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

bookmark

景祐五年十月,元昊聽從親信楊守素的建議,正式叛宋。定國號爲“大夏國”,因拓跋氏被唐封夏州節度使而興,與三代的夏朝並無關係。元昊自號大夏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改元爲天授延祚禮法元年,並遣使送還宋朝封賞他的旌節官告。

樞密院在西北的情報系統早已完全廢棄,元昊已經反了,卻很久都沒有信息傳到朝廷中來。甚至就連西北邊地州軍,一時也摸不清情況,不敢上報。

正是在十月,徐平完成了三司編敕,正式上給朝廷,趙禎令頒行天下,著爲令。

這次的編敕跟以前的不同,不但刪並的法令成系統,而且在卷首正式提出三司料理錢糧是爲天下謀公利,是天下之大義,錢糧爲綱,四海安泰。這是用法令的形式肯定了新政的舉措,從公司到銀行,各種變革都成爲了國家的長久政策,不再有試行的性質。

也是在這一個月,司天監楊惟德上奏,下一次閏年在十二月,則第二年的正月晦日正好日食,請改閏的月份。趙禎不許,說閏所以正天時而授民事,豈能曲避。趙禎一向都不信天變這種事,上一次的閏年也有元旦日食,司天監說是人君之忌,要求移閏,趙禎一樣不許。對於軍事、經濟等事務趙禎或許不精通,但政治一向都是他的專長,後人所謂的百事不會做,只會做官家,正是說的他這個特點。年初天變,宋祁曾經上言,說趙禎不當把事情都交給大臣,而應自操權柄,趙禎只是看過就算。把事情都交給大臣處置,是因爲趙禎自己對這些大臣的心思基本能把握住,雖有偏差,離得也不會太遠。

秋高氣爽的日子,徐平在自己城外永寧侯府的後園宴請館閣官員。

衆人落座,徐平舉杯說道:“最近朝中無甚大事,今日天氣晴好,請諸位到這裡來散散心。再者館閣爲《富國安民策》做注,最近書成,也應該慶賀一番。”

兼判館閣的宋祁笑道:“爲書作注,本就是館閣官員該做的事情,何功之有?不過許久不曾喝到給事府中的美酒,有此機會來叨擾一番,正是美事。”

聽了此話,衆官員一起大笑。這兩年徐平公務繁忙,不像以前任鹽鐵副使的時候,經常請館閣的清閒官員飲宴,他家裡的好酒好菜確實好久不曾到口了。

開封府推官、直史館蘇紳道:“下官在崇文院,經常聽同僚們說起給事府里美酒天下第一,只是自下官到了京城,卻無緣到得口裡。今日終於有了機會,端是幸事。”

徐平看了看蘇紳,笑着點了點頭:“史館若是好酒,隨時可以來我府裡。”

蘇紳連道不敢,不過面上卻忍不住有得意之色,有些向同僚炫耀與徐平系的意思。年初災異,上書最勤的就是蘇紳,頗有些銳意進取的意思。

其實徐平跟蘇紳並不熟,對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對他友善,還是因爲他有個好兒子。蘇頌是這個年代難得的又有學問,又對科學感興趣的,前幾年被徐平薦入館閣裡讀書,可以自由出入崇文院。徐平回京任官,仍然經常到徐府裡來請教,自是亦師亦友。

盼盼經常纏着蘇頌一起玩,林素娘也蠻看好他的,有意把盼盼許給他,曾經同徐平商量過。徐平因爲盼盼還太小,讓林素娘現在不要動這些心思,順其自然就好。

見蘇頌跟在蘇紳身後,徐平對他道:“此次開科,你爲何沒有應舉?”

