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大理寺奇冤換和議 忠烈記結語說君臣

〖大理寺奇冤換和議~忠烈記結語說君臣〗

詩曰:

中興昏主共奸相,害盡忠良似紂王。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趙家江山英雄血,志在王圖與霸業。

偉績豐功千年在,著寫傳奇萬世新。

話說時至五月,朝廷置兩淮、江東西、湖廣京西三道總領軍馬錢糧官,仍掌報發御前軍馬文字。賻恤戰沒將士。詔韓世忠候御前委使,岳飛同張俊往楚州措置邊防,總韓世忠軍還駐鎮江。天子先令二人見秦檜於政事堂。

秦檜見二人道:“陛下令你二人捃摭世忠軍事,至楚州小心自衛。”張俊聽了,眨目不語。

岳飛慨然道:“公相命飛以自衛,果何爲者?”

秦檜見岳飛有此一問,愣了一愣,皺眉怒道:“激其軍,使爲變,因得以罪世忠耳!”

岳飛聽罷,勃然大怒,厲聲道:“若使飛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於公相者。”說罷,起身而去。

張俊見岳飛獨自去了,與秦檜道:“岳飛這廝不識時務的人,恩相不到得和他一般見識。且請息怒,俊願聽計。”秦檜聽了這話,餘怒未平,呷了兩口茶,乃與張俊低言數語。張俊亦別了秦檜,出尋岳飛,同至楚州,已是六月。

秦檜將議和,故遣張俊、岳飛往楚州,總率淮東全軍,還駐鎮江府。是時,秦檜拜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封慶國公。

詔有司造克敵弩,韓世忠所獻也。帝謂宰執道:“世忠宣撫淮東日,與敵戰,常以此弩勝。朕取觀之,誠工巧,然猶未盡善。朕籌畫累日,遂增二石之力而減數斤之重,今方盡善,後有作者,無以加矣。”

秦檜阿諛道:“百工之事,皆聖人作,非諸將所及也。”

再說張俊、岳飛至視世忠軍,張俊知世忠忤檜,欲與岳飛分其背嵬軍道:“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軍,朝廷意可知也。”

岳飛斷然道:“豈有此理?世忠歸朝,楚州之軍,即朝廷之軍也。”張俊大不悅。

張俊、岳飛至楚州,岳飛入城祭奠趙立英靈。張俊居於城外,中軍統制王勝引甲軍而來。有人告張俊道:“王勝有害樞使意。”

張俊亦懼,使人問之:“將士何故擐甲?”

王勝道:“樞使來點軍,不敢不貫甲耳。”張俊乃命卸甲,然後見之。岳飛視兵籍,始知韓世忠止有衆三萬,而在楚州十餘年,金人不敢攻,猶有餘力以侵山東,爲之嘆服。時統制河北軍馬李寶戍海州,岳飛呼至山陽縣,慰勞甚悉,使下海往山東牽制,李寶焚登州及文登縣而還。

張俊、岳飛同行楚州城,張俊欲修城爲備,岳飛道:“當戮力以圖恢復,豈可爲退保計?”張俊變色。會世忠軍吏景著與總領胡紡言:“二樞密若分世忠軍,恐至生事。”胡紡上之朝,秦檜捕著下大理寺,將以扇搖誣世忠。岳飛馳書相告韓世忠以秦檜意,世忠乃見帝自明。張俊於是大憾岳飛,遂倡言岳飛議棄山陽,且密以岳飛報世忠事告秦檜,秦檜大怒。張俊則以海州在淮北,恐爲金人所得,因命毀其城,遷其民於鎮江府。人不樂遷,莫不垂涕。張俊遂總世忠之兵還鎮江,惟背嵬一軍赴行在。

六月下旬,罷太保、三京等路招撫處置使、雍國公劉光世,爲萬壽觀使。金人始渝盟,劉光世嘗請以舒、蘄等五州爲一司,選置將吏,宿兵其中,爲籓籬之衛。諫官万俟禼言:“光世欲以五州爲根本,將斥旁近地自廣,以襲唐季籓鎮之跡,不可許也。”及三大將既罷,光世入朝,因引疾乞祠。

