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時勢變幻
一、用良謀小勝
李傕、郭汜打算殺了獻帝,張濟、樊稠勸阻並建議:先去帝羽翼,然後殺之,天下可圖也(欲砍大樹,先去枝葉,光桿司令更易扳倒)。
李、郭二人聽從其建議,因“功”向獻帝要官(獎功罰罪,自然之理)。
獻帝只能應允,李傕、郭汜既掌大權,殘虐百姓,密遣心腹侍帝左右,觀帝動靜(最瞭解自己的不是朋友而是敵人,若不如此,敵人早已被滅)。
因採人望,特宣朱儁入朝封爲太僕,同領朝政。
西涼太守馬騰、幷州刺史韓遂二將引軍殺奔長安來,聲言討賊。
二將先曾使人入長安,結連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三人爲內應,共謀賊黨。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二軍將至,一同商議禦敵之策。
謀士賈詡建議:深溝高壘,堅守以拒之(遠來之敵,疲憊之師,熬之)。彼兵糧盡,必將自退,然後引兵追之,二將可擒矣(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之精髓。敵退我追,取戰果之捷徑也)。
李蒙、王方主動提出領兵迎敵,賈詡則建議:張、樊兩將軍屯兵於險峻的長安西二百里盩厔山,堅壁守之,待李蒙、王方自引兵迎敵,可也(有備無患,留一手方沉心靜氣)。
李傕、郭汜依計而行。
馬騰之子馬超一槍刺死王方,活捉李蒙。
李傕、郭汜見賈詡有先見之明,重用詡計。
李傕、郭汜得知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三人爲內應,盡收三家老少斬於市。
馬騰、韓遂見軍糧已盡,內應又泄,只得拔寨退軍。
李傕、郭汜令張濟引軍趕馬騰,樊稠引軍趕韓遂,西涼軍大敗。
馬超在後死戰,殺退張濟。
樊稠去趕韓遂,韓遂與樊稠攀交情,樊稠以“上命不可違”爲由拒之,韓遂又以“爲國而戰”爲由勸樊稠(生死之際,能動口儘量少動手),樊稠聽罷,放走了韓遂。
李傕之侄李別,見樊稠放走韓遂(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既然做了就應想到後果),回報別叔。李傕大怒,便欲興兵討樊稠。
賈翊建議:設一宴,請張濟、樊稠慶功,就席間擒稠斬之(酒席宴間,捉拿反叛,省時省力)。
李傕依計而行,將樊稠於席間斬殺,將樊稠軍撥與張濟管領,張濟自回弘農去了。
李傕、郭汜自戰敗西涼兵,諸侯莫敢誰何(殺雞儆猴,壓衆良方)。
二、趁勢而起
青州黃巾又起,太僕朱儁保舉曹操破羣賊。
李傕星夜草詔,差人命曹操與濟北相鮑信一同破賊。
操領了聖旨,會合鮑信,一同興兵,擊賊於壽陽。
鮑信殺入重地,爲賊所害,操追趕賊兵,降者數萬。
操即用賊爲前驅(以夷制夷,降兵的正確用法),招安到降兵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
操擇精銳者,號爲“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合理分工,管理之始)。
操自此威名日重,捷書報到長安,朝廷加曹操爲鎮東將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人才、謀士的相互推薦,曹操均以禮相待,得了衆多謀士(禮賢下士,招攬人才的應有姿態)。
招攬數員虎將,曹操更是親自相迎,賞賜有加(文臣武將,各有不同,禮遇之法自然不同)。
曹操聲勢壯大,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瑯琊郡取父曹嵩。
三、拍馬屁拍在馬蹄子上
道經徐州,太守陶謙欲結納曹操,知操父經過,款待兩日。
曹嵩要行,陶謙親送出郭,特差都尉張闓,將部兵五百護送(傳言:張闓搶劫的幕後主使便是陶謙,亂世當中“老實人”無法存活!)。
張闓見財起意,將操父全家殺害(賊性不改,終難成大事)。
應劭死命逃脫,投袁紹去了(失職保命之輩,當斬也)。
曹操得知其父全家遇害後,準備洗盪徐州,報仇雪恨(深仇大恨,更應弄清狀況,徒添仇恨,不智)。
四、仇恨矇蔽了雙眼
遂留荀彧、程昱領軍三萬守鄄城、範縣、東阿三縣(守住根基,方可圖未來),其餘盡殺奔徐州來。
