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

“聽說那個葉悖麻恨不能將你生吞活咽,”李三狗說道。

“若是他能一直保持這個狀態那就太好了,爲將者切記四要素,不能懦,一怕這一役必輸無疑,就是士兵也是如此,上了戰場越怕死就越死得快。不能驕,驕兵必敗。不能躁,一急躁用兵同樣必敗無疑。不能怒,一怒失去冷靜,還是必敗無疑。”

“有道理啊。王知縣,山那邊的幾個部族生活十分困難,能不能用私商的藉口,略略資助?”

“這樣吧,我派人調一千匹絹,兩千斤茶葉過去。”

“是不是太少了?”

“不少,一旦多了會顯眼,而且最好不要資助,反正秋後一起會遷徙過來,那時候爲了安全,必須得快,輕裝前進。三狗叔,我再說一件事,酒收入不菲,但我能否一直資助下去?當真豢養私兵?”

蔡挺真親自拿出五千貫錢投了進去。

而且又讓八名胥吏“放假”,帶着二十幾名差役,五十幾名廂兵,隨朱李兩家去了長安,以後還要去渭州,去秦州。主要時間太緊了,必須速度得快,錢帛迅速弄到手,再砸到士兵頭上。否則秋天過去,手中就是有錢,也來不及了。

原來蔡挺調派的人更多,不過讓王巨拒絕了,他寧肯讓朱李兩家麻煩,也不想蔡挺卷得太深。非是爲蔡挺着想,而是爲以後着想。秋後打完了,可能戰利品能做部分撫卹,甚至王巨還真想賣戰俘。但與去年三戰不同。敵人太多了。不可能產生去年那樣全殲式的戰役。那樣戰場就不會有太多收穫。

因此這個酒作坊的收益可能還會抽出一部分,蔡挺以後也會從中也會討要一部分,比較請求一些錢帛,打造一些鎧甲武器進行換裝,增加一些戰馬等等。

但總的來說,從秋後起,酒作坊收益便會慢慢與軍方與慶州切斷。

這個收益也不會給朱李兩家,一部分會償還兩家墊付的錢帛。兩家已經爲自己費了很多心血,也派出大量人手過來協助。自己得知足,所以那兩萬貫錢不能要。

還有餘下幾家的捐助,也根據情況償還。但還有用錢的地方,比如那些野利族立下大功,不能讓他們赤手空拳過來,一個安置就得花費很多錢。那可不是少人,一千多帳,上萬人口。就是這個安置的費用同樣驚人。

當然,私商也要停下了。

不過王巨在華池縣也不會呆太長時間。秋後一戰,後續還有許多事。安排好了,元旦到來,趙曙快與閻羅王喝茶去了。相信趙頊那時還不會忘記自己。

多半的安排,會到某個館閣裡鍍一下金,但這個時間也不會太長,未來邊事同樣很多。但誰會打仗?自己又會外放出去。至於外放到什麼地方,那個真算不出來,從府州到秦州,這一漫長的邊境有多少州軍縣?縣是不可能了,慶延渭秦這四州也不可能,那怕就是涇原這樣的大州都不可能,資歷淺了,歲數小了。那麼可能會是一個小州或一個小軍的知州知軍,如原州,如保安軍,如德順軍。也可能是一州通判。

只要到了西北,就會有戰爭,又得用錢。

因此這個錢得留下來。

有的王巨未說,有的王巨說了。

“那太感謝王知縣了,但不知道往哪裡安置?”

“三狗叔,你來看地圖?”王巨一指大順城、疆砟堡一線與荔原堡、柔遠道之間的空擋。

“這不妥。”

“是不妥,如果疆砟堡還在敵人手中,野利數族投奔我們大宋,又在關健時候插了李諒祚一刀,李諒祚必然報復,去年德順軍西側同家堡命運十之八九會降臨到野利族頭上。但若是這個疆砟堡控制在我們大宋手中呢?”

“那樣就沒有關係了,”李三狗高興地說。

若那樣,從柔遠寨到疆砟堡,再到大順城、荔原堡,正好形成一個橢圓形的防線,死死扼住了敵人的進攻,要麼有小股敵人潛伏而來,但那危害不會大。野利族自己就可以將他們打敗了,當然,他們也得派人巡邏。不過因爲去年的遷徙,在前線造成大片的空白地帶,不要說一千幾百帳,就是兩千幾百帳也安置下去了。再加上王巨的資助,不但從此衣食無憂,而且也可以修建一些簡單的堡砦做防禦。至少逃過來的野利族脫離了苦海。

“但這個消息還不能對他們說,至少等到西夏發兵時候才能說,否則就有泄露的危險。”

…………

“妃兒,我帶你出去轉一轉。”

