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虛位讓賢

崇禎四年的這個冬季已經變得有些難過,各部官員都戰戰兢兢的打起精神來辦差,唯恐有什麼閃失,他們都知道最近皇上的心情不好。兵部已經是忙翻了天,各種所缺的補給都開始運往錦州。若不是現在正是冬季,只怕還要按着新的兵制開始義務徵兵。最忙的還屬內閣,各種各樣的奏摺都要先到這來擬貼黃,又要給出解決方案供皇上選擇。

在先前幾天,劉鴻訓還強自撐着到內閣辦公,但一場大雪後,就着了涼發起熱來。作爲次輔的韓枇θ萌慫退馗菅撕眯┨觳龐械閆鶘?br /

這樣內閣只還剩下三個內閣大臣主事,忙得是一團亂。好在女真人沒有繼續南下,馬世龍的增援人馬到達寧遠後,事情才漸漸少了。

這天大雪過後,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剛下值回家就接到首輔的請帖,請他到府中一敘。成基命拿着請帖看了又看,心中微覺怪異,這個時候首輔找他會有什麼事呢?現在吏部還算安穩,又有李尚書坐堂,料來不應該是吏部的事情。難道是首輔大人閒不住,要自個去彙報下部裡的情況?畢竟劉鴻訓一直分管着吏部,讓他這個左侍郎彙報工作再合適不過。想到這,成基命不敢怠慢,連忙乘轎前往首輔大人府邸。

至從當今皇上登基後,錦衣衛給發配到德陵作了護衛,特務刺探活動就極少了,大臣們也沒有前幾朝那麼避忌。平日三兩個相熟的大臣下了朝,一起喝酒吟詩,甚至談論朝政,皇上也不以爲忤。銘心堂的幾位《明刊》主編就經常上朝下朝聚在一起談論國事,有一回,黃宗羲帶着幾人跑到了天工學院和一心學院探討本朝弊端,給御史抓了個正着,馬上就參了一本,結果皇上只批下‘於制不合,其心也善’八個字,訓斥一頓後不了了之。打這以後,大臣們知道了皇上的心思,除了不拿公事回來做,其他也就沒有那麼嚴格了。

成基命進了劉府,僕人一早就在等候,他剛進門就給引到了劉鴻訓的書房門口。只見劉鴻訓正坐在書桌前寫東西,一瞥之下,發現卻是在寫奏摺。成基命就在門跟前侯着沒有出聲打攪,靜待首輔寫完。

劉鴻訓寫了會,擡頭略要思慮,卻看到門外的成基命,他連忙起身,笑呵呵的道:

“行之來了,怎麼不出聲站在門口?來~來來,快坐下。”

成基命原字靖之,後避宣宗諱,改爲行之。時人相見,唯有相熟才以字稱呼。劉鴻訓雖喊得親切,但成基命還是按制行了兩拜禮才坐下。

“下官看到大人正在寫奏摺,等一下也是應該的。”

劉鴻訓一邊答禮一邊道:

“行之客氣了,又非在朝堂,不用這麼多禮數。來人,上茶!”

見有客人來,劉府的小廝們早就準備好了茶水,劉鴻訓一吩咐,馬上就有僕人端了茶上來。成基命剛下朝沒有多久,熱水都還沒有來得及喝一口就過來這邊,現在喝了幾口熱茶,暖了下身子,頓時覺得渾身舒服。

“上好的西湖龍井,覺得怎麼樣?”劉鴻訓也喝了口道。

“好茶!大人今日氣色不錯,貴體無恙,下官就放心了。”

“有勞掛懷!老夫的身子,自己清楚,一時好一時壞的。老了,人就不中用了。”劉鴻訓自嘲的笑道。成基命聽罷不由打量了下,發現首輔這幾年確實老的很快。與四年前相比,不僅兩鬢霜白,額頭的皺紋也深了許多。

“首輔爲國事操勞如此,令我輩汗顏,下官以爲,首輔身系中樞,還是要多保重身體纔是。”

“老夫這身體算得什麼,只怕耽誤了皇上的大事。皇上年紀雖輕,但心高志遠。你們身體健壯要多幫着點纔是。”

“下官謹聽大人教誨!”成基命依足了下官的禮儀。

劉鴻訓放下手中的茶杯,感嘆道:“行之你也別下官什麼的,從歲數來看,我也不過癡長你一二歲,若從官齡來看,我還晚過你中進士。唉,我這首輔也是當得蹊蹺,昔日皇上留我在內閣已是隆恩,又將首輔相授,我是以死相報才能對得起皇上。”

