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時機正好

到達中牟縣城的時候,已經到了深夜,縣城城門已閉。李諮以樞密副使的身份叫開城門,穿中牟縣城而過,一行人直向開封城奔去。

走之前跟蔡齊商量的時候,蔡齊還在猶豫。一個樞密副使和一個三司副使連夜回京,必然是牽涉到極爲重要的事情,震動不小。喬大頭的事情,怎麼看起來都沒有那麼重要,兩個大臣連夜趕回,是不是小題大作了?

徐平提醒蔡齊和李諮兩個人,党項使節到五臺山做法事,一旦完畢就會從代州直接回党項。要是他們真有做奸細的任務,這一路上剛好把邊境的山川地理看遍。從代州出發,經寧化軍、岢嵐軍、保德軍、府州、麟州,回到党項,盡頭恰好是党項這幾年不斷騷擾的地方。要是趙元昊反宋,那裡也將會是他們的首要進攻方向。這不是小題大作,而是一刻不能耽誤,必須要在半路把党項使節攔下來。

要是別人這樣說,兩位宰執也未必多麼重視,這話從徐平的嘴裡說出來,分量就大大不同。這是真地曾經帶兵打過仗的人,分析軍情自然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很快他們就商量決定,蔡齊留下處理剩下的事務,李諮和徐平連夜回京。明天開封外城的城門一開,兩人要第一批進城,先到楊景宗那裡查清事情經過和結果。

一路沿着汴河岸邊的大道前行,迎面撲到臉上的風帶着水汽,帶着黑夜特有的氣息。呱呱直叫的青蛙也不知道躲在什麼地方,扯着嗓子一路叫聲都不停歇。

徐平的心情有些複雜,說不出來的感覺。趙元昊會不會反?有前世記憶的徐平可以肯定地回答,一定反。跟這次喬大頭報告的事情關係大不大?有關係,但也不會大到哪裡去。趙元昊準備了這麼多年,宋對他又沒有什麼防範,通過各種途徑他必然早已經把邊境地理,甚至宋的軍力佈署情況摸得清清楚楚。這一次就是真派奸細來,也只是瞭解邊境的地理人情,未必跟軍事行動有關。

但徐平一定要利用這次機會,使朝廷提高對党項的警惕,做出針對性佈署,一旦戰爭發生儘可能地降低損失。還有一點,喬大頭是自己在邕州認識的人,是當年自己的老部下,不管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都不是阿貓阿狗可以隨便欺負的。

徐平真地去跟楊景宗對峙,去迴護自己的人,事情反而會不了了之。相反,徐平對喬大頭來自邕州舊部的身份一字不提,咬死就是爲了邊疆軍情,楊景宗這次的麻煩就大了。有楊太后在那裡,不可能對他有什麼肉體上的懲罰,但不把他一腳踢到遠惡州軍去受苦,徐平這次不會算完。日後等到跟党項真正打起來,楊景宗的這一樁劣跡還會經常被人提起,這一輩子他不要再想得到什麼好差事。

連夜回京,對徐平來說有公有私,真說起來,私的成分還要更大一些。這麼多年以來,徐平一直稟承的是事無不可對人言,這次破例了,心裡自然有一種難言的滋味。

心情複雜歸複雜,徐平還沒有迂腐到認爲自己做錯了。世間的事,哪裡能夠什麼都順自己心意?人總有不得已而爲之的時候。

自己當年的老部下,調到京城來的人過得並不如意,徐平又何嘗不知道?但如今他在三司,不管軍了,知道也只能當作不知道。本就曾經帶兵打過仗,現在再插手軍方的事務會犯忌諱的。只能夠通過橋道廂軍的人,給自己那些老部下一些方便,時常幫補一下,徐平自己卻不能出面。

橋道廂軍雖然也隸樞密院,但日常做的事情很多都與三司有關,算是受到兩個衙門的雙重領導,徐平管他們沒人會說什麼。三衙尤其是殿前司,是皇帝身邊最可靠的武裝力量,宰相都輕易不敢說什麼,其他人誰敢隨便去管他?

至於皇城司,說真的,不管文武,朝裡就沒有哪個官員看這個衙門順眼的,出了事情,只怕會是滿朝官員落井下石。王懷節的身份又尷尬,楊景宗是一點也指望不上皇城司會幫他,只看他自己能頂住多大的壓力了。

外城的城門跟內城比起來,關得早開得晚,基本是按照天亮開門,天黑關門的規矩。天黑和天亮的時辰,則是按照司天監的時刻。當然,外城門管理也遠不如內城更不如皇城那麼嚴格,徐平就經常回去得晚了把城門叫開回家,御史臺和皇城司那裡有一大長串他的這種記錄。家在城外,有什麼辦法?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徐平和李諮帶着李璋等人帶了新鄭門外。

停住馬,李諮道:“要不了多大一會,城門就要開了。走了一夜,我們到那裡喝碗餛飩,好歹填填肚子,養養精神。”

讓兩個兵士看着馬,一行人到了城門不遠處的餛飩攤旁,要了餛飩。

這攤子做的就是起早進城的人的生意,見一大羣人來照顧自己意,主人樂得合不攏嘴,跑前跑後地招呼。

李諮隨從衆多,等每個人都吃上,已經過去了不少時間。徐平有心讓人回家裡去說一聲,想了想還是算了。有正事要做,還是不要節外生枝。

喝完餛飩,等不了多少時候,天邊剛剛有點亮光起來,城門就緩緩打開了。

李諮和徐平當先,讓李璋帶着路,穿過新鄭門,經過舊鄭門,沿着面院街,直向甜水巷而去。不管昨夜事情結果如何,他們還是要先到那裡看看。

清晨的霧氣正濃,走不多遠,就打溼了頭髮,身上的衣袍也溼噠噠的。

街上沒有行人,馬蹄敲在石板路上,發出清脆的聲音。

路上或巡街或灑掃的廂軍聽見這聲音,都擡起頭看,猛然看見黑影裡出來的青羅傘的儀仗,嚇得急急忙忙閃到路邊讓路,頭也不敢擡起來。

等到隊伍過去,這些人議論紛紛,大清早的,怎麼會有宰執相公從城外來?看隊伍的方向,也不是去上朝,城裡發生了什麼大事?

