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歸亡17

就在大多數人持續連日的歡宴和休整期間,我卻與陸務觀一起,帶着親直團和參軍、虞侯組們,抓緊時間忙着清點城中的庫存和儲集。

總而言之,這次冒險突入徐州是大大賺到了。相對我們之前一路下來的巨量消耗,這一次靠從徐州得到了這麼一大筆進項的補充之後,剩下還遠綽綽有餘。

這場徐州之戰也沒有白打。

雖然位於徐州外城的部分,已經被各處肆虐的敵人,燒掠破壞的七七八八,但光是被帥司遺棄在徐州內城和牙城裡的各種物資倉庫,就足以共給剩下這些城中軍民,繼續據守內城,相當充裕的堅持半年有餘。

雖然又加上我們這數萬外來軍隊的消耗,但在整個冬天已經過半的情形下,維持目前的消耗水準,支撐到春夏之交的青黃不接,已經是不成問題了。

更別說那些除了糧食衣被鹽茶酒醬等日用所需以外,形形色色囤積下來的各種軍用物資,幾乎沒有怎麼被動用過

最關鍵的是我們找到了幾十萬斤的桶裝火藥,其中既有精研塑形的大粒炮藥,也有紙包的細末銃藥,這對於我這隻嚴重依靠火器,來發揮戰鬥力的部隊來說,無疑是某種及時雨。

之前在徐州城外的那場戰鬥,雖然成功的驅逐了,但是敞開供應放手打的結果,就是已經把我們剩餘的存貨,又給耗掉了大半。

除了本陣掌握的備用火藥之外,發到各營團手中的存量,也不過剩下一兩個基數。也就是可以應付幾場遭遇戰的強度。

因此,雖然其中因爲保管不善和胡亂放置,有小部分受潮,但這個結果已經足夠讓人心滿意足了。

另一方面,雖然帥司的出走,讓我原本借勒索一番身份、地位、資格、兵員、補給等好處和條件的算盤,就此落了空,卻也帶來了另一個新的機緣。

如今,我可以以北面討擊軍的身份,成爲徐州一代乃至整個河南淮北之地,僅存的最高指揮序列,而名正言順的徵用這些物資和兼併殘餘的友軍各部。

從理論上講,對方如果不願意服從的話,還可以以行戰地軍法之名,便宜處置各種“臨陣脫逃”,或是“抗命不尊”的行爲。

作爲徐州城中的守軍,戰後尚存連傷兵在內的八千多員,除了崔邦弼名下剩餘的五個營,三千多行營護軍外,其餘分散在六七個番號中。

在勢比人強之下,想要整編和吞併他們,簡直不要太容易。就算是作爲守軍地位最高的一位,護軍統領崔邦弼本人,也表示了某種願意率部迴歸之意,只要我能夠給他一個營頭的位置。

不過,卻被我相當認真的婉拒了,畢竟,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之前頭上還有個帥司在那裡指手劃腳的,做各種事情都要有所束手束腳,考慮到名不正言不順的緣故,只能伺機兼併殘損的友軍,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我需要兼併的是他們各自所屬的番號,作爲我麾下進一步擴充兵力的上限和理由。特別是待到有了地盤和兵源之後,就可以作爲向國朝索要更多的錢糧輜重的補給和支援。

就算事後國內想要裁撤或者削減這些部隊,在與朝中交涉時,也有足夠既成事實的底牌和籌碼,來討價還價不是

因此,我很明白的告訴他,在帥司暫時無法發揮職能的情況下,我需要留用他這個行營護軍的番號。甚至爲此可以從我的麾下,抽取精於兵員,來幫助他們補足和充實這隻行營護軍。

乃至其他的軍號,也可以照此辦理,只是都必須歸在我的北面招討軍的旗下,統一號令行事,接受重新整編和人員調配。

當聽到這個建議,或者說決定之後,崔邦弼幾乎是臉色變了數變,就像是有些寬慰和鬆懈,又像是有些遺憾和失落的嘆息了幾聲,最後還是很有些心情複雜的,當衆帶頭宣佈接受了這個決定。

這個結果,自然讓有些人歡喜,又讓有些人擔憂,歡喜的是在這兇戰危亡之際,能夠抱上了足夠硬的大腿,有軍隊集體的力量可以依仗;擔憂的是就此可能失去的舊日權勢和地位,或是對部屬的掌控和約束。

但是在崔邦弼爲首的行營護軍將領親身示範下,至少明面上並沒有出現多少,敢於公然反對和抗拒這個結果的人和事。而對於大多數中下層的普通將士來說,還是普遍樂見其成的。

畢竟,在全線戰敗後一片風雨飄搖,前途未卜的局勢下。,大多數倖存下來的人,都會本能的格外會渴望,獲得來自軍隊集體力量的庇護和抱團。

於是,在得到充足的補給和休息之後,徐州城中的兵馬,再次進入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整軍運動中去。

