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閹黨盡除

在皇權的打壓下,魏忠賢那一夥開始頂不住壓力了。到了九月中旬,新任南京通政使的楊所修上奏摺彈劾崔呈秀和周應秋。這位楊所修,本是魏忠賢的黨羽,因不滿自己被外放南京這個清閒之地,也預計到魏忠賢集團不會長久,加上英國公的策動,所以反戈一擊,彈劾“崔呈秀奪情,周應秋貪墨”。崔呈秀當時任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周應秋任吏部尚書,都是魏忠賢集團中身居要職的骨幹。楊所修的突然發難,令崔、周措手不及;崔呈秀立即出面應付,雙方相互指責。我當然不會馬上動手,一個小官上疏我就修理大臣,豈不是告訴別人我要剷除魏忠賢,逼他去造反。我要讓羣臣都攻擊的時候才能動手,這樣我可是順應民心。於是我便仍不動聲色的說:

“羣臣流品,經先帝分別澄汰已精。朕初御極,嘉與士大夫臻平康之理,不許揣摩風影,致生枝蔓。”

意思是羣臣都是皇兄澄汰過的,不致有錯。不要捕風捉影,無事生非! 但是我也沒有懲罰楊所修。同時我讓英國公他們只是把矛頭指向崔呈秀。以前不封賞崔呈秀就是要給朝中大臣一個錯覺,讓他們覺得魏忠賢也拋棄崔呈秀了。

於是繼楊所修之後,另一位原跟魏忠賢不錯的雲南道御史楊維垣,也突然上疏,公開彈劾崔呈秀,話說得也很難聽,而且涉及到了廠臣。按照大明官場不成文的慣例,被彈劾的官員不管是否屬實都要上奏摺致休表示清白。崔呈秀依例上疏辯白,並請求回家守制,我沒有立即批准。楊維垣再次上書,揭發崔呈秀的罪行。工部都水司主事陸澄源也參崔呈秀“奪情爲安,忍於無親”。御史賈繼春更是罵崔呈秀道:

“說事賣官,娶娼宣淫,但知有官,不知有母,三綱廢弛,人禽不辨。”

既然有人彈劾崔呈秀,他也只好繼續上疏請辭。他想着魏忠賢不倒,他們下邊做小的便無事,皇上不敢輕易與督公衝突,他很放心的上表。不想第三次上疏要求丁憂後,皇上卻是批下了奏摺。

“崔呈秀乃先帝奪情留任,然外臣非議,孝乃人之常倫,朕不忍奪,命歸家守制丁憂,期滿再行復用!”偏皇上這批語說得道義岸然無從挑刺,崔呈秀只好回薊州老家丁憂去了!

“真是爽,看我一步一步把你這老閹賊的臂膀卸下來,到時想把你怎麼收拾就怎麼收拾!”我批完崔呈秀的丁憂奏摺後,心裡痛快得不行!看來張惟賢他們做事還挺利索,接下來便要對付魏忠賢這小兒了。

明詔發下,內閣大堂的幾個閣老們也是表態不一。張瑞圖與黃立極這兩個親近魏黨的卻沒有多大反應,因爲攻訐崔呈秀的是他們自己的人,皇上對崔呈秀也多有迴護,這不算什麼大事。

施鳳來看完奏摺道:“楊所修看來是不滿周應秋把他放到陪都去,崔呈秀是升得太快,惹人厭了!皇上對臣子還是很寬厚的,周應秋給放過,崔呈秀也是丁憂去了。”

張瑞圖接着道:“那是,廠公都是先皇遺詔留下的,皇上不會爲難我們。”張瑞圖是魏忠賢提攜進內閣的,魏忠賢在各處的生祠碑文也是出自這個才子的手筆,他自然以魏忠賢馬首是瞻。

首輔黃立極是魏忠賢的同鄉,跟魏忠賢關係密切。他捋須道:“廠公無事,我等便穩當。啊,哈哈!”

施鳳來乾笑了兩聲便道:“如今廠公雖然仍聖眷正隆,恐怕有些人要出來攪事了。賈繼春那老狐狸當年彈劾東林人時如此,現在對付廠公也是如此,真小人也!若非他是左僉都御史可以風聞奏事,咱們就把他給參了。”

其他兩人也附聲道:“正是,這等反覆無常之人早該遣走!”

