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後,小李等人搞完了衛生,我準備好資料後便讓他們一起到會議室準備講課。
三個年輕人在學校時學了一些外貿理論知識,他們的英語基礎都不錯,眼下沒有進入工作狀態,目前欠缺實際操作經驗,此時我只能給他們講一些大概的流程,以及常用的外貿術語,比如:FOB,EXW,DDP,CIF, LC,等。
我講得很盡責,三個年輕人聽得也很認真,我在心裡自我安慰,即便張先生爲了不給我發提成而不想讓我接單,每天陪這三個年輕人講講課消磨時間感覺也不錯,四十一歲本就是被社會淘汰的年紀,能有飯碗端着就不錯了,我努力讓自己保持心平氣和,儘量裝着很喜歡這份工作。
我們在會議室裡講了一會兒,張先生和阿香也進來了,他們似懂非懂地聽着,時不時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如果貨做完了,老外不要貨,我們該怎麼辦?”
我答道:“所有的外貿單都要先會訂金,尾款到帳後纔會安排出貨。”
“萬一他們不要訂金,也不要貨呢?”
“這種機率很小,只要付了訂金,他們都會要貨。”
“老外會不會有退貨的要求?”
“有可能,如果貨不對板,就有可能被客人退貨,工廠還要賠款,爲了避免後續產生糾紛,所以出貨前必須再三檢驗確保品質。”
阿香不以爲然地接過話頭:“退個鬼呀!反正我們都收到錢了,不理老外就行了。”
“那肯定不行啊!做生意要講究誠信,只有前期跟客人的服務做好了,才能保證後續返單,客人返單工廠才能賺錢。”
“那些貨是怎麼運到國外去的呢?中途就不怕弄丟嗎?”
“出貨有專門的運輸公司負責,只要資料不出錯,一般不會弄丟的。”
張先生滿臉嚴肅地看着三個年輕人,說道:“你們要趕快學會外貿出貨流程,免得出貨的時候弄錯了就麻煩,不懂的趕快問吳主管,現在就問!”
看張先生的架式,恨不得我將所懂的外貿知識立即掏出來分給三個年輕人就好。
我強忍內心的不滿,耐心地向張先生解釋:“這些知識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逐步學習,現在講得再多他們也記不住,要理論結合實際才學得會。”
我們講了一個多小時,剛回到辦公室商貿平臺的業務員就過來了,我還沒有來得及喝口水,就被張先生叫到會議室。
商貿平臺來了兩位業務員,我剛走進會議室,張先生忙不迭地向他們介紹我:“這是我們的外貿主管吳黛西小姐,她有很多年的外貿經驗,今天我們就相關細節落實下來,合同就可以簽了。”
之前在其它公司時,我認識好幾位商貿平臺的業務員,還好這兩位不是我的熟人,要不然我得多尷尬,我害怕被他們嘲笑,我有這麼多年的外貿經,爲何落魄到棲身於這家低端的小作坊上班?
鑑於他們是陌生人,我就沒有什麼顧忌,不用擔心丟面子,於是裝着沒事似的跟他們談起商貿合同來。
這份合同有幾個階梯,不同的層次收費不一樣,業務員的提成根據收費標準也不一樣,因此他們巴不得廠家都籤最高層次的合約,業務經理小曹不停地遊說張先生:“張總,你也知道客戶搜索供應商名稱的時候,他們習慣將關注點放在排名靠前的廠家,排名靠前的單位雖然投入的錢多,但是客戶成交的機率大,只需幾個客人就能收回成本了,而且這些都是以大客戶爲主,只要前期穩定好客戶,就不愁後續返單了。”
張先生既想接大單,又不想投入太多的錢,他便將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
“吳小姐,你講講你的看法吧。”
我當然能理解張先生的心情,既不想投錢,又想接大單,如果投入太多,萬一日後接不到訂單,說不定他會責怪我選錯了合約方案。
我想了想,對於他這種精打細算的摳門鬼只能採用折中的辦法,儘量少投錢,但是排名又不能太靠後,經過一番協商,張先生跟小曹簽訂了合同,推廣費用每年十一萬,下午支付費用後明天就可以上線運營。
簽訂完合同後,也到了下班時間,我渾身疲憊地回到辦公室,張先生也跟了進來。
他一進門又開始重複那幾句話:“吳小姐,等網站上線後你趕快教他們三個,剛纔你也聽見了,一年十一萬,相當於每天三百多塊,再算上你們的工資和伙食費,每天開支大幾百元,如果沒有訂單,這些錢花得就像在我身上割肉一樣痛啊!”