帝謂大臣道:“光世勳臣,朕未嘗忘。聞其疾中無聊,昨日以玩好物數種賜之,光世大喜,秉燭夜觀,幾至四更。朕於宮中,凡玩好之物,未嘗經目,止須賜勳舊賢勞耳。”光世既罷,遂寓居永嘉。

秋七月,秦檜上《徽宗實錄》,遷少保,加封冀國公。進修撰以下各一官。以翰林學士範同參知政事,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魏良臣權尚書吏部侍郎。張俊、岳飛也已回朝。乃以少師、樞密使、濟國公張俊爲太傅,進封廣國公,賜玉帶,以張俊首抗封章請歸部曲也。樞密使張俊復往鎮江措置事務,副使岳飛留行在,以二人議事不葉故也。

卻說兀朮有求和意,縱莫將、韓恕二人自涿州歸宋報之,並遺秦檜書道:“爾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爲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

秦檜得兀朮之書,先告於天子,帝諭大臣道:“此殆上天悔禍,敵有休兵之意爾。”

秦檜道:“每恨敵情難保,未能仰副陛下憫亂之意。”而後辭了天子,歸家喚其妻王氏於東窗下,密謀道:“我本意將韓世忠下獄,奈何岳飛作梗,如之奈何?況且北邊金兀朮有書信來,必殺岳飛,方能和議。”

王氏笑道:“汝爲宰相,卻無計較?岳飛願做好人,可先除之後快。”

秦檜問道:“怎地下手?”

王氏笑道:“這有何難?可使與岳飛有恨之人,上書彈劾,罷其樞密副使,而後再使其下統制誣其謀反,罪可定矣。”

秦檜大笑,誇讚道:“夫人女諸葛也。”檜亦以岳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至是岳飛自楚州歸,始定計殺飛矣。

秦檜以右諫議大夫万俟禼與岳飛有怨,風万俟卨早朝彈劾岳飛,疏言:“樞密副使岳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墜。今春敵兵大入,趣飛掎角,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久之一至舒、蘄,匆卒復還。幸諸帥兵力自能卻敵,不然,則敗撓國事,可勝言哉!比與國列按兵淮上,公對將佐謂山陽爲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遠近聞之,無不失望。望免飛副樞職事,出之於外,以伸邦憲。”

帝謂大臣道:“岳飛倡議不修楚州城,蓋將士戍山陽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朕何賴焉!”

秦檜道:“飛意如此,中外或未知也。”岳飛得知,累章請罷樞柄。

時至八月初九,右諫議大夫万俟禼既劾岳飛罪,未報。秦檜又使御史中丞何鑄、殿中侍御史羅汝楫復交疏論之,大略謂:“飛被旨起兵,則略至龍舒而不進;銜命出使,則欲棄山陽而不守。以飛平日,不應至是,豈非忠衰於君邪!自登樞筦,鬱鬱不樂,日謀引去。嘗對人言:‘此官職,數年前執政除某而謀不願爲者。’妄自尊大,略無忌憚。近嘗倡言山陽之不可守,軍民搖惑。使飛言遂行,則幾失山陽,後雖斬飛何益!乞速賜處分,俾就閒祠,以爲不忠之戒。”万俟卨章四上,又錄其副示之。朝廷遂罷少保、樞密副使岳飛復爲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岳飛不死,秦檜志未伸也。

那秦檜、張俊又謀以張憲、王貴、王俊皆岳飛將佐,使其徒自相攻發,因及岳飛父子,庶主上不疑。秦檜又諭張俊令劫王貴、誘王俊誣告張憲謀還岳飛兵,命軍器少監鮑琚如鄂州根括宣撫司錢穀。

張俊得了秦檜鈞旨,乃招王貴道:“去歲潁昌,汝臨陣怯戰,岳雲將事告知岳飛,岳飛大怒欲斬汝,得諸將求免,仍脊杖四十,可有此事?”

王貴道:“卻有此事,不知樞相何意?”