另一位內閣大臣李國普聽罷沒有作聲,心裡冷笑了一下,暗道:“這些人都是靠關係上來,卻看不透裡面的局勢。這賈繼春敢如此大膽,後面恐怕有人撐着,說不定就是皇上。崔呈秀掌管兵部,他回家丁憂,魏忠賢便少了個強援,留守五衛以後恐怕就不聽他魏某人的了。不管皇上現在是何主意,只怕容不得魏忠賢。魏忠賢一日在朝,皇帝便不能大權在握。且不說前代的故事,就是本朝不就有劉謹的例子!”李國普私下打算,準備早早抽身,一旦清算魏黨,恐怕朝中諸多大臣都撇不清關係。

崔呈秀走後,魏忠賢也沒見什麼舉動。我料想他應該還會施點手段。果然連着幾天,魏忠賢給我送了各地的美食,好玩的物事,以及一些珍奇異寶。我是來者不拒,不過玩一陣便又丟開了。魏忠賢不得其法,最後便入夜送了幾個豔麗的宮女進來,但他在門外卻沒有聽到任何動靜!他納悶了,這半大的皇帝究竟喜歡什麼呢?

魏忠賢百思不得其解,決定先避開跟皇上正面交鋒,讓小皇帝順順氣。他告假幾日都窩在私邸想着如何討皇上歡心,正當沒個着落的時候,王體乾哭喪着臉來了。

王體乾一進門便道:“廠公,大事不好。有人彈劾廠公!”

魏忠賢一驚,自己不在幾天居然出了這麼大件事。“你說詳細點?是何人彈劾咱家?皇上又怎麼處置?”

王體乾從袖中拿出一份邸報來,魏忠賢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着:

工部主事錢元慤上疏:“呈秀之敢於貪橫無忌者,皆籍忠賢之權勢。呈秀雖去,忠賢猶在,臣竊以爲根株未淨也!陛下恐割股傷肌,徐圖而未發,念先帝付託之恩,欲曲全其所信,而魏忠賢以梟獍之姿,供綴衣之役,先帝念其服勤左右,假以事權,羣小蟻附,勢漸難返。稱功頌德,佈滿天下,幾如王莽之妄引符命;列爵三等,畀於乳臭,幾如樑冀之一門五侯;遍列私人,分置要津,幾如王衍之狡兔三窟;輿珍輦寶,藏積肅寧,幾如董卓之眉屋自固;動輒傳旨,鉗制百僚,幾如趙高之指鹿爲馬;誅鋤士類,傷殘元氣,幾如節、甫之鉤黨株連;陰養死士,陳兵自衛,幾如桓溫之壁後置人;廣開告訐,道路以目,幾如則天之羅鉗結網。使先帝而早知其如此,亦必有以處忠賢矣。即皇上念其勤勞,貸之不死,宜勒歸私第,散死士,輸蓄藏,使內廷無厝火之燭,外廷無尾大之患。魏良卿輩,既非開國之勳,又非從龍之寵,安得玷茲茅土,污此彝章,自宜褫革。至告訐獲賞之張體乾,鍛鍊驟貴之楊寰,夫頭乘轎之張凌雲,委官開棍之陳大同,號稱大兒之田爾耕,寧國契友之白太始,凡爲爪牙,俱宜明暴其罪,或殛或放,而奸黨肅清,九流清澈矣。”

下邊是皇上的批語:“錢元慤小臣,如何又來多言,姑不究。”後面還有一份叫錢嘉徵的嘉興貢生上疏寫的語言更爲犀利尖銳,事實更爲詳盡。

貢生錢嘉徵劾魏忠賢十大罪:曰並帝。內外封章,必先關白,稱功頌德,上配先帝,及奉諭旨,必曰“朕與廠臣”,從來有此奏體乎?曰蔑後。皇親張國紀未罹不赦之條,先帝令忠賢宣皇后,滅旨不傳,致皇后於御前面折逆奸,遂遭羅織,欲置之死,賴先帝神明,祗膺薄衍,不然皇親危則中宮危矣。曰弄兵。祖宗朝不聞內操,忠賢外脅臣工,內逼宮闈,操刃禁中,深可寒心。曰無二祖列宗。高皇帝垂訓,中涓不許干預朝政,乃忠賢一手障天,杖馬輒斥,蠆毒縉紳,蔓延士類,凡錢穀衙門、邊腹重地、漕運咽喉,多置腹心,意欲何爲?曰克削藩封。三王之國,莊田賜賚,不及福藩之一。而忠賢封公、侯、伯之土田,膏腴萬頃。曰無聖。先師爲萬世名教主,忠賢何人,敢祠太學之側?曰濫爵。古制非軍功不侯,忠賢竭天下之物力,佐成三殿,居然襲上公之爵,腆不知省。曰邀邊功。遼左用兵以來,墮名城,殺大帥,而冒封侯伯。曰傷民脂膏。郡縣請祠遍天下,計祠所費,不下五萬金,敲骨剝髓,孰非國家之膏血?曰褻名器。順天鄉榜,崔呈秀之子鐸,目不識丁,遂登前列。夤緣要挾,不可勝數。罄南山之竹,不足書其奸狀;決東海之波,難以洗其罪惡。伏乞皇上獨斷於心,敕下法司,將魏忠賢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憤,以彰正始之法。臣自仰答涓埃,使後世讀史者謂,聖主當陽,有敢言之士,萬死何辭!

