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

〖俞道安兵敗身死~呂師囊計窮被擒〗

詞曰:

爭珠雙龍鬥正酣,怒目炯眈眈。一朝國破委層嵐,千秋貽笑談。

堪嘆束手作俘囚,全輸事業傾。幾年掙扎總成灰,唯有月明在。

話說霍成富見宋軍如同迅雷而來,急忙登城與胡、祝二將來看,只見宋軍人山人海,約有萬人,旌旗飄揚,陣前一將耀武揚威,正在罵城。

祝盼說道:“宋軍來的迅猛,銳氣正盛,不可出戰,以免折了我軍士氣。”

胡靈說道:“如果避而不戰,倒顯得懼了宋軍,我願請令,下城取他宋將一顆首級,揚我軍威。”

霍成富略思片刻,說道:“你且去吧,需好生應對,莫要折了士氣。”胡靈點兵下城而去。董平正在陣前走馬盤桓,舉雙槍向城上大罵,突然見城門大開,跑出一隊人馬,在城邊擺開,爲首一將,面如熟蟹殼,紅中透亮,細眉短髯,胖的似一口肥豬,手中倒提一條八尺鉤棒,赤袍紅甲,騎一匹紅鬃烈馬,如同火瘟神下凡。

董平開口叫道:“你這廝姓甚名誰,報上名號。”

胡靈呵道:“你這廝不認真神,我曾是朱言麾下游擊將軍胡靈,現爲霍成富驃騎副將,汝又是何人?”

董平說道:“我乃梁山五虎大將,“雙槍董一撞”,董平是也,現爲宋軍一將,徵南討逆,你這廝若識時務,快去勸降霍成富,免遭滅頂之災!”

胡靈大笑道:“原來是水窪草寇,投了宋庭,做了鷹犬,卻來此地大言不慚。”董平大怒,舉雙槍驅馬直衝過去,胡靈使鉤棒相迎,兩馬在陣前盤旋相鬥,鬥十餘合,董平右手槍挑開胡靈鉤棒,左手槍如同電光,去胡靈咽喉只一刺,槍尖透項而出,血噴如線,胡靈身死馬下,宋江見勝,命擂起戰鼓。城上霍成富見到胡靈輕敵而死,急忙令軍士搶回屍體退進城來,將城門緊閉。

宋軍統制王稟看見誇道:“宋先鋒麾下真是臥虎藏龍,首戰便斬一敵將,今日我軍遠來疲乏,暫且收兵,明日再戰。”於是宋江招回董平,與王稟離城五里安營。

且說縉雲城裡祝盼看到胡靈屍體,哭道:“我與胡靈乃是八拜之交,今日胡靈被雙槍賊殺死,不報此仇,誓不爲人!”

霍成富勸慰道:“人死不可復生,將軍節哀,我觀宋軍陣上董平,兵器卻是雙槍,破之易如反掌,明日我親自上陣斬殺董平,爲胡靈報仇。”

祝盼問道:“雙槍怎破?”

霍成富說道:“我聽說隋唐時丁延平也使雙槍,後被其義子羅成單槍所破,乃用一撥二打三平杆之法。”

祝盼又問:“何爲一撥二打三平杆?”

霍成富說道:“但凡使雙槍之人,交戰時少先出手,明日陣前你自會知曉。”祝盼看着胡靈屍體,又大哭一場,然後設立靈堂,用果品香燭祭奠。

明日王稟領軍又來城下,霍成富令祝盼城頭觀陣,親自領隊下城迎敵,兩軍相望各自佈陣。王稟舉目一看,只見對面認軍旗上繡個斗大的“霍”字,已知是霍成富親出,再看霍成富面如紫羊肝,眉如刷漆,飛入鬢角,兩眼皁白分明,鼻直口方,略有髭鬚,身如蠻牛,金甲藍袍,騎匹黃膘馬,威風不可一世。

宋軍“沒羽箭”張清率先出馬,使一條鳳尾槍來戰霍成富,霍成富在鳥翅環上摘下銀槍,上前交鋒,兩人交手五合,張清敗陣而走,原來張清只擅“飛石技”,槍法卻不濟,只好敗回,霍成富緊追不捨,張清急取三枚“飛凰石”回身打出。

