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收與不收?!

又到了一年一度查驗賦稅的時節,黃宗羲管的是兩淮鹽政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大明每年的鹽課達到二百多萬,而兩淮又佔了差不多一半。黃宗羲知道皇上這幾年都煩財政上的事情,而鹽課是目前增加財源的一大稅種,畢竟從兩淮的情況來看,漕鹽的大部分利潤還是讓鹽商佔去了。打擊私鹽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夠理清這些弊端將大幅度增加鹽課的收入。黃宗羲有心在鹽政上做出政績,即使跟白玉蘭難捨難分,他還是帶着黃安啓程到各分司巡視。

黃宗羲跟白玉蘭認識已足三個月,他們由相識到熱戀,已經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黃宗羲是將白玉蘭內定爲自己未來的,他想着把今年鹽課的事情搞定就幫白玉蘭贖身,然後帶她回餘姚老家成親。白玉蘭雖然很是不捨,但還是到岸邊跟黃宗羲依依惜別。

淮安是黃宗羲來得多的地方,他的站便是淮安,分司轉運同知章濤國帶着一衆員到碼頭迎接。人還未上岸,黃宗羲就笑道:

“章大人何必客氣,咱們都這麼熟,就不必勞煩各位大人來碼頭迎接了!”

章濤國一臉笑容可掬,待黃宗羲過了舢板便行禮道:“分司轉運司同知章濤國見過巡鹽御史大人!”

“見過御史大人!”其他員也齊聲行禮。

“各位同僚不必多禮!”

章濤國上前一步道:“大人舟馬勞頓,屬下安排了宴席爲大人接風洗塵。”

“這個”黃宗羲正要應答,卻瞟了一眼現章濤國後邊站着一排鹽商正熱切的望着他。此番黃宗羲巡查,除了查收鹽課是否足額,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安排明年的鹽引放。明初時對於鹽政實行開中法,要求商人將糧草運往邊關,然後得到倉鈔,商人拿着這張票就可以到指定的鹽運司換領鹽引。其後鹽政多有變化,中期後員導致鹽引大量放,而食鹽產量有限,引得不到兌現,到嘉靖年間未支鹽引已達2萬引。爲了疏清舊引,府把持有鹽引的商人劃分爲1個綱,每綱鹽引爲2萬,以聖、德、、千、古、皇、鳳、扇、九、圍1個字命名。朝廷編造綱冊,登記商人姓名及持有的舊鹽引數量,並給各個鹽商作爲“窩本”。每年對其中一綱的舊引支鹽,其他九綱按引支鹽,以1年爲期,把舊引完全疏清。又規定,在疏清舊引之後,按綱冊所記舊引數分引。冊上無名者,沒有領取鹽引的資格,漸漸形成鹽商世襲的制度。

雖然來接駕的都是有‘窩本’的世襲鹽商,但是轉運司每年行多少鹽引,都是由鹽政吏根據往年的產量、鹽價來決定的。至於多的鹽引由哪家商戶乘,巡鹽御史則有話語權了。這次黃宗羲來淮安,他們哪還不賣力討好。

章濤國見黃宗羲猶豫,知道御史大人對鹽商沒有什感,便幫着鹽商們說好話道:“他們知道大人遠來特地備了桌酒席,這個也是他們的心意。”

“好吧,本就卻之不恭了!”黃宗羲不好拂了章濤國的面,再說他們總是要跟鹽商打交道的,一般的宴請也算是人情往來,太過絕情反而不好。

“那大人這邊請!”章濤國在前頭帶路。

筵席設在臨江的一座大酒樓,衆人都知道黃宗羲的格,席上沒有山珍海味,都是一般的家常小菜。這點大合黃宗羲的口味,一衆大小員都曲意奉承,一餐酒席吃下來也其樂融融。在淮安大的徽商汪家家主是趁着酒興來給黃宗羲敬酒,黃宗羲查處江南商行後,其商鋪的鹽引大多被汪家奪得,汪家對此自然感激不盡。

“黃大人,老朽敬您一杯!黃大人主持兩淮鹽政之後理除各種弊端,使得我們能夠暢通運鹽販鹽,百姓也有鹽可買,大人功德無量。老朽先乾爲敬,祝大人您運亨通,平步青雲。”

“好說,好說,漕鹽要順暢也得靠你們鹽商努力!”黃宗羲畢竟年少,被人稱讚總有點飄飄然。

“大人說得對啊,咱們商一體出力能使漕鹽順利運往內地,這樣對朝廷、鹽商、百姓都有利!”章濤國也拿着杯酒來湊趣。

“嗯,章大人說得對,你們鹽商也要懂得忠心報效朝廷,切不可爲一己之私利擡高鹽價,販運私鹽!”