張俊道:“話不長說,岳飛惡了秦相,必欲除之,汝乃岳飛統制官,可有憑證使其有口難言?”

王貴道:“相公爲大將,寧免以賞罰用人,苟以爲怨,將不勝其怨矣。”轉身欲去。

張俊大喝一聲:“來時容易,去時則難。”兩邊各撞出二十軍健,將王貴一頓棍棒,打翻在地,繩捆索綁。

張俊又道:“汝若識時務,須不連累家小。”

王貴只叫道:“嶽萬壽實不曾有罪。”

張俊怒道:“你這廝好個賤骨頭,今日先把你下在牢裡,明日差人取你家眷,一併收押。”

王貴聽了這話,只得叫道:“樞相且慢,只有一句,我親耳聽得,或可爲證。”

張俊道:“何話?”

王貴道:“嶽侯曾言:‘己與太祖俱三十歲建節’。”張俊聽了大笑,令人與王貴鬆綁。

張俊又招鄂州前軍副統制王俊,誘道:“汝雖爲岳家軍統制,實乃國家將士,朝中秦相掌權,汝建功立業,就在今朝。”

這王俊善告訐,號“雕兒”,以奸貪屢爲張憲所裁,本是個吃裡爬外的人,聽這話便曉了八分意,說道:“王俊不才,願聽教誨。”張俊乃自爲狀付王俊,妄言副都統制張憲謀據襄陽爲變,還岳飛兵,令告王貴,使王貴執張憲。

張憲未至,張俊預爲獄以待之。屬吏王應求白張俊,以爲樞密院無推勘法。張俊不聽,親行鞫煉,使張憲自誣,謂得岳雲書,命張憲營還兵計。張憲下獄中,被掠體無全膚,竟尤不伏。張俊手自具獄成,告秦檜械張憲至行在,下大理寺。

九月乙卯,天子詔:“左武大夫、忠州團練使劉光遠赴行在奏事,仰秀州守臣方滋不移時刻津遣,須管來晚到行在。”光遠乃光世之弟也。時金國都元帥越國王兀朮以書來,朝議遣劉光遠往聘,而光遠方以贓罪爲監司所按,故趣召之。

翌日,光遠至行在,帝面諭以前罪一切不問,遂以爲拱衛大夫、利州觀察使,而左武大夫、吉州刺史曹勳亦遷拱衛大夫、忠州防禦使,令與光遠偕行。戊午,劉光遠、曹勳辭於內殿,遂命持金帥報書以行。

期間,右護軍都統制吳璘,引兵至秦州城下,川陝宣撫司都統制楊政,夜引兵入隴州界,徑趨吳山,與金人對壘。金帥胡盞與習不祝合軍五萬屯劉家圈,胡盞善戰,習不祝善謀,二人皆老於兵者,狃其常勝,且據險自固,前臨峻嶺,後控臘家城,進退有守,謂南軍必不敢輕犯。吳璘拔秦州,州將武誼降,遂率姚仲及金人戰於丁劉圈,敗之。楊政克隴州,破岐下諸屯。郭浩復華州,入陝州。吳璘及金統軍胡盞戰於剡家灣,大敗之,胡盞、習不祝僅以身入臘家城。

吳璘遂遣將張士廉等取間道以兵圍臘家城。金統軍胡盞在城中,吳璘急攻之。城且破,朝廷以驛書命吳璘,遂自臘家城受詔班師,楊政、郭浩皆引軍還。

宣撫副使胡世將聞之,嘆道:“何不降金字牌,且來世將處!”即日,胡世將以金人之俘三千人獻於行在,命利州路轉運判官郭遊卿,就俘獲中以聲音容貌驗得女真四百五十人,同日斬於嘉陵江上,斂其屍以爲京觀;餘皆涅其面,於界上放還。敵氣大沮。涇原經略使秦弼,以策應不及,致失胡盞,遂罷兵柄。商州管內安撫使邵隆,擊敗金知虢州賈澤,遂復虢州。郝晸討禽駱科,斬之。此皆九月事也。