至少,經過殘酷的守城戰後,那些屍餐素位的,年老體衰的,虛冒浮濫、碌碌無爲的各種不合格成分,幾都被戰場自然給淘汰了。

剩下來的都是生存意志和經驗都還不錯,再加上一點戰場運氣的兵員。因此僅僅是再編起來並不算什麼難事。

而在殘餘帥司機構裡留守的那位判官,也很有被作爲棄子的自覺,知趣的沒有給我的行事增添任何麻煩。

只是當我偶然在部署面前商量,如何合理繞過這些留守行司行事的時候,作爲旁聽的贊畫之一,前學弟蘇長生一句無意的話,卻突然如夢初醒的提點了我們。

“請問,爲何要繞過這些留守行司人員呢。”

正所謂當局者迷,我把帥司當作某種外在擎制,而敬而遠之的太久了。都忘記了,

爲什麼就不能繼續利用行司的名義呢,哪怕是殘缺不全的前沿軍行司,也是名正言順的行司。更何況眼下在其中留守的,只有一羣被大人物們拋棄了之後,根本心懷怨懟的倒黴蛋,同樣有着足夠的現實需要和安全保證。

於是,在我請那位一貫作爲擺設的隨軍曾宣慰,上門拜訪了一趟,又給出了足夠的交換條件和保證之後。

這位權留守行司的判官,就帶着行司剩餘的人員和文書,堂而皇之的入駐我的行帳之中,也算是對外某種程度上的背書,也是對內的間接表態。

哪怕是權行司的留守人員也有相應的職能,也是有資格以令制的形式,發佈相應級別的文書和通告的。

至少是在南撤的帥司,宣佈重新恢復行駛職能,或是被正式撤銷之前,我還是可以繼續借用這個名義扯虎皮做大旗,於公於私最大限度的謀取好處和便利。

這卻是打下徐州之後,又一個意外偶的好處。

滔滔奔流的長江邊上

江寧行在的天安大殿,已經是人人憂色匆匆,大氣不敢亂出的模樣,這些日子一個壞消息接着一個,都讓人有些麻木不仁的,各種寡言少語了。

直道一個飛馬急傳的通報聲,才重新打破這個令人窒息的氛圍。

“稟告君上……江北來報”

“東南軍行司的各位使君,已經抵達揚州了,正在江都等候覲見……”

這個消息,讓大殿之下聽候的臣子和官員們,再次轟的譁然起來,卻也是各種議論紛紛的,連負責秩序的殿中御史,一時之間都彈壓不下去。

而在事實上,這些帥臣自徐州突圍後,就一路腳步不停的向南逃奔,因此僅僅用了四天時間,就穿過了兩淮的千里之地,而直奔到了長江邊上。爲江水所阻後,這才重新停了下來。

只是,作爲成功千里大轉進的代價,當初一同出奔突圍的那些將士,在掩護渡河時已經摺損過半,這一路全力護着帥臣們逃奔下來,各種掉隊和走散又減員了好些。

因此最終能夠隨他們抵達長江邊上的,已經是十停不足兩三停了,而且是人人徒手輕裝,蓬頭垢面的狼狽摸樣。

儘管如此,這些軍中首腦似乎被北地的噩耗和危局所經,哪怕已經望着滔滔江水,還是覺得不安心,很快就找了由頭請求覲見。

“這羣殺才,還有臉面逃還回來……”

監國怒氣滿滿的喝聲道。

“國朝在都畿道,在河南、淮北。淮南的將士呢”

“難道……都被他們給丟了在身後不管不顧了麼”

卻已經沒有人敢回答和應聲。

“誰能告訴我,北邊的情形究竟是如何模樣……”

“君上息怒,下臣以爲……”

一名臉皮皺巴巴的老臣,開聲緩頰道

“還是循中路故例……”

“將軍前相於人等招過來,當庭詢問具體情由爲上……”

相比東路的混亂,中路軍的情形要好上一些,他們在都統制王端臣的帶領下,一路退出太谷關後,就在襄州一帶重新站穩腳跟,試圖收拾殘局,但是因爲失陷了殿前軍的責任實在太過重大,以至於必須有足夠分量的人出來擔待。

因此,在其他人都戰死或是失蹤的情形下,王端臣也只能以被奪職的白身,繼續留任效贖軍前,以待後方的進一步處分。

“京口急報……”

一個通傳的聲音,再次打破這個壓抑的氣氛。

“正在揚州的三位使君,已經帶着隨扈登船往江寧過來了……”

“什麼……”

監國有些驚訝的喊出聲來。

卻是與此同時,這幾位帥臣只想着儘快回到相對安全的長江南岸的先,因此強行徵用了渡江的運輸船隻,也顧不上舒適平穩與否,已經先行一步跟着信使一起度過來了。

“京口十萬火急再報……”