汪家家主連連點頭道:“是,是,草民必謹遵大人的教諭!”

“那就好,我們乾了這一杯!”

其他鹽商看到汪家得了頭彩,也紛紛向黃宗羲敬酒。黃宗羲來着不拒,喝得大醉而歸,後還是黃安服侍下回了驛站休息。

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查稅進行得很順利,在淮安分司的員通力協助下,各鹽場的稅額很就上報,救着到銀庫查收了。忙完公事剛得了點空閒,黃宗羲一個人穿着便服溜到了大街上,連黃安都沒帶。因爲他想着自己出來一趟要給白玉蘭買點小禮物,所以得跑出來看有什孟適的。

可惜黃宗羲還是頭一回買禮物給,根本就不知道買什麼。胭脂水粉想來白不會缺少,飾頭衩之類卻沒看到相配的,上好的玉石物件要幾百兩,這也不是黃宗羲所能承受的。後淘到一對不錯的耳墜,黃宗羲買下後便貼身藏了,準備回到南京親自給白玉蘭戴上。

買完禮物,黃宗羲也無心上街了,正要回去的時候,一個人攔住了他。

此人面生的很,黃宗羲似乎沒有見過,他正要話相問,那人卻道:“黃大人,小人仰慕大人已久,近日碰巧撞見正好有要事請教!”

“哦,”見對方認識自己,黃宗羲以爲是要私下來向他稟報鹽政的事情,便道:“你有何事不妨直說,本一定秉公辦理!”

那人四處瞟了眼道:“大人,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小人知道有個地方比較清靜,就離此不遠。”

黃宗羲見那人倒不像懷有惡意,何況青天白日的,便點點頭道:“好,你帶路!”

那人在附近的酒家找了個較偏的地方,因爲此時並非用飯的時候,在酒家的人並不多。那人點了幾個小菜,又要了壺酒便支走了小二。

“你是何人?找我牢事?”黃宗羲可沒心情跟他對飲,坐下後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那人給黃宗羲倒了杯酒,又給自己滿上,然後端起來道:“我不過是個無名小卒,大人無需知道我是誰,不過我家主人想拜託大人一件事情。”

黃宗羲並沒有說話,而是等那人繼續說完。

“這兩年鹽價漲了,一引鹽運到內地賣鹽區可賺十二兩,以往不過七八兩,按着慣例今年的鹽引必然要增。”

黃宗羲聽到這,大約知道對方拜託的是什麼事情了,他冷笑道:“看來你知道得還很清楚!”

那人呵呵笑道:“小人也是靠鹽討生活的人,自然比外人知道得多一點。我家主人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拜託大人將增的鹽引劃給汪家。至於好處嘛,小人願奉上五千兩白銀表示點心意。”

賄賂!的賄賂,而且居然賄賂到他黃宗羲頭上來了!!難道是因爲前次酒宴的時候給了汪家好臉,他們久寸進尺的來賄賂?!

黃宗羲噌得一下站了起來厲聲道:“你敢行賄本?!”

那人見黃宗羲變卻絲毫不驚,仍舊是笑呵呵道:“大人言重了,小人可沒有行賄大人之心。大人清正嚴明那是天下皆知的,五千紋銀只是我家主人的一點心意,算是人情往來。不過大人強要說小人行賄,那小人只好收回方的話,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大人完全可以當作沒有生過。來,大人請坐!”

那人侃侃而言,黃宗羲的心思也轉了幾圈。他們就是看準了他一個人的時候敢說這個話,若黃宗羲強行拉那人回雅,那人矢口否認,終也無法定罪,畢竟即使黃宗羲是巡鹽御史,也不能單憑他一人的話就定人生死。何況他現在一個人,能否捉住他還是一回事!

一個鹽商的手下就如此精明,黃宗羲不願在下人面前失了身份,緩緩問道:“你是汪家的人?”

“呵呵!”那人輕笑一聲似默認又似避而不談道:“我家家主很是仰慕大人,大人若不嫌棄,我家家主是願獻上萬兩紋銀。那增的鹽引總是要人運的,給誰運便是大人的一句話,既無損於朝廷,也無傷於百姓!大人何樂而不爲呢?”

“你家主人爲什沒敢來見我?!”

“呵呵,有些事情還是隱蔽點好,只要我家家主看到汪家明年的鹽引多出五萬引,便會立刻遣小的送上點薄儀,大人大可放心!”

