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耶律朔古自然不知道,組建這十萬新軍是何等不易,單就火器等裝備而言,已經耗盡了明國軍械坊的所有庫存,雖然百里無忌雙下令新建了幾個大型軍械坊,但十萬大軍一旦開戰,生產也就與消耗持平了,若再要組建這樣十萬大軍,恐怕要傾盡明國全部國力了。

百里無忌不想再組建新軍,他心中認爲,就這十萬新軍,足以掃平天下。

耶律朔古被百里無忌密令送往太原,同時令楊業部安排耶律朔古的一萬多遼軍進行一次“假突圍”,以造成耶律朔古並未被俘的假象。

耶律朔古藉此向西進入吐蕃領土,轉而北上,經阻卜國土,踏上了返回上京之路。

……。

百里無忌明顯沒有預料到,自己安排的明報“採訪”,竟能帶來如此大的鬨動效應。

一時間,不僅兩座學府的學子爲之沸騰,連明國各州各縣的街頭巷尾,也在傳頌着蔣延嗣的話語,儼然成了邊鎬第二。

所有人都熱血澎湃,只看到了蔣延嗣從一階生員直升到正四品將軍的光鮮,卻無人去留意那光鮮下有多少人的性命和鮮血。

一將功成萬骨枯……。

百里無忌不想往熱血澎湃的民衆頭上潑冷水,他需要明國的沸騰,這比全國動員進入戰爭狀態更直接更有效,還不會太傷及國力。百姓自願總比朝廷強制來得有效。

百里無忌感嘆,皇帝在面臨戰爭時。有時所能做的遠不如一個領兵將軍來得實在。

至少不用爲着戰爭物資、後勤補給、動員民衆傷透腦筋,而在與遼國這個龐然大物的硬碰硬較量中。百里無忌感到背後的涼意。這是一場關乎漢民族生死存亡的較量。

而這其中,周國柴榮更是心力交瘁。

持續一年的戰爭令周國朝廷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二十多萬大軍的參戰,超過八萬周軍將士陣亡,這其中的物資軍械消耗和對將士撫卹、賞賜的發放,哪一樣不要錢。

國庫確實沒錢了,現在朝臣已經暫時停止發放俸祿,柴榮還是感念郭威在世時的積累。如果沒有郭威三年的積累,這一仗周國也堅持不下去。

而如果沒有明國在背後的大力支持,柴榮肯定是堅持不下去了。

也就是這一年的堅持,周軍將遼軍的攻勢頂住了,將戰線從北到南,穩定在了銀、寧、鳳翔府一線,雖說丟失了十餘州。但能頂住遼軍如此規模的進攻,柴榮還是覺得滿意的,這使他完全有資本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謀略。

但國力貧弱,巧婦也難爲無米之炊,柴榮已經無法厚顏再向百里無忌開口要支援了,這一年。周國從明國處得到的糧草、軍械物資使周國拖欠了明國三千萬兩白銀。

本來柴榮還可以憑藉周國單方作戰的藉口向百里無忌索要援助,但如今明國在勝州附近爲支援周國府州打了這一場仗,已經讓柴榮徹底失去開口的勇氣。

明國此戰動用三個軍,七萬多人,擊潰遼軍六萬之衆。戰功不可謂不顯赫。但損失也不可謂不慘重,第四軍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戰令柴榮失去了賴以自豪的資本。甚至將周國一年來頂住遼軍的功勳抵消的乾乾淨淨。

也使得周國朝堂之中,盛傳的明國讓周國做擋箭牌,而明國自己躲在後面的謠言一掃而空。

柴榮很無奈,這日子還得過下去,這場仗也得打下去,但周國確實已經精疲力竭。

在這困難的時刻,周國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王樸給柴榮上了一道奏章,他出了一個立竿見影的摟錢辦法,“滅佛”。

柴榮仔細閱讀之後,特召王樸細細解讀。

“朕經常思考達到大治的方略,沒有得到其中的要領,睡覺吃飯都不能忘記。然如今契丹大軍來犯,根本不容朕有大治的時間,國庫又一貧如洗,愛卿所奏之策,朕深有感觸,但有一些細節,還想徵詢愛卿的意思。”

“陛下請問,臣知無不言。”

“當年唐武宗滅佛,因此而傷及成千上萬人性命,朕雖然有贊同止佛之心,但卻無殺人之意,想問愛卿可有良策?”

“陛下,當初唐武宗滅佛,其因在於儒、佛、道三教的傾軋,也有剷除異己之意。而陛下滅佛卻是爲了周國社稷,不可同日而語。對於此政令的實施,臣以爲,陛下只禁民間百姓不可私自受戒剃度,規定只可在國內幾個大州如開封、大名、京兆等府設立受戒佛壇,如何既能達到還僧爲俗,增加稅民,增強國力的目的,也不至於象唐武宗時造成大量流血事件。”

柴榮點頭稱善,說道:“如此,此事就交給愛卿負責處置。”

王樸施禮道:“臣,領旨。”

柴榮心中略微鬆了一口氣,但國庫的窘況就如一具石磨壓在他的心裡,今天與王樸之對,雖稍解心結,但意猶未盡。

“愛卿可有別的充實國庫的良策?”

“這……。”王樸心中雖有一策,但此事相關甚廣,也不知道對周國未來有無損害,不敢向柴榮稟明。

柴榮見王樸吞吞吐吐的樣子,就知道王樸心中有主意,一時情急,便催促道:“愛卿快說,周國已經到了發放不出大臣俸祿的地步,還有何事不能爲的?”

王樸揣摩之下,小心翼翼地試探道:“陛下,何不向明國求援?”

柴榮聞聽王樸竟是這個主意,不覺心中失望,說:“此事朕早有想過,本來僅以周國對抗遼軍,朕還可以嚮明國開口求援,如今明、遼已經交戰,如此局勢之下,明國自己也嫌糧草軍械不足,叫朕如何開得了這口?”

王樸道:“皇上所言甚是,但明國建國已經有十餘年,國力雄厚,倒不至於太過窘迫,皇上所慮也確實難辦。不過,聽聞往年明國朝廷派遣使者向周國請求通用明國金銀票據之事,被皇上拒絕,臣以爲,如果以通用金、銀票據爲條件,嚮明國提出求援,應當不會被拒絕。不過,此事有關周國未來,還望陛下三思。”(。)

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五十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一百八十章第六十一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55章 何須再守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一百五十六章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二百五十七章第94章 後院不能起火第14章 皇帝私宴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章第94章 後院不能起火第一百零七章第八十七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四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一百四十八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七十四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七十九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三十九章第86章 醫署衛隊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七十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六十二章第7章 美人心聲第二百二十七章第87章 特戰都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五章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六十七章第九十四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五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四章第97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67章 忠州之戰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5章 出路第六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85章 巴東父老
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五十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一百八十章第六十一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55章 何須再守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一百五十六章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二百五十七章第94章 後院不能起火第14章 皇帝私宴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章第94章 後院不能起火第一百零七章第八十七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四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一百四十八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七十四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七十九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三十九章第86章 醫署衛隊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七十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六十二章第7章 美人心聲第二百二十七章第87章 特戰都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五章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六十七章第九十四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五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四章第97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67章 忠州之戰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5章 出路第六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85章 巴東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