又一個通傳聲喊道

事實上更壞的事情已經在發生了,由於這些帥臣相互推諉着,並沒有交代安排好後續管領的人員,就徵船出走。

而那些倖存的高級將領也有樣學樣的,帶親兵搶了船隻紛紛度過江來,

於是,這些飢腸轆轆又身無餘物的倖存士兵,一時間衣食住行皆無處安置,又找不到可以做決定的人。

自覺被拋棄的他們,頓時慌亂譁變起來,已經自暴自棄式在長江對岸開始各種燒殺擄掠了,升騰起來的煙柱,連在京口都能清晰的看見。

因此,當這些大人物們,滿心慶幸劫後餘生的登上江寧附近的碼頭時,見到的不是引領覲見的中使或是內臣,滿臉肅殺前來捉拿的殿前軍士。

覲見被取消了,而江寧石頭城裡的大獄,將是軍前首腦日後很長時間內的唯一存身地方。

而由此造成的後續影響,則比他們想的要更加嚴重和糟糕,

事實上,隨着他們一路打着帥司的旗號爭搶道路和所遇沿途物資,以及那些掉隊走散的殘兵,將敗聞到處傳播的結果。

原本尚未完全動搖的沿途各州縣要衝,那些糧臺和巡防兵馬,也由此秩序崩壞而人心大潰,爭相棄守而逃的滾雪球式總體大崩潰。

第1204章 淮動4第1088章 立新18第368章 折轉第91章 營訓第330章 猛進二第305章 戰淮北十九第175章 善留第850章 風動10第1215章 平盧5第785章 萌動15第798章 肘腋8第1194章 江寧變8第369章 接敵第878章 撥亂18第1284章 旋滅4第828章 啓新18第313章 淮北紛紛六第825章 啓新15第667章 出援17第456章 歸亡4第1065章 零落15第390章 迴轉5第124章 夜遁逃第168章 微瀾2第546章 風雨10第46章 漸遠第9章 折轉第950章 破釜10第803章 淪沒3第1168章 滄瀾12第386章 迴轉第1048章 殤國8第740章 抉擇5第745章 思變5第237章 邀請 劇場第1042章 殤國2第992章 跌宕2第1161章 滄瀾5第944章 破釜4第1134章 潮新4第113章 驚夢3第792章 肘腋2第446章 天傾14第1251章 再決第739章 抉擇4第887章 反動7第972章 浮夢2第196章 離去第786章 萌動16第515章 兵戎5第870章 撥亂10第641章 後手第1092章 立新22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140章 多卯蒸鋼?第869章 撥亂9第893章 反動13第373章 再戰2第83章 轉變第1203章 徐州起7第516章 兵戎第1003章 夷變3第718章 大羅(8)第686章 新氣第675章 出援25第441章 天傾7第81章 局外第1029章 瀾動9第1004章 夷變4第302章 戰淮北十六第198章 航歸下第1275章 卷蕩5第796章 肘腋6第900章 反動20第974章 浮夢4第1277章 卷蕩7第884章 反動4第570章 ,營生10第153章 捕亡?勞軍第172章 驚現第27章 聞變第888章 反動8第989章 浮夢19第136 未然第910章 臨峙10第172章 驚現第1237章 底定第976章 浮夢6第390章 迴轉5第90章 交易第39章 嘗辯第399章 意恐遲遲歸第777章 萌動7第32章 敘往第20章 得失之間第387章 迴轉2第330章 猛進二第477章 漸變7第1129章 浪奔9第1046章 殤國6
第1204章 淮動4第1088章 立新18第368章 折轉第91章 營訓第330章 猛進二第305章 戰淮北十九第175章 善留第850章 風動10第1215章 平盧5第785章 萌動15第798章 肘腋8第1194章 江寧變8第369章 接敵第878章 撥亂18第1284章 旋滅4第828章 啓新18第313章 淮北紛紛六第825章 啓新15第667章 出援17第456章 歸亡4第1065章 零落15第390章 迴轉5第124章 夜遁逃第168章 微瀾2第546章 風雨10第46章 漸遠第9章 折轉第950章 破釜10第803章 淪沒3第1168章 滄瀾12第386章 迴轉第1048章 殤國8第740章 抉擇5第745章 思變5第237章 邀請 劇場第1042章 殤國2第992章 跌宕2第1161章 滄瀾5第944章 破釜4第1134章 潮新4第113章 驚夢3第792章 肘腋2第446章 天傾14第1251章 再決第739章 抉擇4第887章 反動7第972章 浮夢2第196章 離去第786章 萌動16第515章 兵戎5第870章 撥亂10第641章 後手第1092章 立新22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140章 多卯蒸鋼?第869章 撥亂9第893章 反動13第373章 再戰2第83章 轉變第1203章 徐州起7第516章 兵戎第1003章 夷變3第718章 大羅(8)第686章 新氣第675章 出援25第441章 天傾7第81章 局外第1029章 瀾動9第1004章 夷變4第302章 戰淮北十六第198章 航歸下第1275章 卷蕩5第796章 肘腋6第900章 反動20第974章 浮夢4第1277章 卷蕩7第884章 反動4第570章 ,營生10第153章 捕亡?勞軍第172章 驚現第27章 聞變第888章 反動8第989章 浮夢19第136 未然第910章 臨峙10第172章 驚現第1237章 底定第976章 浮夢6第390章 迴轉5第90章 交易第39章 嘗辯第399章 意恐遲遲歸第777章 萌動7第32章 敘往第20章 得失之間第387章 迴轉2第330章 猛進二第477章 漸變7第1129章 浪奔9第1046章 殤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