操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被仇恨矇蔽了雙眼,由受害者變爲施害者)。
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厚,聞知徐州有難,自引兵五千來救(危難之際,見真情)。
陳宮爲東郡從事,亦與陶謙交厚,聞曹操起兵報仇,欲盡殺百姓,星夜前來見操。
操知宮爲陶謙作說客,欲待不見,又滅不過舊恩,只得請入帳中相見(有恩必報,方顯人性之善)。
曹操不聽陳宮勸說,陳宮覺得沒有臉面見陶謙,遂馳馬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忠貞二字,豈可兒戲,爲臉面而舍大義,僞君子也)。
操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屠戮、掘墳,人性之惡,招攬惡名之本,爲之,甚蠢)。
陶謙引兵出迎,當面向曹操解釋:殺操父全家的是張闓,與謙無關係(洗脫冤屈的最好方法,捉拿元兇交由受害者處置。空口辯白,最差的伸冤方法)。
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兩軍皆亂,各自收兵。
陶謙入城打算用自己的性命換全城老百姓的命(以自身之性命抵不白之冤,愚不可及),有人獻計可降曹操。
預知此人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好人緣 知彼皆能救命
一、求援
獻計之人,乃是糜竺。
南方火德星君變成美女試探糜竺,糜竺以禮相待。
火德星君被感動,提醒糜竺,提前躲避災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坐得端,行得正,方可無愧於心)。
糜竺躲過災難後,廣捨家財,濟貧拔苦(窮生奸計,富長良心。生理需求滿足之後纔會想心理需求)。
陶謙聘竺爲別駕從事(品行端正之人,招攬之列)。
糜竺向陶謙獻計:竺親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派另一人往青州田楷處求救。
陶謙依計而行,寫書二封,先打發陳元龍往青州去求救兵,然後命糜竺赴北海求救兵,自己率衆守城,以備攻擊(堅守待援,只有守得住,方能顯救援之意義)。
二、孔融小介
北海孔融十歲時,去拜見河南尹李膺,守門人爲難孔融,融稱:融與李相通家。
李膺問融緣由,融稱: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說是累世通家(五百年前是一家,炎黃子孫怎能無親可攀)。
太中大夫陳煒對當時的孔融評價: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
孔融隨即迴應:安煒推論,煒幼時必聰明者(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辯論良方)。
孔融自此得名,累遷北海太守,極好賓客,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
三、種善因得善果
孔融與陶恭祖交厚,本應救援,只是曹孟德與融無仇,當先遣人送書和解,如操不從,然後起兵(先禮後兵,相處之道也)。
黃巾賊黨管亥部領羣寇數萬殺奔北海來,孔融迎敵,大敗。
太史慈連搠十數人下馬,賊衆倒退,融急命開門引入。
孔融與太史慈雖未識面,卻曉得他是個英雄。
因慈遠出,有老母住在離城二十里之外,融常使人遺以粟帛,母感融德,故特使慈來救(事情不可只看表面,用心做好事,方可得好報)。
孔融重待太史慈,贈與衣甲鞍馬,太史慈本欲憑一己之力,殺退衆賊。
孔融勸阻:太史慈雖英勇,然賊勢甚盛,不可輕出(千軍萬馬面前,個人能力再強也難扭轉乾坤)。
孔融建議:太史慈去請劉備來救。
太史慈被八面圍定,慈拈弓搭箭,八面射之,無不應弦落馬,賊衆不敢來追(殺一儆百,擺脫追殺的良方)。
太史慈得脫,投平原來見劉備。
太史慈說明來意後,劉備得知孔融知道自己,欣然答應救援(士爲知己者死,別人尊重我,我當以十倍尊重還之)。
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劉備等人大敗賊軍,驅兵掩殺。
