千餘人。但現在,這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獨霸青甘的地方家族武裝,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確實如段祺瑞所說,三路兵馬都想爭建奇功,尤以東西兩路攻勢最爲猛烈。

黑龍江省,張作相、吳俊升、馬龍譚三部合編爲東路軍,總指揮藍天蔚,先攻取臚濱城後,直撲呼倫(今內蒙海拉爾市)城。額魯特旗總管勝福、陳巴爾虎旗總管車和扎索倫旗總管成德等人,調集附近各旗蒙兵一千餘人頑抗。俄**隊馬步兵二千餘名,攜大炮六尊,以保護使館名義進入呼倫城中,助叛匪守城。雙方在城下展開連日激戰。

科布多城下,西路軍已經集結了兩個混成旅,一個混編騎兵團。兵力一雄厚,中**隊立即發起了攻城戰。一時間,炮火連天,槍彈橫飛,守城待援的叛匪拼死抵抗,雙方展開了血腥的廝殺。

科布多共有蒙人十七旗,都是額魯特蒙古部落。與主張分裂的喀爾喀爲世仇。外蒙“獨立”,科布多各旗不肯附從,哲布尊丹巴此前派多人前去遊說,這些說客被各旗拿獲後紛紛送交參贊大臣溥和,被斬首示衆。如今政府軍與叛軍在科布多大戰,十七旗蒙人紛紛前來相助。一下子又增強了政府軍的實力。

庫倫的外蒙集團一邊派出以土爾扈特喇嘛丹比佔燦爲元帥,俄**官充當顧問、負責指揮的叛軍三千人前往科布多進行增援;一邊又派出由海山、陶克陶呼率領的叛軍兩千餘人由烏梁海向布爾根河開進,擬分兵繞道切斷進至科布多的政府軍後路。

戰爭開始升級了。

戰爭,古往今來一直是死亡的代名詞,發動一次戰爭,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舉全國之力!所以沒有足夠的理由,很少有人輕易發動戰爭!

當然,要想發動戰爭。理由也會很多。利益,主權,資源,甚至看誰不爽,打一打,提高下本國民意也是可以的!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戰爭並不是首要之選。但你想不想是一回事。當敵人逼到眼前時,卻由不得你不奮起應戰。

從鴉片戰爭到現在。一直是喪權辱國的中國,不僅要通過此次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正義之戰給世人以全新的面貌。更要通過此戰,洗刷長久以來籠罩在民衆身上的自卑和怯懦,整頓收編各路兵馬,使軍隊形成敢戰勇猛的氣質,凝聚起全國上下的愛國熱情。

國家雖然建立起來。但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真正對中國給予正眼看待?而經過這場戰爭,整個世界都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迫使他們不得不改變以往的策略和思路。從一定意義上說,正如歷史上的抗美援朝一樣,中國的國際地位必須經過戰爭。也只有通過流血犧牲才能提升。

征討外蒙,也考驗了新政府的組織能力、執政能力和在民衆中的威信。作爲一次應對大範圍戰爭的預演,在各個環節中出現的問題,既是考驗,又是難得的經驗積累。

一億元的戰爭公債開始發行,崖州、金陵、石井、郴州等兵工廠滿負荷運轉,徵兵工作緊張的進行,被鼓動起來的民氣洶涌不息,這一切都顯出着新政府的堅強決心,顯示着中國不惜代價維護領土主權的不屈意志。

俄國顯然對中國政府的異常強硬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而得到政府嚴令,又得到美德經援、軍援,以及民衆支持的中**隊的一往無前的進攻氣勢更出乎俄國的意料。

科布多、呼倫的攻防戰打得血肉橫飛,中**隊根本沒有投鼠忌器的意思,管你是俄人、蒙人,阻止我們的軍事行動就打你沒商量。在火炮、機槍上,得到美德兩國和本國各地駐軍援助的中國徵蒙軍具有很大的優勢,科布多、呼倫已經是危在旦夕。

中國有句古話,看着最兇的其實最懦弱!這句話用來形容俄國是最貼切不過。

俄國軟硬兼施,迫使外蒙分裂集團取消“獨立”,改爲自治。並向中央政府行,要求談判。

然後,又厚顏無恥地提出調停,條件是:俄承認外蒙爲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之一部分,保持中國曆來所有各種權利;中國承擔不改變外蒙古原有的地方自治制度,允許外蒙有權組織軍備、警察,非蒙族人不準向外蒙“殖民”;俄國允許除領署與領署衛隊外,不在外蒙派兵、設官、舉辦殖民;今後俄蒙如訂約,須先經中國政府許可等等。