霍成富眼急手快,皆用槍桿打落,心知張清會使暗器,乃住馬大呵道:“你這廝不是我對手,快喚昨日雙槍賊出來。”董平一聽,火往上撞,飛馬而出,替回張清,手握兩條“雙龍綠沉槍”直奔霍成富,霍成富見董平來到,催馬而迎,卻不出手,董平納悶,也不出手,兩馬錯鐙各跑二十餘步,回身復來,兩人依舊不戰,兩軍陣上,將校軍士看的目瞪口呆,不知所以。

兩馬圈回再來,已是第三回合,霍成富卻不廝殺,用言語來激董平道:“昨日你不過巧勝一仗,有何真本事,今日懼我,不敢廝殺。”董平經不住言語譏諷,雙槍直刺霍成富前胸,霍成富見董平上當,遂把長槍前伸,一撥董平左手槍,二打董平右手槍,三把槍桿平伸,直刺董平胸口。董平躲閃不急,被長槍刺透鐵甲,杵下馬去。霍成富怕董平不死,欲舉槍再刺,宋軍衆將齊出,花榮當先射箭,霍成富急忙用槍撥打,魯智深、武松等人死命搶回董平及雙槍,兩軍混戰一場,霍成富兵少不敵,退進城中,王稟也令收兵。

董平被衆人救回營帳,氣如遊絲,宋江急命人扒去董平衣甲,令軍醫治療,軍醫看了傷勢,說道:“此乃三棱槍頭所傷,實難縫合,現已血流過多,老夫無能爲力,望將軍恕罪。”宋江已知無救,乃令軍醫退下。

少時,董平迴光返照,對宋江說道:“董平今生相識哥哥,死也無恨。”言罷,一命歸天。

宋江與衆兄弟哭道:“安道全若在此,豈不救得兄弟命回!”王稟進帳來看董平傷勢,卻見董平已死,不覺落淚。

宋江見王稟入來,將淚收住,在外帳讓人看座,宋江與吳用等人出來相陪。王稟說道:“我思索一計,來與先鋒商議,此計若成,董將軍之仇得報,更取下縉雲。”

吳用說道:“莫非趁夜誆開城門?”

王稟說道:“正是如此。”衆人商議如何誆城不提。

再說霍成富引軍退進城裡,翻身下馬,祝盼下城相迎,說道:“將軍槍挑董平,爲我兄弟報了大仇,我在城頭看的真切,定當誓死以報大恩。”說着拱手而跪。

霍成富急忙扶起祝盼,說道:“今日雖勝,但還須守備,以免宋軍攻城。”祝盼稱是,便在城裡強徵壯年爲其守城,民怨更深。至夜,霍成富正在縣衙休息,突然祝盼來報,說南門宋營火光沖天,不知何故。

霍成富道:“定是宋軍升竈失火,不必大驚小怪!”

祝盼說道:“不但火光四起,且喊殺連天,將軍親自觀瞧便知。”

霍成富說道:“也好,如果有隙可乘,可去劫營,大破宋軍。”隨即二人來到城頭,舉眼望去,宋營果然一片火海,二人正欲點兵去劫宋營,突然一彪軍馬來到城下喊道:“我等是俞道安部下,被宋軍擊潰,燒了宋營來投,快些開門,宋軍隨後追來!”霍成富命舉火辨認,卻見是方軍旗甲,便欲開城。

祝盼說道:“若是俞道安人馬,怎不白日前來,恐是宋軍使詐,不可不防。”

霍成富向城下喊道:“若是俞道安部下,明日白晝放汝等進城。”只聽城下叫道:“事情緊急,若等明日,我等盡爲宋軍所擄。”霍成富本就兵少,又怕失去來投人馬,便令開城,祝盼再三勸告,霍成富只是不聽,親自下城來看,城門開處,城外人馬一擁而入,霍成富呵止不住,恍然大悟,急令兵馬來擋,已然不及。