城上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衆,便驅兵出城,兩下夾攻,大敗羣賊。
四、老好人聚齊
孔融迎接劉備入城,敘禮畢,大設筵宴慶賀。
孔融勸劉備一起去救陶謙,劉備答應向公孫瓚借了兵後救援陶謙。
孔融應允,教糜竺先回徐州去報,融便收拾起程。
太史慈請辭,融以金帛相酬,慈不肯受而歸(無功不受祿,受祿即默認接收任命或所求)。
劉備向公孫瓚借了兵和趙雲後,往徐州來。
孔融、田楷兩路軍馬,懼怕曹兵勢猛,遠遠依山下寨,未敢輕進,欲觀操動靜,然後進兵(情況不明,以不變應萬變,可也)。
劉備擔心陶謙難以久持,令雲長、子龍領軍四千與孔融部下相助,備與張飛殺奔曹營,徑投徐州去見陶使君商議。(遲則生變,速戰速決,決勝良方。裡應外合,貴在時機準確,時機準確的前提:溝通順暢)。
劉備被陶謙接入城,陶謙見劉備一表人才,打算將徐州讓給劉備(一地之主,若禪讓職位當從手下中挑選,如此方不負手下追隨之心)。
糜竺建議:退敵之後,再談相讓之事(大戰之際,退敵爲要,利益分配,乃勝利之後的事兒)。
劉備建議:先寫信給曹操,勸操和解,操若不從,廝殺未遲(說不服,打;打不服,即殺,如此方可服人)。
五、後院起火
曹操欲堅決攻打徐州,郭嘉建議:曹操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兵者詭道也,即便要廝殺,先好言以慰之,達出其不意之效)。
曹操依計而行,寫好回信待發,突然得知呂布已襲破兗州,進據濮陽。
呂布投袁紹後自以爲得志,傲慢袁紹手下將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妄自尊大,自取滅亡),紹欲殺之。
布乃去投張楊,楊納之,李傕、郭汜知之,寫書與張楊,教殺呂布。
布棄張楊去投張邈(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聞險而走,方不致身滅),在張邈處遇到陳宮,陳宮建議:趁曹操徵東,兗州空虛,與呂布共取兗州,霸業可圖也。
張邈便令呂布襲破兗州,隨據濮陽,止有鄄城、東阿、範縣三處,被荀彧、程昱設計死守得全,其餘俱破。
曹仁屢戰,皆不能勝,特此告急。
六、知己知彼
曹操擔心兗州有失,無家可歸,郭嘉建議:曹操賣個人情與劉備,退軍去復兗州(順水人情,雙贏也)。
陶謙得知曹操退兵大喜,差人請孔融、田楷、雲長、子龍等赴城大會。
飲宴既畢,陶謙又要將徐州送予劉備,劉備堅執不肯,關羽、張飛一起勸劉備接受,劉備爲了所謂的“大義”堅持不肯。
陶謙推讓再三,劉備只是不受(只取所需,不取所欲,智也!爲了虛名,一味拒絕,不智)。
陶謙只能請劉備留在小沛保衛徐州,衆皆勸劉備留小沛,劉備從之。
陶謙勞軍已畢,趙雲辭去,劉備執手揮淚而別,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
劉備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呂布知曹操回兵,已過滕縣,令副將薛蘭、李封引軍一萬,堅守兗州。
呂布親自屯兵濮陽,陳宮得知後勸阻,並出良謀:在險地設伏。
呂布不聽,執意行事(用人之長補己之短,團隊合作之要義)。
曹操過險地時,郭嘉提示小心埋伏,曹操根據呂布爲人和軍隊部署推斷出,險地沒有埋伏。
陳宮聞曹兵至近,又獻計:曹兵遠來疲睏,利在速戰,不可養成氣力(人揹我順,攻之,成也)。
呂布仗着自身武藝高強,不願佔曹操的便宜(戰場之上舍棄優勢,自棄也)。
呂布與曹操大戰,曹操輸了一陣,回寨與諸將商議。
于禁建議:今夜布軍謂操軍敗走,必不準備,可引兵擊之(虛實,勝負,僅在一念間)。
曹操依計而行。
陳宮預料到曹操會來劫寨,呂布本不信,但陳宮根據曹操爲人(因人而異,方可得實效),說動呂布。
曹操剛劫寨得手,便被呂布帶軍圍住。
亂軍中,典韋挺身來救曹操,其取短戟十數枝,挾在手中,讓從人爲其看敵之距離,遂放開腳步,冒箭前行(分工合作,提高效率的良方)。
典韋殺散敵軍,救出曹操,衆將隨後也到,尋路歸寨。
呂布驟馬提戟趕來,欲殺曹操。
預知曹操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