蘇頌上前拱手行禮:“稟給事,學生在館閣,深覺學問尚不足,正應當是潛心學習的時候,是以沒有發解。等過了這幾年,多讀一些書,再應舉也不遲。”

徐平笑着點了點頭:“你有這點志氣是好的,不過中了進士一樣可以學嗎,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年齡已經到了,下次開科,當中進士了。”

蘇頌恭聲應諾。

這有些老丈人囑咐女婿的意思,周圍的官員看着鬨堂大笑,鬧得蘇頌漲紅了臉。

儘管沒有挑明,徐平對蘇頌的看重大家都看在眼裡,而徐平的大女兒盼盼也慢慢地長大,其中的心思自然不言自明。蘇頌顯然也不排斥,算是已經被徐平預定在那裡了。

盼盼今年十一歲,蘇頌十九歲,年齡差得其實還是有些大的。不過找這樣一個對自己胃口又大有前途的年輕人不容易,徐平也只好讓蘇頌多等幾年,男子三十娶妻,在這個年代也不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少年時寒窗苦讀,中了進士再娶妻,是這個年代不少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徐平當年都是如此,讓看中的女婿這樣做又有什麼。

以現在徐平的地位,他看中的人,就沒有人會動心思了。政事上爭一爭,你來我往是官場上的常事,但私事上得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明擺着徐平前途遠大,又有李用和這樣的關係,在皇帝心裡的分量不一般,在私事上得罪他就是找不自在了。

衆人落座,酒過三巡,徐平才道:“《富國安民策》是當年我在京西路,與本路官員眼見國事不易,錢糧艱難,同心協力所做治國安民之策。到如今行之有年,別的不說,最少可以說一句從此策行後國用不缺。年前河東路大震,三州受災民戶死傷數萬,牲畜就更加不計其數。三司有了錢糧,兩三個月間,就從東西兩京運了數十萬石糧米過去,讓災民衣食不缺。若是往年,這種大事朝廷要大力籌措,還不一定能籌出糧來。現如今,救一場這樣的災對國事根本無絲毫影響,以前哪裡敢想?運糧之前,聖上還特意手詔問三司,若是錢糧籌措不易,可從內庫撥錢出來。聖上仁心,爲臣子的自該感激,不過這些錢糧,對現在的三司確實也不是難事,只好回絕了。”

徐平說完,衆官一片讚頌之聲。這倒不是恭維,是真心實意的。自徐平回到京城執掌三司,朝廷財政便就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大家都看在眼裡。兩三年的時間,民間的苛捐雜稅幾乎全被取消,官府手裡的錢還分外充盈。就是這些官員也得到了不少好處,以他們的品級,以前俸祿僅折支就要去掉一小半,現在全部發實錢,相當於普漲薪資。而且徐平對各個衙門的公使錢放得比前寬鬆,數額多了,花起來也不像以前那麼麻煩。只要不把公使錢向自己家裡拿,基本個人的日常用度都可以用公使錢包了。當然,公使錢寬鬆是配合着審計司查得更嚴來的,按規矩用的方便了,向自己兜裡揣的卻被嚴管。

在朝堂上做事困難重重,但在這些中下級官員眼裡,徐平卻是本朝第一能吏良吏。

第100章 虎威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5章 官場浮沉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61章 官吏鬥法第33章 有錢纔好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9章 白沙鎮第82章 祭奠續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18章 突圍第121章 煙花第198章 演練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37章 階級法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20章 破陣子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74章 春光第134章 鬧事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8章 種士衡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34章 同年歡宴第53章 萬民雲集第43章 插手忠州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64章 三路出擊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220章 星空(下)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59章 分歧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72章 夜襲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217章 追獵第26章 餘波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70章 震懾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7章 回聲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21章過門不入第61章 入社第40章 誰承其後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59章 分歧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9章 問道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
第100章 虎威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5章 官場浮沉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61章 官吏鬥法第33章 有錢纔好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9章 白沙鎮第82章 祭奠續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18章 突圍第121章 煙花第198章 演練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37章 階級法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20章 破陣子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74章 春光第134章 鬧事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8章 種士衡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34章 同年歡宴第53章 萬民雲集第43章 插手忠州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64章 三路出擊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220章 星空(下)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59章 分歧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72章 夜襲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217章 追獵第26章 餘波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70章 震懾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7章 回聲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21章過門不入第61章 入社第40章 誰承其後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59章 分歧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9章 問道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