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內幕

新書推薦:

誠實的說,他很早就開始考慮過在中國推行獨裁x政治,但是卻從來沒有想過獨裁之後復辟帝制。!。獨裁x政治是中國當下環境的需要,必須有統一的政治思路和強力的中央政府,才能讓中國快速的從困境中走出來。但復辟帝制,只能說是十足的權欲,一代人掌權還不夠,非要子孫後代都掌權。

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樣的人,國家交到兒子手裡會變成什麼樣?關鍵是他覺得完全沒必要走這條路,隨着時代進步,中國民智漸漸開放,一旦和平年代將臨,獨裁x政治的市場就會徹底消失,到那個時候就算是皇帝還能有權力嗎?如果說單純一個皇帝的空頭銜,爲此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風險,值得嗎?

可現在擺在面前的問題,不是他想不想稱帝,而是德國人在推動自己稱帝!

有一點他想不明白,既然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改造,爲什麼一定要改造成帝制?德國的到底在打着算盤?中國推行帝制對德國有什麼好處?

想到威廉二世還專門派遣一批社會專家到中國來執行計劃,吳紹霆越來越覺得德國隱藏的很深,這些人究竟想幹什麼?

就在這時,把這份建議送進辦公室的龍雲忍不住開口問道:“元首?這件事……您怎麼看?”他一直站在辦公桌前面,臉的神色顯得有幾分迫切。

吳紹霆原本沒有注意龍雲的表情,他擡起頭來微微嘆了一口氣,喃喃自語似的說道:“德國人究竟在搞什麼鬼?這麼做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龍雲說道:“元首,其實不是看這麼做對德國有什麼好處,而是對我們有什麼好處纔是。”

吳紹霆怔了怔,他這時纔看到龍雲的神態,頓時心頭的疑惑更進一步:龍云爲什麼對這件事如此關心?他又爲什麼這樣說?

很顯然這份《建議》在送進來之前,龍雲是看過裡面的內容。

冥冥之中吳紹霆浮起一個大膽的念頭,也許不單單德國人暗中慫恿帝制,或許就連自己的一衆手下當中也有人希望改共和爲君主制。畢竟中國從封建王朝到共和國不到六年時間,很多醉心於封建時代政治制度的人,對君主制依依不捨、戀戀不忘。

追隨元首打天下,無非是想在天下平定之後榮譽加身、享受華貴。而這也是爲什麼爵位制度比勳位制度吃香的重要原因,曾經出過力、賣過命的老臣子們,不希望只獲得一個流社會的頭銜,他們更希望自己成爲中國內部的一種特殊榮譽人羣。貴族可以是流社會,但流社會不一定是貴族,一切都是追求特權,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虛榮心人皆有之,這沒有什麼好反駁也沒有什麼好羞恥。哪個功臣不希望自己的功勳傳芳百世?不希望子孫能繼承自己的衣鉢?不希望光宗耀祖?

然而,就吳紹霆本人而言,他對那些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功勳們,同樣願意這些人能過得好一些,付出就會有回報。直截了當的說,就算他們想要獲得爵位、獲得終身榮譽甚至世襲榮譽都無所謂,但有一點卻是自己的底線,那就是把榮譽和特權捆綁在一塊,認爲自己可以比別人高出一等,可以比別人活的更優越。

去年十二月份他在全國展開的整風運動,目的就是消滅特權階級,這已經向外交反應自己絕不是一個縱容的人。他用自己的權力來建立一個法治社會,雖然在建立的過程中依然採用的人治手段,但法治社會的目的是絕不會動搖。

特權階級的存在,是法治社會最大的詬病,要想完善社會體制就必須打擊特權階級。

吳紹霆的原則就是如此,榮譽是榮譽,立下汗馬功勞者自當享受一份榮譽!但榮譽絕不是特權,哪怕現在要復辟帝制,也絕對不可能倒行逆施走封建**那一套。除非是現代化的英國君主立憲制,所用的君主體系只不過是一個榮譽稱號、一個形式罷了。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一套形式體制,他倒是不會在乎那麼多,可問題是一旦這麼做,自己手裡的權力必然會鬆動,哪怕一時半會不會鬆動也會遭到萬衆質疑,比起現在任職元首來說要麻煩的多。弄不好還會讓手下的“功臣們”產生誤解,認爲可以從榮譽中獲得特權!

“志舟,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回元首,其實在下覺得德國顧問所言並無不妥,在共同體計劃的四個國家當中,除了我中華民國之外,其餘三國皆是君主制國家,這反而顯得我們有幾分特立獨行。當然,在下的意思絕對不是反對共和,只是覺得既然推行共同體計劃,那在一定程度四國應該達成默契和統一。無論是勳位制度還是爵位制度,都只是國家榮譽機制罷了,無非是換一個稱謂,實質並無多大變化。”龍雲有條不紊的回答道。

“你難道不覺得德國人熱衷此事很有古怪嗎?”吳紹霆不動聲色的再次問道。

“呃,聽元首這麼一點,確實有些奇怪。”龍雲頗有恍然的說道。

“這個費恩是什麼人?”吳紹霆問道。

“是外國專家顧問部從德國聘請的醫學專家,計劃在南京集資開辦一所西醫大學,衛生署那邊正在跟進此事。”龍雲回答島。

“哦,是嗎?原來他只是一個醫學專家,這就更讓人感到奇怪了。”吳紹霆冷冷的說道。

“元首的意思,這份《建議》並不是出自費恩之手?”龍雲立刻醒悟過來,連忙問道。他當然很清楚,一個醫學專家又不是社會學專家,就算是社會學專家像這種事情也輪不到對方來摻和,可見寫這份《建議》要麼是受人指使,要麼是代人而爲。

“德國處心積慮,之前在援助計劃裡面強行附加條款,要求協助我們中國完成社會改造,這次《建議》十之**與此有關。到德國背後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我一時半會還想不通透。你馬安排人去仔細調查,一定要給我弄清楚德國人的意圖。”吳紹霆命令的說道。

“是,在下馬與王局長商量此事。”龍雲毫不怠慢的說道。

吳紹霆再次陷入了沉默,將桌面的《建議》又拿了起來,不過並沒有去看,只是若有所思似的在手裡掂量了一下。

龍雲沒有立刻離去,他遲疑了一下,隨即又請示道:“元首,那……關於這份建議,您要不要做出指示?”