“首輔這幾年爲皇上盡心盡力,滿朝文武都有目共睹!”成基命客氣的應對道。

劉鴻訓搖頭微笑道:“這不算什麼,沒有皇上支持,我這首輔早給人打下臺了。爲臣者總要替君分憂,行之老弟這幾年在吏部將考功司整頓得不錯,雖不能完全杜絕下邊官員徇私舞弊,但比之先前要好了很多。”

“多謝首輔誇獎!下官也是盡綿薄之力”

“老弟,吏部的事情任重而道遠,大明經過數百年的侵蝕,這下邊官員們…只怕是象海忠介這樣的人少之又少了。”劉鴻訓頓了頓又道:“皇上雖然給文武百官增加俸祿,但是人心不足,官場的貪污之風不是一下就可以剎住的。現在卷宗上說得好像官員們都清廉如水,實際上不問也知。就是老夫,每年人來客往的,要辭謝的書儀也有幾千兩。吏治乃是朝政根本,下頭的官員若是貪贓枉法,層層相護,朝廷縱有良策也給弄成四不象。咱們在朝爲官,地方上如何都是靠下邊報上來,行之,這裡可要心中有數啊!”

成基命不知道首輔請他來說這番話是什麼意思,是暗示他有什麼事情發生,還是要他去做什麼呢?他一時又想不明白,但這當頭他也不能不答話,便含糊道:

“首輔大人說得是,下官在考功司整頓,也是讓四品以下的官員依據政績來補缺。這地方政績歷來都是上司考覈,要想知道有沒有作假,除了巡查御史到處走動,下官對此也是頭疼得緊。”

“嗯,老弟總要另尋他策,有機會可以跟皇上通通氣。吏治總是要翻倒再來的,歷年的整頓也是殺雞敬猴。月前老夫曾跟皇上提及此事,皇上曾言,要想各地官員潔身自愛,須得用回太祖皇帝的方法,狠狠懲治一批。老夫也深以爲然,欲將此事交付與你,把全國各府的官員都實查一遍,有過錯者嚴懲不怠。”

“這…”成基命一時不知如何接口,若真的查抄起來,只怕沒有多少人能躲得過。本朝太祖皇帝爲懲治貪官,幾乎將地方官員都殺了個遍,其中不乏一些好官也枉死其中。現在大明形勢不如當時,這些支撐大明王朝的地方官雖不少是朽木,但要是一下子將官員殺盡,王朝不是倒得更快?首輔找他來就是爲了這件事情嗎?成基命極不贊成這種作法,雖劉鴻訓說這是皇上的想法,但他還是鼓起勇氣反對道:

“首輔大人,皇上存有此心,下官明日便寫奏摺諫議,請皇上慎重其事。下官以爲,吏治有如治病,所謂病去如抽絲,不可以猛藥傷了本原。遽然懲治大批官員,朝廷震盪便違了肅清吏治的本意。吏治是需整頓,但不能過急,不如從一省做起,分數年完工。吏治的事還望大人三思!”

劉鴻訓哈哈一笑,起身道:“好,說得好,我真沒有看走眼。”

成基命愕然道:“大人,這是…”

“行之,你不迎合聖上,有自己的主見識大體,這很好!我沒有看走眼啊!先前那些話,皇上是對我說過,但已經給勸諫回去了。”

成基命也非笨人,瞬間就明白劉鴻訓的意思,剛纔說的話自然是爲了試探他而說的。

“下官愚鈍,還請大人賜教!”

劉鴻訓也沒有多做解釋,走到書桌前拿起面上的還未寫完的摺子,遞給了成基命:“這是方纔我還在寫的摺子,你先看看!”

成基命雙手接過摺子,只看了一會便吃驚道:“首輔大人,怎的你要致休?”

劉鴻訓微點點頭:“嗯!”

“這是爲何?”

劉鴻訓苦笑道:“唉,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做了四年的首輔,身體大不如前,皇上雖恩寵依舊,但我還是決意致休歸裡。”

成基命不禁有些疑惑,開頭首輔還在講要以死相報皇上,怎麼現在又提出致休歸裡?當然這話他也不便相問,便道:

“首輔大人身體方好,又在多事之際,豈可輕言身退,皇上必然不允!”

“正是因爲皇上恩重,老夫纔想着致休。現在精力不足了,再坐在首輔的位置上,只怕耽誤了皇上的正事。入冬後,我就跟孫慎行大人商量過,他也是年老多病,準備讓賢了。明年開春,就有許多事情要辦,內閣讓我們佔着虛名不做事是不行的,現在內閣實際只還留有三人,豈不是要將他們也累垮了!”

