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情

作者有話要說:  說來宮中哪個皇子不想着大位,哪個有子的皇后妃嬪不想着做太后,原也不是什麼大罪過,只這種想頭不好宣之於口罷了,尤其從皇帝口中說出,簡直就有說這對母子有不臣之心了。李皇后哪裡當得住這個罪名,一行墜淚一行拜下。

感謝

思想寶寶之母扔的一顆地雷。

================================================================

玉娘看着李皇后這副模樣,心中雖有快意,可一想着她沈家一百六十餘口性命雖是乾元帝下的旨,起因卻是護國公李源爲着他的護國公爵位,爲着眼前這個李媛的皇后位,便覺不足,更有意挑起乾元帝的怒氣來,當下把手按在乾元帝胳膊上,輕聲勸道:“聖上給殿下留幾分顏面罷,妾大膽說句,殿下待着五殿下倒是一片慈母心腸,宮中無人不知的。”

這話猶如火上加油一般,乾元帝頓時冷笑,向着李皇后道:“好一個慈母心腸。”又看了眼懷中的玉娘,他起先倒是想將景寧挪過來給玉娘養着,以玉孃的溫柔和順,也能將景寧照應好,轉念又想到,一來,玉娘如今又要操持宮務又有寶康要照料,已然辛苦,捨不得再叫她操勞。二則,景寧的生母即不討乾元帝喜歡,養母更是乾元帝厭惡的,便不肯擡舉他。左右皇子長到六歲都是要挪去廣明殿的,早些過去也無妨,當時就道,“朕瞧着皇后身子不好,景寧也大了,不宜再叫皇后操勞,就挪到廣明殿罷。你也覺得,皇后身子不好,就叫自己好好在自己宮中呆着,沒有朕的旨意就不要出來了。也別叫人打擾了皇后休養。”

後頭那句話是對着玉娘說的,竟是不許李皇后出來,也不許人進宮探望李皇后,這同將李皇后幽禁起來又有什麼分別,如今的皇后之位與李皇后來說,不過是個虛銜了。玉娘雖覺稱心,到底還是做了副遲疑地神態,對着乾元帝道:“是,”

李皇后萬沒想着,乾元帝這一番動怒不獨薅了護國公身上的實職,還要將景寧挪出去,又將自家與母家隔絕,分明是厭極了自家,連着一絲希望也不肯給了,頓時癱在地上,連着眼淚也流不出了,顫聲對着乾元帝道:“聖上就如此絕情嗎?”

(上接作者有話說)

乾元帝瞥了她眼,向左右道:“還不扶皇后回去?”太監宮娥們聽說,只得過來將李皇后從地上扶起,又有個宮娥將李皇后脫簪請罪時拔下的兩支金簪撿起來。

李皇后垂眼看了看那對金簪,驀然想起當日昭賢妃還是才人時住在椒房殿裡,也曾在椒房殿中脫簪請罪,不想還沒兩年,竟以顛倒若此,這都是乾元帝不分青紅皁白地偏愛那妖妃的緣故。可拿=着妖妃憑什麼能叫乾元帝這樣愛她?無非是靠着她那張臉!李皇后想在這裡,心頭的惡念竟是不可抑止。

合歡殿的宮娥太監們簇擁着李皇后出了合歡殿,將她交在椒房殿的人手上,金盛臉上凝重地將乾元帝的話與黃女官說了,只道:“娘娘說了,雖五殿下挪到了廣明殿,她還能照看一二,還請殿下放心。”

李皇后在肩輿上聽着這話,竟是哈哈哈笑了兩聲,雙眼閃亮地看了看合歡殿,向着金盛招一招手,金盛趨步過來,彎下腰道:“殿下有什麼吩咐?”李皇后在肩輿上俯下身,在金盛的耳邊道:“你去問問你們娘娘,想不想知道聖上爲何這樣偏愛她?”說了又擡起頭來,向着合歡殿上的匾額看了眼,道:“走!”臉上沒了哀慼之色,雙脣抿得緊緊地,顯出嘴角兩道深溝來。金盛看着李皇后的模樣,只覺李皇后彷彿有着什麼不一樣了一般。

