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醞釀聲勢

岑春渲早就料到袁世凱不會輕易做出決定,畢竟袁世凱自己說的也有道理,戰爭都打到這個份上了,現在停手未免會有不甘心。不過對於他而言,既然自己能夠說動袁世凱的心,這已經是一次不小的進展。

袁世凱動心,表示他對自己的決定也產生了懷疑和猶豫。

岑春渲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引導袁世凱去做出停戰的決策,他很瞭解袁世凱獨斷專行的性格,對於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來說,更重要的還是要從各個方面逼迫其接受一個改變。早上從總統辦公室出來之後,他趁着時間尚早,又去了一趟角賓樓喝茶。

中飯時他沒有回到招待所用餐,僅僅是在茶樓簡單的吃了一點。

下午時北京又下了一場小雪,爲前幾天積累下來的雪地更添幾分穩固。

岑春渲讓茶樓的夥計替自己僱了一輛馬車,冒着小雪動身前往京師大學堂。昨天他已經安排一名隨員提前去通知京師大學堂的校長嚴復,遞了名片留下約期,今日正是相約之後的正式拜訪。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啓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如果岑春渲在上海寓居的這段時間沒有受到國民黨人的遊說,他也不會選擇南下到廣州發展,更不會打破自己既往的原則,選擇站在共和民主的立場上。或許他會跟嚴復一樣,做一個文化界的閒人,對前清依然保留着幾分愚忠的念念不捨。

嚴復不是前清的遺老,他還遠遠沒有到達這種心境。但是他是滿清教育體制之下完整培養出來的人物,從骨子裡都牽掛着清朝的文化韻味。到了民國中葉時,他還曾以自己能寫得一手八股文而沾沾自喜。

岑春渲與嚴復在京師大學堂喝茶聊天整整一下午。嚴復是認識岑春渲,就算不認識他也聽說過岑春渲的名聲,到底兩人還是有共同之處,再加上名士之間的默契,這一下午都顯得很愉快。岑春渲只是儘量把自己此番北上的目的轉告給嚴復,不過並沒有直接讓對方從中幫忙,只是請其對南北局勢發表一下個人意見。

嚴復沒有想那麼多,他只當岑春渲認爲自己是學術界的權威,所以想聽聽學術界對廣東戰爭的意見,於是毫不掩飾的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復不過是喧世中一愚夫,承先師之教誨,所以只求將一身所見所學,不折不扣的傳授給下一代的年輕人。若有幸得到下一代的認可,復的學問再傳三傳,如此方纔是畢生的追求。然今日雲階到訪,恰好提到國內最引矚目的大事件,復之前也曾有深思熟慮,竊以爲廣東之戰事南北雙方各持一詞,實則是各有一錯。”嚴復修養極好,說起話來不疾不徐,不怒不威,儼然是一副大師似的作風。

“哦?還請教南方各自錯在何處?”岑春渲認真的問道。他的年齡比嚴復要小七歲,這個年齡差距讓他不得不仰視嚴復。

“南北開戰所持口實,無非是廣東吳將軍提出廣東獨立,遵照孫逸仙革命之意圖,反對袁大總統法統之實際,而袁大總統則順理成章要平復南方反叛武力。看上去吳將軍是忠誠的革命志士,袁大總統是專橫獨裁者,可深入去看,吳將軍主張討袁獨立,這與蒙古親王叛亂有什麼實質差別嗎?僅僅是一個名義罷了。”嚴復侃侃而談的說道。

雖然岑春渲來之前已經料到嚴復久居北方,自然而然會偏向於北方中央政府。這幾年中央政府雖然持續用兵,財政經費消耗巨大,可是袁世凱對中國教育事業從來沒有拖過半分錢的撥款,無論公學還是私學,但有需要之處,教育部與財政部都會盡一切可能施以援手。

不單單袁世凱如此,幾乎北洋派當政期間所有領導人,如吳佩孚、張作霖等,在戰場上一副鐵面彪悍的面孔,但面對教育人士時都會拿出一副卑微自矜的態度。這也是爲什麼軍閥混戰年代的學府,要比幾十年後和平安定時期更能培養人才、國際地位更高的原因。

嚴復對北洋派的中央政府顯然並沒有太大的反感,他這個前清跨度而來的老書生,一直有北洋政府的關照,自然不知天下局勢的細微。

不過岑春渲還是從嚴復的話中得到關鍵消息,不得不承認嚴復所說吳紹霆革命與蒙古叛亂在實質上異曲同工。不過外界在大體上的認識,還是以爲吳紹霆的革命是爲了國家,而蒙古的叛亂是真正分裂中國。嚴復這句話給了他一個提示,那就是吳紹霆反抗北洋政府並沒有完全獲得人心。

“幾道兄所言極是,真正是一針見血呀。”他感嘆的說道。

“誠實的說,吳將軍這次倡導的革命並不是正義之舉,反而讓原本可以安定的國家陷入內戰的困境,更嚴重的是,吳將軍一省督軍豈能違悖法統領袖?這可是大逆不道呀。所以,吳將軍所謂革命已經是‘錯’的。”嚴復振振有詞的接着說道。

岑春渲微微點了點頭,沒有打斷嚴復的話。

“而大總統閣下已然是法統領袖,追朔到孫逸仙討伐大總統的原因,應是發生在上海的宋教仁先生遇刺案,這件事前因後果似與中央政府有關,單憑上海方面的片面證據,卻無法說明是袁大總統暗中所爲,但既然牽連到中央政府,多多少少都是有政治內幕。幸而宋先生安然無恙,不然這可真是國之哀傷。”嚴復又說道。