金國都元帥兀朮將議和,引兵入侵,首破泗州,遂陷楚州以脅和,淮南大震。樞密使張俊在鎮江,遣其侄統制官張子蓋以輕兵屯維揚、盱眙之間,伺敵進止。

張俊不以兵渡江,恐妨和議,謂人道:“南北將和,敵謂吾怠,欲攄柘皋之忿爾。勿與交鋒,則敵當自退。”時右諫議大夫、知鎮江府、沿江安撫使劉子羽建議清野,盡徙淮南人於鎮江。民兵雜居,子羽撫以恩信,無敢相侵擾者,境內貼然。

既而金兵久不至,張俊以問子羽,子羽道:“此敵異時入侵,飄如風雨,今更遲迴,是必有他意。”至是宗弼遣劉光遠等還報,大略言當遣尊官右職、名望夙著者持節而來,蓋金欲速和故也。

荏苒光陰,已及新冬,有話即長,無話即短。十月中旬,秦檜欲興岳飛之獄,遣使捕岳雲至獄中,再誘岳飛證張憲事,乃密遣左右傳宣岳飛,只說略到朝廷另聽聖旨,嶽侯宣詔即時前去,卻引到大理寺。

嶽侯駭然道:“吾何到此?”才入門,到廳下轎,不見一人,止見四面垂簾。才坐少時,忽見官吏數人向前道:“這裡不是相公會處,後面有中丞請相公略來照對數事。”

嶽侯點頭道:“吾與國家宣力,今日到此何也?”言罷,隨獄吏前行至一處,見張憲、岳雲露頭赤體,各人杻械,渾身盡皆血染,痛苦**。大叫一聲,來解鐵鎖。兩旁牢子節級,一擁而出數十個,各持器械,來拿岳飛。

岳飛乃軍中大將,武藝過人,舉手之間奪過一條梃,打翻數十人,暴喝道:“吾乃國家重臣,誰敢無禮?”

只見有個當牢節級厲聲道:“岳飛,休得造次,有人告你謀反,拿你自是朝廷准許,還不棄了梃棍,速速伏法。”

岳飛聞聽,如雷轟頂,徐徐說道:“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牢子獄卒趁其出神,一頓大棒,將岳飛打翻,換了囚服,押在大牢裡,將他一雙腳匣着,又把木杻釘住雙手,哪裡容他鬆寬?

肅肅兔罝良弓藏,椓之丁丁走狗烹。

一朝大將冤屈死,遺恨千年忠烈魂。

岳飛既屬獄,何鑄以中執法與大理卿週三畏同鞫之。秦檜得知拿了岳飛,更指使獄中加倍拷打岳飛、岳雲、張憲三人,令其招供,自不必說。

次日天明,何鑄、週三畏方纔坐廳,左右緝捕觀察把岳飛押至堂上,已然遍體鱗傷,血透囚衣。週三畏使獄卒就廳上移過一把交椅,使岳飛歇腳。

何鑄手敲驚堂木,叫道:“岳飛叉手正立。”兩旁獄卒以杖擊地,同聲再斥。

岳飛只得站立,說道:“我曾統軍十餘萬,南征北戰,從來不懼,今日方知獄吏之貴也。”

堂上只聽何鑄開口說道:“下官御史中丞何鑄,堂下可是罪徒岳飛?”

岳飛道:“正是岳飛,非是罪徒。”

何鑄喝道:“原岳家軍統制王貴、王俊首告張憲欲還汝兵柄,現有證詞在此,豈容汝狡辯?”

岳飛道:“他二人卻說何話?”

何鑄道:“去把證詞與他看。”命左右把證詞付與岳飛。岳飛接過證詞看了,大笑數聲,一把扯碎,轉身裂裳以背示何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何鑄、週三畏見了錯愕不已。何鑄起身,睜眼細觀,汗流浹背。既而閱實無左驗,何鑄明其無辜,察其冤屈,至相府告之秦檜。

秦檜不悅道:“此上意也。”

何鑄道:“鑄豈區區爲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秦檜語塞。何鑄因岳飛惡了秦檜,秦檜乃心生一計,奏請天子,以何鑄籤書樞密院事,充金國報謝進誓表使。實乃明升暗降。又改命万俟卨、羅振替何鑄。週三畏知岳飛冤獄不可訴訟,即日掛冠而去,遊於江湖之間,不復爲官。按下不提。

