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煙雨三月

徐平精心準備,三司新開的鋪子贏了個開門彩,連續幾天,京城裡面都在傳着裡面賣的各種新奇物事。就連外州也都有耳聞,特別是西京洛陽和南京應天府,那裡的豪門大戶紛紛派人到京城裡採購,讓新開的場務生產都緊張起來。

шшш ▪TTκan ▪¢ 〇

藉着整頓三司吏治和新開場務及鋪子的功勞,徐平終於再升一官,從兵部郎中升爲右司郎中。唐朝時右司管着兵部,一直按照這路子,也是對徐平以前軍功的肯定。

不過徐平爵位到郡侯,職到龍圖閣待制,這次升遷實在意義不大。因爲很多時候,到了這個地位都不會按序升遷,從兵部郎中直接升到右諫議大夫也屬平常。徐平是因爲年紀太輕,今年也不過二十五歲,升遷經常被卡住,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升。

左右司郎中及以下,屬於中書門下的稱爲兩省官。而左右諫議大夫以上,包括左右散騎常侍,給事中和中書舍人,都是中書門下的五品以上官,通稱“大兩省”,與職的待制和雜學士相當。再向上,尚書侍郎稱爲“六部長貳”,差遣一般都到宰執了。

升到右司郎中,徐平的任職資格和待遇並沒有什麼提升,相當雞肋。而爲了答謝舍人院寫的敕詞,還給執筆的知制誥李淑送了一大筆錢,多的那點俸祿幾乎肯定填不上這個虧空,這次升官徐平是虧本了。

這個道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李淑收錢不好意思,同僚們也沒有人來祝賀,就這麼平平淡淡地過去了。就連徐平自己家裡,也像沒有這回事一樣。

三月二十,正是旬休,也是殿試的日子。

一大早徐平便就到了崇政殿,跟在京的館閣詞臣一起參加儀式。科舉是朝廷選拔人才的措施,這些館閣詞臣就是舉子們的榜樣,每次都被拉來以備顧問的名義站班。

直到了接近中午,諸般儀式才結束,徐平看了看認真寫卷子的李覯,心裡默祝他能夠一舉高中,與身邊的衆人出了大殿。

天上沒有太陽,雲層不厚卻佈滿了天空,撲面而來的不像雨,而更像是濃霧。汴梁城不僅有陽春三月,也有煙雨的日子。

騎在馬上,徐平抹了一把臉上的水汽,對身邊的范仲淹道:“沒想到今天是這種天氣,不過早已經說了去金明池遊玩,他們等在那裡,也不好不去。”

范仲淹笑道:“雲行自小長在中原,習慣了春光明媚。實際上在江南,這種天氣纔是平常,萬里無雲的日子反而難見。煙雨三月,別有一種風味,正好臨池垂釣。”

徐平前世,煙雨江南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多少文人墨士爲之神往。不過在這個年代,江南的文人剛剛開始崛起,遠沒有後世的聲勢。

覺着無處不在的水汽,徐平自嘲地笑笑:“既然如此,今天便就在京城裡感受一番江南煙雨,免了幾千裡跑到蘇杭去。”

徐平與范仲淹同一天升爲待制,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年輕館閣詞臣的領袖。不過聚在兩人身邊的人性情不同,徐平這邊大多都是拙於文詞,而長出實事的,樸實無華。而范仲淹身邊則多是歐陽修和蔡襄一類,文采出衆,意氣飛揚。

徐平和范仲淹兩個人倒沒有什麼分歧,相處還算融洽,不過是政見不同,來往的不多罷了。今天是館閣年輕人的聚會,兩人自是一起行動。

范仲淹是傳統的士大夫,講究的就是君明臣賢,各司其職,眼光緊緊地盯在人上,這也是他與呂夷簡矛盾尖銳的原因。呂夷簡私植黨羽,把持朝政,奪人君之權,已經佔了一個權臣的罪名。在處理政事上又經常懷有私心,爲自己的黨羽謀利,而損害朝廷利益,在范仲淹的眼裡,已經穩穩妥妥的是當世大奸臣了。權奸,這可是士大夫視之如生死大敵的人物,把他趕出朝堂,被范仲淹視爲自己的神聖職責。

跟范仲淹不同,徐平做的事情都是針對具體的事務,很少對朝廷人事發表看法。專心於做事,而不管其他人的想法與看法,這是徐平的風格。

離了東華門,一行人沿着御待徑直向南薰門而去。後面是王素和歐陽修等一衆年輕的館閣人員,可以說是集中了天下文人的精華。

到了州橋,徐平漸漸習慣了這說不清好也說不清壞的天氣,對身邊的范仲淹道:“前些日子三司要印一本算學的書,行文國子監有些日子了,怎麼還不見迴文?”

