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

崇政殿內,聽燕肅和張宗象兩人講完,趙禎興致勃勃地問兩邊的宰執:“這些新奇東西宮裡也有一些,確實方便好用,衆卿有沒有用過?”

呂夷簡道:“臣家裡有幾盞邕州來的燈,確實好用。只是用的煤油外面不好買,甚是不方便。那玻璃也是好物,閣子裝上,白天讀書甚是方便。”

趙禎點頭:“等到新的場務建起來,一切就都好買了。徐平奏請在京城設七鋪,專賣這些物件,內城三鋪,外城四鋪,到時必然方便。”

王曾道:“東西是不錯,不過還是要囑咐三司,精揀官吏,不要虧了本錢。”

說起官吏,燕肅插話:“新開十場務,需要的吏員不少。徐平的意思,從各衙門裡調一部分,新招一部分,互相牽制,不讓他們勾連舞弊,微臣也覺得合適。”

“微臣覺得不合適!”

一直沒有說話的御史中丞韓億突然出聲反對。

殿裡議事的除了幾位宰執,再就是三司使寇瑊和御史中丞韓億,加上燕肅和張宗象兩位去評議的兩位待制。徐平的官位太低,還沒有資格一有事就到崇政殿裡來。

本來很輕鬆的氣氛,韓億突然反對,所有人都一起看着他。

呂夷簡緩緩開口:“中丞因何反對?”

韓億拱手:“如今三司公吏人數衆多,上下勾連,弊端叢生,前些日子榷貨務內外勾結即是明證。既然新的場務要招人,不如把三司吏員揀汰一遍,重新安置。祖宗之時,三司屬吏不過千人,如今則遠超此數。請三司吏員以千人爲額,精心揀選,老弱無能之輩淘汰勒停,能夠任事的人多出來的便就安排到新場務,如此兩便。”

寇瑊聽了這話就不高興,外面坊場官吏的監察人事權已經慢慢移到了庫務司那裡,結果榷貨務出了事,庫務司屁事沒有,反過來卻要三司裁員。

向韓億拱了拱手,寇瑊道:“時移事易,祖宗之時國土沒有今日寬廣,三司治下公務也沒有今日繁多,需要的吏員自然就不同,怎能夠一概而論?所謂因事設人,中丞如此定下員額,如果到時候出現人手不足,耽誤了公事怎麼辦?”

“因事設人,那也要三司把政事條列出來,纔好定下員額。三司只是說事多,到底哪些事多,哪些是非做不可,哪些根本沒有必要,這要先理清楚。”

寇瑊怎麼可能理得清楚,三司是個什麼衙門?凡是跟錢沾邊的,除了皇上的內庫,全都歸三司管理,三司使也只能掌握個大概,誰能夠不管芝麻西瓜全抓在自己手裡?

呂夷簡見寇瑊沒再答話,對兩人道:“韓中丞說得也有道理,不過裁汰冗員,非急切間可以完成。等些日子,由御史臺和三司再議如何?至於新開的場務,也總是要一步一步辦起來,需要的人手也是陸續到位,也耽誤不了。”

韓億和寇瑊兩人聽了呂夷簡的話,都是勉強同意。事情便就這樣定下來,趕在正月底之前,御史臺和三司關於公吏揀汰再議一次,結果報政事堂。根據這個結果,再定新開的場務要招多少人員,怎麼招募。

既然說到這裡,難得參加議事的王德用道:“下個月,自邕州來的橋道廂軍將進入京城,這些人如何安置,做哪些事情,還要跟中書商量。”

呂夷簡沉默了一會,道:“等他們來了再議吧,到陝西的官道本就暢通,要修路也不是修官道,急切間也定不下來。”

邕州廂軍本來是徐平的老部下,交給他正合適,但此時的規矩是怕臣下坐大,呂夷簡反而不想交給三司了。

衆人談些雜事,話題又集中到新開場務的產品上去。這些東西一部分邕州已經有了生產,平常百姓自然難得一見,但對崇政殿裡的這些人來說,得到卻並不困難。

崇政殿裡皇上和宰執大臣們在談論,條例編修所裡徐平和幾位手下也在談論。

王拱辰看着桌子上的兩盞煤油燈,口裡嘖嘖稱奇:“這可是好東西,有了這燈,晚上看幾頁書再也不用吃滿鼻子的黑灰。最近城裡不知怎麼回事,也沒有好燈油賣。”

劉沆笑道:“這燈再好,你買得起?”

“能有多貴?總有辦法!”王拱辰好歹也是狀元,平時也是有點外快撈的。

韓綜道:“買得起燈又如何?如果你連脂油燈都點不起,這燈就更加不要想了。”

幾個人說說笑笑,圍着昨天帶來編修所來的一些樣品指點。

徐平沒有參加他們的討論,正與郭諮一起商量着一些新場務的細節。人員的招募,生產的管理,場房的建設,銷售和中轉渠道的建立,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正在這時,一個公吏從外面進來,到徐平面前行禮:“副使,鹽鐵司一個叫高成端的主事,前些日子回家省親,昨天回來,正在外面求見。”

徐平擡頭奇怪地問道:“他一個主事,休假回來只管到衙門治事就是,來這裡見我做什麼?難不成這些主事的事情還要我去安排?”

