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白崇禧生平大事年表
◆一三年
生於廣西桂林六塘山尾村一個回民家庭。
◆一九〇七年十四歲
考進桂林陸軍小學。
◆一九一六年二十三歲
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三期。
◆一九一七年二十四歲
申請去新疆訓練新軍,以十月革命爆發不果行,旋迴廣西在陸榮廷部任見習。
◆一九一八年二十五歲
到廣西模範營當連副。
◆一九一九年二十六歲
升任模範營連長。
◆一九二〇年二十七歲
率該連在百色清鄉。
◆一九二一年二十八歲
粵軍入桂討伐陸榮廷,模範營起義,白氏升任營長、統領。
◆一九二二年二十九歲
在百色與自治軍作戰因墮崖受傷,赴粵就醫。
◆一九二三年三十歲
在廣東受黃紹竑之託,謁見孫中山先生,請纓討沈(鴻英)。
◆一九二四年三十一歲
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部(總指揮爲黃紹竑)參謀長,赴鬱林(今玉林)與李宗仁商談合作。
◆一九二五年三十二歲
李宗仁、黃紹竑合作,白崇禧任定桂討賊軍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先後擊破陸榮廷、沈鴻英主力,又敗唐繼堯入桂滇軍,統一廣西全境。
◆一九二六年三十三歲
赴廣州商兩廣統一問題。七月,受命爲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行總參謀長職務,隨軍北伐。十月,指揮贛北各軍,盡殲孫傳芳部主力。
◆一九二七年三十四歲
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率第一軍克復杭州、上海。隨任淞滬衛戍警備司令、第二路總指揮,出兵攻魯南。八月,蔣介石下野,白氏任淞滬衛戍司令,並薦他的參謀長張定璠爲上海市長。十一月,蔣介石與汪精衛合作,在廣州由張發奎、黃琪翔發動了“驅李(濟深)之役”。白崇禧赴漢口指揮李宗仁的第三路軍,意圖與程潛進軍湖南,徹底解決唐生智舊部。十二月,蔣介石再起復職。
◆一九二八年三十五歲
在湖南收編了唐生智舊部,由白崇禧率領北伐。四月八日,蔣介石任李宗仁爲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爲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
五月十九日,白崇禧應蔣介石之邀赴鄭州與蔣氏及馮玉祥會晤,商進兵京津計劃,會後白氏即統兵北上。張作霖知事不可爲,不戰而退。六月十一日,白崇禧與閻錫山聯袂入北京。
七月六日,蔣、馮、閻、李四總司令在北平(北京改名北平)香山碧雲寺孫中山先生靈前舉行祭告儀式。隨在小湯山舉行裁兵善後會議。白崇禧反對裁兵,主張以殖邊(即開發邊疆)代替裁兵,蔣介石不納。
九月,蔣氏暗中訂定“拉胡(漢民)倒桂”的計劃,派劉興北上到青島晤唐生智,爭取唐舊部反正,還說“抓到白崇禧就把他殺掉”。是時白氏正率領李品仙部在灤河肅清直魯軍殘敵。
十二月十三日,胡宗鐸偕何鍵到北平告白崇禧以蔣介石從江西暗中補給魯滌平部,意在夾攻武漢。白氏指示武漢乃四戰之地,不宜用兵,着胡宗鐸告夏威、陶鈞:第四集團軍全部從武漢撤退,集中湖南,緊靠兩廣後方,候命進止。胡宗鐸陽奉陰違,卒肇大禍。
◆一九二九年三十六歲
一月一日,蔣介石以“東電”邀白崇禧去南京參加“編遣會議”,白氏以病推辭。一月五日,李宗仁在南京就軍事參議院長職。十七日,白氏入北平德國醫院療養。
二月二十一日,胡宗鐸不徵求李、白同意,擅由武漢政治分會作出決議改組湖南省政府,並派夏威、葉琪兩軍入湘,解決魯滌平部,給蔣介石以解決武漢第四集團軍的藉口,是即後來所謂的“蔣桂戰爭”。
