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冤枉

作者有話要說:  抱歉,阿冪昨天卡文,明明有大綱的,偏怎麼寫感覺都不對,所以沒更新,對不起大家。

又說陶氏請託了承恩候府求情,她也是個小心的,只怕梁氏紅口白牙地哄她,這裡答應得好,那頭卻是擱置不動,是以叫家中老僕在承恩候府外等着,看着世子夫人與二奶奶出門了回去稟告。那老蒼頭也仔細,還跟了一段路,看着轎子到了朱雀大街,這才折返隋府,回了陶氏知道。、

陶氏聽說自是滿心歡喜,只道宸妃日後是要做皇后的,有個顯示她仁愛悲憫的機緣送在眼前,以她的聰明又怎麼肯放過。聖上待宸妃何等寵愛,只消她開了口,多半兒要給她體面,阿寶與幾個孩子的性命總能保住。只消能保得性命,便是流放了,日後也能尋機贖回。她心上即存了這樣的指望,陶氏便坐不住,直命備轎預備着到承恩候府外等候,也好早些知道結果。、

不想陶氏的轎子才轉進承恩候府所在的玄武街,就看見兩頂小轎從承恩候府側門進去了,陶氏見此情形,心上就是一沉:若是承恩候夫人走的自是中門,從側門進的,不是世子夫人便是謝二奶奶了。可她們不是進宮去了嗎?這個時候合該在宮門前,如何回來了?

陶氏只覺得雙手都有些抖,叫了隨轎的老家人來,使他到承恩候府的門上打聽。老家人去了片刻就回來了,回說是世子夫人的轎伕好端端地在朱雀大街摔了一跤,不知怎地竟摔得失了禁,人中黃流了一地,惡臭難聞。叫那臭氣一薰,世子夫人又如何好進宮,只得與二奶奶一塊兒回來

陶氏聽着這話,不由急道:“世子夫人去不了,那二奶奶呢?!沒幾日就是刑期了。”當時便命老家人再去叩門,遞貼求見。說來陶氏也有些忐忑,只怕馮氏與梁氏兩個不肯見她,不想片刻裡頭就傳出話來,道是世子夫人與二奶奶請陶氏進去,聽得這話,陶氏才鬆了口氣。

這回梁氏是在自家所住的樂居堂見的陶氏,看着丫頭們上完茶,梁氏便道:“我也正打算遣人去請淑人呢,不想陶淑人這就遞帖子了,倒是巧了。”陶氏見梁氏這話彷彿諷刺一般,臉上不由自主的一紅,含羞帶愧地道:“我聽着夫人與奶奶進宮,心中忐忑,在家呆不住,故此,故此出來等候。”

梁氏以袖掩了掩口,陶氏看着她這個模樣,只覺是自家莽撞了,愈發地沒底,正想尋幾句話來說,不想就聽着梁氏道:“陶淑人,這回真是對不住了。說來也怪怕人的,那轎伕摔了得可慘,那腌臢樣兒,我都不敢提。”

陶氏聽着梁氏這番話,口脣微動,待要說句,世子夫人去不得,您也是宸妃娘娘的嫂子,您也去得的呀,且您與聖上還有親哩。只是陶氏到底還有些理智在,知道這樣彷彿賴定的話是要得罪人的,說不得,只得抹淚。

又聽得梁氏道:“好好兒的誰成想出了這樣的事,你也別太傷心了。”陶氏聽着梁氏言語客氣,倒像是有愧一樣,便要以哀慼的姿態來打動她,便哭道:“我知道,這事也不是夫人與二奶奶想的,都是我女兒時乖運蹇罷了。只是,只是我這一世只得這麼個女兒,她有個長短,我可怎麼活呢。”

梁氏看了看陶氏,眼中帶些笑輕聲道:“事到如今還能如何呢?陶淑人多看着兩位公子罷。”陶氏正哭得悽悽慘慘,耳中聽着梁氏這話,不由自主地擡頭看了看梁氏,卻看梁氏臉容端莊美麗,神色關切溫和,頓時哽了哽,再要哭,卻是接不上了。