只見火光照處,一人飛馬而入,面容雄毅,金盔金甲,倒提一口斬將刀,厲聲叫道:“宋軍統制王稟在此,賊將納命。”霍成富見了,嚇得魂飛天外,驚慌失措,被王稟手起刀落,連盔帶頭劈去一半,身死城下,反軍皆驚,祝盼趕來也被武松所殺,再加積怨百姓裡應外合,與官軍一齊攻殺,反軍被斬盡殺絕,未留一個活口。

原來城外大火,乃是王稟、宋江幾人設計,誘使霍成富而騙開城門,因此不費吹灰之力,奪了縉雲縣。王稟得勝,宋江在縣裡園林將董平安葬,然後整軍歇馬,安頓百姓不提。

話分兩頭,再說俞道安被譚稹大軍圍困在永寧山中,堅守一月有餘,已斷糧草,只能以野菜、草根、澗水,充飢解渴。這日,荊利對俞道安說道:“我軍久困於此,終將覆滅,末將請令出擊宋軍,將軍可趁勢突圍,謀求東山再起。”

俞道安說道:“只好如此。”隨即傳令,命淳于淵率兵五千爲前軍,莘莊、曹峰率軍一萬爲左右護軍,自領荊利和剩餘人馬爲中軍,趁夜黑相繼拔營,出山突圍。淳于淵領五千軍,不敢舉火,悄悄出了山口,只見宋軍在山前要路,都設有聯營,淳于淵來至營前,便令火弓手放箭,滿天火雨盡落宋營,頓時宋營燒着一片,淳于淵領軍卒一鼓作氣直衝進去,卻是空營一座,心知中計,急忙回身而走,只聽四下喊聲震天,宋軍八方圍來,不知有多少人馬,淳于淵退出營來,只見一將馬快槍急而來,高聲大呵道:“吾乃宋軍統制劉鎮,敵將留名。”

淳于淵揮戟高叫道:“南國上將淳于淵在此,快來送命。”兩軍混殺,劉、淳二人交馬兩合,劉鎮奮起神威,一槍挑淳于淵於馬下,反軍見主將已死,分分往山裡潰逃,將俞道安後隊衝亂。譚稹領大軍追來,趁勢掩殺,俞道安急令弓箭手將宋軍射退,只好退回山裡。

且說俞道安見宋軍退去,收攏住人馬,聽人說淳于淵中計身捐,忙忙無措,清點軍卒時,三停人馬又折了一停,而且箭矢射盡,不知如何是好,便問計於荊利。

荊利嘆道:“宋軍早有防備,而且兵精將勇,我軍不能出山,軍心渙散,早晚坐以待斃,末將江郎才盡,已無計可施。”

俞道安說道:“既然如此,‘士可殺,不可辱。’我誓死與宋軍決一死戰,以全忠義之名於世間。”

再說譚稹以伏兵勝了一仗,收回人馬,休息一夜。明日乃招衆將於中軍帳內商議如何進攻永寧山,正愁糧草供給不上,忽然有人來報,說宣州知州錢即集得數萬石糧草送來,以備軍需。譚稹大喜過望,乃命軍需官將糧草收下,擇一曠地貯備,隨時供給各營所需,又撥出三千石糧草派人送去台州,交與折可存、何灌兵擊呂師囊所用。

譚稹見糧草已到,問衆將道:“哪位將軍有良策攻山?”

王渙說道:“俞道安冒死突圍,必是糧盡,我軍糧草充足,不如守株待兔,守住各處出山要路,幾日後待其軍心譁變,那時一戰可定。”

楊惟忠說道:“只恐夜長夢多,倘若賊兵知其必死,必然萬衆一心,死命突圍,到時成敗未可知也。”譚稹聽二人之言,處於兩難之中,思緒紛亂,衆將也各持意見,爭吵不休。

突然,譚稹將腰下寶劍掣出,戳在身前永寧山沙盤上,衆將見了都不敢做聲。譚稹說道:“我意已決,出兵強攻永寧山。”

姚平仲、張思正請令道:“末將願爲先鋒,親斬俞道安首級獻於帳下。”