蔣介石藉口請李濟深出來調停武漢事件,李一入南京即被軟禁。蔣氏乘機通過古應芬拉陳濟棠出來收拾粵局。三月二十日,李品仙從唐山發出“號電”,表明反白擁蔣。白崇禧當日得廖磊掩護,從天津乘日輪去香港。李宗仁、白崇禧不久分道經港回到廣西。武漢以李明瑞倒戈,全軍瓦解。
五月五日,李宗仁在梧州就護黨救總司令,隨去香港進行“聯馮(玉祥)”工作。廣西部隊餘部由白崇禧、黃紹竑分領攻粵,在白泥一戰而敗,白、黃亦亡命海外。
十一月,廣西軍隊起來反對俞作柏、李明瑞,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分由香港、越南迴桂,重新掛起“護黨救”的旗號,聯合從湖北迴到廣西的張發奎第四軍,東進攻粵,不幸又戰敗。十二月,退回平樂休整。
◆一九三〇年三十七歲
白崇禧派胡宗鐸、潘宜之聯絡閻錫山反蔣。三月十五日,南北反蔣各軍擁閻錫山爲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爲副總司令。李宗仁所部爲第一方面軍,由李宗仁自兼總司令,黃紹竑爲副總司令,白崇禧爲前敵總指揮。白氏率四、七、十五三個軍攻湖南。六月中白崇禧攻下嶽州,進佔武漢在指顧間,不幸爲黃紹竑所誤,後隊被粵軍切斷。白氏回師救黃,在衡陽一戰而敗,原期同馮閻會師中原的計劃卒未實現。
八月,黃紹竑引咎離職,並電蔣介石要求和平,白崇禧坐升副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十月,白氏揮軍南下解南寧之圍。滇軍敗退雲南,白崇禧赴龍州、百色視察,解除楊騰輝軍職。
◆一九三一年三十八歲
二月末,蔣介石扣留胡漢民,古應芬南下策動廣東陳濟棠聯桂反蔣。四月,白崇禧偕張發奎赴粵轉港晤汪精衛,適孫科銜命來港調停,遂相約一致赴穗反蔣,開府嶺南。五月一日,廣州國民政府宣告成立。六月,兩廣軍隊分別組成一、四集團軍,白崇禧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
“九一八”事變爆發,南京派蔡元培等來粵商談和平。於是有上海和會的召集。後約上海和議;寧粵分別召開國民黨四全大會。後在南京舉行一中全會,產生統一政府。白崇禧在廣州四全大會中當選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廣州設置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委會。
蔣介石應粵方中委要求,於十二月中宣告第二次下野。十二月二十八日,一中全會推林森當國府主席,孫科當行政院長。白崇禧出席一中全會。孫、閻因財政困難未及一個月即垮臺。
◆一九三二年三十九歲
蔣、汪合作,分主軍政,兩廣以胡漢民爲靠山,以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務委員會兩機構與南京對峙。李、白實行分工:李宗仁長期駐粵,目的在穩定陳濟棠,聯絡胡漢民;廣西軍政由白崇禧主持。白氏首創“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農、寓將於學、寓徵於募)政策,辦民團和學生軍訓,縮減常規兵力,實行刻苦奮鬥,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
因蔣、汪合作,熱心擁汪的第四軍離開了廣西。
“一?二八”上海抗戰爆發。兩廣中委在上海發出通電,指責南京支援十九路軍不力。白崇禧也是參加簽名的中委之一。淞滬停戰,十九路軍調往福建。
◆一九三三年四十歲
五月,南京發佈明令,派陳濟棠爲“剿匪”南路總司令,白崇禧爲副司令。廣東派餘漢謀軍,廣西派王贊斌師駐兵贛南,實際系防蔣南犯。
十一月,閩變爆發,事前陳濟棠、陳銘樞派人到南寧聯繫,李、白以陳銘樞的做法過於激進,拒絕參加。同時電胡漢民、陳濟棠,建議:任潮、真如實迫而出此,欲勸息之。主張在粵成立抗日政府,邀請他們參加。但未得到陳伯南積極反應。閩變不及兩月而失敗。
◆一九三四年四十一歲
