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此言一出我不由投了眼讚許的目光,溫體仁這傢伙果然懂得揣摩我的心思,還沒有使眼色他就自己跑了出來。這理藩院原本是溫體仁兼任,但是現在遼東的事情已經差不多完結,女真又重新劃入管制,理藩院自然要正式建立起來,暫時設置一個右侍郎。不過理藩院的事務繁雜,而且處置起來需要靈活多變,我可不敢把這些事情交給正統的大臣處理,否則他們爲了顧全顏面,丁點的事情弄得雞飛狗跳,可以和談的最終搞得要大戰一場那就不划算了。所以這個官員只能是由我來直接任命,而我能挑的大臣裡邊只有周延儒還算合用。現在既然有溫體仁這個階梯,我自然順着下了。
“溫愛卿說得對,這個理藩院是朕設立的,朕就乾脆包辦到底了。嗯,朕看就調詹事府的周延儒到理藩院去。”
新任的吏部尚書何如寵出列道:“皇上既然調周大人入理藩院,不知這理藩院取何樣建制?”
“嗯,既然是周延儒的話,那就按他的官階平調吧,正三品!”
衆大臣都對望了一眼,何如寵繼續奏問道:“那何人官居何職?”
“按本朝制度,正三品的話要麼是卿,要麼是侍郎,朕看就爲右侍郎好了,這樣方便下邊設置機構!”
都察院那幫人頓時明白過來,皇上將最後的話都一口氣說出,無異於圖窮匕見。顯然皇上之前就早有預謀的,根本就不讓大臣們進行廷推。
“皇上,”倪元璐趕緊站了出來道:“啓奏皇上,那侍郎官職已然位列九卿之中,微臣以爲應當廷推纔是!”
“不過一個右侍郎而已,又非內閣大臣,難得朕任命一個右侍郎都成問題?這周延儒的才學就做不得這右侍郎?!”看着這總要跟我對着幹的倪元璐,我心裡還這不知道說什麼好,如果說他不好呢,他對於吏治相當有幫助,正是因爲他們這些人存在,京官跟地方官員都收斂了許多。但是一旦涉及到改制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掉鏈子了,總時不時來拉我後腿一把。而且經過我這麼年的教育,他們也學精了,儘管爭執的時候我會打擊他們一下,他們也不會慪氣致休,仍舊跟我耗着。這次回京後,聽說倪元璐也在鬧心,他的兒子爲了婚事的事情似乎鬧翻了,倪元璐正打算跟兒子斷絕關係。他雖然煩歸煩,但是彈劾人還是那麼賣力,幾乎奏摺是一本一本的上。我一時間拿這個倔強的老頭沒有辦法!
果然,倪元璐被我一說仍舊不放過,道:“微臣不是說周大人的才學不能擔任,但廷推是祖宗的成法,不可荒廢!”
我冷笑了一聲道:“祖宗的成法?!這理藩院便是朕自己創出來的,人自然是朕自己任命!既然你認爲周延儒的才學夠就行了,還有什麼話說!”
倪元璐絲毫不懼道:“微臣怎麼認爲一回事,但祖制不可廢,還要看其他大臣的意見!”
“哼,這真是笑話了,朕看只有你倪卿家在反對!”倪元璐還待繼續要說,我一揮手攔住他道:“好了,朕知道倪卿家還有意見,你寫奏摺遞上來,朕現在還有事情要商議!”
倪元璐知道再說仍舊是糾纏不清,皇上口舌甚是厲害,竟是一上來就把他架在了對周延儒的評價上。周延儒畢竟是狀元之才,按資歷入閣都可以了,何況做個侍郎,違心之論倪元璐也說不出口,只得怏怏退回班列中。
既然倪元璐這麼識趣,我也不多說他了,轉而對大臣們道:“方纔倪愛卿跟朕說起祖制,朕倒想起一件事,之前朕爲了方便管制將六科併入了都察院,如今想來卻是不對的。畢竟給事中們
跟御史監督的事項不同,六科應該跟御史相互監督纔是,這點朕沒有考慮清楚。”
大臣們沒有想到皇上會馬上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針對的對象還是都察院。
“所以朕決定將六科給事中分離出來,成立一個統一的部門,就叫審計司,因爲要審計監督的不單是六部!大家對這件事在怎麼看?”
大家還在發愣的時候,倪元璐卻首先站了出來道:“臣贊成!”
