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國亂思良相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一年多了,對這個世界,趙樸也是漸漸熟悉起來。

一開始時,趙樸還有些憤青的情緒。

宋朝對士大夫最好,養士百年,可是士人除了泡妞、作詩、貪污之外,什麼也沒有作。北宋、南宋滅亡時,文人更多的是背叛,而不是殉國,文天祥這樣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崖山浮屍十萬,更多的是軍民,而不是文人。宋朝可以說是給了文人最大寬容的朝代,但也是文人最沒節操的時代。

因而,對那些士大夫,尤其是主張議和,或是投降的士大夫心存鄙視。

可是隨着時間的延續,接觸的加深,趙樸也漸漸的理解了,說不上寬容,只是沒有過去那樣偏激。

百無一用是書生,金軍殺來了,這些書生,這些士大夫,不能騎馬打仗,也不能拿槍戰鬥,他們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讓他們赤手空拳去抵抗金軍的刀槍,有些勉強。在很多時刻,他們只能屈辱從賊。

畢竟,人都是自私的動物,都是怕死的,真正面對刀劍不畏懼的,又有幾個?北宋也就一個李若水,南宋也就一個文天祥,想要找出第二個很難。

況且,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就是靠着人傳承,這些書生,士大夫,本身就是文化傳承的核心載體。若是這些書生,都爲國死難,中華文明說不定會斷根。在這種程度上,他們還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從賊就從賊吧,趙樸不寬容他們,也不苛責他們。

只要不是做得太過分,太令人髮指,即便是成了貳臣,趙樸也權當是沒有看見。

可是,杜允這貨太缺德了,竟然掘開黃河大壩,使黃淮一線,成爲了黃泛區,幾乎是幾百萬人受災,浮屍不斷,瘟疫橫行,在某種程度上,這貨犯下了反人類罪,絕對是甲級戰犯,比秦檜的罪過還大。

“難怪,河北許多地區都淪陷,可就是大名府還在,原來是掘開了黃河大壩,成了黃泛區,不利於騎兵行進。完顏斡不離又不傻,不會爲了一個區區的大名府,將幾萬鐵騎陷入沼澤等不利地區!”

“難怪,歷史上,趙構不跑往關中,不跑往洛陽,不跑往襄樊。偏偏往揚州跑路,有人說他是看中了揚州的繁華,這全是扯淡。黃河大壩一垮,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致使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於一旦,成爲黃泛區。這裡盡數是沼澤,泥地,不利於戰馬馳騁,正好可以阻擋金軍鐵騎,原來趙構是打着這個打算。只是阿爾比斯山擋不住拿破崙,黃泛區也擋不住金軍騎兵。”

趙樸的心情很是鬱悶,心情糟糕到了極點,扔下小冊子,鬱悶的等着大臣的到來。

…………

很快,朝中的大臣都是來到殿內。

“各位請坐!”趙樸眼神掃過這些大臣,心中思索着。

宋朝的朝堂大權,無非是軍、政、財、司、臺策五大機構。而決定一個國家政策的,往往是這五大機構的十幾個領導官員拍板。而身爲皇帝,不需要記住太多的人,只需要記住十幾個官員,記住這些官員的品行、才能、優點、缺點等等就足夠了。一個皇帝,往往是靠着掌控這十幾個人,從而掌控朝堂大局,從而掌控天下。至於其他零零碎碎的小雜魚,能記住則記住,記不住則乾脆不用記憶。

當了皇帝也有些時間了,這是趙樸總結出來做皇帝的經驗,很粗淺,很簡陋,但是也很現實。

而位居在頂層的二十多個大臣,正是此次有着從龍之功的大臣。他們多數是大名府,應天府的地方官員。按照大宋的升官規則,需要熬上十幾年,再有朝堂的老人提點,然後才能進入六部,三省,樞密院,三司之類要害部門,成爲大宋的最高領導人。

總之想要混到高層,第一在人脈,第二在根正苗紅,第三在運氣。

隨之靖康之恥,大宋的高層都是被一網打盡,都被擄走到了北方。於是,他們少去了幾十年的煎熬,提前的媳婦變成了婆,提前的登上了高位。

只是一想到這些人的履歷,趙樸就有些失望。

這些都是文人,沒有從軍的經歷,即便是帶兵而來,也是半桶水。若是太平年代,靠他們治理天下,即便是有腐敗問題,即便是有黨爭問題,也不會出了太大的簍子。可這是戰爭年代,靠着這些文人、書生去指揮打仗,絕對是屢戰屢敗,骨氣硬的最後爲國死戰,骨氣差的就是跑路,或者是投降金軍。

“疑人不用,將無人可用;用人不疑,必死無疑!”

因爲懷疑這些大臣能力不行,就不重要他們,可能會無人可用;若是重用這些人,又不對這些人能力產生懷疑,可能會被這些人坑死。

“國亂思良相,家貧思良妻。各位相公,如今我大宋該如何?”趙樸深吸了一口氣,問道。此時眼睛看先了李綱,李綱在衆人中威望最高,名聲最大,資歷也是最高,由他開口最恰當不過。此時他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相當於右相。

李綱心中激動不已,國亂思良相,這不就是說的是他嗎?

李綱開口道:“臣有十議,請求陛下思量?”