皇上只是批了“不懂規矩”四個字。這是批給誰呢?魏忠賢沉思了一會,王體乾乘機說:“廠公,事情倒還沒有太糟糕,皇上把這些奏摺都駁了回去。”

“恩,看來咱家要到御前自辯才行了,不然那些小人還不知怎樣攻訐咱家!”

這日我正在文華殿批閱李國普辭呈的奏章,聽到曹化淳進來稟報說魏忠賢求見。我知道他是爲了彈劾他的事而來,便宣了他進來!

魏忠賢痛哭流涕的跑到我跟前來,跪下後哽咽道:“萬歲,萬歲啊!萬歲就是叫老奴死,老奴也不敢說半個不字。可那賈繼春、錢元愨,錢嘉徵以誣謗之詞惑亂聖聽,皇上不可不察。老奴所有官爵田地,都是先帝所賜,老奴若是如他們所言是十惡不赦之徒,先帝怎會倚重老奴。建生祠事,是府道科員仰體先帝慈愛老奴之心所爲,老奴並未預聞。緹綺拿人,都是奉旨辦事,至於如何處置,則非東廠轄限,並無‘廣開告訐,誅鋤士類’之事。老奴族輩有掌錦衣衛,也是先帝所加,更沒有‘遍列私人,分置要津’之事。至於說老奴‘妄引符命,陰養死士,陳兵自衛’,用心太過惡毒,根本就無實據,他們是欲假萬歲爺天威殺了老奴!老奴與賈、錢三人並無仇隙,只是先帝時他們不得重用,怪在老奴身上。老奴雖蒙先帝寵信,榮耀逾常,但畢竟是個宮監,哪裡就能隨意褒貶外臣?!崔呈秀之子鐸能鄉榜前列,老奴實在不知,老奴一向不管學政,只是奉旨行事,褻名器從何說起!皇上天資英縱,老奴自知已是無用,但先帝遺詔挽留,不敢不盡心。不想還是礙到了小人,還望皇上體察老奴三朝侍奉君家的忠孝心思。”魏忠賢哭說的聲嘶力竭,彷彿受了極大的委屈。

想當初,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魏忠賢就是用痛哭流涕來取得天啓帝的支持,從而反敗爲勝的。不過這一次在我面前,是沒有用的。我當然不會因爲這樣就放過他,只是現在還沒有機會動手,宮內的武監太多,這就像個定時炸彈在身邊。爲了他避免狗急跳牆,我安慰他要安心,表示我不會隨意處置先皇兄的遺臣。

“魏公公是大行皇帝用開的老人,朕有什麼不能相信的!這些外臣知道什麼,朕是不會隨便處置重臣,魏公公別和他們計較。”

我好說歹說把他給安撫走了。但朝臣中不少人開始明瞭新皇的意向,彈劾魏忠賢的奏摺經由通政使呂圖南之手有如雪花一般的飛上來。我全部留中不發,等待天啓的‘七七’過去。

好容易到了十月十二日,天啓皇帝祭奠四十九天後,禮官來報大行皇帝棺槨已可葬入德陵。於是我便命百官隨駕到昌平送葬。御馬監五千六百餘人分出一半由開國公常炎林領着負責警戒,原先皇宮的禁衛只**錦衣一衛計一千五百人守護靈柩。

“錦衣衛忠體事國,先皇兄每每對朕言及,都恩寵有加。今日先皇兄歸陵,你們就負責一應事務,以報先皇兄之恩。”

田爾耕大概沒有想到我會把他們抽調出來隨駕,雖然是去幹雜役,但這卻是極高的恩寵。他趾高氣揚的彷彿又回到了天啓年間一樣,若非今天是送葬,他便要笑了出來。就是魏忠賢也是腰板直了不少,我看在眼裡沒有作聲。

辛苦一天,在各種儀式後終於讓‘皇兄’入土爲安了。拜別時魏忠賢倒是哭得死去活來,也許傷心之餘大概是想念他當年的風光吧!送葬完那天,我沒有立即回京城,而是在昌平縣停了下來。把我的行宮就設在縣外的驛站,由常炎林負責駐防,錦衣衛給調在外圍。

