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以民爲師

小雨淅淅瀝瀝,天地間茫茫一片,宛如成了一個水世界。

還是那一間小店,王安石進了門,隨手把油傘放在門後,到一副座頭坐下。

小廝急急地跑過來,行禮道:“客官,要用些什酒肉?”

“若有煮好的羊肉,切一盤來,再來幾樣時鮮菜蔬。此時大酒,篩一壺來。”小廝應一聲,轉身就走,被王安石叫住。“這裡的主人家,還煩請來,我問幾句話。”

看旁邊站的伴當,小廝就知道這客人非富即貴,答應一聲,向後邊去了。

不大一會,孫二郎從後面出來,見到王安石急忙行禮:“小民見過知縣相公?”

“不須多禮。”王安石指了指身邊的座頭,“且坐下來說話。”

孫二郎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當初舉家逃亡,便是遇到了徐平,現如今的昭文相公,改變了自己一家的命運。這些年來,上至宰相,下到知州知縣,更不要說小官小吏,孫二郎實在見得多了。當下也產推辭,在座頭上虛坐了。

讓了兩杯酒,王安石道:“我聽人說,幾年前你家裡頗窮,曾經舉家逃亡。現在卻是縣裡數一數二的財主,由窮到富,有許多故事。可否說來佐酒?”

孫二郎道:“不瞞相公,小的命蹇。前幾年在洛陽城裡曾遇到一位神相,說小的命裡無橫財。這一生若想吃喝不愁,只要苦做。”

王安石笑道:“你命裡無橫財,現如今卻是個大財主,才讓人佩服。若是那等由橫財暴富的人家,故事聽來何用?你吃苦實做,由此發家,纔可勸民。”

鞏縣是這一帶的商業中心,一頭擔着河南府,一頭擔着鄭州,非是其他小縣可比。這裡臨洛河,當官道,水陸交通便給,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孫二郎的家離此不遠,有意把這裡作爲自己商業的基地。洛陽那種大城,還不是現在的孫二朗能去闖的。

有意要在鞏縣發展,面對王安石這位父母官,孫二郎也不矯情,直言說道:“不瞞相公,小的幼年時,家裡實在過不下去,父母帶着欲要逃到開封府去。因是公人阻攔,得一位貴人相助,得以重返家園,收拾產業,終於有了今日。”

王安石問道:“不知是哪一位貴人助你。”

“便是如今的昭文相公。當日昭文相公正查探引洛入汴的河道,恰巧遇上公人抓小的一家,便爲小民作主。後來相公挖通河道,在周圍各縣勸民立社,小的便是那時與同鄉人建了個買賣社。如此苦做了幾年,鄉人都得了便利,小的也積攢下了些錢財。”

孫二郎發家的過程沒有大風大浪,也沒有過天降橫財,就是靠着持之以恆,一點一點積攢下來的家財。從最早的買賣社,到後來幾家信得過他的人家立社,向洛陽城賣當地的土產,從洛陽販貨物回鄉賣。他的生意利潤都不高,但一直穩定,慢慢走到了今天。

王安石要聽的就是這個慢慢發家的過程,商業怎麼互通有無,怎麼聯絡城鄉。孫二郎生意做大的過程,一直都跟三司鋪子有關。他收的土產是賣給三司鋪子,貨物也多是從三司鋪子販來。從開始的偶有賒欠,到後面的現錢現貨,規模越做越大。等到接唐大姐鋪子碎布頭衣服生意的時候,已經有資本積累了,發現市場很快就做大。

跟洛陽城裡的那些商家不同,孫二郎發家的過程,基本跟銀行無關。他們的餘財存入銀行,是貪圖有利息,而且安全,但卻從來沒有從銀行貸過錢。

小生意風險大,生意人怕背上債務,一有意外難以翻身。銀行也嫌貸錢給他們的風險太大,不願意做他們的生意。銀行的放貸業務,還是以公司爲主。

王安石留意的,是孫二郎這些年到底做了哪些生意。買賣社的時候,是以從城市向鄉間販運生活物資爲主。後來做得稍大,開始從城裡向鄉間販運農具。

說起販農具的時候,孫二郎來了興致,對王安石道:“不瞞官人,那幾年,小的靠着向鄉里賣各種農具,着實是賺了不少錢。最開始農具販回來,是賣給幾個大戶人家,他們有本錢,家裡的地也多,用得着這些。但不過一二年,這些大戶人家的生意便就不好做下去了。一是農具結實耐用,愛惜的人家,一副犁鏵用一輩子也不稀奇。再一個大戶人家知道了路子,官府又讓三司鋪子方便鄉下人買,我們的就賣不出去了。後來無法,小的想起當初昭文相公在周圍縣裡立各種社,其中就有牛社之類。便就又託人到京西路南面的幾州販牛,與我們的農具一起,幫着鄉里人立社。如此,又紅火了幾年。那幾年,着實是靠着各種農具賺了不少錢。鄉里人有了農具,地也種得好了,產糧多了,着實兩得其利。”

王安石對此事甚感興趣,問道:“既然做得好,後來爲何不做了?”

“做的人多了,官府又勸立社,沒大利息,便只好改做別的了。”

當年做農具生意,後來兼且販牛,孫二郎那幾年,不但是自己賺了錢,還帶動了周圍不少地方的農業發展。因爲這事,他在本鄉的名聲極好,有鄉間有德行的人之一。後來各種生意做得順利,與此不無關係,人人都信他孫二郎。

農爲天下根本,工商業發展要與農業發展結合起來,才能促進社會的根本進步。中國是個大國,與小國發展注重貿易不同,單純的重商主義畸形發展是不行的。

孫二郎的經歷,便就是把城鎮工商業的發展,及時跟農村對接起來,形成一條合理的鏈條,從中賺取利潤的過程。他的經歷很難複製,沒有當年在金水河邊的經歷,與喜慶幼年時的貧賤之交,就很難抓住洛陽工商業發展的脈搏。他無意中打了一個時間差,等到官府主動來做這些事情,市場空間便就很快縮小了。

正是聽了孫二郎的故事,王安石纔在今天親自來問。孫二郎的經歷,就是接下來的工商業改革,怎麼利用會社會組織,跟農業對接起來的寶貴經驗。跟農業對接起來,王安石才真正把握住了工商業改革的意義。明白了意義,王安石才知道該如何去做。

至於兩位押司爲首的吏人鬧事,對王安石來說就是一個小插曲。他的錯誤,是在剛剛任知縣的時候,過於忽略了工商業改革,給了吏人們上下其手的機會。改正這個錯誤,對王安石來說最主要的認識,具體的手段他有的是。

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88章 紙醉金迷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88章 棄杖不殺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3章 一路千里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76章 那些同年第36章 組織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04章 多賣酒第191章 反擊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44章 僵局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91章 反擊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51章 大典(下)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61章 轉機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28章 月夜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49章 舊部第64章 金光頂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48章 做假貨的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310章 死局第9章 變夷爲夏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210章 狄青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88章 百官圖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66章 初戰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233章 學習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章 準備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91章 災年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312章 郵寄司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67章 情報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
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88章 紙醉金迷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88章 棄杖不殺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3章 一路千里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76章 那些同年第36章 組織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04章 多賣酒第191章 反擊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44章 僵局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91章 反擊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51章 大典(下)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61章 轉機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28章 月夜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49章 舊部第64章 金光頂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48章 做假貨的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310章 死局第9章 變夷爲夏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210章 狄青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88章 百官圖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66章 初戰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233章 學習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章 準備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91章 災年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312章 郵寄司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67章 情報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