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廢立

晉朝太和六年十月,建康城裡突然流言四起,內容赫然竟與當今天子司馬奕有關。

司馬奕沒做皇帝之前乃是琅琊王,王府中有三個寵臣:相龍、計好與朱靈寶,與司馬奕關係極爲親密,終日廝混在一起,甚而有時晚上也會大被同眠。於是就有人傳言:司馬奕早有痿疾(陽痿),根本不能生育子嗣,相龍、計好與朱靈寶三人其實是司馬奕的好基友,整日**不止。而眼下司馬奕的三個皇子並非龍種,而是那三人與田氏、孟氏兩位美人亂搞弄出來的野種。更有歌謠唱道:“鳳凰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司馬),今定成龍子(相龍)。”

這小道消息與紛紛歌謠先是在建康市井裡頭傳着,雖說不辨真僞,可八卦新聞總是平頭百姓的最愛,何況事涉皇家?蜚語四起之後,漸漸便愈演愈烈,到後來但凡建康人士,無論貴賤,若說未曾聽說過當今皇上的宮幃秘事,都不好意思開口聊天。

很快朝堂裡頭也傳遍了此事。沒心沒肝的渾人們竊竊好笑,只當是趣事一樁;道德博士們痛心疾首,吵着鬧着要徹查到底是誰人在外造謠;心機深沉者卻嗅出了一股不祥的味道,只怕是山雨欲來。。。

果然十一月初的時候,身在姑孰的大司馬桓溫送來了奏表。奏表不給皇帝,卻直接送到顯陽殿當朝褚太后那裡,具言司馬奕與幾個嬖人之間的荒唐事,表中所繪正與那些流言蜚語一致無二。桓溫以怒火滔天的筆觸指出,司馬奕明知其間實情,卻意欲把那幾個野種立爲太子皇子,這豈不是要傾移大晉帝基?

除了奏表,桓溫還送來了不少佐證的文書、信物,看起來真個是鐵據如山,無可辯駁。不消說,這一切從頭到尾正是桓溫與郗超搞出來的廢立大計!

話說晉國這位當朝皇帝司馬奕也算是個乖乖仔了,從來都是謹小慎微,對桓溫敬畏有加不說,平日裡朝政也都是由會稽王司馬昱說了算。桓溫與郗超實在是找不出他什麼過錯,最後還是郗超夠狠,竟然想出以牀底之事對之誣陷,又費盡心機搞出整套方案,炮製了假證據。嗚呼,只能說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何其不幸哉?

桓溫竟然上了正式的奏表斥責司馬奕的過錯,這就算是給此事定了性啦,一時間朝堂震動,人心惶惶,司馬奕更是六神無主。

十一月初九,桓溫再次自姑孰兵發建康,又命段隨率驍騎軍從京口向建康開拔,兩軍如同兩把大鐵鉗,一東一西夾住了大晉的國都。建康譁然,人人都曉得大事不好了。

十一月十三,桓溫抵達建康。郗超直接以褚太后的名義草詔了廢立詔書送入顯陽殿,“請”太后過目。正在佛堂禮佛的褚太后匆匆掃了一下詔書,只見上面白紙黑字寫上了“請廢帝,改立會稽王昱”等字樣。晉室不興,權臣當道,她一個婦人又能如何?何況司馬奕又不是她親生兒子,換哪個姓司馬的當皇帝不是當?於是褚太后長嘆一聲:“我本自疑此!”取過筆墨在詔書上寫道:“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表示同意。

官樣文章做足,十一月十五,桓溫在太極殿大集百官宗室,高聲宣佈廢立之事。這事兒有晉一朝還從未發生過,自然無人熟悉相應的典則,加上百官本就驚懼,聽完俱都愣在了當場。殿中一時無人說話,靜可聞針。桓溫自己也不曉得該如何辦,看看郗超,後者也是大搖其頭表示不知,這一下桓溫可傻了眼,臉色變得不豫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桓溫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天曉得他什麼時候爆發出來,又會是何等狂暴的雷霆之怒?百官看在眼裡愈加震怖,一個個戰戰慄慄,腿腳打擺。

段隨瞧着桓溫的臉色,曉得他若是真個爆發出來,只怕會殃及無辜,萬一牽累到謝安,那不是亂了歷史進程,壞了自己的大計?恰巧這時候段隨正站在謝安等人旁邊,便對謝安道:“安石公,事已至此,若是當斷不斷,反倒害了更多人啊!”

謝安與邊上的王彪之、王坦之聞言都是眼睛一亮:段隨說的沒錯,如今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觸惱了桓溫並不能改變廢立之事,徒增桓溫怒火罷了。

其時謝安只是侍中,官職不夠高,而王彪之則是尚書左僕射,相當於次相,此話當由王彪之來說纔算妥當。至於丞相司馬昱,他正是詔書中法定的繼位之人,此時自然也不便發話。於是謝安朝着王彪之輕輕點了一下頭,王彪之會意,突然大步跨了出去,直走到桓溫身邊,高聲道:“既是太后懿旨在此,大司馬何不仿照前代成規辦理?可取《漢書》中霍光廢昌邑王立漢宣帝故事,照搬一切禮度儀制便是!”