安置下來的第一道旨意就是讓錦衣衛在德陵護陵一個月,非旨不得調動;第二道旨意卻是給豐臺的京師三營,命他們派神樞營五千人馬進京聽候定國公調遣;接着派人送旨意給留守皇城的徐子文,讓他等候到來的京師三營,集結後入內宮驅逐武監,按照原先跟皇嫂商議好的,內宮甄選過的人員在慈寧宮一角,其餘任過武監的一律清除出宮。我留了王承恩與曹化淳兩人作爲嚮導,防止官兵在宮內亂來。

武百官都在御營外侍侯,魏忠賢沒有想到我會把鑾駕停到這。他意識到可能不妙,因爲徐應元剛纔一直陪侍在皇上身邊,御馬監的侍衛卻來回進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他不由的深思起來。

“魏公公,在想什麼呢?”我發完旨意,出到帳外看到魏忠賢獨自在那發楞便開口問道。

魏忠賢沒想到皇上會在這個時候問他話,結結巴巴道:“奴才在思憶大行皇帝……”

“哦,看來魏公公倒是情長之人————對了,大行皇帝的德陵剛營造好,朕讓田爾耕帶着錦衣衛去守一個月的陵,不要讓皇兄太冷清了!如今大內人員衆多,雞鳴狗盜的事情也就多了。朕已經讓定國公去協助皇后驅逐一部分內侍,魏公公以爲如何啊?”

魏忠賢沒有想到皇上會斷然用武力驅逐武監,這明擺這是要對付他魏忠賢了。他給皇上突然其來的話給嚇蒙了,他張大個嘴巴嗬嗬了兩聲吐不出句完整的話來。在下面侍立的百官俱是瞠目結舌,好一陣纔回過神來。

“皇上,”我擡頭一看,出聲的是閣臣施鳳來,李國普致休後,只有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三人還在內閣。只聽得他啓奏道:“皇上,錦衣衛負責皇宮安全,如此撤走恐爲不妥。”

黃立極沒想到皇上說變就變,經過施鳳來一說,他再笨也知道皇上要對魏忠賢下手。如果不駁回,恐怕自己就要跟着遭殃了。他顫抖的站出來道:?“皇上,皇宮大練武閹是大行皇帝所定下的,宮裡內侍的定額也是大行皇帝時候有的。皇上如今遣走他們,有失天子仁德。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也會不安!”

我心裡嘿嘿冷笑了一聲,居然用我故去的皇兄來壓我。我故意加重語氣道:

“黃首輔怎知朕驅逐的就是武監?宮裡不需要那麼多內侍,朕也沒有必要養着他們。要是遵循舊制,朕會以太祖之製爲循例。按慣例朕登基後,便要放出年老的宮人,朕派兵去便是維持秩序。此乃朕之家事,爾等無需多言。”

黃立極還想着回奏卻給施鳳來扯了下袖子,看到施鳳來朝後努了努嘴,他順着往後看去,卻是常炎林身穿甲冑,帶着御馬監的侍衛威風凜凜的立在四周。他見到這樣,那還有底氣跟皇上爭辯。

御馬監侍衛把御營一圍便無消息走漏得出去,百官們只能等結果了。田爾耕接到旨意,御馬監的人就虎視耽耽的盯着,連找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他知道這是中了皇上的計謀,錦衣衛送葬時,全部孝服,盔甲沒穿,兵器沒帶。這個模樣怎敢跟御馬監的人動手。再者錦衣衛平常就養尊處優的,就是田爾耕自己也根本就沒有動過刀槍。他只好不情願的帶着平日作威作福的一千多人返回到德陵。

過得一天,侍衛來報錦衣衛已在德陵之西駐下,徐子文率兵驅逐一萬餘內侍,並抽出龍驤衛替代錦衣衛守護內城。百官這回都知道皇上是要集權,魏忠賢的好日子要到頭了。此時魏忠賢已經灰白着臉,呆呆的立在那。

黃立極得報後,首先站了出來。這一天他跟其他內閣大臣商量了許久,知道已經無可挽回。“皇上,天氣漸寒,老臣溼病發作,政事難理,請皇上恩准致休歸鄉。他話剛說完,張瑞圖,施鳳來也灰白着臉請求致休。

“既然各位內閣大臣都以年老體病致休,念在你們爲朝廷出力這麼久,朕也不勉強。你們就回去安享晚年吧!”

“謝皇上成全!”

他們三人退下後,這樣我的內閣就沒有一個人了,而我心目中的內閣大臣都好像給魏忠賢罷免回家,現在也要推幾個內閣大臣進來頂住先。?“各位大臣以爲朝中誰可任首輔啊?”