“算學牽涉天文,不得不謹慎。我那裡要再仔細想想,雲行不要着急。”

聽了范仲淹的回答,徐平無奈地搖了搖頭。

國子監不僅僅是學校,還兼着很多其他事務,比如書籍的刻印。除了朝廷明文規定的書籍,其他書籍,特別是民間刻印的書籍,必須報國子監審查批准,否則即是非法。三司刻書局刊刻新條例是朝廷事務,不需要國子監同意,但算學農學之類的就不行了。徐平的《農事八字》沒有任何阻攔,但賈憲的算學就遇到了麻煩。

本身賈憲就是在司天監任職,算學又很容易牽涉到天文,審查的時間明顯長了很多。

數學發展的兩大動力,一是清查田畝丈量土地用到的幾何學,另一個就是爲了解釋觀測到的天體運行規律了。徐平前世歐洲的數學發展也不例外,沒有托勒密的天文觀測,牛頓力學也不可能平空造出來。

天文有濃厚的神密色彩,哪怕中國古人不受宗教影響開明許多,在這上面也還是有層層禁忌,這是徐平一時半會也無法改變的思想觀念。

說起書籍,徐平便又問起了段雲潔那裡要印的新詞集子。她那裡印書是要賺錢的,可不是公益事業,當然是什麼好賣就印什麼。最近集了以張先和柳永爲主的一些詞人流行的新詞,找人校注了,準備大印一批賣錢,還是卡在國子監那裡。

有時候徐平覺得國子監管的實在太寬,就差像前世那樣發書號才能印書了,尤其是范仲淹這一批人相對古板而又嚴肅,已經拖了出版業的後腿。

傳播內容是受傳播形式限制的,以前爲什麼都是流行詩詞?不只是因爲社會階層的影響,還與傳播形式有關,書籍出版不方便。詩詞簡短,傳抄容易,甚至口耳相傳也不耽誤流傳。稍微長一點的話本小說,寫出來也無法傳播。徐平還想着讓段雲潔靠着印故事書籍賺錢呢,現在國子監的審書效率可是跟不上。

(備註:私人印書是在神宗時候放開的,此前都需要國子監審查。

順便推一本好書,普祥真人的《督軍》,非常有味道的歷史書。)

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26章 前奏第3章 屬下第7章 實際演示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4章 邊亂第66章 新鮮第147章 破綻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98章 演練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9章 攻略(一)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98章 一起發財第92章 餘波未了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5章 公路第145章 三不朽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33章 得失之間第68章 別跟着我第61章 意外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15章 奇觀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6章 召對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27章 拼桌第196章 機遇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79章 黑吃黑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73章 點將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39章 文理荒謬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27章 拼桌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38章 憤怒第53章 甘谷歸附第58章 夜戰(中)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87章 時差上架感言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02章 換相(上)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93章 汝州第92章 餘波未了第310章 死局第179章 宣傳戰第209章 送禮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43章 賜姓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27章 超市第151章 新市場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07章 新錢之論
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26章 前奏第3章 屬下第7章 實際演示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4章 邊亂第66章 新鮮第147章 破綻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98章 演練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9章 攻略(一)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98章 一起發財第92章 餘波未了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5章 公路第145章 三不朽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33章 得失之間第68章 別跟着我第61章 意外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15章 奇觀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6章 召對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27章 拼桌第196章 機遇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79章 黑吃黑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73章 點將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39章 文理荒謬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27章 拼桌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38章 憤怒第53章 甘谷歸附第58章 夜戰(中)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87章 時差上架感言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02章 換相(上)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93章 汝州第92章 餘波未了第310章 死局第179章 宣傳戰第209章 送禮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43章 賜姓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27章 超市第151章 新市場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07章 新錢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