吳紹霆冷冷的瞪了龍雲一眼,後者心頭突然一堵,不由背脊發涼。不過沒過多久,吳紹又恢復平靜,略作思索之後,他說道:“把這份建議發到南京去,讓甫公召開國會討論此事,如果國會下認爲可行,那就按照國會的意思來辦。這種關乎國體的事情,縱然我是元首也不應該獨斷專行。”

龍雲不敢再有猶豫,連忙點頭說道:“知道了。”

就在龍雲要退下去時,吳紹霆忽然又吩咐道:“發到南京時順便提示一下,就說這份建議我沒有仔細看過,只知道是榮譽體制形式的修改,既然是形式也就是可有可無之舉,所以我不在乎。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龍雲心頭震動了一下,立刻明白吳紹霆的用意,肅然應道:“元首放心,在下很清楚。”

在龍雲離去之後,吳紹霆依然思考着這次榮譽制度改革的事情。

雖然他不希望有人趁着這次榮譽制度改革時搞一些小動作,之所以最終把這件事交給國會來判定,一方面是把不必要的嫌疑從自己身推卸下去,另外一方面也能讓世人知道國會還是有職權的。當然,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他真正的目的還是要試探一下南京中央裡面究竟有多少人有這種“復辟”的想法。

不管有多少人贊成這種榮譽制度改革,也不管這些人當中有多少是“明白的”,有多少是“不明白的”,或者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的。要想做出下一步的應對之策,必然要先了解局勢的情況,吳紹霆就是要利用這次國會動議,來摸清楚南京中央大部分人的立場。

不得不說,縱然吳紹霆現在獨握大權在手,但在處理這件事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人心不可測,今日全國下推戴萬分,明日或許就會暴x動頻頻。尤其在這種制度事情,後果可謂是可大可小,弄不好自己真會步入歷史袁世凱的後塵。

如果是他自己選擇走到這一步,那倒是怨不得任何人,也不必有任何後悔!可若是有人強加於自己,導致事情發展到失控的地步,甚至連事後的黑鍋都全部推到自己身,這種事可絕不會善罷甘休。

不管這是不是一場陰謀,既然事情已經露出倪端來,那必然要多一份警惕之心!

《》是作者“閩南愚客”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

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37章 ,追擊行動第927章 ,緊急外交照會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43章 ,信誓第94章 ,明降實升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782章 ,國會大會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139章 ,故意泄露第544章 ,誠懇挽留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267章 ,粵桂戰爭第919章 ,真相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459章 ,兩路人的兩路行動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1013章 ,第二階段進攻第39章 ,突然交火第1050章 ,行前事務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1095章 ,突襲吉林省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191章 ,老狐狸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603章 ,宜賓衝突第1004章 ,發落第492章 ,北方的動靜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249章 ,二次革命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805章 ,煎熬第626章 ,杭州之事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743章 ,雙方心思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737章 ,段祺瑞突襲第516章 ,克廈門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739章 ,日本的誘說第30章 ,小惡作劇第851章 ,真格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9章 ,留下印象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1050章 ,行前事務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643章第1046章 ,弗倫奇軍團第786章 ,諜報戰第1180章 ,黃浦大飯店第836章 ,瓜分第940章 ,吳紹霆的決定第404章 ,洪門第945章 ,世界大戰的改變第1142章 ,南亞議和第33章 ,天價贖金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72章 ,誓師大會第1211章 ,震動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237章 ,刺殺宋教仁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104章 ,張人駿言第620章 ,昆明一談第279章 ,沈鴻英的毒手第170章 ,會師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760章 ,十月底第865章 ,直接攤牌第885章 ,韋汝聰南下第177章 ,強渡第236章 ,請出山
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37章 ,追擊行動第927章 ,緊急外交照會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43章 ,信誓第94章 ,明降實升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782章 ,國會大會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139章 ,故意泄露第544章 ,誠懇挽留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267章 ,粵桂戰爭第919章 ,真相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459章 ,兩路人的兩路行動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1013章 ,第二階段進攻第39章 ,突然交火第1050章 ,行前事務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1095章 ,突襲吉林省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191章 ,老狐狸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603章 ,宜賓衝突第1004章 ,發落第492章 ,北方的動靜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249章 ,二次革命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805章 ,煎熬第626章 ,杭州之事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743章 ,雙方心思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737章 ,段祺瑞突襲第516章 ,克廈門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739章 ,日本的誘說第30章 ,小惡作劇第851章 ,真格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9章 ,留下印象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1050章 ,行前事務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643章第1046章 ,弗倫奇軍團第786章 ,諜報戰第1180章 ,黃浦大飯店第836章 ,瓜分第940章 ,吳紹霆的決定第404章 ,洪門第945章 ,世界大戰的改變第1142章 ,南亞議和第33章 ,天價贖金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72章 ,誓師大會第1211章 ,震動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237章 ,刺殺宋教仁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104章 ,張人駿言第620章 ,昆明一談第279章 ,沈鴻英的毒手第170章 ,會師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760章 ,十月底第865章 ,直接攤牌第885章 ,韋汝聰南下第177章 ,強渡第236章 ,請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