當月,朝廷遣魏良臣、王公亮爲金國稟議使。韓世忠不以和議爲然,由是爲秦檜所抑。至是魏良臣等復行,世忠乃諫,以爲:“中原士民,迫不得已淪於域外,其間豪傑,莫不延頸以俟吊伐。若自此與和,日月侵尋,人情銷弱,國勢委靡,誰復振乎?”又乞俟北使之來,與之面議,優詔不許。世忠再上章,力陳秦檜誤國,詞意剴切,秦檜由是深怨世忠。言者因奏其罪,上留章不出。世忠亦懼秦檜陰謀,乃力求閒退。

天子遂罷揚武翊運功臣、太保、樞密使、英國公韓世忠,爲橫海、武寧、安化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奉朝請,進封福國公。世忠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童奴遊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

朝廷令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保順軍承宣使、鎮江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解元,升充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解元本韓世忠部曲也,至是代將世忠之軍,故擢之。

十一月己亥,範同罷,後貶筠州居住。責降李光爲建寧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辛丑,兀朮遣審議使蕭毅、邢具瞻與魏良臣等偕來。中旬,蕭毅等入見,始定議和盟誓。

再說籤書樞密院何鑄、知閤門事曹勳先至江北見了兀朮,兀朮遂遣何鑄等如會寧府見金主,進誓表於金。表曰:

“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爲界,已命周聿、莫將、鄭剛中分畫京西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里並南四十里爲界屬鄧州,其四十里外並西南盡屬光化軍,爲敝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籓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爲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早降誓詔,庶使敝邑永有憑焉。”曹勳等見金主,首以太后爲請。

金主道:“先朝業已如此,豈可輒改!”何鑄伏地不言,曹勳再三懇請,金主命歸館。是晚,館伴耶律紹文、楊用修至館,傳金主命來晨上殿。金主乃許歸微宗、鄭後之喪及帝母韋氏,遣何鑄等還。

兩國已和,金狼主遣護衛將軍撒改往軍中慰勞兀朮,兀朮朝京師,兼監修國史,進拜太傅。乃遣左宣徽使劉筈使宋,以袞冕圭寶佩璲玉冊冊康王爲宋帝。其冊文曰:

“皇帝若曰:諮爾宋康王趙構。不弔,天降喪於爾邦,亟瀆齊盟,自貽顛覆,俾爾越在江表。用勤我師旅,蓋十有八年於茲。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禍,誕誘爾衷,封奏狎至,願身列於藩輔。今遣光祿大夫、左宣徽使劉筈等持節冊命爾爲帝,國號宋,世服臣職,永爲屏翰。嗚呼欽哉,其恭聽朕命。”仍詔天下。賜兀朮人口牛馬各千、駝百、羊萬,仍每歲宋國進貢內給銀、絹二千兩、匹。兀朮表乞致仕,不許,優詔答之,賜以金券。金國皇統七年,以兀朮爲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如故。皇統八年十月,兀朮薨於會寧府,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十五年,諡“忠烈”,十八年,配享太宗廟廷。不提。

再說万俟卨受秦檜指使入臺,主岳飛冤獄,令人將岳飛押至當堂,見岳飛立而不跪,厲聲大喝道:“囚犯岳飛,見了本官,何爲不跪?”

岳飛喝道:“哪個是囚犯?吾爲國爲民二十載,你怎敢胡言亂語?嶽某罪在何處?觸了哪條王法?且與我道個明白!”