衆人皆是意外,皇上擺明是要削弱都察院,沒有想到倪元璐第一個出來贊成。我也不由感嘆了下,倪元璐還真是一個固執的道學先生,儘管削弱的是都察院,但只要是符合祖制他仍舊是贊成的。
連倪元璐都答應了,其他人自然不會出來反對。
“好了,既然大家都同意就這麼定了,今天就商議到這,大家也累了,散朝!”
百官這才陸續退了,他們想不到就在這場尋常的朝會裡,在不知覺中,皇上就將朝中大臣的補缺完成了,某些大臣的如意算盤竟是落了空。範志完沒有想到一退朝就聽到說自己的座師已經調任去了理藩院,理藩院雖然只是設置了一個侍郎,但下邊的機構卻是按照六部來設置的,而且以後說不定還會成爲大明的第七部。理藩院剛剛組建需要大量人手,調用何許人進去還不是看周老師的意見,範志完暗暗打算等明天找個由頭去老師那裡拜望一下。
接下來兩天,跟範志完抱着同樣心思的還有不少下層官員,他們知道周延儒調入理藩院後,肯定要招人手,所以他們打算去碰碰運氣。但周延儒跟人精似的,這個關口肯定是不會去見這些人,否則給都察院的御史們知道了,少不得彈劾一把。皇上這次啓用他,讓周延儒看到的希望,以他萬曆四十一年的狀元,像跟他同年的劉鴻訓、吳牲、王應熊無不入了內閣六部,但他這個狀元之才卻偏偏呆在詹事府十年,這讓他很想不通。周延儒自己想不通,他曾經放下心態去求教過跟自己有點類似經歷的溫體仁。如果從個人來看,周延儒是看不起溫體仁的,但是環看朝廷內外,能跟他達在一起的只有溫體仁他們。
溫體仁當然也不明白爲什麼皇上不任用周延儒,論年輕的話,賀逢聖更加年輕,說才學的話,朝中重臣中只有錢士升是狀元,溫體仁最終只能將這個問題歸結於周延儒太年輕,沒有在地方經歷過,曾經建議周延儒自己請旨到地方去。
周延儒的目標可是入內閣,哪裡肯聽溫體仁的意見。皇上在開經講筵的時候對他的才學還是很讚賞的,這次內閣出了空缺,他怎麼想也認爲自己有份,可結果卻偏偏又出乎他的意外。吏部跟戶部補進來的兩個右侍郎馮元飆、徐石麒居然是天啓二年的進士,而他只是給調到了理藩院。剛開始聽到這個消息,周延儒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請辭,這委實太過氣人了,本來他入不能做部院大臣已經讓人說三道四,現在居然只能跟天啓朝的進士比肩,這讓他以後怎麼見人?!不過他只氣憤了兩個呼吸之間,他就笑了。理藩院是皇上新設立的,而且根據皇上的一貫做法,只有皇上看中的人才能夠擔任。這個理藩院的右侍郎雖然比不上其他六部,但是誰知道以後呢?如果蒙古降服了,烏斯藏納入,還有廣袤的西域,以皇上的睿智英明,周延儒完全相信理藩院肯定不是現在這個規模,否則皇上又何必特地將它從禮部分離出來。看着溫體仁賀喜的笑容,知道這是老狐狸事先向自己示好,周延儒隱隱明白自己大展身手的時機到了。
得到吏部的任命公文後,
周延儒快速交待完詹事府的事情,他的下任是少卿林釺,周延儒也無心應對以前下屬的賀喜,寒暄了一下就回了還在草創的理藩院,他要儘快拿出理藩院的機構名單。除去皇上已經定下的何必達、還未歸國的鹿善繼、擔任遼東布政使的宋獻策,他的手下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人。周延儒想來想去還是去了禮部找溫體仁,從他那調了些原先對藩國比較瞭解的主事。溫體仁倒相當合作,他對皇上的瞭解,這個周延儒估計要出頭了,他更願意多結一個援友。沒有進得周延儒門口的範志完也如願以償,他調到了理藩院滿洲司做員外郎,至於這爲什麼叫滿洲司而不叫女真司,範志完不得其解。周延儒當然沒有告訴他,這是皇上親筆改的。
理藩院的事情只是在朝內的大臣們間引起了一些波動,但很快一個消息傳來卻是讓京城裡的百姓們都關注了。
皇上已經派出專使,讓駐守大同的開國公跟定國公兩人回京。兩位國公在外帶兵已經過了**年,皇上突然將他們調回來,只怕另有一番打算。關注着朝政變化的官員們,開始猜測皇上下一步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