譚稹笑道:“二位將軍若行,必然馬到成功。”乃讓姚平仲、張思正統兵五千先入永寧山探路,而後與衆將依次進發。

且說俞道安困在山中,進退維谷,白日坐在山頂磐石,呆看雲捲雲舒,唉聲嘆氣。至夜回至帳中休息,和甲躺在榻上,突然一道陰風吹進,道安打個冷戰,坐起身來,只見燈燭昏暗,搖曳不定,燈旁站立一人,仔細觀之,有詞爲證:

頭戴烏黑長筒帽,身着皁色長衫。面黑身矮胖,手持哭喪棒。無事不登三寶殿,平生只愛笑。黃泉路上最精心,善惡心中有度。腰邊拴掛骷髏頭,陰陽兩界橫行。避諱叫矮爺,真名範無救。

俞道安不看則已,看罷倒吸一口涼氣,起身呵道:“休要裝神弄鬼。”

那人笑道:“我不裝神,但會弄鬼,我乃謝必安結拜之弟,範無救也,世人稱我爲黑無常、矮八爺。”

俞道安心中甚駭,叱道:“人鬼殊途,來此何干?”

範無救哂笑不絕,說道:“你陽壽已盡,我來索你命去。”說着伸長雙手緊扼俞道安咽喉,俞道安拼死掙扎,一頭栽倒,猛然睜眼,卻是一夢。俞道安心有餘悸,乃招荊利前來。

荊利問道:“將軍何事喚我?”

俞道安說道:“方纔我做一怪夢,夢一黑矮之人,自稱黑無常,來取我命,不知主何吉凶?”

荊利說道:“鬼神,信則有,不信則無。此夢必是將軍久困此山,心亂所生,不可當真。”俞道安聽後,沉吟不語。二人正說話時,忽有軍卒來報,說宋軍攻進山來,勢不可擋。俞道安急忙與荊利持械出了大帳,舉目望去,滿山遍野火把通明,宋軍如同蜂蟻而來,喊殺聲不絕於耳。

俞道安急忙與荊利、莘莊、曹峰率軍迎戰,奈何兵士斷糧日久,只以野菜、草根等物充飢,身體虛弱,站立尚且不穩,怎能持刀槍拒敵,被宋軍砍瓜切菜一般,殺的橫屍滿山,血流成溝。俞道安見不能抵擋,只得且戰且退,苦戰至天亮,後退無路,剩餘數百人被宋軍團團圍死。譚稹見俞道安已成案板之肉,乃令楊可世前去招降。

楊可世策馬提斧喊道:“汝等已成甕中之鱉,及早來降,可免死罪,如若不然,斬盡殺絕。”吼聲如雷,迴盪山谷,振聾發聵。

俞道安見身邊軍士大都帶傷,飢渴疲弊,丟魂喪膽,不堪一戰,便在腰下拔出鐵刀,想要自剄,卻得曹峰幾人攀臂勸住,莘莊說道:“未到必死之時,想當初劉邦被冒頓圍於平城白登山七日,終得脫困,將軍且自愛。”

俞道安聽後,精神倍長,將刀戳於地上,慷慨高聲道:“我等自從反宋以來,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今日雖困,‘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軍士聽後,無不激昂,俞道安見時機已到,當先引兵來衝宋軍。

譚稹在高處看見,手揮令旗,步兵兩面閃開,現出一千弓弩手,萬箭齊發,將俞道安數百人全部射死於山中。

同時,何灌、折可存在黃岩縣兵擊呂師囊,無計可施,升帳再與衆將議事,衆人面面相覷,不發一言。何灌說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諸君何不發一語,克敵制勝。”衆將只管低頭,莫衷一是。

折可存怒道:“似爾等這般空吃國糧,不能盡忠以報,有何面目於世哉!”