中國政府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俄國的調停,理由很簡單,鑑於俄國在外蒙問題中的惡劣表現,他已經沒有調停的資格了。

隨後,東西兩路的政府軍開始了更猛烈的進攻,科布多首先被攻破,三千多叛匪被全部殲滅,俄軍死傷百餘名,其餘逃進領事館而得以倖存;接着,呼倫的城牆被政府軍火炮轟塌十餘丈,中國士兵蜂擁而進,將一千多叛匪及未進入領事館的俄兵全部殺光。

而另一個消息更讓外蒙及俄人感到震驚,中**隊中路軍突然出動一個步騎炮混編旅五千多人,攜帶着三千多匹馬拉輜重,還有一艘偵察飛艇,從內蒙二連浩特殺入外蒙。接連攻克扎門烏德,賽音山達。沿張庫公路急速推進,直撲庫倫。

“這是**裸的戰爭威脅,這是對俄國尊嚴的踐踏,這是對俄國底線的挑戰。”庫朋斯齊咆哮着,用力揮動着手臂加強着自己的語氣,“我國政府已經給伊爾庫茨克軍區下令出兵。並調動駐歐洲軍隊,與狂妄的中國人在戰場上見個高下。”

“公使先生,貴國這個時候調動歐洲軍隊,是非常不合適的。”英國公使朱爾典嚴肅地說道:“外蒙問題,並不能影響到《三國協約》的原則,這是大英帝國政府的忠告。”

“是該結束這場無謂的戰爭了。”法國公使也少有的面色嚴峻,發出了嚴厲的警告,“法國政府絕不希望貴國將我們的援助用在遠東方面,如果貴國想有一個體面的結果。英法兩國願意充當調停人,結束中俄兩國的爭鬥。”

俄國公使庫朋斯齊呼呼喘着氣,半晌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有些無力地說道:“體面的結果?公使先生,你能說得詳細些嗎?”

俄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一直很糟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英法兩國的援助和支持,而且他剛纔所說不過是虛張聲勢,俄國真想做好大戰的準備。至少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而且,庫朋斯齊也知道。此時確實不是俄國把精力放在遠東的時候。因爲,摩洛哥危機爆發了,英法俄三國必須聯合起來面向德國。

1911年春,摩洛哥首都非斯爆發反對蘇丹和法國侵略者的人民起義。法國乘機以保護僑民爲由,出兵佔領非斯及其他城市。同月,德國向法國要求分割一部分法屬非洲殖民地給德國作爲補償。但遭到了法國的拒絕。

於是,現在德國做出了令世界震驚的舉動,使國際形勢驟然緊張起來。前幾天,德國政府藉口保護德國商人的生命財產,派遣炮艦“豹”號突然開進摩洛哥大西洋岸的港口阿加迪爾。並將炮口對準該城。

法國駐柏林大使會見了德國外交部長,雙方想要談判,卻又各不相讓。德國遂又派出巡洋艦“柏林”號前往阿加迪爾。戰爭一觸即發。

史家稱這次戰爭危機爲“豹的跳躍”。英國認爲德**艦停泊在阿加迪爾是對英國海上霸權的威脅,擔心德國一旦佔據阿加迪爾,將在大西洋沿岸建立軍事基地,威脅自己的利益,經過緊張商議,決定完全支持法國在摩洛哥的行動。

英國與德國之關係,早已因軍備競賽而變得甚爲緊張。在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領導下,德國由1890年代開始大量製造無畏艦,而英國則視之爲企圖挑戰他海上霸權的舉動。

當英國發現德軍艦隻到達阿加迪爾後,誤以爲德國想把該港轉爲德軍在大西洋的軍港。結果,雙方關係更爲緊張,而英國則根據英法協約而支持法國。其實,德國的舉動,只是爲了向法國追討其獨佔摩洛哥的補償。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出現,說明了自維也納和會以來的歐洲均勢時代已正式壽終正寢,一個新的結盟時代降臨了。

