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一個不留

三十七師和海軍陸戰隊幾乎就這樣陷入了日本軍民的人海戰術之中,這同時也是中國軍隊第一次接觸到敵方全民皆兵的作戰方式。(_)不得不說,哪怕中國軍隊身經百戰,比起那些動員起來的民兵要精幹得多,可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一拳難敵四手,每次進攻一段陣地都彷彿有殺不完的敵人,因此大大拖累了作戰進度。

用槍械對陣還好,畢竟可以做到一箇中國士兵換五個日本人頭的比例。可一旦在衝擊敵人陣地發生肉搏戰時,情況就大大不妙。那些日本民兵拿着石塊、刺刀、棍棒一擁而上,往往就是三五個人纏鬥一箇中國士兵,結果可想而知。

爲了儘快解決漢城的問題,平壤前沿參謀部甚至專門召開了討論會議。

許多參謀官都動議再次使用毒氣彈,給日軍一次性造成重大傷亡,這是對付人海戰術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然而目前中國軍隊已經從南北兩個方向衝進城內,早已在漢城各個區域分散開來,一旦使用毒氣彈很有可能造成友軍誤傷。再者,中國僅有的防毒設施全部用在春川戰場上面,三十七師和海軍陸戰隊這邊可謂是一件裝備都沒有,因此風險實在過於太大。

不僅如此,從政治角度上來說也不太合適。畢竟中國已經佔據上風,在這個時候繼續使用毒氣彈,必然會引起更強烈的指責和謾罵,同時還會讓外界認爲中國軍隊在漢城陷入了困難,不得不採取激進手段來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原本是佔了上風的優勢,也會平白無故遭人質疑。

最終,蔡鍔做出指示,讓漢城的部隊放緩進攻節奏,一時間拿不下漢城不要緊,戰場上最重要的是贏得戰爭,而不是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吩咐在搶修鐵路的海軍陸戰隊再調出一個旅支援前線,並且嚴令修築鐵路的工程加快,只要鐵路打通,列車炮、重炮、裝甲團都能快速馳援漢城,到時候哪怕硬碰硬也無所謂。

當然,在這段期間裡,空中支援是不能少。所有飛行中隊每天發動兩次以上的空襲,重點襲擊軍營和物資倉庫,儘可能破壞敵軍少得可憐的戰略物資。

就在漢城陷入僵持局面時,從春川出發的大軍卻是一路高歌猛進。

七月七日時三十六師先頭部隊已經橫穿江原道,抵達忠清北道的忠州,在這裡追上了一些日軍殘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全殲了這股敵軍。擊斃敵軍六百餘人,其餘兩千餘人盡數棄械投降。由於先頭部隊兵力不充足,只能留在忠州看押俘虜,等待後續部隊跟上來之後,才能繼續發動追擊。

朝鮮境內的戰爭總體上已經奠定大勢,日軍真正能負隅頑抗的決心並不多,更多的還是在等待着議和或者投降。而這一切都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對於朝鮮老百姓來說,戰爭自然越早結束越好,事實上無論中國軍隊如何不遺餘力的去宣傳,他們從來都沒有認爲中國軍隊是正義之師。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日軍做爲侵略者的形象更不好而已。

隨着中國大軍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朝鮮上上下下都知道戰爭快要結束了,這纔是他們心裡唯一所期待渴盼的事情。

弗倫奇軍團的各路作戰部隊並不是全部都能全身而退,在遼東半島和朝鮮的四個師,是因爲有日本軍隊的掩護才能撤退的那麼從容。可是在吉林省內的第二師、第三師卻遠遠沒有那麼輕鬆,沙俄東方遠征軍團只知道劫掠、殺人,這大半個月的時間裡甚至連一段防禦陣地都沒有修築起來。

北方第一集團軍三十八師在六月底時突襲了延邊,成功收復了延邊和琿春兩地,也因此截斷了英俄聯軍的退路。同樣是在這段時間裡,空中騎兵第一旅和第二旅在長春北部空降,與趕到的國防軍第二師一北一南發起對長春的夾擊。