轉到汴河邊的大道上,路上開始出現了三三兩兩的生意人,挑着擔子快步走在路上,一個個低着不說話。等到馬隊從他們身邊掠過,才猛然擡起頭來看。

開封城裡甜水巷兩條大街,東邊的是第一甜水巷,西邊的是第二甜水巷。李諮和徐平一行,一到第二甜水巷的路口,驀然發現這裡竟然點着不少火把,照得亮如白晝。

見火把下站着不少廂軍,李諮和徐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李諮叫了自己的隨從來,上去找領頭的問一問爲什麼這麼人在這裡。

那隨從一提馬繮,走上前高聲道:“樞密院李相公在這裡,你們是誰帶隊,快快出來,相公有話要問!”

話聲剛落,一個四五十五的武官從裡面跑出來,一邊跑一邊高聲道:“小的左二廂巡檢使陶天立,回相公的話!”

隨從把他帶到李諮面前,交待了差事。

作爲京城裡的廂巡檢使,陶天立自然是認得李諮和徐平,忙上前行禮。

李諮沉聲問道:“我問你,大清早的,你怎麼帶這麼多人堵在這路口,巷裡面是發生了什麼事?”

陶天立拱手道:“回相公的話,巷裡面,巷裡面——”說到這裡,陶天立猶豫了一下,一眼掃到徐平身邊的李璋,眼睛一亮,說話立即流利起來。“回相公,巷子裡面有一處皇城司楊太尉的產業,昨天因爲不知道什麼事情,在那裡他與殿前司的幾位禁軍發生了些爭吵,雙方對峙着揚言要放對決個死活。小的得了消息,急忙帶了軍兵來。只是,我手下這些人,如何彈壓得了他們?折騰了一夜,一直到現在。”

李諮與徐平對視一眼,點了點頭,沒想到自己來得並不晚。

開封城按照區域城裡城外共劃分爲十六廂,大致類似於後世城市的區,基本相當於縣級行政單位。本來朝廷是想設知廂官,把這一行政層級坐實,只是城區都是與市井人物打交道,而且事務繁雜,讀書人都不想做這個官,行政主官還是虛設。只有廂巡檢這些有具體職事的,負責治安之類,是真正人員配置齊全的。

甜水巷一帶屬於舊城左軍第二廂,一般簡稱左二廂。

城內的舊城和新城七廂歸開封府直轄,城外九廂則分屬開封縣和祥符縣。左二廂是開封府直轄的地方,晚上雖然府裡有推官值夜,但不管是楊景宗,還是殿前司的武官,推官又能管得了哪個?開封府的知府來管還勉強可以。

管又不管了,又不敢放任他們鬧,出了事擔罪不起,便就派了左二廂的巡檢官來在這裡守着,帶人看住了,只要不真地打起來就好。

段老院子給李璋分析得不錯,雙方並沒有真要火併的意思,都是想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又有廂巡檢帶着兵士看在那裡,對峙了一夜,也還沒有動手。

徐平和李諮連夜趕回來,正是剛剛好。再晚上一個時辰,衙門裡有人了,就把這事情接了過去,反而要多費一番手腳。

第78章 入甕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3章 折支第8章 雪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68章 田園風第40章 清香白酒第73章 點將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74章 請君入甕第47章 應對第47章 應對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章 黯然離去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201章 提舉官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72章 夜戰第217章 銀行(上)第167章 獵犬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88章 開戰第265章 瀚海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53章 甘谷歸附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8章 草市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39章 馬帥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04章 多賣酒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50章 防秋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73章 童大官人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73章 點將第99章 搞事情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35章 活字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5章 高大全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38章 兩地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2章 星第4章 許願第67章 找盟友第203章 換相(中)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01章 抽血第49章 舊部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60章 釜底抽薪第209章 階下囚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59章 掃雪第35章 衆說紛紜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99章 外任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201章 提舉官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69章 對峙第34章 都不可行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5章 理政(一)第10章 除害第128章 優遷第44章 細鹽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72章 夜戰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45章 三不朽第164章 新舊衝突
第78章 入甕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3章 折支第8章 雪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68章 田園風第40章 清香白酒第73章 點將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74章 請君入甕第47章 應對第47章 應對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章 黯然離去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201章 提舉官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72章 夜戰第217章 銀行(上)第167章 獵犬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88章 開戰第265章 瀚海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53章 甘谷歸附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8章 草市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39章 馬帥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04章 多賣酒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50章 防秋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73章 童大官人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73章 點將第99章 搞事情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35章 活字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5章 高大全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38章 兩地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2章 星第4章 許願第67章 找盟友第203章 換相(中)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01章 抽血第49章 舊部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60章 釜底抽薪第209章 階下囚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59章 掃雪第35章 衆說紛紜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99章 外任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201章 提舉官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69章 對峙第34章 都不可行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5章 理政(一)第10章 除害第128章 優遷第44章 細鹽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72章 夜戰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45章 三不朽第164章 新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