“此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啊。”岑春渲不置可否的插了一句話。

“不管大總統是否有有關係,但大總統位高權重,卻偏偏容不下異議,這才導致了宋先生遇刺案的發生。大總統理應秉公執法,實事求是,並以仁義豁達的心懷處理國內敏感的政治事務。只可惜大總統出身武夫,難免不會有武夫衝動的一面。這恰恰是大總統之錯所在。”嚴復不疾不徐的說完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表情不卑不喜,不以自己的觀點感到信服,也不爲自己的觀點感到不確。

岑春渲聽完了嚴復的話,心中暗暗嘆息:果然還是讀書人之見,說來說去都聽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不過既然他早有預料,自然不會對嚴復的話感到失望,淡然沉吟一聲之後說道:“幾道兄所言果然讓人耳目一新,以幾道兄在學界的聲威,這番言論足以表率典範了。”

嚴復輕笑道:“不過是書生之談,誠實的說,復對國家政治不甚上心,不過國家一統、天下太平的理想還是與常人一般。廣東的戰事打到現在也有半年之久,何苦還要讓黎明百姓繼續遭這個罪呢?”

岑春渲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跟嚴復談了這麼久,這句話總算是自己想要聽的,他讚歎道:“幾道有這樣置身事外、心繫事內的態度,真正是做到了舉重若輕的境界。”

嚴復笑道:“雲階兄言笑了。復只是瞭解自己,既然自己無能無力關心的事,也只能聽之任之、順其自然了。”

岑春渲又說道:“在下倒是有一件事欲求幾道兄施以援手。當然,這件事也絕不會難爲幾道兄,只希望幾道兄能將今日你我所談做成文章,擇日刊發在報刊上。畢竟和平是咱們中國目前最爲迫切之事,哪怕拋開所有政治影響,和平只不過是一箇中國人發自內心的願望罷了,還請幾道兄答應。”

嚴復對政治沒有任何敏感和經驗,他自然不知道岑春渲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只當是岑春渲想要利用自己的名聲來呼籲和平。他是尊重中央政府的地位,同時也很同情南方革命陣營,所以謀求和平統一的想法是真實發自內心。當即,他只作了片刻猶豫,遂點頭說道:“雲階兄也是爲和平而長途跋涉北上,既然如此,覆沒有理由推辭,今明兩天稍作整理,便應了雲階兄的心願,發到報紙上聊作呼籲。”

岑春渲感激不已,連連說道:“多謝幾道兄體諒之心,在下必當記下這份人情。”

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949章 ,東三省體制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824章 ,中德夜談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631章 ,合江開戰第327章 ,袁世凱的壓力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256章 ,賀州大捷第1028章 ,閉門會議第315章 ,無限制狙擊戰策略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439章 ,見面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317章 ,唐天喜的思想第1076章 ,緊急行動第842章 ,會議第240章 ,又遭炮擊第1143章 ,雙方算盤第416章 ,交心第960章 ,戰況第651章 ,撮合之言第280章 ,策第1065章 ,軍容素質第920章 ,處理第14章 ,氣勢服人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71章 ,商業同盟第999章 ,高處不勝寒第45章 ,施恩人心第109章 ,趙聲暗害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299章 ,退和攻第75章 ,以德服人第858章 ,預示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1161章 ,尼古拉耶維奇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67章 ,整軍訓練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120章 ,鬧劇之後第112章 ,打擊報復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1153章 ,南洋特別行省第66章 ,承受下場第508章 ,再逼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1110章 ,擺架子第44章 ,立功升官第628章 ,開春之四川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936章 ,用意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611章 ,首戰告捷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604章 ,升級第394章 ,湯鄉茗的手段第13章 ,展開訓練第415章 ,一談第203章 ,在北方第1018章 ,戰場轉折點第1025章 ,在成都第762章 ,徐州戰事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545章 ,東南沿海巡閱使第395章 ,陳其美的陰謀第289章 ,黃埔聚會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33章 ,實戰演習第796章 ,黎明行動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105章 ,戰爭後事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91章 ,老狐狸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
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949章 ,東三省體制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824章 ,中德夜談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631章 ,合江開戰第327章 ,袁世凱的壓力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256章 ,賀州大捷第1028章 ,閉門會議第315章 ,無限制狙擊戰策略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439章 ,見面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317章 ,唐天喜的思想第1076章 ,緊急行動第842章 ,會議第240章 ,又遭炮擊第1143章 ,雙方算盤第416章 ,交心第960章 ,戰況第651章 ,撮合之言第280章 ,策第1065章 ,軍容素質第920章 ,處理第14章 ,氣勢服人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71章 ,商業同盟第999章 ,高處不勝寒第45章 ,施恩人心第109章 ,趙聲暗害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299章 ,退和攻第75章 ,以德服人第858章 ,預示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1161章 ,尼古拉耶維奇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67章 ,整軍訓練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120章 ,鬧劇之後第112章 ,打擊報復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1153章 ,南洋特別行省第66章 ,承受下場第508章 ,再逼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1110章 ,擺架子第44章 ,立功升官第628章 ,開春之四川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936章 ,用意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611章 ,首戰告捷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604章 ,升級第394章 ,湯鄉茗的手段第13章 ,展開訓練第415章 ,一談第203章 ,在北方第1018章 ,戰場轉折點第1025章 ,在成都第762章 ,徐州戰事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545章 ,東南沿海巡閱使第395章 ,陳其美的陰謀第289章 ,黃埔聚會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33章 ,實戰演習第796章 ,黎明行動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105章 ,戰爭後事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91章 ,老狐狸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