“好唉。”李妃兒高興地說。王巨的感情有些亂七八糟,趙念奴明明比他大,他還一直以爲趙念奴是小姑娘,但趙念奴卻將他半當成那種**情人半當成了弟弟。李妃兒明明是未婚妻,王巨未必有多少未婚妻感覺,反而大半將李妃兒當成了妹妹。

李妃兒騎在馬上,抱着他。

開頭難,開了頭就不難,加上西北民風本來就很開放,李妃兒現在也習以爲常了。

感受着身後少女身體的柔軟,王巨說道:“妃兒,多吃一點吧,太瘦了。”

“瘦才美。”李妃兒說。

唐朝以腴肥爲美,宋朝卻是纖瘦爲美,人比黃花瘦纔是美,甚至很多人喜歡幼幼,喜歡排骨女。這個口味又太重了。

王巨說道:“那是別人的看法,有一個大約的苗條就行了,太瘦了可不好。”

兩人騎在馬上一邊說話,一邊飛快地來到作坊。

朝廷派來的京城官匠已經回京了,他們不但留下了一百臺石炮,同時也帶走了先進的技術。當然得看朝廷如何利用了,這不是他們能做主的。

這個作坊便交給了王巨。只是主人很奇怪。是屬於慶州的。還是屬於王巨的,連王巨自己也不清楚。

實際主人也無所謂,反正生產出來的鎧甲武器,一起要交給官兵,只不過交給華池縣官兵。

王巨仔細地察看着。看了一會,章楶居然來了。

“子安,正巧啊,蔡公讓我來作坊看一看器甲。”

“質夫兄請看。”

主要生產刀、槍頭、箭頭、弓弩、矛頭、鐵撾。以及鎧甲。

宋朝的兵器種類很多,槍刀棍棒,鐵撾(一種拋投對付騎兵的鐵抓)錘鞭,劍鉤矛鐗,叉抓鏜槊,弓弩盾牌等等。

王巨選擇了最常見的幾種兵器,但那個矛頭不是長矛的矛頭,而且準備鑲在短矛上做短矛,配合盾牌鐵撾,用步兵方陣對付騎兵的。

刀也與常見宋刀不同。宋刀多狹長,狹長有狹長的好處。劈起來會省力,厚重有厚重的好處,劈起來雖費力,但勢大力沉,殺傷力更強大。實際宋朝也有厚重的刀種,這個要根據將士的喜歡自己選擇了。另外一點,宋朝制式刀多直線型。

因此王巨根據自己的想法,又聽取諸將士的意見,對刀做了一些改動,狹長類的刀不見了,而是改成了中長,與短厚兩種,前者是步兵所用戰刀,後者是騎兵所用戰刀。並且直線型也不見了,而是改成弧形。主要就是取自殺傷力,同時弧形刀接觸面比直線刀接觸面小,按照壓強原理,殺傷力也會增強。

這一改,頗類似後來的蒙古刀了。

其次改的就是鎧甲,還是原來的樣式,不過甲片變得很薄。

王巨拿來一把刀,與原來的宋刀比試了一下,結果又將原來的宋刀崩出一個口子。

“好刀,可如桃溪劍?”

王巨搖頭:“質夫兄,不如,首先桃溪劍鍛打次數更多,其次桃溪劍整體都是好鋼,但這個刀爲了節約成本與人力,提高速度,鍛打的次數要少,另外與其他宋刀一樣,只有刀口處鑲了鋼,餘下都是生鐵。然而它比原來宋刀殺傷力更大,這個也經過反覆試驗考究的。再說刀能偷一些機,取一些巧,鎧甲不行。”

王巨又拿出一件鎧甲說道:“這就是新式鎧甲,重二十五斤(近三十斤),不過防禦力並沒有削弱。”

“成本幾何?”章楶也立即聽出它的意義。

“三十餘貫。”

“很不錯,很不錯。”

“質夫兄,勿要樂觀,這是眼下作坊製造的成本,換成了作院等官作坊來製造,會有胥吏貪污,會有大量浪費,唯獨一個優勢,那便是少了一些運費成本。但換成了朝廷想打造一模一樣的鎧甲,必然超過四十貫,否則打出來的鎧甲又是劣制鎧甲。”

然而得從哪方面看,雖然貴了一點,可輕了二十幾斤,那麼士兵行動會更迅速,在戰場上也能發揮更強的戰鬥力。

朝廷如何選擇,一看未來一戰的比較,二看朝廷有沒有懂的人。這不是王巨說的算,也不是章楶說的算。

“難怪蔡公也想將部分將士進行換裝。”

“那怎麼可以?”

這又是一個王巨以前在延州讀書時未想到的問題,那就是低效。

特別是鎧甲。

鎧甲爲什麼造價這麼貴,不僅是材料,是不錯,從鐵打成甲片,得需要千錘百煉,一副五十幾斤重的鎧甲往往會需要兩百多斤的鐵,但這個費用也不驚人,好的熟鐵不過三十幾文錢一斤,運到華池縣加上運費一斤不過五十文錢。以及其他材料,總體材料價值不會超過十貫錢。

爲什麼最後造價變成了四十貫?