又說乾元帝打發走了李皇后,又向玉娘道:“景寧挪出來後,他身邊的人你都換過了。”玉娘情知這是爲着如今景寧身邊的人是李皇后安排的,要是依舊由這些人照應,景寧與李皇后之間日後未必無情。可如今將人都換過了,景寧又只有兩三歲,沒人在他身邊說,過得幾年也就能將李皇后忘得乾乾淨淨,這是乾元帝一絲情面也不給李皇后與護國公一系留了。想他當日能那樣對沈如蘭,如今這樣對護國公也不出奇。進而他能這樣對着李皇后,如何未必不能這樣對自家,玉娘越想越發覺得心寒,自寶康出生後已軟了些的心腸又硬了起來,垂了眼緩聲道:“是,妾知道了。”

乾元帝看着玉娘溫順神色,將她的臉摸了兩摸,緩聲道:“你多操心些,左右那孩子沒了親孃,你多疼他,他日後自然親近你。咱們有兒子,他便是咱們兒子的助力,若是咱們運氣不好,你有他,下半世也不用愁。”玉娘微微笑道:“妾明白。聖上這是爲着妾好。”乾元帝在玉娘鼻子上點了點,又在她眼上親了親,笑道:“還算你有良心。”玉娘臉上微微一笑,往乾元帝胸前靠了靠,將臉藏在他懷中,將眼中的冷淡遮了過去。

且說景和那裡也沒料着事情會這樣風雲突變,看着彷彿到了絕境的謝逢春轉眼間化險爲夷,還了一身清白。他是個精明的,仔細想了回也就知道上了當,猜度着那個屍身正是爲着他們準備的,是個引蛇出洞之計。

景和心中一瞬懊惱如何自家下手緩了緩,一瞬又有些佩服那位昭賢妃的聰慧果決,竟能反擊得這樣漂亮,看着不顯山不露水地,就將護國公一系廢了,連着自家與高貴妃手上的人脈都有了損失。旁的不說雖吳一貫等人緩了緩,並未搶在頭裡,至多跟着人附和兩句,雖乾元帝性窄,然法不責衆,他要遷怒記恨的,也是搶在頭裡那幾個,還輪不着跟風的。可到底不太好出聲的了,不然以乾元帝那肯記恨的性子,指不定就兩回並做一回處置了。

如今看來,也只有承恩候那位留在老家的姨娘倒像是個把柄,若是她沒個錯處,爲何承恩候一家子進京定居,偏將她留着了?不獨留着,所關處還佈置成了個佛堂,想是犯了什麼過失,這纔有此下場。只看着承恩候一家子進京,這位姨娘心中未必無怨,若是能將她握在手上,許能套出些話也未可知。只是如何將那個人搞在自己手上又不叫昭賢妃知道,倒是是個問題。

景和正想,就聽着廣明殿中一陣人聲,這是自景淳叫乾元帝關了後,廣明殿中頭回這樣熱鬧,景和推了窗向外一看,卻見宮娥太監們來來回回地整理景淳從前住的那間屋子,象是有人要住過來的模樣。

說來乾元帝一共五子,長子景淳已關了起來,並未聽着恩旨要將他挪出來,三子景明也早搬了過來,因受母兄連累,如今的景明也不太叫乾元帝喜歡了。皇四子早夭,餘下的便是景寧了,可照着年歲,景寧還不到搬進來的時間。

景和眉頭動了動了,正要問話,就看着門前的太監宮娥們紛紛跪倒,就有四個宮娥先走了進來,後頭又跟着一頂肩輿,直擡了進來,肩輿上坐了個十七八歲的麗人,梳着流雲髻,鬢邊只插着半隻巴掌般大的一朵羊脂白玉雕成的玉芙蓉,和她的粉面相稱,也不知道是玉白還是她的臉頰更白,竟然是昭賢妃。