“十議?願聞其詳?”趙樸笑道。

李綱道:“一議國事,如今都主張和議,只因兩位皇帝被擒而走,不和則禍至。昔年,漢高祖與項羽在滎陽交戰,劉太公爲項羽所得到,項羽屢次將劉太公置於几案之上,高祖攻打的更加厲害,項羽終於不敢加害劉太公而還給了高祖。過去金人與契丹交戰,契丹執意割地,以豐厚的財物賄賂金人而講和,既和之後金人又找藉口挑起戰端,二十多年,終於滅掉契丹。金人又以這種辦法來迷惑中原,以至於攻破都京,毀掉宗社,立異姓皇帝改換年號,而朝廷仍然以爲和議纔對,是將要把天下送給金而後作罷。爲了今日着想,專力自守,在要害之地建立藩鎮,在黃河以及長江、淮河之南設置帥府,修固城壁,整治器械,教練水軍,練習戰車,使敵人進無抄掠的收穫,退有被攔截打擊的憂患。這樣敵人雖然有時出沒,但一定不敢因此而深入內地。”

“可效法勾踐臥薪嚐膽的,卑微言辭迷惑金人,每年按着時節派使臣問候兩位皇帝,三數年間,軍政更加修明,甲士戰車全都具備,然後大舉討伐金國,以報不共戴天的大仇,而雪這自古以來所沒有過的恥辱。”

趙樸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心中卻不以爲然,果然是言過其實。

李綱繼續道:“二議巡幸;天下的形勢,關中爲上等,襄陽、鄧州次之,建康則又次之。今天應該以長安爲西都,以襄陽爲南都,以建康爲東都,分別任命守臣,修築城池,整治宮室,積聚乾糧,以備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後,有三項好處:第一項可以借巡幸的名義,督促各方使國勢不至於失之太弱;第二項不設置固定的都城,使敵人無所窺伺我虛實;第三項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無所覬覦。至於汴梁是宗廟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麼可以不見一下宗廟,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頒降敕文,以修整朝拜陵寢爲名,選擇日期巡幸汴梁。”

趙樸點點頭繼續道:“知道了!”心中卻暗自道,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慘淡的。

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418章 詔獄開始了!第95章 不求百戰百勝,但求活到最後第90章 白天休息第138章 早朝第318章 災後重建第372章 今夜在幹什麼?第122章 驚聞第171章 金軍過河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152章 宗望之死第264章 禍起蕭牆第150章 政治智慧第155章 哭靈第216章 變法(二)第351章 劉豫稱帝第228章 幕後黑手第146章 打球中暑而病死第227章 籌建武備學堂第26章 入城之戰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309章 宰執天下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412章 殺星,火拼!第16章 組建新軍第239章 金軍鐵騎殺到第232章 打廣告第149章 變法前的試探第118章 義軍,流民軍第388章 西北戰局第290章 趙樸的焦慮症第95章 不求百戰百勝,但求活到最後第374章 南北合擊第443章 金國皇帝死了!第213章 試探開始第381章 貓追老鼠第129章 國亂思良相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411章 金國的爭論第252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下)第304章 金兀朮跑了!第225章 飢寒李若虛,賣餅虞允文第211章 一個人的變法(2)第170章 再見張所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243章 擊退金軍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第227章 籌建武備學堂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14章 太學生請願第185章 前線戰局第68章 戰後第168章 風雨前夕第334章 銀行開業第231章 聖公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361章 岳飛掛帥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86章 鴛鴦陣VS金軍重甲步兵第119章 八字軍的重甲騎兵第344章 耶律紅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290章 趙樸的焦慮症第395章 富平之戰(七)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165章 陳東執着第431章 誰當皇帝?第266章 國之將亡,豈能沒有祭品第282章 宋皇又要跑路?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404章 高麗公主第197章 受挫第391章 富平之戰(三)第81章 帥旗倒了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126章 再見張邦昌第295章 重型弩炮發威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154章 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第230章 摩尼教的餘孽第276章 初見秦檜第438章 內閣換人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122章 驚聞第202章 揚州下雪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366章 完顏昌的倉惶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78章 作戰計劃第120章 騎兵第一戰第447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7章 新軍計劃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416章 孝道,無法邁過的門檻
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418章 詔獄開始了!第95章 不求百戰百勝,但求活到最後第90章 白天休息第138章 早朝第318章 災後重建第372章 今夜在幹什麼?第122章 驚聞第171章 金軍過河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152章 宗望之死第264章 禍起蕭牆第150章 政治智慧第155章 哭靈第216章 變法(二)第351章 劉豫稱帝第228章 幕後黑手第146章 打球中暑而病死第227章 籌建武備學堂第26章 入城之戰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309章 宰執天下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412章 殺星,火拼!第16章 組建新軍第239章 金軍鐵騎殺到第232章 打廣告第149章 變法前的試探第118章 義軍,流民軍第388章 西北戰局第290章 趙樸的焦慮症第95章 不求百戰百勝,但求活到最後第374章 南北合擊第443章 金國皇帝死了!第213章 試探開始第381章 貓追老鼠第129章 國亂思良相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411章 金國的爭論第252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下)第304章 金兀朮跑了!第225章 飢寒李若虛,賣餅虞允文第211章 一個人的變法(2)第170章 再見張所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243章 擊退金軍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第227章 籌建武備學堂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14章 太學生請願第185章 前線戰局第68章 戰後第168章 風雨前夕第334章 銀行開業第231章 聖公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361章 岳飛掛帥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86章 鴛鴦陣VS金軍重甲步兵第119章 八字軍的重甲騎兵第344章 耶律紅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290章 趙樸的焦慮症第395章 富平之戰(七)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165章 陳東執着第431章 誰當皇帝?第266章 國之將亡,豈能沒有祭品第282章 宋皇又要跑路?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404章 高麗公主第197章 受挫第391章 富平之戰(三)第81章 帥旗倒了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126章 再見張邦昌第295章 重型弩炮發威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154章 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第230章 摩尼教的餘孽第276章 初見秦檜第438章 內閣換人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122章 驚聞第202章 揚州下雪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366章 完顏昌的倉惶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78章 作戰計劃第120章 騎兵第一戰第447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7章 新軍計劃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416章 孝道,無法邁過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