六月,蔣介石派何鍵到廣州。白崇禧於十八日飛粵會晤。白氏藉此赴贛南與餘漢謀商談,並檢閱桂軍王贊斌師。回廣州後,白崇禧在陳濟棠召集的會議中發言,以蔣介石五次“圍剿”,在東線、北線部署重兵,意在壓江西紅軍向南,我應採避戰方針,以免爲蔣介石所乘。
◆一九三五年四十二歲
在紅軍長征過黔時,蔣介石邀李宗仁於三月下旬赴貴陽會晤,不應。僅由白崇禧派張定璠、劉斐於三月二十七日到貴陽晤蔣。蔣介石由於紅軍長征同白崇禧函電交責所引起的憤激情緒至此較爲緩解。
◆一九三六年四十三歲
五月,胡漢民病逝,蔣介石藉此向陳濟棠收回廣東軍政兩權,陳氏爲勢所迫,強邀李、白借抗日反蔣。白崇禧首先飛粵會商,主張慎重,但因陳濟棠態度堅決,終於同意一致行動。是則“兩廣事變”。
六月,白崇禧派李品仙飛長沙爭取何鍵,俄而中央軍開到衡陽,桂軍乃中止前進。白氏建議在廣州成立抗日政府,陳濟棠不敢接納。七月,粵局內變,廣西仍堅持抗日。最後蔣介石採納程潛意見,蔣桂乃和解。蔣介石初欲在廣州晤白崇禧,張定璠急電白氏阻止,遂改由李宗仁飛粵見蔣介石。
◆一九三七年四十四歲
“七七”盧溝橋事變,蔣介石函電交馳,邀白崇禧入京。八月四日,白氏到南京就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職。不久,李宗仁亦赴徐州就第五戰區總司令長官職。
◆一九三八年四十五歲
臺兒莊之役,蔣介石派白崇禧赴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白氏在戰術上採用游擊戰、運動戰與陣地戰緊密配合的方針,從而使臺兒莊大戰取得偉大的勝利。七月起,白氏代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長江北岸的武漢保衛戰。
十二月三日,擔任桂林行營主任。
◆一九三九年四十六歲
十一月中,日軍在北海防城登陸。二十四日,南寧失陷,邕賓路上的戰略要地崑崙關亦入敵手。白崇禧建議使用僅有的機械化部隊杜聿明第五軍反攻崑崙關,然後收復南寧。蔣介石覆電同意。十二月十七日,反攻崑崙關開始,到三十日始完全克復崑崙關。日軍繼續增援,其一部生力軍從永淳渡江進襲我後方賓陽,以致崑崙關得而復失,前功盡棄。
◆一九四〇年四十七歲
二月二十五日,蔣介石在柳州,召集軍事會議。會上給白崇禧以降級處分,責其在桂南會戰中“督率不力”。四月,又下令將桂林行營撤銷。五月,白氏回重慶繼續擔任他的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原職。
十月,國共關係惡化,何應欽、白崇禧被派與周恩來、葉劍英會商軍事問題。久久未得協議。十月十九日,何、白髮表“皓電”,迫令江南新四軍及華北八路軍各部限期集中黃河以北。
十一月九日,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總、副司令及新四軍葉挺、項英正副軍長復何應欽、白崇禧電,指出:國內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動所謂新的,其事至險,其計至毒,道路相告,動魄驚心。同時爲了顧全大局,挽救危亡,朱、彭、葉、項在電中允將新四軍江南部隊北移。
◆一九四一年四十八歲
一月四日至十四日,發生了皖南事變。新四軍所部一萬餘人,開到皖南涇縣太平一帶被顧祝同、上官雲相所部突然圍攻,幾乎全軍覆沒。
一月十五日上午,何應欽召集會議,商新四軍善後問題。軍令部提出兩案:一爲明令撤銷新四軍番號,一爲不撤銷其番號。白崇禧主張以甲案呈蔣介石決定,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一月十八日中央對皖南事變發表談話,提出懲辦皖南事變禍首何應欽、顧祝同、上官雲相,而白崇禧不與焉。明眼的人認爲,蔣、白之間還有矛盾,這一次白氏雖由中間走到立場,仍不可視如一律。
◆一九四二年四十九歲
在壁山西溫泉建別墅,闢游泳池,在那裡兼攝軍訓部部務。
◆一九四三年五十歲
