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流年不利(1)

時間轉眼到了三月,農忙時節,閆子章忙得暈頭轉向,剛剛到江寧縣上任的時候,就開始操心耕地的事情了,按照安排,江寧縣要大規模的整修耕讀和溝渠,縣衙拿出來了三十萬兩銀子,如此的大手筆,他豈能不戰戰兢兢,生怕出現了差錯。

在忙碌的過程中,慢慢的,江寧縣的一些規矩,他也清楚了,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儘量照顧到普通百姓和膿,抑制士紳富戶的特權,在兩者中間,最大限度的平衡中和一下。比如說着整修溝渠和耕地,就是讓膿能夠直接得到好處,縣衙拿出來的銀子,絕大部分都是工錢,除開一些必要的物資採購,其餘的都發給了做工的膿。

至於說免除田賦的事情,閆子章是完全贊同的,在孟津縣的時候,他見過膿的窘境,用一貧如洗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如果不能夠穩定膿,在流寇肆掠的情況下,走投無路的膿,很有可能加入到流寇的隊伍裡面去。

對士紳富戶和商賈,縣衙也不是一刀切,絕非是使用暴力,強行的沒收他們的財產,其實對待這些人,縣衙是很客氣的,江寧縣的商賈很多,一年多時間,從以前的兩千多戶,增加到接近四千戶,這些商賈,基本都給縣衙繳納了捐銀和賦稅,他們心甘情願,而且還在爲捐銀的多少暗地裡較勁,畢竟繳納的捐銀多一些,享受到的待遇也高一些。

至於說士紳富戶。重點是在糧食上面,縣衙免除了田賦。但要求擁有大量土地的士紳富戶,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價格,賣出來糧食,這些糧食,主要是賣給本縣一些經營糧食的商賈,以促進糧食交易的生意。

鹽商繳納的捐銀數量之大,完全出乎了閆子章的預料,每年一百六十萬兩。加上商賈的捐銀,這就是兩百萬兩以上了,縣衙有了這麼多的收入,哪裡還需要操心田賦的事情,完全可以免掉膿的田賦了。

當然,開支也是很大的,但是這歇支。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且都是見到了效果的,沒有鋪張浪費的情況,銀子都用到了關鍵的地方。

難怪江寧縣的情況,越來越好了。

忙碌中的閆子章,感覺到渾身是勁。在這樣的地方做事情,心情是很好的,而且,不長時間之後,他就可能是江寧縣知縣了。如果能夠促使發展的步伐更快一些,豈不是有了了不起的政績。

藍橋正形容自己。到了江寧縣,彷彿是再一次的鯉魚跳龍門,江寧縣有着太多的讀書人,特別是在中興學社,幾乎是集合了大明朝大部分的頂尖學者,和這些人交往的時間長了,藍橋正感覺到,自己的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眼界也逐漸開闊起來了。

他與劉宗周、黃道周交談的時間最多,每次都是謙虛的請教,不斷的領悟。

縣衙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太多,下面的吏員和衙役,個個都是精幹之士,有些事情,只要安排好了,人家自然能夠做到最好。

到了農忙季節的時候,中興學社的孫承宗、鹿善繼、劉宗周和黃道周等人,都是到了田間地頭,感受農忙的同時,也做一些調查研究,他們對江寧縣連續兩年免去田賦的事情,還是很有興趣的,到了村鎮,看見膿幾乎都是在田地裡忙碌,走進膿家裡,米缸裡面有足夠的糧食,吃喝是不用愁的,走遍了江寧縣的村鎮,沒有看見一戶的斷糧戶,這是了不起的奇蹟了。

當然,縣內商賈的興旺,他們早就發現,也曾經爲作坊人數的多少,產生過一些爭論,有人認爲,作坊的人不能夠太多了,這樣會影響到種田,可江寧縣出現的實際情況,令這些人,說不出話來了,讓百姓豐衣足食,這是誰都無法反駁的,商賈賺到了大量的銀子,上繳給縣衙的銀子,也多起來了,這樣就能夠減輕膿的負擔了。

這是一種良性發展的軌道,最爲關注的還是劉宗周和黃道周,他們將這裡出現的情況,與自身研究的一些理論結合,隱隱的感覺到,蘇天成說的有邪語,雖然聽起來不是很舒服,比如說銀子的作用不能夠小覷,不能夠總是用精神來鼓勵,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等,可這些道理,貫徹到實際中間去,能夠產生巨大的作用。

慢慢的,他們開始反思,想想過去所堅持的東西,確實需要做出來一些改變了,事實勝於雄辯。

大量的士大夫、士紳富戶,來到了江寧縣,有些人是慕名而來,堅持要加入中興學社,有些人是想着來看看,江寧縣究竟是什麼情況,在與這些人的閒聊中,孫承宗等人,不斷的灌輸中興學社的思想,而且還帶着衆人,到江寧縣各地去看去問。

想想孫承宗、鹿善繼、劉宗周、黃道周等人,是什麼樣的影響,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話語,大家還是相信的,加之看見的興旺發達的景象,絕大部分人都是心悅誠服。