效率太慢了,往往一個熟練工匠打造一副鎧甲最少一兩個月時間,生手要三四個月,並且還是宋朝已經出了原始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否則時間更長。

這麼長的時間,僅是人力成本就得花不少錢了,再加上胥吏貪污,不必要的浪費,以及其他種種,於是才成了四十貫錢一套鎧甲的造價。

王巨這邊沒有貪污,也沒有大的浪費,然而三分之二成本便是堆在人力上。

去年冬天聽到官匠講述後,王巨立即召募了大批的學徒,所以京城幾個工匠離開後,作坊裡還有一百多人。不但如此,王巨又派了一營官兵輪流駐紮,而不是一都,這不是爲了保衛,而是爲了人手,讓官兵打下雜,提高效率。

即便現在有了足夠的材料,有了足夠的錢,所有人撲在鎧甲上,每個月最多隻能打出來兩三百套鎧甲。不要提換裝了,就是蕃騎的馬甲,到了秋後也未必滿足,況且其他兵器不打造了?

“這也不難,蔡公打算從慶州作院調來大量工匠。”

“慶州作院能調來多少工匠?除非蔡公還能從其他地區調來大量工匠,最少一百名以上,否則我不會答應。”

“大約不會太難吧,我回去說一說。”

“還有,讓蔡公再向朝廷通知一聲,請朝廷從京兆府撥出大批量鐵過來。”王巨道。雖說朝廷財政困難,可這把火馬上就燒到眉毛了,當真朝廷一點都不支援?

“這個大約也不難,對了,爲什麼我與蔡公討論時,我說了一句,能否拿下疆砟堡,蔡公卻說,國家財政困難,能擊退敵軍即可,不能多事,此堡不能拿。”

“蔡公竟然這樣說?”王巨一呆。國家財政困難他是知道的,但與拿下疆砟堡有什麼關係?若拿不下疆砟堡,馬上那麼多野利族投奔過來,王巨頭就腫了。

第404章 私軍(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93章 大捷(下)第754章 養豬第235章 孩子氣第300章 一箭第17章 有點少第418章 神臂弓第192章 初戰(下)第65章 拜節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章 路窄第782章 捨得第366章 誣奏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48章 又坑了第214章 故人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12章 殿下(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9章 人選第773章 開業第167章 鐵門第425章 侵利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96章 放榜(上)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536章 會戰(一)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501章 好牌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862章 崩第662章 破城第485章 人樣子第662章 破城第500章 大殺器第499章 清洗第259章 屹立(中)第183章 賽跑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182章 子午山第564章 退一步第806章 三國第443章 市易第632章 右孫吳第535章 號角第292章 首相第80章 磨練第39章 勞動吧第158章 請權(下)第433章 默契第290章 驚豔第662章 破城第857章 割土(下)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738章 哭第861章 堯舜(下)第608章 下馬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3章 賀禮第370章 楊家將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52章 爭標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138章 鄉黨第705章 殺母(下)第492章 夜襲第617章 呵呵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446章 下江南第406章 來巧了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25章 寶藏(下)第617章 呵呵第601章 保馬第63章 親戚第508章 逆轉(中)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66章 長大啦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24章 縮影第759章 張睦(上)第754章 養豬第266章 龍手(上)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125章 有點難第359章 聰明人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89章 高家
第404章 私軍(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93章 大捷(下)第754章 養豬第235章 孩子氣第300章 一箭第17章 有點少第418章 神臂弓第192章 初戰(下)第65章 拜節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章 路窄第782章 捨得第366章 誣奏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48章 又坑了第214章 故人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12章 殿下(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9章 人選第773章 開業第167章 鐵門第425章 侵利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96章 放榜(上)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536章 會戰(一)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501章 好牌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862章 崩第662章 破城第485章 人樣子第662章 破城第500章 大殺器第499章 清洗第259章 屹立(中)第183章 賽跑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182章 子午山第564章 退一步第806章 三國第443章 市易第632章 右孫吳第535章 號角第292章 首相第80章 磨練第39章 勞動吧第158章 請權(下)第433章 默契第290章 驚豔第662章 破城第857章 割土(下)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738章 哭第861章 堯舜(下)第608章 下馬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3章 賀禮第370章 楊家將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52章 爭標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138章 鄉黨第705章 殺母(下)第492章 夜襲第617章 呵呵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446章 下江南第406章 來巧了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25章 寶藏(下)第617章 呵呵第601章 保馬第63章 親戚第508章 逆轉(中)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66章 長大啦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24章 縮影第759章 張睦(上)第754章 養豬第266章 龍手(上)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125章 有點難第359章 聰明人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89章 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