梁氏看陶氏不哭了,這才道:“說來,這會子也早,我們換了轎子再求見宸妃娘娘也使得,只是那轎伕摔了後,我大嫂好意當時就請了個郎中來瞧一瞧,也免得耽誤了傷勢。不成想郎中竟說轎伕一點病也沒有,可他摔得那樣,大街上那許多人都瞧着呢。細想來,許是和陰祟的事沾了邊兒,故此上天示警,不然怎麼能這樣。”

陶氏聽着梁氏這些話,嘴脣都抖,掙扎着道:“二奶奶這是什麼意思?”梁氏滿臉驚異地看着陶氏,輕聲道:“淑人還不明白嗎?淑人要是不明白,只管往大街上聽聽。”

卻是那個轎伕之所以會腿軟,是因着早晨吃的饅頭裡有瀉藥,量極輕,不過泄個一兩回的量,偏擡轎是個體力活,將藥力催發,果然當街發作。待他泄了兩回之後,再請個走街串巷的郎中來又能瞧出什麼?而因梁氏品秩關係,不能單獨遞帖子,是以這出事的轎子必要是馮氏的,如此這樣,兩個人才好一起折返。

如此一來,馮氏與梁氏兩個是要往未央宮去的,偏叫這等古怪的事攔在了半路,偏還是朱雀大街這樣熱鬧的地界,不用半日就好傳得沸沸揚揚。若是陶氏再將承恩候府心如鐵石不肯搭救個幼兒的話往外說,只消稍加引導,那轎伕忽然失禁忽然痊癒的事便好與前護國公府的事蹟聯絡起來。

巫蠱事有違天和,也難怪上天示警,不叫承恩侯世子夫人進宮也是有的。這是其一,其二,唆使陶氏的人可還躲在暗處呢。她即能通過陶氏來構陷逼迫她們,她們自也好利用陶氏反將她一軍。

雖以陶氏的心思還想不着第二層,可承恩候府指定着不會幫她這層,陶氏還是想得明白的。更明白了梁氏昨兒那些話不過是哄她的,有了今日這事,她再往外頭說甚,都沒用了。陶氏又氣又恨又急,搖搖晃晃地站起身道:“二奶奶真是好心思,你這樣算計落魄的人就不怕報應嗎?”

梁氏冷笑道:“原是李家立心不正,纔有如此下場如此報應。”陶氏叫梁氏這話刺得眼前發黑,恨聲道:“我女兒何曾害過你們!”梁氏哼哼一笑,道是:“陶淑人這話好沒道理,若不是令嬡嫁了這個丈夫,尊夫還做不得散議大夫哩。”陶氏聽着這句,再站不住倒退了幾步,將身子靠在几上,把手點了梁氏,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得,半刻才轉過身,想着愛女與外孫已是必死無疑,心上似萬把鋼刀攪動一般,踉踉蹌蹌地前行,若不是有丫頭們扶着,只怕陶氏連承恩候府的門也出不來。

梁氏看着陶氏跌跌撞撞地出去,臉上倒是一笑。她爲人素來穩重大方,玲瓏乖巧,今兒這般鋒芒畢露實在是爲着故意激怒陶氏。陶氏會來承恩候府脅迫着她們去求情是聽了人挑唆。即如此,若是不獨事不遂她反受羞辱,以陶氏性情,怎麼肯放過那人,多半兒會尋到門上去。有了陶氏這個引路人,謝顯榮要查甚自然容易許多。

四日後,李源、唐氏等人依律行刑,闔家上下大小男女老少總計有百十來口,其中老的是李源與唐氏兩個,少的是幾個孫兒孫女,最小的正是陶氏才十個月的外孫子揚哥兒,正是什麼也不懂的時候,還張了圓溜溜的大眼四處看瞧,見着爹爹李演武還咧了嘴笑。倒是年長些的那些孩子還知道害怕,卻已怕得哭不出聲了。

李演武見着兒子不由自主的雙淚交流,原是揚哥兒已瘦得只剩一個大頭。卻是揚哥兒還未斷奶,可他的奶孃不過是外頭尋來的,自然不受連累。揚哥兒沒了奶吃,莫說只長了四顆乳牙,便是牙出齊了,大獄中又能有什麼吃食,可不就瘦了。李演武見着兒子笑嘻嘻渾不知死之將至的模樣,心痛如絞。

大理寺卿羅士信奉旨監斬,先按着花名冊一個個驗明正身,待念着揚哥兒名字時,是李演武之妻隋氏代答,李演武聽在耳中,心痛如絞,又看羅士信拔出火籤,做勢要擲。李演武心知只消這火籤墜地,連着揚哥兒一起,一家子一塊兒人頭落地。也不知他是怎樣想的,忽然就喊道:“大人,罪人有冤枉要申!”

