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

一、有備無患 望風而逃

曹操興師西征,分兵三隊:前部先鋒夏侯淵;張郃;操自領諸將居中;後部曹仁、夏侯惇,押運糧草。

張魯與弟張衛,商議退敵之策。

衛獻策:可於陽平關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餘個寨柵,迎敵曹兵。魯在漢寧,多撥糧草應付。

張魯依言,遣大將楊昂、楊任,與衛即日起程,軍馬到陽平關,下寨已定。

夏侯淵、張郃前軍隨到,離關一十五里下寨,是夜,軍士疲睏,各自歇息。

寨後一把火起,楊昂、楊任兩路兵殺來劫寨,曹兵大敗,退見曹操。

操怒問:豈不知兵若遠行疲睏,可防劫寨(知易行難,行勝於言)?如何不作準備?

欲斬二人,以明軍法,衆官告免。

操次日自引兵爲前隊,見山勢險惡,林木叢雜,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謂許褚、徐晃二將言:操若知此處如此險惡,必不起兵來。

許褚言:兵已至此,操不可憚勞。

次日,操上馬,只帶許褚、徐晃二人,來看張衛寨柵。

操揚鞭遙指,謂二將言:如此堅固,急切難下!

言未已,背後一聲喊起,箭如雨發,楊昂、楊任分兩路殺來,操大驚。

許褚大呼:褚當敵賊!徐公明善保操。

說罷,提刀縱馬向前,力敵二將。

楊昂、楊任不能當許褚之勇,回馬退去,其餘不敢向前。

徐晃保着曹操奔過山坡,夏侯淵、張郃二將引軍殺來接應。

殺退楊昂、楊任,救得曹操回寨,操重賞四將。

自此兩邊相拒五十餘日,只不交戰。

曹操傳令退軍,賈詡問:賊勢未見強弱,操何故自退耶?

操料賊兵每日提備,急難取勝。

操以退軍爲名,使賊懈而無備,然後分輕騎抄襲其後,必勝賊矣。

令夏侯淵、張郃分兵兩路,各引輕騎三千,取小路抄陽平關後。

曹操一面引大軍拔寨盡起,楊昂聽得曹兵退,請楊任商議,欲乘勢擊之。

楊任認爲:操詭計極多,未知真實,不可追趕。

任不往,昂當自去,楊任苦諫不從。

楊昂盡提五寨軍馬前進,只留些少軍士守寨。

是日,大霧迷漫,對面不相見,楊昂軍至半路,不能行,權且扎住。

夏侯淵一軍抄過山後,見重霧垂空,又聞人語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馬行動,大霧中誤走到楊昂寨前。

守寨軍士,聽得馬蹄響,只道是楊昂兵回,開門納之,曹軍一擁而入,見是空寨,便就寨中放起火來。

五寨軍士,盡皆棄寨而走。

比及霧散,楊任領兵來救,與夏侯淵戰不數合,背後張郃兵到。

楊任殺條大路,奔回南鄭。

楊昂待要回時,已被夏侯淵、張郃兩個佔了寨柵,背後曹操大隊軍馬趕來,兩下夾攻,四邊無路。

楊昂欲突陣而出,正撞着張郃,兩個交手,被張郃殺死。

敗兵回投陽平關,來見張衛,衛知二將敗走,諸營已失,半夜棄關,奔回去了(望風而逃乎?)。

曹操遂得陽平關並諸寨。

二、難逃一死 奸佞助敵

張衛、楊任回見張魯,衛言二將失了隘口,因此守關不住。

張魯大怒,欲斬楊任。

任辯稱:任曾諫楊昂,休追操兵,昂不肯聽信,故有此敗。

任再乞一軍前去挑戰,必斬曹操,如不勝,甘當軍令。

張魯取了軍令狀,楊任上馬,引二萬軍離南鄭下寨。

曹操提軍將進,先令夏侯淵領五千軍,往南鄭路上哨探,正迎着楊任軍馬,兩軍擺開。任遣部將昌奇出馬,與淵交鋒;戰不三合,被淵一刀斬於馬下。

楊任自挺槍出馬,與淵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淵佯敗而走,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斬於馬下。

曹操知夏侯淵斬了楊任,即時進兵,直抵南鄭下寨。

張魯慌聚文武商議,閻圃保南安龐德一人,可敵曹操手下諸將。

張魯大喜,即召龐德至,厚加賞勞;點一萬軍馬,令龐德出。

離城十餘里,與曹兵相對,龐德出馬搦戰。

曹操在渭橋時,深知龐德之勇,欲得龐德,諸將須皆與緩鬥,使德力乏,然後擒之。

張郃先出,戰了數合便退,夏侯淵也戰數合退了,徐晃又戰三五合也退了,臨後許褚戰五十餘合亦退。

龐德力戰四將,並無懼怯。

各將皆於操前誇龐德好武藝,曹操心中大喜,與衆將商議:如何得龐德投降?