突然一人出列稟道:“末將但有片言,或可擒呂師囊。”衆人看去,卻是偏將楊震。楊震何人?還需敘述一番:

楊震乃代州崞縣人,字子發,曾以弓馬絕倫爲安邊巡檢使。先時,宋河東軍徵西夏於臧底河,敵據山爲城,下瞰官軍,諸將合兵於城下,楊震率壯士拔劍先登,斬數百級,衆乘勝平之,上功第一。江南反亂,國家調兵四方,楊震與長子楊沂中從折可存討方臘至此。

折可存看罷,說道:“子發且請言來。”

楊震說道:“呂師囊乃紮營於半山腰,斷頭山後懸崖絕壁,敵必疏於防備,末將願引輕兵從斷頭山後沿着山背上山,在高處放箭投石,敵必敗無疑。”

折可存說道:“此計雖妙,可兇險萬分,倘若有失,性命堪憂。”

楊震說道:“將軍可佯攻山前,我從山後悄悄而上,萬無一失。”折可存見楊震胸有成竹,便讓其領五十靈巧軍士,二更後依計而行,折可存則于山前擂鼓放炮,以做佯攻。呂師囊正在山上大寨睡覺,突聞鼓聲,驚厥而醒,乃披金甲,提蛇矛出帳,問趙毅何事。趙毅說道:“敵軍恐欲趁夜攻山。”呂師囊急忙領軍抵擋,只見宋軍舉火如同白晝,擂鼓向山上殺來,呂師囊令軍以石擊之,宋軍又退,往復幾次,折騰一夜。

第二日天明,呂師囊正在狐疑昨夜之事,突聽山頂發喊,只見宋軍已在山上,正是楊震,卻如神兵天降,鼓譟而放箭、拋石,方軍兵卒大驚,被矢石所傷頗多,四散而逃。

呂師囊急令剩餘將校固守險要,在營外放火自衛。何灌、折可存見計已成,領步軍與楊震上下夾攻。楊震身披重鎧,帶兵越火而入,呂師囊引沈剛、沈澤、沈抃、趙毅、應明、徐統等三十首領迎戰,楊震一時難以攻破敵寨,卻得何灌與部將韓綜、雷彥興領兵接應,將沈剛三十人殺死。

唯獨呂師囊挺丈八蛇矛力戰,殺死百餘宋兵,身受重傷。何灌見呂師囊武藝高強,不能近身,卻與衆人用撓鉤將其拖翻,奪了蛇矛,呂師囊掙脫撓鉤,跳崖未死,楊震引衆將其活捉。

呂師囊仰天大叫三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此爲宋宣和三年十月之事。

折可存見何灌與楊震生擒賊帥呂師囊,下令將死屍盡皆掩埋,將反軍營寨燒作白地,和衆人回到山下大營。折可存、何灌與衆將升帳,楊震把呂師囊推將入來,武士以棍擊其小腿,呂師囊仰頭不跪,何灌揮手示意不得無理,武士退到兩旁。

何灌問道:“今被我擒,何話可說?”

呂師囊說道:“吾聞‘亡國大夫不可圖存,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但求速死而已。”

何灌說道:“既然無話可說,先將械梏收押,即是重犯,當使快馬通報朝廷再作區處。”遂先將呂師囊押下,乃令快馬飛報朝廷。後譚稹聽說呂師囊被擒,令押解至臨海縣,等候朝廷旨意。

數日後,快馬從汴京而回,將童貫手書交與譚稹,譚稹拆開來看,略寫道:“譚節度與貫皆爲宦臣,同時舉兵南下,建功不易,勿使賊有復起之機,呂師囊素有廣名,俠義之聲佈於鄉里,理應將其處以極刑示衆,爲防我軍去後,呂族人再生事端,當屠其村,滅九族。”

譚稹得童貫鈞旨,便在臨海縣設立法場,當衆對呂師囊處以極刑,將其綁於十字樁上,百姓絡繹不絕,前來圍觀。

呂師囊對民衆高呼道:“我呂師囊爲反昏君暴政,名姓標於天地,必然千古傳頌,死而無憾,雖敗猶榮。”折可存手揮令旗,弓弩齊發,呂師囊被萬箭穿身而死,又被五馬分屍、挫骨揚灰,百姓多爲其哭。

正是:羣起反暴政,雖敗也猶榮。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
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