都沒有人說話了,如今的內閣大臣的位子有如火上烤一般,誰敢輕易去惹一身臊。現在居要位的六部大臣,都跟魏忠賢有說不清的關係。一旦上去,也是要給別人打下來。

“沒有人推薦啊,那朕來說,原閣臣李國普致休時曾經推薦韓鑛,劉鴻訓,孫承宗,卿等以爲如何?”

百官一時哪敢有什麼意見,這三人都黨派色彩各異,就隨我一句話定了下來。

不過韓鑛跟孫承宗都還在原籍,實際內閣也就只有劉鴻訓一個人。劉鴻訓這人我讀史書的時候,還是瞭解過的,感覺還可以。其他人事嘛,等我把魏黨都清除了再來調整。如今我也不記得誰是魏黨,何況史書也會有不實的地方。

過了三天,我才起駕回京城。此時宮內已經是我的天下,保得住自己的人身安全後纔可以放手施政。回宮沒有多久,便有許多百官呈上來的奏摺,有的是辭呈,有的是彈劾魏忠賢。我看了後,心裡想着一旦清除的話,還要找人來遞補,唯今之計只能一步一步的來。

吏部尚書周應秋辭職後,吏部現在由左侍郎張好古主持,我把吏部的卷宗都調了進來,看看裡面官員的考評如何!把些以前致休在家的官員宣回京城以補空缺。

忙了好幾天,看得我是頭昏腦脹。這日讓徐應元把旨意撰寫好後,讓中書科發出去,我靠在龍椅上伸了伸懶腰。

“皇上,奴才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徐應元在旁躬身道。

“哦,你說吧,朕聽着。”

“皇上,昨日魏忠賢來找奴才,要奴才替他求情,懇求皇上放他一馬。”

“放他一馬?!徐應元,你要爲魏忠賢求情?”

徐應元聽到皇上的語氣嚴厲起來,慌忙跪了下來。道:“皇上,說是求情,奴才也是爲皇上着想。魏忠賢當朝五年,阿附之人多不勝數。皇上一旦追查,強行罷免恐怕人人自危。魏忠賢昨日跟奴才來討生路,奴才斗膽讓他致休歸家。爾後皇上統籌齊了,便可以慢慢查清,朝廷也不會動盪!否則奴才便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替他求情。”

讓他自己致休?!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我閉目想了下,便道:“起來吧,你去給他個準信,朕會給旨意他的。魏忠賢卸職後,你就任秉筆太監吧。”

“奴才謝恩!”

果然,第二天魏忠賢遞了辭呈上來,還疏辭公、侯、伯三爵以及誥券田宅,其子魏良卿,侄子魏良棟等家族子侄都把爵位,鐵卷都給辭了回來。我都一一準了,讓他歸老家養疾。詔書一下,朝中時局爲之一變!

魏忠賢此時一家人帶着用四十輛大車載着珠寶,並有戰馬千匹、壯士八百隨行。不過他走得很慢,走一陣休息一陣。他內心甚至還抱有一線希望,想着投靠自己的大臣上書保奏,皇上能夠開恩,宣他回朝。他此次辭呈便是要遠離榮華富貴,以哀兵之形求得同情,然後讓朝臣求情,再度過關。所以他並不是很焦急!

“良卿,前面到了什麼地方了?”

“快到阜城了,前面有座客棧今日就休息在那吧!父親大人,咱們爲什麼要辭呈?不是有先帝的遺詔護着我們嘛?”

“你懂什麼,這些還不是皇帝說得算,咱們現在是低調些,免得皇上猜忌。”魏忠賢挪動了下身子,望了望遠處半響才道:“或者咱們還有機會回京師,不然便回家做個富家翁。這裡的財寶夠用幾輩子的了。”

“父親教訓得是,孩兒明白了!”

“走,咱們在店裡歇着,等等看吧。”一行人緊走兩步,到了一家老店。他們近千人把個客棧圍得水泄不通,出了魏忠賢的家眷,其他手下只能另行紮營。魏忠賢寫的馬車,走到店門口,深有感觸的看着門口掛着的牌匾。

“三十餘年前,咱家孤身一人進京也是住在這的馬房裡,龍門客棧,當時真是個好兆頭啊!三十多年過去了,想不到今日又回到這來。”

魏良卿看到父親講得竟是傷感,勸慰道:“這既是父親發跡徵兆之地,此番也會如此。”

魏忠賢點了點頭,正要進客棧,卻只聽到後邊馬蹄聲頓起,轟隆隆震響大地,竟有千餘人之多。他回過頭來看,心裡不禁喜出望外,難道是皇上來宣他回去了?!他走出兩步,眯着眼睛看來着是何許人!