賈詡獻計:鬆極貪賄賂(貪官污吏,名聲在外,其主“不知”,怪哉?)。暗以金帛送之,使譖龐德於張魯,便可圖矣。

操聽詡計,選一精細軍校,重加賞賜,付與金掩心甲一副,披在貼肉,外穿漢中軍士號衣,先於半路上等候。

次日,先撥夏侯淵、張郃兩枝軍,遠去埋伏;卻教徐晃挑戰,不數合敗走,龐德招軍掩殺,曹兵盡退。

龐德奪了曹操寨柵,見寨中糧草極多,即時申報張魯;一面在寨中設宴慶賀。

當夜二更之後,三路火起:正中是徐晃、許褚,左張郃,右夏侯淵,三路軍馬,齊來劫

寨。

龐德不及提備,只得上馬衝殺出來,望城而走,背後三路兵追來,龐德急喚開城門,領

兵一擁而入。

細作已雜到城中,徑投楊松府下謁見,具言:曹操久聞盛德,特使其送金甲爲信,更有密書呈上。

鬆大喜,看了密書中言語,答應下來,打發來人先回,便連夜入見張魯,說龐德受了曹操賄賂,賣此一陣。

張魯大怒,喚龐德責罵,欲斬之,閻圃苦諫。

張魯言:龐德來日出戰,不勝必斬!

龐德抱恨而退,次日,曹兵攻城,龐德引兵衝出。

操令許褚交戰,褚詐敗,龐德趕來,操自乘馬于山坡上喚言:龐令明何不早降?

龐德尋思:拿住曹操,抵一千員上將!遂飛馬上坡。

一聲喊起,連人和馬,跌入陷坑內去;四壁鉤索一齊上前,活捉了龐德,押上坡來。

曹操下馬,叱退軍士,親釋德縛,問龐德肯降否。

龐德尋思張魯不仁,情願拜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曹操親扶上馬,共回大寨,故意教城上望見。

三、“好心”得善果 奸佞被誅殺

人報張魯,德與操並馬而行,魯益信楊松之言爲實(昏君配佞臣,當亡也!)。

次日,曹操三面豎立雲梯,飛炮攻打,張魯見其勢已極,與弟張衛商議。

衛建議:放火盡燒倉廩府庫,出奔南山,去守巴中。

楊松則建議開門投降,張魯猶豫不定。

衛再次催促:只是燒了便行。

張魯向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今不得已而出奔,倉廩府庫,國家之有,不可廢也。

遂盡封鎖。

是夜二更,張魯引全家老小,開南門殺出。

曹操教休追趕,提兵入南鄭,見魯封閉庫藏,心甚憐之,遂差人往巴中,勸使投降。

張魯欲降,張衛不肯(望風而逃時,如何肯了?)。

楊松以密書報操,便教進兵,鬆爲內應。

操得書,親自引兵往巴中,張魯使弟衛領兵出敵,與許褚交鋒;被褚斬於馬下。

敗軍回報張魯,魯欲堅守。

楊松建議:鬆守城,魯親與操決一死戰。(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無事;君逸樂,而臣任勞: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仰成而已。)

魯從之,閻圃諫魯休出,魯不聽(忠臣良將之言不納,該亡也!),遂引軍出迎。

未及交鋒,後軍已走,張魯急退,背後曹兵趕來。

魯到城下,楊松閉門不開。

張魯無路可走,操從後追至,大叫:何不早降!

魯乃下馬投拜,操大喜;念魯封倉庫之心,優禮相待,封魯爲鎮南將軍。

閻圃等皆封列侯,漢中皆平。

曹操傳令各郡分設太守,置都尉,大賞士卒。

惟有楊松賣主求榮,即命斬之於市曹示衆(賣主求榮者,除之而後快!)。

四、錯失良機 銳氣速勝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言:可速進兵攻蜀,勢必瓦解。(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曹操嘆言: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得隴望蜀”之由來!)