從來刑場規矩,但凡人犯喊冤必要暫停行刑給人犯個申訴的機會,不然事後查證,人犯確有冤枉,監斬的就有罪名,是以羅士信只得將火籤暫時擱下,令軍士將李演武押至面前,問他:“此案經三法司會審,聖上訂讞,證據確鑿,是個鐵案,你竟還有冤可申。”

李演武回頭瞧了眼李源,李源如今鬚髮如雪,臉上皺紋如阡陌縱橫,瞧着就是個年紀古稀的老人,哪裡還有半分國公的威風,李演武的心腸就軟了下來。可再瞅一眼已叫前後哭聲嚇得大哭的揚哥兒,這孩子這般小,連着爹孃也不會叫,就要陪着喪命,更是可憐。李演武的心腸又硬了起來,終於回身對着羅士信磕了個頭道:“事涉沈如蘭通敵案,不見聖上,罪人不敢擅言。”

羅士信哪裡知道這李演武要說的竟是這七八年前的案子,一時遲疑了。那案子當年也是乾元帝欽定,沈家一般是闔族赴死,二百餘口人,血將刑場上鋪的沙子都染成了紅色,再沁入沙子下的土地,兩三年之後血色才淡,十分悽慘。可此案已過去這些年,李演武提及是要作甚,莫非是想拖延些時日?

羅士信心上驚疑不定,只李演武即言說此案有內情,場上這許多人,羅士信便不好壓下去,不然揭發,輕則丟了烏紗,重則性命也未必保得住。是以羅士信便命暫緩行刑,親自去見乾元帝。

乾元帝聽着李源庶子李演武臨刑喊替沈如蘭喊冤,到底沈如蘭的案子是他欽定,看着有人替沈如蘭喊冤,自然驚訝。一時想着李演武或是藉此拖延些時候;一時想着李演武或是怕死,虛構些故事來搏個活命的計劃;一時又想,莫不是當時沈如蘭當真的冤枉的,李演武知情,如今人之將死,所以肯還沈如蘭個清白。一時又想,李演武即知道,旁的還有多少人知道?

不想乾元帝這裡左思右想,宣室殿後殿中的玉娘也是體如篩糠,要靠着牆才能穩住身形。

當年沈如蘭畏戰,固然是受李源脅迫,可實情上也確是誤了戰機,叫降職也算不得十分冤枉,可從家中搜出的那封通敵書信,實實在在地冤枉了。旁的且不說,便是沈如蘭當真是通敵了,也不能蠢到將這樣的鐵證擱在家中,這是怕命太長了嗎?偏是乾元帝匆匆定下罪名,從此沈家飛灰湮滅,剩她一個孤零零在這世上,若不是趙騰與陳奉兩個救她,沈家早已死盡死絕。

經此慘變,玉娘如何不恨,如何不怨,是以親耳聽着有人道是沈如蘭是叫人冤枉的,玉娘恨不能衝到殿前,求乾元帝將李演武調來細問。若是李演武當真能證明沈如蘭是冤屈的,還沈家以清白,放他李家幾口人活路也未嘗不可。

玉娘挪了兩步又停下了,她這一出去便是招認自家不是謝玉娘是沈昭華了,以乾元帝的脾性,立時就要問她欺瞞之罪,至於李演武所說的沈如蘭有冤,多半兒不會再提,沈家的冤屈再無昭雪之日。玉娘想在這裡終於站住腳,凝神聽着殿外,卻聽乾元帝道:“暫緩行刑,將他帶過來。”