七月,蔣介石派白崇禧到蘭州,辦理甘肅善後事宜。九月,出席國民黨五屆十一中全會,會上通過蔣介石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於八月一日逝世)兼行政院長。
◆一九四四年五十一歲
日寇沿粵線南犯,長衡會戰爆發。蔣介石原要白崇禧前往四、九兩戰區指揮作戰,白氏僅允傳達統帥意旨,而不願擔任指揮任務。六月二十二日,白崇禧從重慶飛桂林,先與第四戰區總司令長官張發奎會商,派第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爲桂林防守司令。七月十四日,去湖南晤第九戰區薛嶽,建議該戰區主力應部署在湘桂鐵路兩側,使日敵不敢沿湘桂路直驅直入而攻桂林,薛不允。十月三十日,白崇禧從柳州飛返重慶,向蔣介石報告湘桂戰況,仍要求第九戰區主力,應集中湘桂沿線作戰。後來薛嶽雖將楊森兵團、李玉堂兵團調入廣西,但爲時過遲,與第十六集團軍未能緊密配合,終於出現湘桂大撤退,**的局面,蔣介石對韋雲淞未能久守桂林,頗多指責。
日寇切斷平漢線後,白崇禧建議劃大別山區爲第十戰區,以李品仙爲司令長官。
◆一九四五年五十二歲
李品仙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後,蔣介石即於二月十日調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爲漢中行營主任,由實而虛,蔣介石不欲廣西軍人勢力過於強大,此舉明若觀火。
八月十日,日寇接受“波茨坦宣言”,向中、美、英、蘇四國請求投降。
十一日,延安總部連發五道命令,令八路軍挺進遼吉熱察綏。同日,白崇禧親函蔣介石,對受降時間、步驟提出具體建議,以及接受淪陷區的應行注意事項,蔣氏不納。
十月一日,蔣介石以李宗仁爲北平行營主任。
十一月,蔣氏在重慶召集復員整軍會議。會前白崇禧期期以爲不可,他對蔣氏說,一九二八年,小湯山裁兵會議,殷鑑不遠,一爲之甚,其可再乎?!但蔣介石不聽。後來事實證明,整軍後果極爲嚴重。
◆一九四六年五十三歲
六月,國防部成立,以白崇禧爲國防部長,陳誠爲參謀總長。在徵求意見時,白崇禧堅持異議,他認爲天下還不太平,改組軍事機構非當務之急。如果要打仗,以何應欽的中國陸軍總司令來指揮最爲適當。蔣介石不僅不接納,反把何應欽調到聯合國擔任軍事代表那種閒職去了。
◆一九四七年五十四歲
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原大軍渡河南下,躍進大別山。蔣介石於十一月十日召見白崇禧,要他在九江設立國防部長指揮所,動員中原五省兵力,對劉鄧大軍採取防堵阻擊措施,九江指揮所十七日宣告成立。這是國共大戰以來,蔣介石第一次授予白崇禧以指揮權。
◆一九四八年五十五歲
三月二十九日,國民大會在南京揭幕。白崇禧曾一再反對行憲,因爲時機不宜。及李宗仁要在國大競選副總統,他也不贊成,認爲沒有多大意義,曾與黃紹竑對李宗仁提出反建議,李氏不予理睬。
選舉副總統時,蔣介石支持孫科爲候選人,結果還是李宗仁當選。李宗仁一到中央,蔣介石就把白崇禧下放到地方去,要他當華中剿匪總司令,而以何應欽繼任國防部長。
白崇禧願就華中“剿總”,但提出三條件:一是中原部隊統一指揮,二是守江必先守淮,他的總部設在蚌埠(因爲徐州四面受敵)。蔣介石要在徐州另設一“剿總”,內定劉峙擔任。白崇禧因條件談不攏,避往上海,表示消極。
六月,蔣介石先派吳忠信去上海挽留白崇禧,無結果。然後又派黃紹竑。黃氏對白崇禧曉以利害,並暗示時機一到,即促白氏以實力擁李宗仁上臺,呼籲和平。至此,白崇禧始願到漢口就職。
十月下旬,何應欽以遼瀋戰役已經告一段落,保衛南京應提到日程上來,於是派第三廳長郭汝瑰去北京謁蔣,重新提出“守江必先守淮”的方針,並建議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徐州兩剿總所有兵力,蔣介石一口答應。白崇禧也表示同意,但後來受李宗仁影響又表示拒絕。