成基命聽了不由肅然起敬,他掌管吏部多年,知道官場中人都是巴不得削尖腦袋往上鑽,特別是象劉鴻訓坐到首輔位置的大臣,已經是到了爲臣的極致。若沒有人爲難,一般都是要坐到老爲止。劉鴻訓在恩寵之際卻主動讓賢,不得不讓人敬佩。

“首輔胸懷寬廣,下官拜服!”

劉鴻訓擺了擺手道:“不說這些,老夫行事只求對得起皇上,對得起天下就行了。老夫致休後,內閣需要補充,若無意外,韓象雲(韓瑁┙尤問贅āN乙饌萍瞿閎肽詬蠓止芾舨浚圓漚袢漲肽憷匆恍稹!?br /

這番話對於成基命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首輔推薦多半是可以進內閣的,從左侍郎升到做內閣大學士就是升了兩級。成基命雖不熱衷官位,但心底還是泛過一陣喜悅。

“蒙大人錯愛,下官何德何能!六部的各位尚書治國經驗老道,廷推必然以各大人爲主,下官不敢存這妄想。”

劉鴻訓自負的一笑道:“你倒不要妄自菲薄,雖是廷推,可也要皇上的同意。你在朝中官聲不錯,再加上老夫的推薦,應該沒有問題。”

成基命知道他說的是實情,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問出了心中的疑問:“下官不明白,大人爲何要舉薦在下入內閣?從名望,資歷來看,比下官好的人不說在野的,就是朝中也有許多。”

“按你所說,好過你的人卻是不少,但卻不是我要找的人。”劉鴻訓敲了敲桌子答道:“皇上欲勵精圖治挽回大明的頹勢,這自然是天朝之幸。但皇上畢竟年輕,許多事情需要快刀斬亂麻,也需要輔以文火,慢慢煎熬。內閣中,韓大人爲人穩重,但卻接近保守。賀大人年輕俊傑,其他都沒得說,只是歷事少,容易將事情辦過頭。若天子有什麼決斷,老夫恐韓大人一味勸諫拒絕,傷了皇上的進取之心;又恐賀大人只是聽命行事,最終將事情辦砸。所以老夫希望找一個能夠明白皇上苦心,又能顧全大局,幫着皇上拾缺補遺之人。老夫任首輔四年,也沒有拉結過什麼黨羽,就是跟行之老弟你也是私交有限,此番找你說這些話絕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爲皇上找尋一位吏治改革的人才。老夫觀察你也有段時間了,不會看走眼的!”

聽了劉鴻訓這番肺腑之言,成基命着實感動了,他起身行禮道:“下官必不負首輔大人的重託!”

劉鴻訓連忙還禮:“咱們都是爲了國事,不必如此多禮。來,坐下喝茶。”他自己也喝了口又道:“皇上行事每每都有出人意表,望行之以後奏對國事,都以天下爲重,若皇上所作所爲實有益於大明,即便不合祖制,也要支持。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拘泥不化只會讓大明越陷越深。”

“下官受教了!”成基命說得甚是誠懇,之前他象朝中許多人一樣,對劉鴻訓當任首輔,多少都有些替韓璐蟣Р黃劍暇沽鹺柩擋攀峭蚶氖荒甑慕浚圩世趺幢鵲蒙蝦.現在他卻是知道以劉鴻訓的胸襟做這首輔當之無愧。

成基命與劉鴻訓再無隔閡,喝過一輪茶後,成基命也不避忌的問道:

“首輔大人,這次若是榮歸後,內閣將還有誰補進來?”

劉鴻訓思慮一會道:“嗯,現在英國公風頭正健,孫承宗大人又去了遼東,只怕入內閣是意料中的事情,就算朝臣不說,皇上也會提出來。”

“內閣是要有一位知兵的大學士,英國公入閣正好!”

“至於還有一位,只怕如你所說真的是要廷推了。工部左侍郎劉宗周倒是條件不錯,資歷,才識都是有的,老夫先前也很看重他。可惜他少年得志爲人太傲,若他掌權,只怕與皇上不得相處。你看他從萬曆二十三年中進士,一語不合就引疾歸裡,爲官的時間還不足老夫。他這樣的人,或許爲仕林清流所重,但作爲輔臣,意氣用事乃大忌。是以老夫不選他!”

“吏部右侍郎何如寵倒也不錯,只不過稍差於你,既然吏部進了一位,那麼就不好在取他了。禮部左侍郎李標條件也可以,不過年紀偏大了些,右侍郎溫體仁呢,只怕得不到大臣的推薦。剩下這一位,只怕還是要聽皇上的決斷。”

成基命消化了劉鴻訓的分析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人選多半還是看孫大人舉薦的是誰?”

