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講不清楚

真宗皇帝中後期迎天書,東封西祀,廣撒金錢裝點太平氣象。從那個時候起,物價便節節攀升,以前或許會有富貴人家窖藏銅錢,這一二十年哪個還會那麼傻?

銅錢作爲實物貨幣,一般來說確實可以保持幣值的穩定,但前提是能夠讓銅的實用價值發揮出來。現在朝廷的銅禁一年嚴似一年,銷錢鑄器是大罪,實際上斷絕了銅錢多發時的退出機制,使民間的銅錢一年多似一年,已經有了向信用貨幣轉化的苗頭。

不管是金銀布帛還是銅錢,作爲實物貨幣能夠保持幣值穩定的一個前提就是它們可以方便地退出流通。當社會中的這種貨幣過多,便會自然地從流通領域退出來,或者被儲存,或者被鑄成實用的物品,使流通中的貨幣一直保持一個合適的數量。

現在的銅錢顯然已經沒有了這個特性,再用實物貨幣的性質來分析,自然便會犯錯誤。歐陽修考之古籍,古時可沒有如此嚴厲的銅禁,書裡怎麼會說明這種情況。

歐陽修是個死硬到底的性子,手裡捏着酒杯道:“待制,這話你就說得差了。幾十年前國家人口稀少,田地卻不少,糧食自然便就便宜!”

“哦,糧食便宜你可以這樣說,那麼爲什麼就連銀價從每兩八百文也漲到一千多文了呢?爲什麼肉價魚價通通都漲了呢?”

“那自然是人多了,吃的也多了,用的也多了,價錢自然就漲了!”

徐平一怔,倒還沒想到他能說出這道理來。供求關係也是價格的一個決定因素,這倒是沒錯。這幾十年國家休養生息,人口增長很快,這是事實,但用人口的增長直接說明供求關係的變化卻是不對的,因爲多出來的人口會自然地參與到生產之中。

想了一下,徐平道:“嗯,這許多物品都漲價了,但物品之間作價卻沒有改變。換句話說,把銅錢去了,以物易物,實際上價錢沒漲是不是?”

“不用銅錢了,哪裡還有什麼價錢可言!”

徐平見歐陽修揚着頭,抿着嘴,一副倔強的樣子,突然發現自己僅靠三言兩語就說服他根本辦不到。這纔想起,自己前世的課本爲什麼講貨幣的時候是從以物易物講起,然後引到一般等價物上來,之後才引出貨幣,然後才能說明貨幣的性質。

實在是不這麼講,這個問題很難講清楚,一不小心就陷入無休止的循環論證當中。自己一直想着用這個時代的現實例子講明白這個問題,實際上不理出系統來,根本是講不明白的。歐陽修只是性格如此,其他人未必就不是這樣想。

通脹是貨幣相對於所有商品來說錢多了,在這個過程中,人口也同步增加了,如果歐陽修咬定了價錢上升是人口增加引起的,徐平再說什麼也是沒用。到了這個地步,根本就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明白的,更何況是在喝得正興起的時候。

想了一會,徐平對歐陽修道:“既然如此,那我問你,如果現在不用銅錢了,改用其他的東西,比如川峽一帶使用的交子來代替銅錢,可不可以?”

歐陽修仰笑道:“哈哈,待制如此問,可正是中了某的計了!前些日子看三司的《錢法類書》,我早已經把川峽四路的鐵錢和交子研究得透徹!還有韓稚圭雖然拙於文章,但事理卻說得明白,並沒有什麼疑難的地方。益州交子務的交子之所以通行無阻,全在於可以隨時兌換出錢來,並且不少一文,可不是因爲那一張紙。交子務一旦本錢不足,交子就成了廢紙,正是因爲如此,交子務才收爲官辦的!”

交子的本質是銀行券,這一點徐平早已經研究得明白。只是交子務攬錢之後,直接入了益州府庫,並不借出去放貸生息,還不具備銀行的基本職能。這倒不是主管交子務的益州官府腦子笨,而是整個社會經濟還沒有走到生產——交換——擴大再生產那一步,沒有優質而穩定的貸款客戶。

這個年代最穩定的貸款對象,其實是種地的農民,他們年年種年年收,周而復始的經濟循環是極爲穩定的。這也是爲什麼唐朝以“公廨本錢”爲名的官營高利貸會發展出“青苗錢”的原型,要知道那時唐朝官營高利貸是純粹以營利爲目的,利息高,追討的時間非常長,唐憲宗寬放的標準都是債主累積到本錢十倍、保人五倍才免。

但農民分散,收本息的成本太高,貸款的風險太大,又不是優良的貸款客戶。這種矛盾導致官方向農民放貸一直謹慎態度,實際上還是貸款成本太高了。

交子銀行券性質的保證靠的不是交子務本身,而是靠的官府。而兌換的銅錢又不像後世西方最開始的銀行券,直接與金銀掛鉤,實際不完全是實物貨幣。

歐陽修限於時代自然不瞭解這些分別,但他卻清楚知道交子只是鐵錢的紙面憑證,而鐵錢只是銅錢另一種形式,根本上的價值還要還原到銅錢上來。說起交子,實際上跟說銅錢沒有任何區別,他就等着徐平問起,自己有充足的信心駁回去。

徐平卻道:“我是問你,如果全天下都不行銅錢,而只行交子那種紙券,會如何?”

“待制說笑,百姓又不是傻子,豈會能認一張紙做錢!”

“那如果天下官府,各種稅賦,只收這種紙券,連銅錢也不收了呢?”

歐陽修連連搖頭:“異想天開!待制這話,太過異想天開了!自古以來,雖然錢制多有變化,刀幣布幣,不一而足,但還是以銅爲根本。漢武帝行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引起動盪,只能曇花一現,終是不可行。連那種都不可以,想用紙券代錢,異想天開!”

徐平這纔想起來,漢武帝雄才大略,登基之後意欲有所作爲,結果面臨貨幣不足,實行了多次幣制改革,其中就有紙幣性質的白鹿皮幣。當時無論是對貨幣,還是對商品經濟都不瞭解,當然是引起諸多弊端之後廢止,老老實實地去鑄五銖錢。

第119章 審問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3章 一路千里第81章 談不攏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44章 僵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3章 治術(四)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37章 何爲神?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79章 宣傳戰第56章 驚變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0章 送行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42章 動盪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69章 失意者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01章 提舉官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08章 怪物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05章 先生第4章 郊迎第186章 應對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57章 清場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35章 食物和酒第44章 打起來了第20章 繡花枕頭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1章 酒精燈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4章 規劃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09章 階下囚第18章 春忙第34章 雜事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1章 德政第10章 除害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86章 有錢人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5章 閒事第202章 換相(上)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44章 細鹽第76章 增兵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6章 前奏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73章 點將第1章 錢能通神第257章 快慢二策
第119章 審問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3章 一路千里第81章 談不攏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44章 僵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3章 治術(四)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37章 何爲神?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79章 宣傳戰第56章 驚變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0章 送行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42章 動盪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69章 失意者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01章 提舉官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08章 怪物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05章 先生第4章 郊迎第186章 應對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57章 清場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35章 食物和酒第44章 打起來了第20章 繡花枕頭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1章 酒精燈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4章 規劃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09章 階下囚第18章 春忙第34章 雜事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1章 德政第10章 除害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86章 有錢人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5章 閒事第202章 換相(上)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44章 細鹽第76章 增兵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6章 前奏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73章 點將第1章 錢能通神第257章 快慢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