不少的商賈,也來到了江寧縣,在這裡,他們發現了商機,不少的人商議,適當的時候,遷到江寧縣來做生意。

這恐怕是蘇天成沒有想到的,他本來也想着,依靠中興學社,慢慢改變士大夫、士紳富戶的看法,接着影響到朝廷官員,最終將諸多的謀求發展的思想,傳播到大明朝各地,他以爲這個過程是漫長的,看看十年之後,能不能讓辦實事的思想,佔據大明朝的主流,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根本不要這麼長的時間。

用事實說話,還真的是有道理的。

遠在山海關的黃在勝,終於來了第一封信了。

信是二月初寫的,足足一個月時間,纔到了江寧縣,前來送信的人,是北邊的商賈,什麼都不知道,將信函交給了蘇天成,他也是聽說了江寧縣的富庶,過來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能夠賺錢的門路。

商賈見到了蘇天成之後,也沒有說什麼,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帶的這份信函,是送給江寧縣知縣大人的。

接到了信函之後,蘇天成動起了心思。

當初安排黃在勝作爲內線,沒有考慮到那麼多的實際情況,畢竟對付後金滿洲八旗,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如今情況有所改變了,皇上和朝廷,恐怕沒有那麼多的耐心了,江寧營不長時間,就要開始征戰歲月,所以說,貫通情報的路線,已經成爲很重要的事情了。

最好的辦法,是讓渠清澤負責這樣的事情,可惜渠清澤已經離開了,回到廄去了。

只有錦衣衛是最爲快捷的傳輸渠道,若是想着重新建立一條情報系統,不現實,且不說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就是皇上和朝廷知道了,會怎麼看。

商賈在府邸歇息的時候,蘇天成拆開了信函,裡面有兩封信。

第一封信,居然是懇請蘇天成,爲這個商賈,安排合適的事情,暫時不要回到山海關一帶去了,而且這個商賈,在山海關有着不少的家人和下人,若是在江寧縣立足了,必然要做生意的,到時候,傳遞信函,就有固定的地方了,也好辦很多了。

黃在勝在信件裡面,詳細介紹了這個商賈的情況,說這個商賈是靠得住的。

蘇天成暗笑,看來黃在勝考慮還是有些周到的,其中也可能是爲了自身的安全,若是商賈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回到山海關去了,宣揚開來,黃在勝可能就有麻煩了。

稍微考慮一下,蘇天成叫來了蘇俊,叫蘇俊安排一下這個商賈,有些情況,可以告訴這個商賈,當然,在江寧縣做生意的事情,自然也在計劃之列了。

蘇俊帶着商賈離開之後,蘇天成再次回到書房,拆開了第二封信。

幾分鐘時間過去,蘇天成的臉色發生了改變了,變得有些難看了。

黃在勝這一次說到的情報,非常重要,原來,後金皇太極想着統一漠南蒙古,準備征伐察哈爾,崇禎六年七月,後金在孔有德的協助之下,佔領了旅順之後,整個的遼東、遼北,幾乎都被後金佔據了,如今,後金想着征伐和統一漠南蒙古,如果成功,後金可以直接威脅到北直隸永平府、延慶州、宣府鎮、山西大同等地,甚至是順天府的密雲,若是想着進攻京師,將要方便很多了。

而且,只要後金有動作,威脅到京師,都是一次巨大的震動。

皇太極的心思,蘇天成是知曉的,野心大,不要多長時間,就會想着統一中原了。

這一次,黃在勝送來的情報,肯定是準確的,皇太極既然有這麼大的動作,一定會精心準備,依舊歷史的記載,皇太極這次征伐漠南蒙古,同樣入侵了山西大同,北直隸宣、大地區,引發了很大的震動,以至於朱由檢夜不能寐,時時刻刻考慮到後金的威脅。

後金的這一次行動,雖然沒有產生很大的震動,但是,已經預示着,大明朝在遼東遼北的防禦,基本上不存在了。

第705章 放心了第39章 廟會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41章 收服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54章 遼東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69章 心結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705章 放心了第182章 家信第420章 頭疼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703章 遠見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239章 故人來(1)第1185章 行動(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17章 秦淮河(1)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417章 訓斥第866章 兩重天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274章 奧妙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448章 誓師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772章 海戰(2)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190章 稱帝(2)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424章 屠殺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182章 家信第1078章 補償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08章 恩榮宴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030章 妥協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616章 理還亂第139章 官田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15章 朝貢
第705章 放心了第39章 廟會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41章 收服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54章 遼東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69章 心結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705章 放心了第182章 家信第420章 頭疼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703章 遠見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239章 故人來(1)第1185章 行動(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17章 秦淮河(1)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417章 訓斥第866章 兩重天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274章 奧妙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448章 誓師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772章 海戰(2)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190章 稱帝(2)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424章 屠殺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182章 家信第1078章 補償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08章 恩榮宴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030章 妥協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616章 理還亂第139章 官田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15章 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