表面上,這種變化似乎也是走向一種平衡,而實際上國際和平是在走一段危險的鋼絲,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墮入深淵。這也就使得一九零五到一九一三年的國際關係很有那麼一點驚心動魄的味道。每一次危機都種下猜疑和怨恨的種子,使得戰爭的爆發變得愈加可能。

“貴國現在不僅不能從歐洲抽調兵力,反而要不斷加強那裡軍隊的力量。”朱爾典沉聲說道:“恕我直言,貴**隊的裝備實在是不敢恭維,工業化進程也是發展緩慢。一旦歐戰爆發,大英帝國政府很是擔憂貴國能否牽制住德國的一條腿。”

“法國政府也有同樣的擔心。”法國公使附和道:“貴國修往德國邊境的鐵路還竣工無望,軍工生產和交通運輸也很糟糕。我看不出貴國有何必要浪費資金和武器去支持庫倫那些蠢貨,他們拿着貴國的錢,用着貴國的武器,卻還與日本勾搭,實在令人氣憤。”

外蒙叛國集團中少數人幻想建立“大蒙古國”,對俄國不允合併內蒙,並且壓制獨立極爲不滿,企圖與日本建立聯繫,日本也認爲他們的親日傾向大可利用,暗中給予支持,以便牽制俄國在外蒙的勢力。

首先,車林齊密特攜帶哲布尊丹巴寫給日本天皇的信,擬繞道海拉爾前往日本,沒有成功。然後,日本南滿鐵路官員兒玉到庫倫活動,與杭達多爾濟等密商。哲布尊丹巴又寫信給日本天皇,派人送到彼得堡命那木囊蘇倫轉交。誰想,那木囊蘇倫竟然懵懵懂懂地把此信交給俄國。

俄國外交部長沙查諾夫得到這封絕密的重要信件,如獲至寶,特命俄駐日本大使將此信送交牧野外相,作爲揭發日本違反日俄密約的鐵證,使得日本政府狼狽不堪。

沙查諾夫這一絕招,既使日本發窘,又使外蒙叛國集團出醜,使他們認識到除死心塌地充當俄國傀儡外,別無出路。沙查諾夫在給沙皇的報告中洋洋得意地說:“我竭力使那木囊蘇倫認識到,這是對幼稚的蒙古政府政治活動的一個教訓。”

庫朋斯齊不得不承認,正如英法兩國公使所說,俄羅斯與德意志的國家綜合實力確實不在一個等級上。

俄國雖然於彼得大帝時期就開始進行社會制度的改革,但這一連串的改革措施只是應付當時社會嚴重的社會危機而不得不採取的,帶有濃厚的封建殘餘,存在嚴重的不徹底性。直至現在,相比於衆列強,俄國仍然是一個貧窮的農業國,工業發展嚴重不足,而沙皇的殘暴統治,使得俄國人民生活極其困苦,社會存在着嚴重的危機。

而德國中的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後,營造了一個政權穩定的政治環境。此後德國緊緊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機遇,經濟,軍事得到迅猛發展,逐漸發展成爲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

但正如中國的一句俗話:死要面子活受罪。俄國也屬於這種,歐洲不敵德國,在遠東,再被中國削了面子,怎麼都覺得不舒服。

見庫朋斯齊沉默不語,英國公使朱爾典繼續說道:“我與法國公使先生可以去與中國政府商談一下外蒙問題,試探他們的底線。同時勸說他們退讓一些,以使中俄雙方走向和平。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

ps.5.15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

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35章 酒宴第186章 無題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67章 革命黨?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51章 無題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42章 家事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55章 攤牌(二)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3章 奪槍、回家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45章 革命起航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83章 伯蓀來訪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91章 無題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8章 壓抑,渲泄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80章 無題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19章 心死,追人第51章 商團,試槍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62章 甬商關注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59章 戰端開第22章 青幫會集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31章 信任?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90章 廣州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92章 天涯海角第71章 龍興堂初立
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35章 酒宴第186章 無題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67章 革命黨?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51章 無題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42章 家事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55章 攤牌(二)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3章 奪槍、回家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45章 革命起航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83章 伯蓀來訪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91章 無題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8章 壓抑,渲泄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80章 無題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19章 心死,追人第51章 商團,試槍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62章 甬商關注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59章 戰端開第22章 青幫會集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31章 信任?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90章 廣州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92章 天涯海角第71章 龍興堂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