劉鴻訓點頭道:“極是,極是!不過是誰入閣影響有限,現在大明最緊要的就是兵,吏,戶三部,一旦女真人的攻勢減弱,皇上必然會再拿吏治做文章,行之要早做準備。”

劉鴻訓已然將成基命作爲自己的後繼之人,成基命也大是佩服這位爲國爲民的首輔大人。當下兩人相談甚歡,直到傍晚時分才離去。劉鴻訓原本還想留着他在府中吃飯的,但轉念一想,大臣相交雖然皇上不追究,但畢竟惹人閒話,還是慎重點好,也就沒有再挽留。

見完成基命,劉鴻訓心情大好,吃過飯,連夜將奏摺寫好。在奏摺中,劉鴻訓不僅推薦成基命入內閣,還將他們這次會面的經過也寫了進去。畢竟有些事遮擋不住,還不如直接上報聖上絕了後患。過了兩日,他又去了趟孫慎行的府邸,兩人商議一起上書皇上,致休歸裡。

至從廣寧兵敗後,兩位內閣大臣因病出缺,孫承宗又去了遼東,朝中不少人都把眼睛盯到了內閣大學士的位置上。畢竟崇禎朝的內閣大學士不比以前,不再是一個正五品的小官,而是從一品的朝廷重臣,權力已然凌駕在六部尚書之上,內閣大學士成了名副其實的宰相。

是以,劉鴻訓的摺子還沒有遞上去,那些串門路的人陡然多了起來。人去得最多的便是韓璧母。媸倍加腥嗽諤錒Ш潁愕煤不厭其煩,索性讓家人把求見的官員一律擋在門外。最慘的還是賀逢聖,論資歷他是最淺的,前來拜訪他的官員無不都是遠勝於他,他又不能象韓杷且謊錘霰彰判豢停緩每嘈σ徽帕秤Ω丁?br /

我聽了賀逢聖的訴苦不由大笑不已,那些前去他門前走門路的也太笨了,不知道賀逢聖於我無話不說,純粹是自討沒趣。少不得我還要給他們一頓訓斥!

看罷劉鴻訓兩人遞上來的摺子,讓我有些意外。他們能夠主動退位讓賢,不由得我不感動。特別是這幾年他又盡心盡力的幫我打理朝政,若不是他主動提出,我倒還真不好開口讓他致休。對於這樣的一個臣子,我也不能讓他太吃虧。沉吟一會,就有了想法。至於新進的內閣人選,倒讓我頗費了一番心思去思量。

第254章 到京第6章 額哲歸國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40章 北伐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298章 應勢(上)第9章 新任御史第26章 算計第9章 新任御史第172章 聽案(中)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46章 勢如破竹第70章 京察(下)第255章 探視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38章 堅守待援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308章 猶豫第55章 回程第226章 調動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61章 遷移第55章 回程第226章 調動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章 是夢非夢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54章 到京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245章 詳情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50章 會兵城下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26章 調動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182章 比試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198章 屠戮(下)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章 是夢非夢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48章 糖衣炮彈第321章 應允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50章 反覆第73章 無終而止第37章 學生,老師第70章 京察(下)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80章 喜事第17章 接連交錯第75章 逼迫第175章 遇見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5章 皇帝病了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90章 說服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322章 展望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43章 西回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34章 秀兒進宮第50章 會兵城下第248章 怠慢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2章 是夢非夢第314章 提審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75章 遇見第88章 公主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82章 殺懲第10章 官商不法第47章 驚惶失措
第254章 到京第6章 額哲歸國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40章 北伐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298章 應勢(上)第9章 新任御史第26章 算計第9章 新任御史第172章 聽案(中)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46章 勢如破竹第70章 京察(下)第255章 探視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38章 堅守待援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308章 猶豫第55章 回程第226章 調動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61章 遷移第55章 回程第226章 調動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章 是夢非夢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54章 到京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245章 詳情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50章 會兵城下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26章 調動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182章 比試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198章 屠戮(下)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章 是夢非夢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48章 糖衣炮彈第321章 應允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50章 反覆第73章 無終而止第37章 學生,老師第70章 京察(下)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80章 喜事第17章 接連交錯第75章 逼迫第175章 遇見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5章 皇帝病了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90章 說服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322章 展望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43章 西回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34章 秀兒進宮第50章 會兵城下第248章 怠慢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2章 是夢非夢第314章 提審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75章 遇見第88章 公主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82章 殺懲第10章 官商不法第47章 驚惶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