羅振等將王俊、王貴首告張憲、岳雲並岳飛反叛罪狀前來,說道:“國家有何虧負?你三人都要反背。”

万俟卨又道:“你與張憲書,令虛申探報以動朝廷,岳雲又與張憲書,令措置使你還軍,現在其書已被汝等焚燬。”

岳飛對万俟卨、羅振道:“對天明誓,吾無負於國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損陷忠臣,吾到冥府與汝等面對不休。”

旁邊羅振與万俟卨低言數語,教以臺章所指淮西事爲言。万俟卨思了一思,說道:“有你部曲王俊等人告汝受詔不救淮西,論罪當誅。”

岳飛呵斥道:“吾引軍至濠州定遠,兀朮已北去,某方回舒州待命,何言不救淮西?廬山家中尚有御札爲證,爾等一派胡言。”

万俟卨聽有御札,不能定罪,遂暫將岳飛收押,乃去稟告秦檜,簿錄飛家,取當時御札藏之以滅跡。又逼孫革等證岳飛受詔逗遛,命評事元龜年取行軍時日,錯亂更改,傅會其獄。而後又將岳飛提審。

万俟卨說道:“我命人去你廬山家中恭請御札,卻並未見到,汝不救淮西,罪坐實矣!況汝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歲建節’,實乃指斥乘輿,大不敬罪也!”

岳飛道:“嶽某建節三十有二,何得與太祖同年建節?既然汝等如此胡言,那御札也必被爾等藏匿,不過欲陷我於死地耳!”

羅振並御史中丞万俟禼道:“相公既不反,記得遊天竺寺日,壁上留題曰:‘寒門何日得載富貴乎?’寒門者,乃指太祖微時;富貴者,指陳橋兵變也。”

堂上衆人道:“既書此題,豈不是要反也。”

岳飛知衆人皆是秦檜門下,既見不容理訴,長吁一聲道:“吾方知已落秦檜國賊之手,使吾爲國跽主,一旦都休!”道罷閤眼,任其拷掠。

万俟卨見岳飛不認罪,喝道:“由不得你不服,大刑伺候。”左右見說,便將岳飛拖翻在地,將那刑具都用了一遍。岳飛自知冤屈,依舊大罵,不肯服罪。万俟卨只得將岳飛下到獄中,慢慢折磨不提。

卻說岳飛已知朝廷欲用其死而求和,久不伏,因不食求死,朝廷遂令其子閤門祗候嶽雷視之,飛始復進食。

岳飛坐系兩月,無可證者。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大理卿薛仁輔並言岳飛無罪,万俟卨俱劾去。宗正卿趙士㒟請以自家百口性命以保岳飛,万俟卨亦劾之,竄死建州。布衣劉允升上書訟飛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獄者,皆遷轉有差。

岳飛冤獄,韓世忠不平,獨攖秦檜怒,詣檜詰其實。秦檜道:"飛子岳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韓世忠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檜怒道:“非是天下不服,乃你韓世忠不服,殺岳飛乃上意,汝欲成明日岳飛乎?”

韓世忠知岳飛必死,咬牙切齒,大罵秦檜道:“賊臣誤國。”不與秦檜一語,轉身而去。

歲暮,獄不成,秦檜聽妻王氏言:“擒虎易,放虎難。”遂手書小紙“皇帝賜岳飛死”付大理獄,岳飛在牢裡自知大限已到,乃飲牽機酒而亡,獄卒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歲。此爲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事也。

命楊沂中監斬其子岳雲及張憲於市,岳雲年二十三,張憲年三十六。天下冤之,聞者流涕。籍家貲,徙岳家嶺南。幕屬於鵬等從坐者六人。獄卒隗順素敬岳飛,冒死將岳飛遺身負出,葬於臨安菜園內,臨終前告之其子。

時宋臣洪皓在金國中,蠟書馳奏,以爲金人所畏服者惟岳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自此宋金無戰事二十年,不必再說。

明年四月,遣孟忠厚爲迎護梓宮禮儀使,王次翁爲奉迎兩宮禮儀使。皇太后偕梓宮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劉祹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皇后邢氏崩訃初至。

八月,皇太后還朝,入居慈寧宮。金國遣使來求商州及和尚、方山二原。朝廷乃令鄭剛中分畫陝西地界,割商、秦之半畀金國,存上津、豐陽、天水三縣及隴西成紀餘地,棄和尚、方山二原,以大散關爲界。