桓溫轉怒爲喜,於是宣讀太后詔令,廢司馬奕爲東海王,以會稽王司馬昱繼承皇統。

倒黴蛋司馬奕戴着白帽、穿着臣服,踉蹌着走下大殿西堂,乘坐一駕牛車出神獸門而去。他做了六年的皇帝,平日裡算得上寬厚謹慎,只因桓溫專權,竟落得個一朝被廢的下場。百官看他走得淒涼,個個心中不忍。謝安與王坦之互相看了一眼,突然一齊出列,向着司馬奕的背影長拜不起。羣臣大爲觸動,忽拉拉的聲響中,大夥兒一齊拜倒下來,無不哽咽落淚。

桓溫看在眼裡,臉色復又變得鐵青。只是他再跋扈也終歸不能與滿朝文物都作了對頭,何況今日大事已成,就不必逼迫過甚了,日後有的是機會修理這幫人!

當日,會稽王司馬昱即皇帝位,改年號爲鹹安。隨即下詔,將相龍、計好、朱靈寶斬首示衆,田孟兩位美人以及司馬奕的三個兒子則一齊被馬繮勒死。

隔日(十一月十六),褚太后被尊爲崇德太后,移居崇德宮,從此不得臨朝聽政。

大事初定,桓溫放心不下,竟然直接住進了宮中,並調西府精銳甲士護衛。皇宮內外、建康諸城諸門,皆由西府將士暫駐,段隨的驍騎軍也屯守在丹陽郡城裡頭,負責拱衛建康,並監視王、謝等世家大族。

第一百四十八章 負人第三十三章 蠢才第四十章 留書第八十四章 三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法子第十七章 謝安第四章 翟斌第八十九章 醇酒第一百五十六章 弓弦第四十六章 圍獵第二十六章 鬱悶第一百一十二章 祖宗第九十七章 初七第八十章 元妃第八十九章 貴客第五十二章 蒙灰第五十二章 蒙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悔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城第六十章 新亭第五十六章 連環第四十五章 帶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橋第一百一十六章 肚量第二十六章 長街第三十五章 好計第六十二章 嘉賓第一百六十一章 五將第三十七章 阿渾第四十七章 坑爹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征第九十六章 淝水第一百二十九章 膠着第五十四章 接觸第三十八章 西征第一百章 落馬第十二章 朝會第八章 武道第七十章 李都第一百五十一章 賢婿第六十六章 道理第八章 石橋第七十八章 武原第三十六章 洛陽第五章 昌隆第九章 桓溫第二十八章 密談第四十四章 天降第九十七章 初七第八十五章 苻錦第六十章 梨花第一百零六章 惡賊第五十五章 高蓋第五十五章 氣怒第九十四章 兩岸第四十二章 祖孫第二十三章 侯府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七十章 李都第七十八章 武原第八十二章 鬥法第二十五章 洛州第五十二章 蒙灰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知第十章 夜話第二十九章 奇葩第三十一章 袍澤第五十五章 氣怒第十三章 寄奴第二十六章 長街第四十一章 強盜第一百五十五章 神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雷第三十二章 校尉第一百六十一章 五將第三十五章 武夫第九十一章 偏師第六十九章 江淮第一百四十四章 棄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浮雲第一百六十章 少女第五十七章 風流第七十七章 鬼魅第一百六十五章 怨恨第二十章 逆子第三十四章 霹靂第七十一章 長案第一百章 歲終第六十二章 天雷第八十六章 血日第一百三十五章 死結第九十二章 潞川第五十三章 天下第五十四章 詔書第八十六章 阿房第三章 悉羅第五十二章 秋暑第十三章 青青第四十章 蒼老
第一百四十八章 負人第三十三章 蠢才第四十章 留書第八十四章 三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法子第十七章 謝安第四章 翟斌第八十九章 醇酒第一百五十六章 弓弦第四十六章 圍獵第二十六章 鬱悶第一百一十二章 祖宗第九十七章 初七第八十章 元妃第八十九章 貴客第五十二章 蒙灰第五十二章 蒙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悔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城第六十章 新亭第五十六章 連環第四十五章 帶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橋第一百一十六章 肚量第二十六章 長街第三十五章 好計第六十二章 嘉賓第一百六十一章 五將第三十七章 阿渾第四十七章 坑爹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征第九十六章 淝水第一百二十九章 膠着第五十四章 接觸第三十八章 西征第一百章 落馬第十二章 朝會第八章 武道第七十章 李都第一百五十一章 賢婿第六十六章 道理第八章 石橋第七十八章 武原第三十六章 洛陽第五章 昌隆第九章 桓溫第二十八章 密談第四十四章 天降第九十七章 初七第八十五章 苻錦第六十章 梨花第一百零六章 惡賊第五十五章 高蓋第五十五章 氣怒第九十四章 兩岸第四十二章 祖孫第二十三章 侯府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七十章 李都第七十八章 武原第八十二章 鬥法第二十五章 洛州第五十二章 蒙灰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知第十章 夜話第二十九章 奇葩第三十一章 袍澤第五十五章 氣怒第十三章 寄奴第二十六章 長街第四十一章 強盜第一百五十五章 神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雷第三十二章 校尉第一百六十一章 五將第三十五章 武夫第九十一章 偏師第六十九章 江淮第一百四十四章 棄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浮雲第一百六十章 少女第五十七章 風流第七十七章 鬼魅第一百六十五章 怨恨第二十章 逆子第三十四章 霹靂第七十一章 長案第一百章 歲終第六十二章 天雷第八十六章 血日第一百三十五章 死結第九十二章 潞川第五十三章 天下第五十四章 詔書第八十六章 阿房第三章 悉羅第五十二章 秋暑第十三章 青青第四十章 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