隨着來人越來越近,當先的一人竟是王承恩。魏忠賢心裡覺得隱隱不妥起來,就算王承恩來宣旨也不用帶這麼多人來,只怕是件禍事要來,心裡一陣冰冷。魏忠賢雖內心大懼,但他沒有表露出來。

王承恩下得馬來,看到魏忠賢見到他臉色不變,心下暗道:果然是一代權監!魏忠賢只是把手一拱道:

“王公公急匆匆趕來,可是聖上有旨意給咱家?”

王承恩笑了笑道:“魏公公真是未卜先知啊,皇上讓我帶封旨意給公公。”

“那你就宣旨吧!”魏忠賢此時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王承恩一把拉過魏忠賢道:“不急,此時天色將晚,咱們店裡坐着說話。”?魏忠賢也不禮讓,兩人進到店裡。龍門客棧的掌櫃看到這架勢,知道他們都是惹不得的人,忙開雅間迎了進去。魏良卿他們都給騎兵看得嚴實,心裡七上八下的。

王承恩讓着魏忠賢坐了上首,兩人在房間坐下。

“王公公,皇上是何旨意就明說吧!”

“魏公公何必着急,此處就我們兩人,咱們也續續舊!掌櫃的,把你們店裡的好菜都給我做上一桌來。”

掌櫃連聲應着,然後退出房內去忙了。魏忠賢嘆了一聲道:“當年咱家與公公也是光宗在東宮時的舊人,那時大家的日子都不好挨啊!”

“難得魏公公還記着,那時我也就不過是個普通的內侍,比不得那時公公已經是先帝跟前的紅人。”

“唉,這個紅人咱家等了二十幾年纔到手,宮裡的事不說你也清楚,想當初咱家幹進宮就是專倒淨桶,一倒便是十來年,那時受得苦就別提了,真不是人過得活!”給王承恩一講,魏忠賢不由得思憶起以前破落時的光景。

“不過魏公公也是慧眼,押中了先帝這一寶注。當時誰都往福王,鄭貴妃那鑽,唯獨魏公公卻是選中當時倍受冷落的王選侍。果然光宗駕崩,先帝一登基,魏公公就扶搖直上了。只是這幾年行事可就得罪了不少人!”

“咱家得罪人?!咱家當初進宮的時候有誰把咱家當人看待!吃得是剩飯,晚上還要伺候大太監,給人玩了十幾年,拿回點本錢是應該的。”

“這就是因果循環啊!”

兩人竟是你一句我一句講前神光兩朝的舊事。好一會,掌櫃把做好的菜餚擺了上來,又添了壺酒纔下去。

“來魏公公,我敬你一杯。”王承恩幫魏忠賢倒好酒。

“好!”魏忠賢一飲而盡。

“吃菜,魏公公吃菜!”王承恩竟是熱情招呼,魏忠賢心裡越是不安,道:“舊也續過了,王公公現在可以說皇上的旨意了。”

“呵呵,魏公公也是聰明人,我也就不繞***了。”王承恩搓了搓手,道:“魏公公身負先帝的恩寵,朝中知多少大臣依附公公。這魏黨不成也就是成了!現在新天子登基,皇權豈能旁落。但是公公在,這些臣子都不好處理,論罪他們都可以論死,但要是大臣都拿公公來回奏皇上,這就不太好辦了,這法典難明啊,所以皇上才命承恩來。”

魏忠賢聽了一愣,沒有想到皇上居然是要他的命。頓時天旋地轉,過了好一會,他才道:

“罷!罷!罷!皇上不能明着處置咱家,便要你來送咱家一程,你做這桌酒菜竟是最後的一頓!好啊!”魏忠賢自己斟了杯酒一口喝完。

一時間兩人竟是沉默下來。忽聽窗外有人唱起一首小曲《掛枝兒》。曲雲:

“聽初更,鼓正敲,心兒懊惱。想當初,開夜宴,何等奢豪。進羊羔,斟美酒,笙歌聒噪。如今寂寞荒店裡,只好醉村醪。又怕酒淡愁濃也,怎把愁腸掃?