聽着乾元帝這句,玉娘只覺沈家冤枉昭雪有日,不禁悲喜交集,眼中珠淚滾滾而下,可又怕人瞧着倒是功虧一簣,側面舉袖將眼淚擦了。也虧得她素來不愛塗脂抹粉,擦了眼淚定了定神,倒也是平日模樣,挪步往前殿去了。

又說乾元帝正等羅士信將李演武提來,看着玉娘從後殿出來,雖是中心煩惱,臉上帶出些笑來,對着玉娘伸出手:“過來。”玉娘臉上帶些淺笑,走至乾元帝面前,叫乾元帝一拉便跌進他的懷裡。

玉娘坐在乾元帝懷中,看乾元帝眉間有些愁容,故意裝個不知道,探手在他臉上摸了摸,輕聲道:“聖上,您不喜歡呢。”乾元帝盯着玉孃的臉看了會,纔將玉孃的手握住,嘆了口氣,卻是沒說甚。

第184章 血泊家事第360章 有罪第203章 逼迫第376章 會面第397章 各自第233章 進見第148章 □□第136章 追問第375章 尋花第164章 種因第291章 招認第208章 切齒第365章 孝子第190章 慈父第406章 辯冤第149章 滅口往事轉機第341章 擬名第90章 買妾第53章 對峙第385章 突然第264章 明白第173章 意外第334章 下場第316章 委屈第58章 懷恨委屈第182章 心胸第103章 掙扎第363章 弟兄第412章 安慰第203章 逼迫第80章 出洞第176章 自薦毆傷第301章 起意第84章 婕妤第345章 斷案第347章 恩情壽宴第66章 顯榮第221章 異味第178章 杯羹第326章 索賄第329章 警示第253章 陳氏第90章 買妾第352章 送酒第322章 懿旨封號第237章 膽子誤傷第306章 不如第79章 引蛇第352章 送酒第162章 挑釁第61章 謀劃第113章 事發第156章 斷結第297章 靈慧第211章 比照第289章 秘密第363章 弟兄第169章 斷魂第213章 計短阿嫮第281章 畏懼第237章 膽子誤傷起風第169章 斷魂第113章 事發第199章 惹事第279章 虛禮陛見第303章 和離第391章 獻計第122章 發動第381章 波折第257章 君言故人第67章 擡舉第306章 不如第380章 巧言第248章 聽勸第63章 訓斥第347章 恩情第255章 相術第354章 笑話第378章 引誘第246章 誤會第277章 動作第325章 再見第297章 靈慧第66章 顯榮進宮第102章 疑問第200章 宣召
第184章 血泊家事第360章 有罪第203章 逼迫第376章 會面第397章 各自第233章 進見第148章 □□第136章 追問第375章 尋花第164章 種因第291章 招認第208章 切齒第365章 孝子第190章 慈父第406章 辯冤第149章 滅口往事轉機第341章 擬名第90章 買妾第53章 對峙第385章 突然第264章 明白第173章 意外第334章 下場第316章 委屈第58章 懷恨委屈第182章 心胸第103章 掙扎第363章 弟兄第412章 安慰第203章 逼迫第80章 出洞第176章 自薦毆傷第301章 起意第84章 婕妤第345章 斷案第347章 恩情壽宴第66章 顯榮第221章 異味第178章 杯羹第326章 索賄第329章 警示第253章 陳氏第90章 買妾第352章 送酒第322章 懿旨封號第237章 膽子誤傷第306章 不如第79章 引蛇第352章 送酒第162章 挑釁第61章 謀劃第113章 事發第156章 斷結第297章 靈慧第211章 比照第289章 秘密第363章 弟兄第169章 斷魂第213章 計短阿嫮第281章 畏懼第237章 膽子誤傷起風第169章 斷魂第113章 事發第199章 惹事第279章 虛禮陛見第303章 和離第391章 獻計第122章 發動第381章 波折第257章 君言故人第67章 擡舉第306章 不如第380章 巧言第248章 聽勸第63章 訓斥第347章 恩情第255章 相術第354章 笑話第378章 引誘第246章 誤會第277章 動作第325章 再見第297章 靈慧第66章 顯榮進宮第102章 疑問第200章 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