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張孝準決心

新書推薦:

他是瞭解陳昇的性格,以陳昇這種循規蹈矩、處事刻板的人來說,如果不是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是絕不會做這種打小報告的事。不難想象,北京大本營內部的政治勢力鬥爭已經愈演愈烈,牽扯到的高層也越來越多。這一點讓他感到很吃驚,沒想到自己接任北京大本營秘書長不到一年的光景,這個小圈子的官場竟發展到這種地步!

“張漢舉的兒子是我們京營內部的人嗎?”官場鬥爭的事情可以容後再談,張孝準對張漢舉的兒子在京營內胡作非爲引發民衆暴動感到很不滿,拋開一切不說,京營可是他的地盤,容得下其他人撒野?再者如今前線兵力緊張,正是需要鼓動招募新兵的時候,竟惹得新兵造反,這還了得?

“張總長的公子並無公職在身,事實上整日裡只是在京城遊手好閒之輩,與一些阿諛奉承、官僚富商子弟常爲伍罷了。”陳昇說道。

“判了十年,竟然只關了十天!哼,還真是好大的膽子。這件事你不用再管了,稍後我會跟王從文那邊好好談一談,從今以後除了有正當理由之外,不屬於你們軍情處本職範圍的工作你大可推辭就是,再不行讓他們直接向我彙報!”張孝準說道。

“在下明白了。”陳昇說道。

陳昇離去之後,張孝準馬上派人把王從文找了過來。去年他在接管北京大本營之後,知道王從文之前是總統府秘書官,因此特意留下其來協助打理事務,不過總得來說王從文並不是他的心腹親信,甚至身爲副秘書長的職位還有覬覦秘書長的位子。

王從文來到空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的辦公室,在進門時已經聽侍從官說軍情處處長剛剛單獨見過張秘書長,他心裡大約猜到是什麼意思。最近這段時間北京大本營唯一值得上心的事情,終於還是月初發生的北大門暴動事件,儘管他一直想要把這件事辦清楚,可是沒想到張漢舉串通了京營內部許多高官,硬是把這件事壓了下去,到現在連北京各大報紙都不見隻字片語,至於那些新兵照樣強行送進新兵營,學生、老百姓們發了一些賠償金然後嚴令不準泄露,包括這些學生所在的學校、老百姓所在的用工單位,一律進行施壓,要求封堵消息。

他必然堅持秉公辦理,但同樣不希望把這件事鬧大,畢竟是關乎北京大本營聲譽的事,至於那天發脾氣威脅張漢舉要把事情往上報,目的就是要恐嚇張漢舉不要太囂張。如果張漢舉真的讓兒子把事情交代清楚,並且心甘情願伏法,這件事大可就這麼結束。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張漢舉居然才讓兒子坐了十天牢獄就放出來了,這是何其可惡!

走進辦公室後,張孝準面無表情的示意其坐下,然後開門見山的說道:“望書,最近聽說你與國防部那邊有一些私人恩怨,是嗎?”

王從文臉色微微變了變,索性直接說道:“我知道張大人的意思,如果張大人是聽了一些流言蜚語而信以爲真的話,這真是讓人心寒。”

張孝準鄭重的說道:“當初我舉薦你留任大本營,難道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人?只是有什麼事你就按照規矩、按照程序來辦,何必還要讓別人誤以爲你公報私仇?再者,北大門那麼大的事情,我到今天才知道消息,不管是誰在壓這個事,你堂堂一個副秘書長難道就不知道向我彙報?”

王從文沉默了一會兒,雖然他心裡很不快,總有一種被人冤枉的感覺,不過沒過多久之後還是開口說道:“此事確實是我失職。”

張孝準罷了罷手,說道:“總之,以後若還有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必須立刻向我彙報。另外,關於北大門暴動事件我會重新開始調查,不管姓張的是什麼來頭,在北京大本營犯了事那就必須嚴肅處理。我們北京大本營是元首直轄的行營,豈是什麼官僚紈絝子弟胡來之地?還有就是,暴動事件善後工作你親自來負責,把所有矛盾都處理好,不要新兵和學生有任何原因,聽明白了嗎?”

聽到這裡,王從文立刻心神一震,他這幾天一直都想了結這件事,如果有張孝準站在自己這邊那可就好辦多了。他連忙說道:“張大人,我也認爲這件事一定要嚴肅處理,可是無奈張漢舉仗着他的舅兄是倪總部長,公然袒護他的兒子,京城上上小小的官員都不敢貿然得罪他。更可氣的是,張漢舉的兒子被判十年之刑,竟只伏法十天就倉促了事,這要是傳出去,我中華民國的法紀可就徹底完了。”

張孝準問道:“倪總部長?哪個倪總部長?”國防部派駐京營的機構是四月份才成立的,而四月份之後他又經常在奉天辦公,並不清楚張漢舉背後是什麼人。

王從文說道:“就是國防部後勤總長倪映典。”

張孝準很是詫異的說道:“什麼?倪總長有摻和這件事?”

王從文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倒不是倪總部長摻和這件事,也許倪總部長並不知情,又也許倪總部長會袒護自家親戚。張漢舉之所以能拉攏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甚至連我們京營內部的一些人也都向着他,正是因爲大家都顧慮倪總部長的面子。”

張孝準明白王從文的意思,這件事確實有些棘手,從官職上來看,他這個京營秘書長與國防部後勤總長並不是一個系統,論與元首的關係來看自己與倪映典幾乎一樣,但是資歷上很顯然倪映典要比自己老道許多。要知道倪映典跟元首打江山的時候,他還在日本讀書呢!