看着昭賢妃過來,景和只得從自家偏殿中出去,走在玉娘肩輿前請安。

看着景和拜下去,玉娘脣邊就綻了些笑容,慢慢吞吞地道:“原來是三殿下也在,今兒沒去書房嗎?”景和想了想,回道:“昭母妃日夜辛苦,凡事都要周全妥帖,操心如此,還要念着兒臣學業,兒臣如何敢當。”

這話中就有暗指玉娘百般謀劃的意思,原是景和到底年輕氣盛,看着玉娘一副自若模樣,自家一番辛苦卻付諸了流水,有些忍不住氣,話纔出口就生了懊惱,正要挽回,就看着昭賢妃點頭道:“你叫我一聲母妃,我問一問你也是應該的。” 景和不想玉娘對自家的暗示如充耳不聞一般,又擡頭看了玉娘一眼,倒是看着昭賢妃把眼光都落在正在收拾的偏殿上。

景和又想了想,仗着自家是兒子,年齡又小,索性裝個無知,笑問道:“昭母妃要收拾屋子,可是大哥要回來了嗎?”

玉娘看着宮娥太監們收拾的偏殿,恍若無事地道:“聖上說殿下身上不好,要將五皇子挪出來,就在廣明殿住着,三皇子也大了,以後多照顧照顧弟弟罷。”

景和不想還不到四歲的景寧要過來,一瞬間都是想着只怕是這位昭賢妃在乾元帝跟前進了什麼讒言,就將景寧從李皇后身邊帶開,只不知她爲什麼不留在身邊養,日後也好做個臂膀。想在這裡,不由自主地擡頭瞧了昭賢妃一眼,也不知這位昭賢妃忽然想着了什麼,眼中忽然露出一絲黯然來,像是春日的湖面上掠過了一道烏雲。

便在此時景和腰間繫玉佩的絲絛不知怎麼忽然鬆了,那枚同心如意佩噠地一聲掉在地上,裂了一道細縫。玉娘聽得動靜,垂下眼來,正看着景和彎下腰去,不以爲意地又將頭轉了過去。

又說承恩候謝逢春先是牽進了一樁命案,轉眼又成了清白的,連着父納子妻爲妾的事也成了構陷,雖承恩候自家算是行得正坐得端,可其間乾元帝表露的明晃晃地偏心也是有目共睹,承恩候府倒是比往日更熱鬧些,投拜帖下帖子的絡繹不絕。

因玉娘從宮中遞出話來,只說如今事雖了,可護國公不是個肯認輸的,必然愈將承恩候府看緊了,務必要謹慎爲上。有了這回的教訓,謝逢春父子三人愈發覺着京中處處都是陷阱,凡事總要謹慎小心爲上,是以都以謝懷德要參加會試爲由一概推卻了。只外頭的人好推,家中的禍患卻是不能不除,那禍患便是衛姨娘。

起先馬氏聽着這回的禍患的由頭是衛姨娘時也不大敢信。只爲衛姨娘是她從孃家帶了來的,她當時之所以看中她,擡舉她與孟姨娘分寵,一來是衛姨娘是她馬家的家生子,一家子都在馬家,拿捏起來方便,二則,也是看衛姨娘有幾分姿色,爲人又老實本分的緣故。哪裡知道,這十幾二十年竟是養成了一條狼,在不提防的時候,叫她咬了一口,若不是玉娘反應迅捷,一家子都要叫她拖累了,自然氣恨交加,直嚷着要將衛姨娘拖出去打死。

還是馮氏勸道:“如今宋姨娘的事才了,多少人還盯着我們家呢,忽然將個姨娘打死,豈不是叫人疑心?倒是白辜負了娘娘的一番辛苦?”