公吏急忙拱手:“不是這個意思,高主事是有事求見。”

徐平想想,搖了搖頭道:“好吧,你讓他到偏廳等我。”

作爲副使,徐平已經很少跟手下的公吏打交道,尤其是有了條例修編所,鹽鐵司事務就基本交給了韓綜和郭諮等人。這個主事或許是回家休假太久,回來還不瞭解情況,回來還固執地要先見本司長官。

到了偏廳,只見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站在那裡,身上一襲半新不舊的布袍,頭上戴着一頂荷葉巾,面色沉穩,了了幾根髭鬚。

徐平進了偏廳,那人見了徐平的官袍,忙上前行禮:“小的鹽鐵司主事高成端,襄邑人氏,前些日子老父身體不好,請假回家省親,如今假滿回京,見過副使。”

徐平見這人舉止從容,從裡到外都透出一股幹練勁,心中的不快大半消去,點點頭道:“不須多禮。”

到主位上坐下,高成端恭恭敬敬地站在徐平前面不遠處。

徐平問道:“你來見我,是有什麼要緊事?看你是本司老吏,應該知道銷假回衙門治事不用過來稟報我。”

“稟副使,小的前來不是因爲請假的事。”說到這裡高成端猶豫了一下,“是因爲回來聽說副使主持編修三司條例,才特來求見。”

“怎麼,你還特別懂條例?”徐平微微笑着,看着高成端。

三司裡的老吏,哪個不是才本司條例爛熟於胸,條例不熟還怎麼能夠上下其手。很多條例互相牴牾,更是老吏們賴以糊弄官長的殺手鐗,按照自己意願揀用,不熟悉的官員被耍得團團轉。這是衙門老吏的基本技能,高成端難不成還當徐平不明白?

高成端的神情有些侷促,在那裡明顯有些猶豫,過了一會,才向徐平拱手:“不瞞副使,小的祖上數代都在三司裡面做事,代代相傳。我說的熟悉三司條例,不僅僅指的是現在衙門裡的條例,而是祖上傳下來,從五代到現在一百多年的所有三司條例。”

“什麼?”徐平聽了這話,一下站了起來,看着高成端。

歷代條例,連三司衙門裡面都已經無處可尋,這一是因爲多年戰亂,再一個就是衙門裡的公吏故意銷燬。沒了成文條例,才越發顯出老吏的價值,這也是讓官員恨得牙癢癢的地方。沒想到高成端這裡還竟然存得有,這就難得了。

知道三司的各種條例是怎樣一步一步改過來,如果再能知道原因,那就對整個衙門的運作了然如胸,甚至對整個國家的財政系統運作都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在地上來回踱了兩步,徐平問高成端:“你說的可沒有虛言?”

“絕無虛言!”見了徐平的樣子,高成端心中大定。他最怕的是徐平跟有些官員一樣,對公吏從心裡瞧不起,對各種條例也不屑一顧。

“若事事都依條例,還要官員幹什麼?那不成了老吏了!”這句話很多官員都掛在嘴邊。這既是一種自負,表明官員與吏的不同,也是一種無奈,因爲他們真搞不清條例。

徐平有前世知識,自然不會有那種受氣小媳婦的心態。無規矩不成方圓,在處理公事時規制和慣例都是必不可少的,熟悉了這些,既能夠處理事情的效率,又能夠防止犯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

事事都按條例,對官員來說確實不對,這樣做事就沒有他們存在的意義。但這是建立在對條例熟悉的基礎上,而不是閉着眼睛胡來。只有對各種條例理解透徹了,掌握住了事情的本來面目,才能跳出條例的束縛,不再機械地處理衙門事務。

三司中,如今徐平是對條例最認真的官員,自成立了編修所,他幾乎蒐集了各司的所有條例仔細研究。但這些條例都不連貫,往往都讓人摸不着頭腦,苦惱得很。

如果高成端真地有五代以來的所有三司條例,徐平有自信能夠大大縮短編修三司條例的時間,編出一部實用清晰有邏輯的三司制度來。

(備註:高成端言事是在嘉祐年間,書中把時間提前。)

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02章 幫一把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6章 知州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5章 廷辨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42章 強買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08章 老花鏡第21章 割稻第24章 煩心事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9章 出行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28章 意外之喜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00章 虎威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53章 炭價風波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37章 三頭目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70章 風波起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87章 包拯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52章 糾纏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34章 期集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80章 小人難纏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0章 治術(一)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316章 大火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9章 理通事順第3章 護衛鐵騎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11章 根源第258章 拆借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17章 銀行(上)第80章 伏羌寨前第38章 再見故人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98章 破上思寨第236章 堵截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79章 意外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145章 三不朽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4章 賭鬥第44章 增兵第73章 點將第10章 野味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28章 換相第83章 地形沙盤第42章 旬估第62章 這有何難?第30章 殿試第208章 使氣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6章 移風易俗
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02章 幫一把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6章 知州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5章 廷辨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42章 強買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08章 老花鏡第21章 割稻第24章 煩心事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9章 出行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28章 意外之喜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00章 虎威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53章 炭價風波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37章 三頭目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70章 風波起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87章 包拯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52章 糾纏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34章 期集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80章 小人難纏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0章 治術(一)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316章 大火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9章 理通事順第3章 護衛鐵騎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11章 根源第258章 拆借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17章 銀行(上)第80章 伏羌寨前第38章 再見故人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98章 破上思寨第236章 堵截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79章 意外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145章 三不朽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4章 賭鬥第44章 增兵第73章 點將第10章 野味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28章 換相第83章 地形沙盤第42章 旬估第62章 這有何難?第30章 殿試第208章 使氣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6章 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