可是換一個方面來說,本來井水不犯河水,大家擡頭不見低頭見的同僚,沒必要發生政治上的衝突。然而倪映典的妹夫在京營這邊亂來,甚至還拉攏京營內部的官員向着他,這不是在拆自己的臺嗎?

退一萬步說,京營是軍事重地,因爲紈絝子弟的挑釁在軍事重地裡發生暴動事件,這可是給元首摸黑,給整個國家形象摸黑,更是不利於新兵招募工作!

思索到這裡,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咬着牙說道:“在公在私,這件事都必須有一個交代。還是那句話,不管姓張的是什麼來路,我們京營是直接向元首負責,更何況這次有理有據,不必理會上面有什麼人壓着。總之,你按照我的意思去辦,有什麼問題直接來找我。”

聽到這番話,王從文總算是放心了下來,他鄭重其事的說道:“有張大人這番話,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半個小時後,張孝準在司令部大樓會議室召開會議,與會者除了京營秘書處衆人之外,還有駐京營憲兵部隊軍官。由於先後與陳昇、王從文進行會談,此時張孝準的心情已經不全放在空軍陸戰隊的事務上。在會議之初他就直接強調各部門職能範疇,隨後順着話題講到假公濟私的情況,然後就是重申月初發生的北大門暴動事件。

“此次事件我會重新開始調查,對於違反北京大本營規定者必然從重處理。如今前線戰事越來越激烈,我們京營肩負徵兵工作,在這份工作上絕不容許有任何差池,希望在座各位能好自爲之!”張孝準聲色俱厲的說道。他故意利用會議向在場衆人發出一個警告,同時也是正式放出口風要拿張漢舉開刀。

在場衆人聽完這番話,一個個臉色變幻莫測,很顯然他們都知道張孝準最後一句“好自爲之”是什麼意思。他們不禁感到一場風波正在凝聚成型,誰也無法料到這件事會牽扯到多少人,更無法料到究竟會發展到什麼地步。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置身事外、安守本分,可是現在還來得及嗎?

當天晚上,駐京營憲兵總司令江朝宗連忙派人找到張漢舉,這個時候風頭已經很緊張,爲了避嫌江朝宗甚至不敢親自去見張漢舉。他把張孝準今天在會議上的話告訴了張漢舉,要求張漢舉趕緊把兒子送回監獄,否則這件事很快就會鬧大。如果張漢舉遵照江朝宗的話來做,或許事情不會越鬧越大,可是張漢舉一方面耐不住兒子的苦苦哀求,另外一方面又讓妻子拿倪映典說了幾句氣話,最終決定把這件事抗到底。

《》是作者“閩南愚客”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

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219章 ,上海之行第843章 ,海軍副官第954章 ,火線點燃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253章 ,戰賀州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64章 ,昔日恩師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492章 ,北方的動靜第217章 ,談不攏第1210章 ,分裂第180章 ,巧遇德國領事第1177章 ,中華革命黨和德國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1048章 ,中朝外交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273章 ,振軍第556章 ,北京行動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52章 ,上任新軍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32章 ,遭遇劫案第750章 ,日本福岡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1183章 ,部署反擊第177章 ,強渡第1156章 ,七年發展計劃第215章 ,開刀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憂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1216章 ,變相而談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1106章 ,琉球第72章 ,誓師大會第689章 ,希望之滅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617章 ,大伏擊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961章 ,通電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420章 ,風波暗起第890章 ,佈置第595章 ,袁世凱命令第5章 ,初識倪端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869章 ,與唐紹儀一談第272章 ,二團的決心第360章 ,緊盯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301章 ,小鎮鏖戰第856章 ,信與證第736章 ,馮國璋活動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234章 ,中德張盛霆軍械公司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619章 ,下手第1201章 ,拜年第64章 ,昔日恩師第636章 ,兵臨城下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1092章 ,龍戟級二號艦第952章 ,態勢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1171章 ,投機主義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931章 ,無限制火力第359章 ,北方和談之前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115章 ,班師凱旋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8章 ,初到後哨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776章 ,索要青島第246章 ,窗戶紙第864章 ,國民大會
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219章 ,上海之行第843章 ,海軍副官第954章 ,火線點燃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253章 ,戰賀州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64章 ,昔日恩師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492章 ,北方的動靜第217章 ,談不攏第1210章 ,分裂第180章 ,巧遇德國領事第1177章 ,中華革命黨和德國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1048章 ,中朝外交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273章 ,振軍第556章 ,北京行動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52章 ,上任新軍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32章 ,遭遇劫案第750章 ,日本福岡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1183章 ,部署反擊第177章 ,強渡第1156章 ,七年發展計劃第215章 ,開刀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憂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1216章 ,變相而談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1106章 ,琉球第72章 ,誓師大會第689章 ,希望之滅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617章 ,大伏擊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961章 ,通電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420章 ,風波暗起第890章 ,佈置第595章 ,袁世凱命令第5章 ,初識倪端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869章 ,與唐紹儀一談第272章 ,二團的決心第360章 ,緊盯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301章 ,小鎮鏖戰第856章 ,信與證第736章 ,馮國璋活動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234章 ,中德張盛霆軍械公司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619章 ,下手第1201章 ,拜年第64章 ,昔日恩師第636章 ,兵臨城下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1092章 ,龍戟級二號艦第952章 ,態勢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1171章 ,投機主義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931章 ,無限制火力第359章 ,北方和談之前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115章 ,班師凱旋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8章 ,初到後哨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776章 ,索要青島第246章 ,窗戶紙第864章 ,國民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