二更時,輾轉愁,夢兒難就。想當初,睡牙牀,錦繡衾裯.如今蘆爲帷,土爲炕,寒風入牖。壁穿寒月冷,檐淺夜蛩愁。可憐滿枕。淒涼也,重起繞房走。

夜將中,鼓鼕鼕,更鑼三下。夢才成,還驚覺,無限嗟呀。想當初,勢傾朝,誰人不敬?九卿稱晚輩,宰相謁私衙。如今勢去時衰也,零落如飄草。

城樓上,鼓四敲,星移斗轉。思量起,當日裡,蟒玉朝天。如今別龍樓,辭凰閣,悽悽孤館。雞聲茅店月,月影草橋煙。真個目斷長途也,一望一回遠。

鬧嚷嚷,人催起,五更天氣。正寒冬,風凜冽,霜拂征衣。更何人,效殷勤,寒溫彼此。隨行的是寒月影,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一曲終了,窗外唱者也不知是何人,這首小曲確實唱出了魏忠賢臨死的心境:

“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魏忠賢不覺心如死灰,好半響纔回過神來,對着王承恩躬身施了一禮道:“事到如今,咱家不死也難,一朝天子一朝臣!王體乾也給免職了吧;田爾耕恐怕還困在德陵;崔呈秀也早給打發回家了;許顯純恐怕自己下了撫鎮司;天子好手段啊!他一早便想着不留咱家,卻步步爲營!王公公可知曉,皇上身邊是何人襄助?”

王承恩點了點頭:“我也不瞞公公,自然是開國公,定國公,英國公一干重臣。”

“難怪,難怪!火候把握得真準!想不到呂圖南也是你們這邊的人,大意了啊!咱家當初奮力一擊也不會如此!時也,命也!”

十一月初四,有司傳來魏忠賢在阜城自盡身亡的消息。而此時朝中大臣對魏忠賢的罪證也揭發得夠詳細,於是我下詔書公開告諭魏忠賢的罪行。說道:

“朕聞去惡務盡,馭世之大權;人臣無將,有位之炯戒。我國家明懸三尺,嚴懲大憨,典至重也。朕覽諸臣屢列逆惡魏忠賢罪狀,俱已洞悉。竊思先帝以左右微勞,稍假思寵,忠賢不報國酬遇,專逞私植黨,盜弄國柄,擅作威福,難以枚舉,略數其概,本當肆市以雪衆冤,念其身負先帝餘恩,準歸家養疾。但其不思自懲,將素畜亡命之徒,身帶凶刃,不勝其數,環擁隨護,勢若叛然。今自知難免,已然身死。然所犯十罪仍需一併查處懲治。”

魏忠賢一死,我藉此機會,在羣臣人人喊打聲中,對其黨羽開始進行清算。

十一月初九日,下旨,命削崔呈秀籍,“追奪告身”。但使者回報其自盡身亡,據說他當時把姬妾招呼到身邊,把珍寶都放在眼前,呼酒痛飲,然後也上吊自殺;他最寵愛的小妾蕭靈犀也伏劍自盡。

十一月十七日,下令在浣衣局掠死客氏,逮捕其子侯國興。

受到嚴厲懲罰的還有魏良卿、侯國興。魏良卿、侯國興被立即處斬棄市。其家屬也受株連,不分老幼,滿門抄斬。雖然有些殘忍但如果一人得勢時可以爲所欲爲,惡事做絕,好處佔盡,東窗事發後卻只要一人承擔,本人一死了之,全家富貴依舊,甚至是痛苦一時,痛快一生,那麼敢以身試法、心存僥倖的人大概仍會不少。所以古人便定下了這樣嚴厲的株連之法,以示警戒,也讓人有後顧之憂。我作爲現代人,雖然覺得太過殘忍,但也是不得已爲之。畢竟魏忠賢之流禍害太深,不嚴處無法平民憤。

十一月二十日在午門聽政,商議如何處理魏黨逆案。

“皇上,臣以爲需得用幾位穩妥的大臣專門負責查處逆案。”張惟賢率先啓奏道。

“此言有理!那各位臣工以爲誰來主持最合適啊?”

徐光啓出班回奏道:“茲事體大,需得皇上親自過問主持方可。”

“朕亦有此意,這樣吧,所有彈劾閹黨的奏摺交由內閣,批覆後再呈到朕這來。”

“聽憑皇上聖裁!”一些朝臣馬上出來應道。

等羣臣走後,我示意張惟賢留下來。我一直來都沒有怎麼跟這個力捧我登基的功臣相處,他居於幕後爲我謀劃,使得魏忠賢無法招架。

“張愛卿在處理魏忠賢逆案之事,居功甚偉。朕不會忘了你們這些有功之臣。”

張惟賢躬身道:“微臣有何功可言,皇上乃朕命天子,魏逆不過微末螢光,怎能阻住皇上!”