劉曄亦諫言:若少遲緩,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爲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爲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

操言: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事分兩面,理而對待),遂按兵不動。

諸葛亮向劉備獻策:備若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還吳,遣舌辯之士,陳說利害,令吳起兵襲合淝,牽動操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舍必有得!),操必勒兵南向矣。

伊籍願往,劉備大喜,遂作書具禮,令伊籍先到荊州,知會關羽,然後入吳。

權召籍入,籍見權禮畢,權問:籍到此何爲?

籍言:昨承諸葛子瑜取長沙等三郡,爲亮不在,有失交割,今傳書送還。所有荊州南郡、零陵,本欲送還;但恐曹操襲取東川,使關羽無容身之地。今合淝空虛,望權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回南。備若取了東川,即還荊州全土。

權言:籍且歸館舍,容權商議。

伊籍退出,權問計於衆謀士。

張昭明知劉備恐曹操取西川,故爲此謀。但因操在漢中,乘勢取合淝,亦是上計(沒有永遠的敵人 ,只有永恆的利益!)。

權從之,發付伊籍回蜀去訖,便議起兵攻操:令魯肅收取長沙、江夏、桂陽三郡,屯兵於陸口,取呂蒙、甘寧回;又去餘杭取淩統回。

呂蒙、甘寧先到,蒙獻策:先取皖城,然後攻合淝。

權遂教呂蒙、甘寧爲先鋒,蔣欽、潘璋爲合後,權自引周泰、陳武、董襲、徐盛爲中軍,

軍馬渡江,取和州,徑到皖城。

皖城太守朱光,使人往合淝求救;一面固守城池,堅壁不出(於己不利,堅守不出,智

也!)。

權自到城下看時,城上箭如雨發,射中孫權麾蓋。

董襲獻計:軍士築起土山攻之。

徐盛獻計:豎雲梯,造虹橋,下觀城中而攻之。

呂蒙認爲此法皆費日月而成,合淝救軍一至,不可圖矣。建議乘權軍初到之銳氣,奮力攻擊。來日平明進兵,午未時便當破城(兵貴神速!)。

權從之,次日五更飯畢,三軍大進。

城上矢石齊下,甘寧手執鐵鏈,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手齊射,甘寧撥開箭林,一鏈打倒朱光。

呂蒙親自擂鼓,士卒皆一擁而上,亂刀砍死朱光,餘衆多降,得了皖城,方纔辰時。

張遼引軍至半路,哨馬回報皖城已失,遼即回兵歸合淝。

孫權入皖城,淩統亦引軍到。

權慰勞畢,大犒三軍,重賞呂蒙,甘寧諸將,設宴慶功。

呂蒙請甘寧上坐,盛稱甘寧功勞。

酒至半酣,淩統想起甘寧殺父之仇,又見呂蒙誇美之,心中大怒,瞪目直視良久(喜怒不形於色,方可成大事!),忽拔左右所佩之劍,立於筵上言:筵前無樂,看統舞劍。

甘寧知統意,推開果桌起身,兩手取兩枝戟挾定,縱步出言:看寧筵前使戟。

呂蒙見二人各無好意,便一手挽牌,一手提刀,立於其中言:二公雖能,皆不如蒙巧也。

說罷,舞起刀牌,將二人分於兩下。

權慌跨馬,直至筵前,衆見權至,方各放下軍器。

權質問:權常言二人休念舊仇,今日又何如此?

淩統哭拜於地,孫權再三勸止。

至次日,起兵進取合淝,三軍盡發。

五、張遼止啼始末

張遼爲失了皖城,回到合淝,心中愁悶。

曹操差薛悌送木匣一個,上有操封,傍書雲:賊來乃發。

是日報說孫權自引十萬大軍,來攻合淝。

張遼便開匣觀之,內書雲:若孫權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

張遼將教帖與李典、樂進觀之。

樂進問:張遼之意若何?