馬氏聽着馮氏的話,也覺有些道理,到底忍不下這口氣又問:“那依着你的意思如何?”馮氏微微笑道:“母親若是放心,將衛姨娘放給媳婦料理便是。”馬氏看了馮氏兩眼,緩緩點了點頭。馮氏直起腰,將站在馬氏身後的洪媽媽看了眼。

洪媽媽同衛姨娘一般,都是馬氏的陪嫁丫頭,因着樣貌普通,當時馬氏要挑人時便沒選上她,後來到了年紀就由馬上做主,嫁了謝逢春鋪子上的一個管事,依舊回來做馬氏身邊的管事媳婦,到如今也算得有些體面,念着從小的情分,對衛姨娘也有些憐憫。這回聽着衛姨娘做下這等事來,知道衛姨娘這回定是凶多吉少,看着少奶奶面上含霜地看着自家,口中就有些發乾。

第96章 鎖宮記名第398章 真假第376章 會面第59章 阿花第55章 陷阱毆傷第366章 側目第148章 □□第413章 定奪第372章 試探第189章 交手第383章 糾結第382章 驚魂第三百二十五章第170章 傳問第113章 事發第333章 投子第208章 切齒第118章 抽芽第49章 淑妃第49章 淑妃第104章 混水第158章 突變第178章 杯羹第143章 攻訐第149章 滅口第224章 易轍第288章 鐵證第166章 幼年第340章 遠慮第124章 寶康第207章 怒氣第240章 驚怒第390章 威逼第397章 各自委屈第87章 喜歡第238章 自解第106章 解禁不諧第354章 笑話第287章 特諭第302章 議定第415章 母子 ...第174章 雙情第249章 無情第290章 原來阿嫮第244章 答允病了第259章 勸說第380章 巧言第65章 心思第99章 斷絲第208章 切齒第138章 偶然心思第136章 追問第357章 嘲諷第124章 寶康第129章 侯府第80章 出洞第129章 侯府第222章 冤枉借刀第144章 趙氏第56章 委屈第90章 買妾第287章 特諭第90章 買妾不平第213章 計短驚嚇第78章 計成第268章 算計第133章 端倪第212章 張氏父女第66章 顯榮第413章 定奪第254章 朝雲第340章 遠慮第222章 冤枉第111章 許諾第115章 打壓第346章 姻緣第363章 弟兄第390章 威逼第215章 謀局第313章 倉皇第84章 婕妤第372章 試探第178章 杯羹第321章 驚覺慈悲第201章 賤人第125章 不平第69章 合歡
第96章 鎖宮記名第398章 真假第376章 會面第59章 阿花第55章 陷阱毆傷第366章 側目第148章 □□第413章 定奪第372章 試探第189章 交手第383章 糾結第382章 驚魂第三百二十五章第170章 傳問第113章 事發第333章 投子第208章 切齒第118章 抽芽第49章 淑妃第49章 淑妃第104章 混水第158章 突變第178章 杯羹第143章 攻訐第149章 滅口第224章 易轍第288章 鐵證第166章 幼年第340章 遠慮第124章 寶康第207章 怒氣第240章 驚怒第390章 威逼第397章 各自委屈第87章 喜歡第238章 自解第106章 解禁不諧第354章 笑話第287章 特諭第302章 議定第415章 母子 ...第174章 雙情第249章 無情第290章 原來阿嫮第244章 答允病了第259章 勸說第380章 巧言第65章 心思第99章 斷絲第208章 切齒第138章 偶然心思第136章 追問第357章 嘲諷第124章 寶康第129章 侯府第80章 出洞第129章 侯府第222章 冤枉借刀第144章 趙氏第56章 委屈第90章 買妾第287章 特諭第90章 買妾不平第213章 計短驚嚇第78章 計成第268章 算計第133章 端倪第212章 張氏父女第66章 顯榮第413章 定奪第254章 朝雲第340章 遠慮第222章 冤枉第111章 許諾第115章 打壓第346章 姻緣第363章 弟兄第390章 威逼第215章 謀局第313章 倉皇第84章 婕妤第372章 試探第178章 杯羹第321章 驚覺慈悲第201章 賤人第125章 不平第69章 合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