十一月十三日,劉光世薨,卒年五十四。贈太師,官其子孫、甥侄十四人,諡“武僖”。乾道八年,追封安城郡王。開禧元年,追封鄜王。建炎初,結內侍康履以自固,又早解兵柄,與時浮沉,不爲秦檜所忌,故能竊寵榮以終其身,方之韓、嶽遠矣。乃中興四將之一,七王之首。

紹興二十一年八月初五,韓世忠薨,年六十三歲,進拜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朝,追封蘄王,淳熙三年諡“忠武”,配饗高宗廟庭,亦名列中興四將、七王之一。世忠初得疾,敕尚醫視療,將吏臥內問疾,世忠道:"吾以布衣百戰,致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沒於家,諸君尚哀其死邪?"及死,剛朝服、貂蟬冠、水銀、龍腦以斂。世忠嘗戒家人道:"吾名世忠,汝曹毋諱‘忠’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性戇直,勇敢忠義,事關廟社,必流涕極言。抵排和議,觸檜尤多,或勸止之,世忠道:"今畏禍苟同,他日瞑目,豈可受鐵杖於太祖殿下?"時一二大將,多曲徇檜苟全,世忠與檜同在政地,一揖外未嘗與談。韓世忠嗜義輕財,錫齎悉分將士,所賜田輸租與編戶等。持軍嚴重,與士卒同甘苦,器仗規畫,精絕過人,克敵弓、連鎖甲、狻猊鍪,及跳澗以習騎,洞貫以習射,皆其遺法也。嘗中毒矢入骨,以強弩括取之,十指僅全四,不能動,刀痕箭瘢如刻畫。然知人善獎用,成閔、解元、王勝、王權、劉寶、嶽超起行伍,秉將旄,皆其部曲雲。解兵罷政,臥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嘗有權位者。晚喜釋、老,自號清涼居士。

張俊則於紹興二十四年七月初二薨,年六十九歲。輟視朝三日,斂以一品服,帝臨奠哭之慟。追封循王。葬於湖州府長城縣,諡號“忠烈”,亦中興四將之一,位列七王。

二十五年十月封秦檜建康郡王,養子秦熺進少師,皆致仕。是月,奸相死,年六十六歲。後贈申王,諡“忠獻”。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爲檜用,爭以誣陷善類爲功。其矯誣也,無罪可狀,不過曰謗訕,曰指斥,曰怨望,曰立黨沽名,甚則曰有無君心。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者,識之者道:"此老秦筆也。"察事之卒,佈滿京城,小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陰結內侍及醫師王繼先,伺上動靜。郡國事惟申省,無一至上前者。檜死,帝方與人言之。秦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同列論事上前,未嘗力辨,但以一二語傾擠之。李光嘗與檜爭論,言頗侵檜,檜不答。及李光言畢,檜徐曰:"李光無人臣禮。"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術。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然檜死熺廢,其黨祖述餘說,力持和議,以竊據相位者尚數人,至孝宗始盪滌無餘。開禧二年四月,追奪王爵,改諡“謬醜”。嘉定元年,史彌遠奏復王爵、贈諡。

秦檜死,議復岳飛官。万俟禼謂金方願和,一旦錄故將,疑天下心,不可。及紹興末,金益猖獗,太學生程宏圖上書訟飛冤,詔飛家自便。初,檜惡嶽州同飛姓,改爲純州,至是仍舊。中丞汪澈宣撫荊、襄,故部曲合辭訟之,哭聲雷震。孝宗感念中興之功,詔復岳飛官,欲得岳飛屍骨改葬,隗順之子遂上稟朝廷屍骨所在,以禮改葬西湖畔棲霞嶺,賜錢百萬,求其後悉官之。建廟於鄂,號“忠烈”。淳熙六年,諡“武穆”。宋寧宗趙擴嘉泰四年五月,追封鄂王。宋理宗趙昀寶慶元年二月改諡“忠武”。亦中興四將之首,七王之一。