我擺擺手道:“跟朕就不用說這套話了,想當初朕入宮之時何等危險,全賴你們忠心用事。如今大明也是多有風雨,還望你們能繼續爲國效力。處理完逆案,朕要重組內閣,朕屬意你爲禮部尚書。”

“爲朝廷效力這是臣的本份。皇上以臣爲禮部尚書,臣不敢當,恐才學不夠,有傷皇上之明。”

“你是朕信得過的人,如今朝堂上還要你們來鎮住。你們都是朕的親近大臣,有什麼都可以跟朕說。”

“皇上,臣一事不明,爲何把處置逆案交付內閣,何不讓幾位大臣專門負責不是更好嘛?這樣可以徹底清查!”

“哦,這件事啊!逆案首惡已誅,朝中臣子多少都與魏忠賢有些關係。朕也不是要把大臣們都撤換一遍,那樣動盪太大。如果另選臣子,恐怕就這人選問題上,就會大費周折!那些要報私仇的人,這次自然會拿這件事做文章,不管怎樣都參他逆黨。這樣一來紛爭便起,大明經不起這麼多事情。只要有可取,有才幹的,朕便要留下來。混混噩噩的一個也不要!劉鴻訓跟魏黨的人比較近,也不是什麼大礙。他來處理,臣子都可以安心。”

“皇上聖明,臣慮事不周。”

“好了,不說了,。朕有許久沒有去看過皇嫂,英國公不如一起去!”

“是!”

劉鴻訓一人堅守內閣倒也把魏黨逆案的事情處理的極爲公允,那些明顯跟着魏忠賢爲非作歹的人全部給打了下來。我幾乎是看一本就批一本,上書最激烈的是倪元璐跟楊維垣兩人,就魏黨與東林一案吵個不休。結果楊維垣給人揭了老底,劉鴻訓把他給罷免了。

在魏忠賢時代春風得意的那班人所共知的骨幹,紛紛落馬。田爾耕、許顯純、太監李永貞、張體乾、谷應選誅殺,客光先、客璠、楊六奇、呈秀子鐸等永戍,倪文煥、吳淳夫、李夔龍、田吉、太監崔文升追贓遣戍,孫雲鶴、楊寰戍邊,吏部尚書周應秋、戶部尚書黃運泰、李精白、黃憲卿、兵部尚書閻鳴泰、邵輔忠、太僕寺卿郭興治、御史卓邁、翰林院編修吳孔嘉並削籍,吏部郎中周良材、太僕寺卿白太始、尚寶司卿魏撫民、戶部尚書曹爾楨、兵科給事中李魯生、太僕寺少卿李蕃、南京兵部尚書範濟世、協理京營兵部尚書呂純如、太監李明道俱罷免,太監劉若愚、李實收監待查。

在大批罷免魏氏黨羽的同時,我還做了一些其他的事。如他下令召回諸邊鎮的鎮守中官,使宦官不能再擁有兵權。不久。再下令宦官非奉命不得出宮門,讓宦官失去交接外廷的機會。同時免去那些在天啓朝被逮捕處死官員的“贓款”,釋放他們的家屬,這些人太多都是忠臣,我以後還要重用他們。

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7章 新皇登基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38章 朕是校長第321章 應允第73章 無終而止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289章 官商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26章 算計第54章 險勝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39章 東巡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213章 陰招第251章 會師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63章 殺伐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26章 算計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74章 噩耗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45章 募捐第281章 問題(上)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5章 皇帝病了第304章 復職第10章 官商不法第82章 殺懲第53章 不變之局第306章 問案第78章 假紅毛番子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82章 問題(下)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321章 應允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6章 困難時期第315章 鐵案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69章 京察(中)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269章 情由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20章 戰前風雲第269章 情由第308章 猶豫第74章 噩耗第165章 演戲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230章 皇太極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75章 逼迫第238章 條件第45章 募捐第80章 喜事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82章 殺懲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57章 團聚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72章 熱鬧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92章 結盟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74章 噩耗
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7章 新皇登基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38章 朕是校長第321章 應允第73章 無終而止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289章 官商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26章 算計第54章 險勝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39章 東巡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213章 陰招第251章 會師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63章 殺伐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26章 算計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74章 噩耗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45章 募捐第281章 問題(上)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5章 皇帝病了第304章 復職第10章 官商不法第82章 殺懲第53章 不變之局第306章 問案第78章 假紅毛番子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82章 問題(下)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321章 應允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6章 困難時期第315章 鐵案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69章 京察(中)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269章 情由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20章 戰前風雲第269章 情由第308章 猶豫第74章 噩耗第165章 演戲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230章 皇太極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75章 逼迫第238章 條件第45章 募捐第80章 喜事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82章 殺懲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57章 團聚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72章 熱鬧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92章 結盟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74章 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