“哼!”黃宗羲知道再說下去也打探不到什麼,轉身拂袖而去。

那人見黃宗羲走也不阻攔,笑眯眯喝了杯酒後丟下塊銀,一閃便不見了人影。

黃宗羲回到雅並沒有將這件事告訴章濤國他們,不僅是因爲無憑無據,就算現在派人馬去緝拿,那人只怕早就逃遠了!而且這件事對黃宗羲並不是沒有衝擊,至少黃宗羲心中存了絲猶豫。萬兩銀,只需要他筆墨點點便垂手可得,而他現在卻正爲銀的事情煩憂。

在離開南京之前,黃宗羲曾去正天的執事方安國,提出要爲白玉蘭贖身。方安國倒是一臉和氣道:“黃大人看上玉蘭,那是她的福氣。不過呢,玉蘭魁的名聲那是整個江南都知道的,想着爲玉蘭贖身的王孫公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小人的天也靠着玉蘭支撐着!”

“你別跟我訴苦,還是一句話,怎樣你肯讓白姑娘贖身!”

方安國苦着臉笑道:“哎呀,黃大人,您的名聲誰人不知道啊,又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小人就是有十個膽也不敢阻擾您的事啊!玉蘭嫁給大人也是天的幸事,小人也不敢多收,就收這幾年天在玉蘭身上的銀”

方安國捻着手指算了下:“我們天供給姑娘吃的穿的都是一等一的貨,一年一千八百兩,五年就玖千兩!大人!”

“九千兩?!”黃宗羲的太陽穴不突兀的跳動了下。

方安國兀自在那滔滔不絕的講道:“大人,之前那個朱公爺家的朱三少爺出兩萬兩白銀想替玉蘭贖身,我都不肯答應。這次一來是大人你的威名,二來呢是玉蘭她也願意”

九千兩對於黃宗羲而言還是多了,他任巡鹽御史每年的俸祿摺合不過一千兩白銀,一時之間他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再者他餘姚老家已經給他訂了親事,白玉蘭的名在江南孺皆知,此番將白玉蘭娶回去,肯定得不到族人的支持。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又是一名清,並沒有給他留下多少家底。

難道要變賣家產,做黃家的不肖孫?!家中的老母會同意嘛?族長會同意嘛?不,他們都不會!甚至他未來正的爺爺--現任南京兵部尚書錢象坤也會插手。在認識白玉蘭之前,黃宗羲倒還會經常去拜會錢象坤,儘管他們同朝爲後治理天下的理念有些不同。現在他已經幾個月沒有去過錢府了,認識白玉蘭之後,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而不是那個素未謀面的錢家二。但是,如果他堅持毀約,那麼他將無法得到親人的支助。

黃宗羲遇到了難題,但是他並沒有告訴白玉蘭。

而現在,他只需要點點頭便可得到一萬兩白銀,可以讓他跟白玉蘭雙宿雙棲。即使是要賄賂而來,這也讓黃宗羲猶豫了一下。不過,理智告訴他決不能去碰那一萬兩白銀,否則他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不拿那一萬兩銀,

他該怎麼去籌措那九千兩白銀呢?!

第246章 遠征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272章 熱鬧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306章 問案第235章 成效第251章 會師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24章 高手第231章 取與舍第55章 回程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57章 團聚第292章 心裡話第18章 雪上加霜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240章 選擇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20章 説客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4章 朝鮮局勢第26章 算計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九十六章第221章 升空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88章 公主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89章 遣使第73章 結交好友第306章 問案第35章 攻城初戰第45章 募捐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71章 聽案(上)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82章 比試第81章 行路難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306章 問案第7章 新皇登基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45章 計中之計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75章 爭奪(上)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55章 回程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47章 驚惶失措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52章 親征第311章 亂子第202章 算計(上)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73章 反應第250章 反覆第38章 堅守待援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198章 屠戮(下)第261章 駐兵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89章 遣使第22章 餘塵未了第57章 心事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71章 指婚
第246章 遠征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272章 熱鬧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306章 問案第235章 成效第251章 會師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24章 高手第231章 取與舍第55章 回程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57章 團聚第292章 心裡話第18章 雪上加霜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240章 選擇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20章 説客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4章 朝鮮局勢第26章 算計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九十六章第221章 升空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88章 公主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89章 遣使第73章 結交好友第306章 問案第35章 攻城初戰第45章 募捐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71章 聽案(上)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82章 比試第81章 行路難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306章 問案第7章 新皇登基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45章 計中之計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75章 爭奪(上)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55章 回程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47章 驚惶失措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52章 親征第311章 亂子第202章 算計(上)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73章 反應第250章 反覆第38章 堅守待援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198章 屠戮(下)第261章 駐兵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89章 遣使第22章 餘塵未了第57章 心事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71章 指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