弗倫奇軍團第二師和第三師被硬生生的困在城中,而在吉林的沙俄軍團則按兵不動,根本沒有打算支援長春的意思。

到了七月上旬時,弗倫奇軍團其他部隊基本上完成撤離,唯獨第二師和第三師被拖延在戰線上,根本無法動彈。與此同時,三十八師從延邊揮師北上,向吉林的沙俄軍團發起進攻。就在三十八師抵達吉林郊區之後,吳佩孚從東港趕到師部,決定親自指揮這次作戰。

自從弗倫奇軍團撤退之後,東港早已經安全,整個遼東戰線都可以稍微放鬆一些。

吳佩孚召開戰前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其他廢話都沒有多說,只做出兩點作戰指示,第一是全殲沙俄軍團,第二是一個活口都不留。

沙俄軍團在中國境內犯下的惡行如今傳遍中國,甚至連歐洲一些大都市的報紙相繼做了報道。不管西方人是什麼態度,但在中國卻是人神共憤的地步,尤其是那些死裡逃生的吉林省同胞,不僅遭受巨大的心靈創傷,更是爲了失去至親而悲痛萬分。

吳佩孚在從東港趕到三十八師師部途中,從軍情處情報員那裡瞭解到,根據一些粗略的推測統計,沙俄軍團自進入中國境內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至少屠殺了一萬人數以上的中國人,其中起碼有四分之一是少年兒童。

這種慘絕人寰的屠殺行爲,讓吳佩孚徹底憤怒,他下定決心要讓沙俄軍團能走進中國,但一個也休想走出去。

綠魔行動雖然是打着向沙俄軍團報復的口號,可不管怎麼說毒氣彈最終投放在春川,對沙俄軍團沒有造成任何實質上的打擊報復。這次收復吉林,就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沙俄軍團直至沙俄國政府一個鄭重的教訓,那就是:今日中國非昔日可比,你若犯我,我必十倍奉還!

三十八師從延邊一路走來,路上所見所聞都是沙俄軍團留下的罪證,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心中都憋着一股強烈的憤怒。今日聽到吳佩孚做出的指示,這股憤怒馬上化作動力,上上下下對吳佩孚的決定支持不已。

長春、吉林的反攻戰很快打響,吳佩孚將兩地戰場合二爲一,統稱爲長吉會戰。

沙俄軍團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不僅缺乏先進的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更是良莠不齊。之前他們在對付中國地方軍時還能有幾分戰鬥力,但更多的也只是以多壓少。

如今面對中國正規軍,而且兵力是自己的兩倍,頓時連一點反抗的力量都沒有。

吉林的作戰不到兩天時間就告捷,沙俄沒有修築防禦工事,就這麼讓中國軍隊長驅直入。隨後三十八師立刻在城中展開捕殺行動,遇到不肯投降的沙俄士兵直接打死,遇到主動投降的則先收押起來,目的就是誘使其他沙俄士兵都來投降。

爲了防止有漏網之魚,吳佩孚還在城外建立警戒線,但凡遇到沙俄人直接擊殺。

在長春的兩個英軍師比起沙俄軍自然要更有戰鬥力,然而可惜的是,弗倫奇軍團司令部一早就下達撤退的命令。如果沒有這道命令,或許英軍師會頑抗到底,必然會導致中國軍隊進攻重挫。正是因爲這道命令,第二師和第三師上上下下都有所動搖,士兵們歸心似箭,都期待着能安全撤離。

正是這種求生的希望,導致中國軍隊進攻的時候,英軍火力處處畏手畏腳,戰鬥從一開始就變得極其不順利。

五天之後,吉林城內的作戰全部結束,沙俄軍團全軍覆沒。三十八師擊斃了超過四千敵軍,另外俘虜了三千多人。就在宣佈吉林城完全光復的當天晚上,吳佩孚下令將三千人的沙俄俘虜押至城外,全部斬首處死。

