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更,晚上還有一章,求紅票、求訂閱、求點擊、求打賞,謝謝讀者大大了!】
四月十四日,三十七師和五個海軍陸戰隊旅成功攻克開城。()
實際上開城的守軍已經沒有多少,由於春川戰役打響,日軍後方部隊必須保證漢城的安全。再加上日本參謀部非常熟悉中國軍隊的作戰戰術,經常會先取得一處突破點,然後將部隊迂迴到後方打一個夾擊戰,可以說從中日開戰以來這種戰術屢試不爽。
一旦春川有失,開城遲早會步入被夾擊的後塵,因此索性趁着春川還能堅守的時候,趕緊把前線的部隊全部撤回來。
然而,春川的圍攻戰進行的並不順利,雖然統帥部調集了四個師的龐大軍隊壓在春川線上,後方出動許多飛機、飛艇和重型火炮,可是日軍同樣有兩個師團的兵力據守此處。
儘管日本本土的處境衆所周知,可是就連蔡鍔本人都非常詫異,日本士兵究竟憑藉着什麼樣的精神,在缺乏重武器和空中支援之下,竟然能打出如此頑強的防守戰。
當然,這並不是蔡鍔第一次見識到日本士兵頑強的一面,惠山戰役打了大半年時間,還是在空中騎兵第二旅的支援下才有所突破。他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可怕的民族,可是話又說回來,春川戰役本來就不必着急,以目前全局優勢來看,只要繼續保持進攻的態勢,春川遲早還是會陷落。
同樣是在四月中旬,南亞戰爭正式拉開第二階段作戰的帷幕。
獨立山地師從西貢開始向高棉發起進攻,二十二師則橫穿老撾境內的金文府,直接開始攻打暹羅。經過這小半個月的休整,獨立山地師和二十二師都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並且招募起來一支由大象組成後勤交通隊伍,用以穿梭熱帶雨林地區。不僅如此,必要的防蟲防蚊等設備也都從國內陸續送達。
在西雙版納從事政治活動已久的二十四師,經過多次與緬甸地方軍閥面對面會談後,最終制訂了緬甸攻略。二十四師師長庾恩暘決定採用裡應外合的作戰,由波剛等緬甸籍將軍先宣佈獨立起義,吸引駐紮在中緬邊境的下緬甸軍、英軍和孟加拉軍的注意力,讓敵人腹背受敵無法集中精力應付一面,然後趁機發動突然襲擊,強行切入緬甸境內。
連續兩天緬甸策動叛亂,很快就讓整個緬甸陷入一陣混亂之中。趁着中緬邊境的不得不調兵回防之際,二十四師從正面發動總攻,僅僅用了三個小時就殲滅了一支三千人的下緬甸軍隊。先頭部隊快速行軍,務必要在三天之內攻克景棟,取得緬甸境內的立足點。
二十四師後續部隊則兵分三路,其中兩路向中緬邊境兩翼滲透,用以牽制其他敵軍,保證西雙版納至景棟的後勤交通安全,另外一路則護送物資緊隨先頭部隊,提供必要的支援。
原本稍微停息的南亞烽火再次點燃,而且比之前更加聲勢浩大。
無論是朝鮮的局勢還是南亞的局勢,都對日本議和代表的心情造成嚴重影響。
議和談判已經進行了半個月之久,中國外交部代表依然是一副鐵山的表情,無論日方如何明曉事理、聲淚俱下,對於已經提出的條件是寸步不讓。
這半個月的談判並非一事無成,在朝鮮問題以及戰爭賠款上面雙方已經正式簽訂條約。三千萬美元的戰爭賠款比起甲午戰爭清政府賠給日本的數額,按照目前匯率來算,要少大約三分之二。中國外交部很清楚日本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如果把金額訂得太高,只怕連貸款都的餘地都沒有,畢竟日本現在已經欠了西方國家一屁股債了。
根據條約規定,三千萬美元像甲午戰爭賠款一樣,一共分爲八期償付還清。要求第一次先支付五百萬美元,第二次則要求在第一次之後六個月內交付,剩下六期則一年交付一期。如果在規定期限未能交足金額,欠下的部分按照年息五釐計算。
所有賠款交付的步驟全部是按照當年甲午戰爭和談的方式如法炮製,吳紹霆特別如此交代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日本的民族自信心,讓日本人知道這場戰爭的失敗意味着他們倒退回到甲午戰爭之前。
至於交回臺灣和割讓對馬島的事宜,日本代表團遲遲不能給出明確答覆。
直到最近一次談判會議上,陸宗輿突然站起身來,冷不丁的拋出一句話:“時至今日,談判已有半月之久,我方提出的要求和態度清晰明瞭,若諸位還不清楚的話,我由衷建議諸位打道返回,等好好學習了漢語之後再來談判。”
說完這番話之後,他直接轉身退場。其餘中方人員緊隨其後離開,只留下一衆日本人在原地發呆。
當天下午,日方代表緊急聯絡國內告知此事。很顯然中國外交部已經不稀罕再談下去,同時也間接的表明中國在戰場上進行入侵的決心。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因爲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前後已經投入十一個師團的兵力,其中三個師團全軍覆沒,如果不能繼續和談下去,剩下八個師團永遠不可能撤回本土。
加急電報在第二天轉發到東京,一個小時後大正天皇立刻召開樞密院會議,聽取元老顧問們的意見,隨後又緊接着召開御前會議,宣佈和談的最終決議。大正天皇要求內閣大臣必須接受中國提出的條件,儘快將前線的將士撤回國內。
wωw_тт kǎn_¢ ○ 就在交代完畢之後,大正天皇突然做出詭異的舉動,他站起身來扯掉坐塌前面的簾子披在肩膀上,雙手插腰擺出了一副準備御駕親征的姿態。
所有大臣見此不僅一驚,隨即各自搖頭嘆息,他們都知道天皇陛下的頑疾又犯了。
皇家侍從連忙將大正天皇帶出會議室,送到寢宮去休息,並且吩咐御醫前來調藥。
自大正天皇登基以來,兒時所患腦膜炎後遺症再次病發,經常會在嚴肅的場合做出違背常理的舉動。甚至連西方國家的報紙都曾經報道過著名的“望遠鏡事件”,當時大正天皇出席盛大的國政議事堂會議,卻拿起詔書卷成望遠鏡四下觀望,頓時引起一片非議。
很顯然這次向中國求和的事件對大正天皇刺激不小,因而再宣佈這喪權辱國的決定時,誘發了精神狀態失常。
在目送大正天皇離去之後,大藏大臣若槻禮次郎悲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真是多災多難的時候……”
其他內閣各省大臣深有同感,紛紛發出了無奈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