以前熟悉了樂總聰明風趣,妙語連珠的說話風格,相比之下,我越來越覺得張先生的素質特差,講話很沒有水平,如果擱在樂總那兒,相同的主題會用不同的句子表達效果絕對不一樣。
不敢想象,像他這樣沒有格局的人,如何能做成大生意?他也只配做點代工生意,不需要投錢,也不需要支出費用,只需跟單一的上線客戶搞好關係就行。
“好的,我知道了,下午我就着手準備上線運營的資料。”我有氣無力地答道。
“要儘快啊,一刻也不能耽擱了,剛纔小曹說了,老外跟我們上班的時間相反,等上線後你們每晚都要加班到深夜,要隨時回覆客人的詢盤。”
不怕不懂行,就怕不懂裝懂,張先生不懂外貿,仗着他是老闆的身份就胡亂下達無腦的要求,按照他的邏輯,外貿人員乾脆白天睡覺,晚上上班就行了。
他像個神經質似的嘴巴鼓譟個不停,接着又對三年輕人說道:“你們一定要配合吳主管,儘快準備好上線運營的資料,等上線後每天都在燒錢,你們不心疼我心疼,花的都是我的錢。”
三個年輕人怯怯地答道:“老闆,知道了。”
開口閉口都離不開“錢錢錢”,真的讓人頭痛又反胃,如此斤斤計較的老闆,做他的下屬腦神經時刻都要緊崩,這種日子簡直是遭受精神煎熬。
張先生出去後,我問小李:“老闆平時對你們要求很嚴嗎?”
“是的,他對我們要求很嚴,每晚九點半才能下班,沒有特殊情況一律不許請假。”
“他陪着你們一起加班嗎?”
“有時候是一起下班,如果他有事就先回家。”
“等平臺上線了,我晚上也要加到九點半嗎?”
“吳主管,有可能要加班,昨晚你下班後老闆就說你不該那麼早回去。”小馬口不擇言地說道。
小李年齡稍長,大概顧及到我的情緒,連忙說道:“吳主管,你不在廠裡住,應該不用加那麼晚,到時跟老闆說一聲就行了。”
“呵呵,知道了。”
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張先生這種近乎拿刀逼人幹活的風格,就一定能有好的收效嗎?他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味地急於求成,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難怪他的下屬全是他家親戚,或者老鄉,就他這種管理方式,沒有哪個外人能夠忍受。
整個上午我的神經都是高度緊張,講得口乾舌燥,還沒有好好休息一下,就到了下班時間。
中午的伙食跟昨天差不多,只不過四盤素菜換了個名字,照樣沒有油水,照樣份量僅夠擺滿盤子,夾不了幾次就見盤底。
快要吃完飯時,負責做飯的三弟媳阿燕小心翼翼地問張先生:“大哥,二哥下午要過來,我們晚上要不要加個菜?”
張先生板着臉衝着弟媳吼道:“加什麼菜呢?他又不是外人。”
阿燕怯怯地應道:“好的。”
我不知道他是故意做給這些外人看,以顯示他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在工作中清正廉明,還是他確實有這麼摳門,對親兄弟也不過如此。
不管親戚也好,外人也罷,從這四盤沒有油水的素菜中可以看出他對員工沒有絲毫的尊重,面試時他所說的“人性化管理”,只不過一句信口開河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