吉林城失守給長春的英軍造成極其嚴重的心理影響,這意味着三十八師很快北上參與長春的圍攻。英軍深入中國境內,缺乏火力支援,物資彈藥極其匱乏。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之下,英軍兩個師最終決定在中國三十八師圍攻上來之前突圍。

之所以一開始沒有選擇突圍,是因爲考慮到延邊失守,後退的道路被截斷。從長春向海邊轉移路途遙遠,只要中國軍隊緊追不放,必然會造成嚴重損失。不但如此,如今就連通訊設施都遭到破壞,長春這邊已經沒辦法與弗倫奇軍團總部取得聯繫,就算突圍到海邊也不知道有沒有海軍接應。

但是現在看來,總不能就呆在長春坐以待斃,哪怕這一路向西突圍會損失很多士兵,也必須要改變目前的困境,尋找新的機會。

第441章 ,岑春渲家宴第669章 ,陰謀陽謀第1055章 ,南亞殖民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20章 ,請客吃飯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997章 ,裂痕漸起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239章 ,推測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270章 ,親臨前線第509章 ,戰之心第974章 ,東亞經濟復甦計劃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667章 ,通宵之會第223章 ,一隅之見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413章 ,梁啓超眼中蔡鍔第826章 ,損傷第692章 ,大執政官第42章 ,初次立功第416章 ,交心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1125章 ,貿易中心制度第1008章 ,西北馬家軍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345章 ,不太平的一夜第481章 ,飛機計劃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90章 ,先斬後奏第555章 ,梁啓超返回第876章 ,決裂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83章 ,狀元商人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330章 ,中國東印度公司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156章 ,烏龍之談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769章 ,北京大本營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6章 ,將軍召見第162章 ,不和諧第936章 ,用意第239章 ,推測第449章 ,黃埔班的侄子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190章 ,韶關慘案第757章 ,精英團第505章 ,在柳州第331章 ,張小雅的想法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686章 ,貴州會談第922章 ,對話張作霖第889章 ,分寸第535章 ,粵軍與閩軍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55章 ,按部就班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638章 ,分割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66章 ,承受下場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232章 ,暴風雨第929章 ,第一階段制裁行動第77章 ,深入軍心第545章 ,東南沿海巡閱使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258章 ,變中變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234章 ,中德張盛霆軍械公司第162章 ,不和諧第974章 ,東亞經濟復甦計劃第40章 ,擒李福林第911章 ,蔡鍔的想法第664章 ,動變第516章 ,克廈門第954章 ,火線點燃
第441章 ,岑春渲家宴第669章 ,陰謀陽謀第1055章 ,南亞殖民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20章 ,請客吃飯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997章 ,裂痕漸起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239章 ,推測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270章 ,親臨前線第509章 ,戰之心第974章 ,東亞經濟復甦計劃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667章 ,通宵之會第223章 ,一隅之見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413章 ,梁啓超眼中蔡鍔第826章 ,損傷第692章 ,大執政官第42章 ,初次立功第416章 ,交心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1125章 ,貿易中心制度第1008章 ,西北馬家軍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345章 ,不太平的一夜第481章 ,飛機計劃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90章 ,先斬後奏第555章 ,梁啓超返回第876章 ,決裂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83章 ,狀元商人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330章 ,中國東印度公司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156章 ,烏龍之談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769章 ,北京大本營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6章 ,將軍召見第162章 ,不和諧第936章 ,用意第239章 ,推測第449章 ,黃埔班的侄子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190章 ,韶關慘案第757章 ,精英團第505章 ,在柳州第331章 ,張小雅的想法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686章 ,貴州會談第922章 ,對話張作霖第889章 ,分寸第535章 ,粵軍與閩軍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55章 ,按部就班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638章 ,分割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66章 ,承受下場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232章 ,暴風雨第929章 ,第一階段制裁行動第77章 ,深入軍心第545章 ,東南沿海巡閱使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258章 ,變中變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234章 ,中德張盛霆軍械公司第162章 ,不和諧第974章 ,東亞經濟復甦計劃第40章 ,擒李福林第911章 ,蔡鍔的想法第664章 ,動變第516章 ,克廈門第954章 ,火線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