楊沂中賜名存中,孝宗乾道二年十一月初六卒,年六十五歲。以太師致仕,追封和王,諡“武恭”。高宗追念舊臣,爲之出涕,賻錢十萬。亦中興七王之一。存中天資忠孝敢勇,大小二百餘戰,身被五十餘創。宿衛出入四十年,最寡過。孝宗以爲舊臣,尤禮異之,常呼郡王而不名。父、祖及母皆死難,存中既顯,請於朝,祖父楊宗閔諡“忠介”,父楊震諡“忠毅”,賜廟曰顯忠,曰報忠。又以家廟、祭器爲請,遂許祭五世,前所無也。祖母劉流落蜀、隴,存中日夜禱祠訪問,間關數千裡,卒迎以歸。御軍寬而有紀,所用將士,專以才勇選,不私部曲之舊。李顯忠以罪斥,存中奏爲統制官,後爲名將。嘗以克敵弓雖勁而蹶張難,遂以意創馬皇弩,思巧制工,發易中遠,人服其精。嘗營居鳳山,十年而就,極山川之勝,後獻於朝廷,更築室焉。又葺園亭於湖山之間,高宗爲書"水月"二字。所居建閣以藏御書,孝宗題曰:"風雲慶會之閣"。

乾道三年五月十七日,吳璘卒,年六十六歲。贈太師,追封信王,諡號“武順”,亦七王之一。上震悼,輟視朝兩日,賻贈加等。高宗復賜銀千兩。初,璘病篤,呼幕客草遺表,命直書其事道:"願陛下毋棄四川,毋輕出兵。"不及家事,人稱其忠。吳璘剛勇,喜大節,略苛細,讀史曉大義。代兄爲將,守蜀餘二十年,隱然爲方面之重,威名亞於玠。高宗嘗問勝敵之術,吳璘道:"弱者出戰,強者繼之。"高宗道:"此孫臏三駟之法,一敗而二勝也。"嘗著《兵法》二篇,大略謂:"金人有四長,我有四短,當反我之短,制彼之長。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吾集蕃漢所長,兼收而並用之,以分隊制其騎兵;以番休迭戰制其堅忍;制其重甲,則勁弓強弩;制其弓矢,則以遠克近,以強制弱。佈陣之法,則以步軍爲陣心、左右翼,以馬軍爲左右肋,拒馬布兩肋之間;至帖撥增損之不同,則系乎臨機。"知兵者取焉。

宋孝宗趙昚淳熙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追封吳璘之兄吳玠爲涪王。與其弟吳璘並列中興七王。玠子五人:吳拱、吳扶、吳捴、吳擴、吳揔。吳拱亦握兵雲。吳玠善讀史,凡往事可師者,錄置座右,積久,牆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孫、吳,務遠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勝。御下嚴而有恩,虛心詢受,雖身爲大將,卒伍至下者得以情達,故士樂爲之死。選用將佐,視勞能爲高下先後,不以親故、權貴撓之。方富平之敗,秦鳳皆陷,金人一意睨蜀,東南之勢亦棘,微玠身當其衝,無蜀久矣。故西人至今思之。諡“武安”,作廟於仙人關,號“思烈”。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中旬,趙構在位三十六年,以倦勤爲名,下詔傳位養皇太子趙昚,史稱宋孝宗,改年號隆興。趙構自稱爲太上皇帝,退居德壽宮,皇后稱爲太上皇后。孝宗即位,累上尊號爲“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漠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昏君崩於德壽殿,年八十一。諡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十六年三月丙寅,欑於會稽之永思陵。宋光宗趙惇紹熙二年,加諡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宋史》言:昔夏后氏傳五世而後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而厲王死於彘,宣王復立而繼周;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漢;晉傳四世有懷、愍之禍,元帝正位於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於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於金,高宗纘圖於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爲中興,而有異同焉。夏經羿、浞,周曆共和,漢間新室、更始,晉、唐、宋則歲月相續者也。蕭王、琅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則父子相承者也。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於數君者乎?君子於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爲者。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羣盜之亂,權宜立國,確虖艱哉。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爲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

詞曰:

三百餘年宋史,遼金西夏縱橫。爭強賭勝弄刀兵。誰解倒懸民命。

富貴草梢垂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敗總虛名。一枕南柯夢醒。

《忠烈護國記》全書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
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