張遼言:曹操遠征在外,吳兵以爲破遼必矣。今可發兵出迎,奮力與戰,折權鋒銳,以安衆心,然後可守也。

李典素與張遼不睦,聞遼此言,默然不答。

樂進見李典不語,便道:賊衆我寡,難以迎敵,不如堅守。

張遼言:進等皆是私意,不顧公事。遼今自出迎敵,決一死戰。

便教左右備馬(激將之法也!)。

李典慨然而起言:張遼如此,典豈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願聽指揮。

張遼大喜言:既曼成肯相助,來日引一軍於逍遙津北埋伏:待吳兵殺過來,可先斷小師橋,遼與樂文謙擊之。

李典領命,自去點軍埋伏。

孫權令呂蒙、甘寧爲前隊,自與淩統居中,其餘諸將陸續進發,望合淝殺來。

呂蒙、甘寧前隊兵進,正與樂進相迎。

甘寧出馬與樂進交鋒,戰不數合,樂進詐敗而走。

甘寧招呼呂蒙一齊引軍趕去,孫權在第二隊,聽得前軍得勝,催兵行至逍遙津北,忽聞連珠炮響,左邊張遼一軍殺來,右邊李典一軍殺來。

孫權大驚,急令人喚呂蒙、甘寧回救時,張遼兵已到。

淩統手下,止有三百餘騎,當不得曹軍勢如山倒。

淩統大呼:權何不速渡小師橋!

言未畢,張遼引二千餘騎,當先殺至。

淩統翻身死戰,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餘,並無一片板。

孫權驚得手足無措,牙將谷利大呼:權可約馬退後,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把拳頭收回來是爲了更有力地還擊)。

孫權收回馬來有三丈餘遠,然後縱轡加鞭,那馬一跳飛過橋南。

孫權跳過橋南,徐盛、董襲駕舟相迎,淩統、谷利抵住張遼。

甘寧、呂蒙引軍回救,卻被樂進從後追來,李典又截住廝殺,吳兵折了大半。

淩統所領三百餘人,盡被殺死,統身中數槍,殺到橋邊,橋已折斷,繞河而逃。

孫權在舟中望見,急令董襲棹舟接之,乃得渡回。

呂蒙、甘寧皆死命逃過河南,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張遼止啼”之典故也!)。

衆將保護孫權回營,權乃重賞淩統、谷利,收軍回濡須,整頓船隻,商議水陸並進;一

面差人回江南,再起人馬來助戰。

張遼聞孫權在濡須將欲興兵進取,恐合淝兵少難以抵敵,急令薛悌星夜往漢中,報知曹

操,求請救兵。

操同衆官議:此時可收西川否?

劉曄言: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淝之急,就下江南。

操乃留夏侯淵守漢中定軍山隘口,留張郃守矇頭巖等隘口,其餘軍兵拔寨都起,殺奔濡須塢來。

未知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二十九回 孫策身死 孫權初成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七十回 莽夫有智 老而彌堅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三十六回 得心者遠勝得人者 第三十七回 高人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十六回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十五回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七十回 莽夫有智 老而彌堅第三回 虎狼之輩 禽獸不如 第四回 亂世無好人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一百三回 人謀事 天不成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九十五回 棋逢對手 風水輪流轉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三十六回 得心者遠勝得人者 第三十七回 高人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二十九回 孫策身死 孫權初成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二十一回 義士脫困 人死物移第八十回 變天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一百十七回 兩帥不和 亮後難救國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二十七回 情義無價 目無王法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八十六回 不負使命 失把米第一百二回 六出師 敗少勝多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七十九回 內部清理第九十二回 上兵伐謀第五十九回 多管齊下 移心患第十八回 虛實相生 人無完人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五十一回 先禮後兵 禮尚往來
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二十九回 孫策身死 孫權初成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七十回 莽夫有智 老而彌堅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三十六回 得心者遠勝得人者 第三十七回 高人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十六回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十五回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七十回 莽夫有智 老而彌堅第三回 虎狼之輩 禽獸不如 第四回 亂世無好人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一百三回 人謀事 天不成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九十五回 棋逢對手 風水輪流轉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三十六回 得心者遠勝得人者 第三十七回 高人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二十九回 孫策身死 孫權初成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二十一回 義士脫困 人死物移第八十回 變天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一百十七回 兩帥不和 亮後難救國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二十七回 情義無價 目無王法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八十六回 不負使命 失把米第一百二回 六出師 敗少勝多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七十九回 內部清理第九十二回 上兵伐謀第五十九回 多管齊下 移心患第十八回 虛實相生 人無完人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五十一回 先禮後兵 禮尚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