十二月二十四日、三十日,白崇禧先後從漢口發出“亥敬”、“亥全”兩電,建議重開國共和談。這是蔣介石在一九四九年發表元旦文告,指出不計個人進退,願促成國內和平的主因。
◆一九四九年五十六歲
蔣介石派張羣於一月九日飛漢口晤白崇禧,傳達蔣氏對和談的意見。白氏不爲所動,立即包機送黃紹竑去香港,目的在拉李濟深出來斡旋和局,但李任潮(濟深)已於去年聖誕節應邀請到解放區去了。
白崇禧見蔣介石遲遲不肯下野,擬一月二十日午夜在武漢有所行動。蔣氏期前得報,即於一月二十日宣佈引退,由李宗仁當代總統。白崇禧建議改組行政院,由張治中組閣,並邀何應欽出來總攬軍事,李宗仁以形格勢禁,均不實行。孫科於二月初帶行政院去廣州,形成府院對立、一國三公的局面。
三月上旬,孫科爲形勢所迫,將行政院遷回南京,白崇禧推薦何應欽組閣,並同張治中赴杭州促駕。三月底,白氏爲張治中爲首的和談代表團送別,殷囑先簽訂停戰協定,再談和平條款,意欲造成劃江分治的局面。
四月四日,李濟深派朱蘊山帶親筆函來南京,住白崇禧公館,告知如李宗仁籤和約,可當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白崇禧部隊調往兩廣,兩廣兩年內不進行土改。白崇禧以解放大軍渡江,就沒有什麼可談。朱蘊山遂於十一日飛返北平。
十六日,黃紹竑帶和約回到南京,李宗仁外受蔣介石的抵制,內受白崇禧的影響,拒絕和議。四月二十日,人民解放軍渡江。
四月二十二日,李宗仁、蔣介石舉行杭州會議,白崇禧主張李氏在會上同蔣介石攤牌,如蔣氏不是真的引退,就請蔣出來復職。蔣介石仍要李宗仁勉爲其難。
四月二十三日,李宗仁飛往桂林,準備對和局有所補救。不久,白崇禧從漢口轉粵飛桂,促李赴粵負責。李宗仁隨於五月八日飛廣州主持殘局。
五月底,何應欽以財政困難,呈請辭職,李宗仁提居正組閣,以一票之差,未得立法院通過。後來,蔣介石授意改提閻錫山。在閻閣中,李宗仁提名白崇禧掌國防部,竟未得蔣介石的首肯。
華府當局申明不援蔣介石,國會在暑期休會前,通過一筆預算,用於非蔣的其他地區,因此美軍方通過白吉爾(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同白崇禧聯繫,要白部守廣東,由白吉爾負責補給供應。由於蔣介石的破壞,未能如願。
六月十二日,劉斐從北平經香港到廣州,對白崇禧進行統戰,白氏笑謝之。
九月,白崇禧的華中部隊開回廣西。十月,廣州失守。十一月初,白崇禧到重慶晤李宗仁,說服李宗仁同蔣介石妥協,答應蔣介石復職,以李氏出國治病爲條件,但蔣氏不允李宗仁出國,白崇禧調停失敗。
十一月,李宗仁經昆明飛返廣西,積極準備出國,白崇禧也同意。二十日,李宗仁從南寧飛往香港,白崇禧同日飛抵重慶向蔣介石解釋。十二月五日,李宗仁飛美。
十二月初,白崇禧所部除四十六軍一部退入越南外,其餘均在桂南鬱林五屬地區被解放軍包圍殲滅。白崇禧於十二月三十日從海口飛往臺北。他一入臺北便不能再出來了。
◆一九五〇年五十七歲
白崇禧入臺北仍欲調處蔣、李關係。一月十六日,白氏從臺北電李宗仁,對李氏出路提出六項意見,其中主要的是:甲、德公(李宗仁)病癒後不返臺,請辭去代總統,則介公(蔣介石)復職;乙、病癒即返臺,願效林子超(即林森,他爲國府主席,不參與實際政治),介公或不復職;丙、病癒後不辭又不返,對德公最爲不利。
一月十八日,李宗仁囑他的機要秘書黃雪邨電覆白崇禧,略謂介公復職違憲,如同志不諒德公苦衷,則寧受責難,而不願使本黨毀法。黃雪邨因奉派返港,容面陳。黃氏一到香港,即飛臺北晤白崇禧,黃雪邨一入臺,也不能再出來了。
自此,白崇禧掛着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系何應欽)的空頭名義,在臺北過着一種空虛、寂寞的晚年生活。
◆一九六六年七十三歲
是年十一月十六日晨,白崇禧被發現死於臺北松江路其公館臥室內。死因迄今仍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