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

朱由菘和張溥先後都來拜訪了。

因爲時間還早,朱審烜等人,是不可能留在京城多長時間的,皇上召見之後,他們就要回到陝西去了,蘇天成專門爲衆人擺下了宴席,把酒言歡。

十月中旬,蘇平陽等人來到了京城。

面聖之後,蘇平陽回到了府邸。

雖說蘇平陽已經是延安府知府,但在蘇天成的面前,依舊是下人的表現,其實蘇天成早就燒燬了蘇平陽、蘇俊和蘇二童等人的賣身契,人家現在是朝廷官員了,但這些人在蘇天成的面前,依然將自己看做是蘇家的人。

蘇平陽到府邸,不是客人,他本來就是蘇家的下人,來到京城,等於是回家。

蘇平陽、蘇俊和蘇二童等人,能夠進入朝廷做官,完全是因爲跟隨蘇天成,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之下,步入朝廷爲官的,他們也是一步步慢慢起來的,特別是蘇平陽,老成持重,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夠很好的署理政務,取得顯著的成績,就連皇上都知道了,都是讚不絕口,還專門提到了,不少的讀書人,必須要向蘇平陽學習,人家的知識水平並非是那麼高,但就是能夠很好的署理政務,讓一個地方富裕起來。

陝西的延安府,因爲佔據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到那裡去做生意的商賈是不少的,從整個陝西的變化來說,延安府是最爲突出的,發展也是最快的。

在朱審烜的計劃裡面,甚至準備舉薦蘇平陽做布政使,但這樣的想法,被蘇天成否決了,知識的作用是不能夠否定的,依照蘇平陽的能力,做到知府就很不錯了,蘇平陽的能力。最多也就是能夠駕馭一府之地,繼續往上面走,不管是眼光、能力水平和見識,都是跟不上的,強行提拔上去了,反而壞事。

至於說蘇俊,情況又不同了。蘇俊非常的靈活,吸收能力很強,一直都是出於不斷學習之中的,也知道取長補短,所以總是在慢慢的進步,可以說。蘇俊將來的發展,比蘇平陽要強很多的。

蘇二童的情況又不一樣,蘇二童爲人老實,做事情兢兢業業,但缺乏全局性的眼光,就算是在官場上面磨礪了,因爲吸收能力欠缺的問題。也難以擔當大任,所以說,蘇天成不敢安排蘇二童做知府一類的主管,如果說做知縣,因爲地方小,蘇二童還能夠勝任,做知府就有些困難了,但蘇二童也有優勢。是最好的佐官,只要上面有英明的主管,蘇二童就能夠最好的發揮輔佐的作用了。

因人而異,這是蘇天成的特長,所以說,他的心腹,都能夠人盡其才。這也是江寧縣、河南府乃至於陝西省發展很快的原因,江寧營就是更好的說明了。

蘇平陽也不可能在京城逗留很長的時間。

巡撫、布政使一類的官員,耽誤一段時間,問題還不是很大。他們管轄的範圍大,事情是有些宏觀的,牽涉到的具體事情不多,但知府就不同了,幾乎每天都要忙碌,具體的事情太多,知縣就更不用說了,縣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都要考慮,所以說,官越小越是忙碌,因爲要忙碌具體的事情。官越大越是顯得輕鬆,考慮到的是全局性的事情。

蘇平陽在京城能夠逗留的時間,也就是三天。

第一天,蘇天成在府邸裡到處都巡查了一邊,找來管家,仔細詢問,提醒管家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不能夠疏忽,下人的安排以哪些地方爲重,府裡的事情應該怎麼樣做好。第二天,蘇平陽親自給有些下人做示範,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樣做好府裡的事情。要知道,蘇府很大,下人是不少的,蘇平陽親自來做這些事情,就連朱審馨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叫蘇平陽不必這樣做,不管怎麼睡,蘇平陽都是知府,朝廷的四品官員,蘇平陽卻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熟悉這些事情,所以應該要囑託。

到了第三天,蘇平陽專門找到了蘇天成,說是有事情需要稟報的,而且蘇平陽的神情很是嚴肅,看起來不是什麼小事情。

讓蘇平陽、蘇俊和蘇二童等人留在陝西,這也是蘇天成仔細考慮的,朱審烜擔任陝西巡撫,這樣的情況下,蘇平陽等人,就能夠實實在在做事情,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而且他們做事情是非常紮實的,絕對不會偷懶,是完全令人放心的,事情的發展也是這個樣子,朱審烜對蘇平陽等人是非常滿意的。

所以說,迄今爲止,蘇天成對於自己的安排,還是很滿意的。

“少爺,蘇俊和犬子蘇二童都有些想法,包括我在內,我們都想着和少爺說說。”

“叔叔有什麼事情,儘管說,若是有什麼難處,可以給我說,也可以直接給晉王殿下說的,都沒有什麼問題的。”

蘇平陽搖搖頭。

“少爺,我們想說的不是有關陝西的事情,我們都做的很好,沒有給少爺添麻煩,更沒有給少爺丟臉,可少爺離開陝西這麼長時間了,我們都感覺到不適應,沒有在少爺的身邊,我們沒有主心骨,少爺馬上就要到遼東去了,那裡的情況更加的複雜,我們都想着,繼續跟隨在少爺的身邊,督師府也是需要人手的。”

“這個,你們在陝西做的很好啊,也不可能老是跟隨在我的身邊啊。”

“我也這樣想過,到京城來之前,蘇俊和二童都找到我了,專門說到了這件事情,我也勸過他們,但後來想想,他們說的也是有道理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將來若是晉王殿下離開了陝西,另外的巡撫大人上任了,會是什麼態度,誰也是不知道的,我們都不是讀書人,身居高位,肯定是有人質疑的,我的年紀大了,無所謂了,幹幾年之後,回到京城來,給少爺當管家,還是幹我的老本行,可蘇俊和二童年紀都還不大,到了這個年紀,繼續去讀書也是不現實的,若是能夠跟隨在少爺的身邊,心裡總是踏實一些啊。”

蘇天成點點頭,蘇平陽說的確實有道理,自己到了寧遠,進入到督師府,確實需要一大幫的人,這些人非常關鍵,必須要能幹,關鍵是忠心,寧遠的形勢非常複雜,據說奸細是非常猖獗的,很多的事情都難以保密,如果督師府的官吏出現問題,損失肯定是很大的。

蘇俊需要鍛鍊,需要不斷開闊眼界,蘇二童跟在自己的身邊,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自己對他們是完全放心的,什麼事情都是可以託付的。

“叔叔說的是有道理的,這件事情,我考慮一下,不過叔叔年紀大了,還是在陝西做事情,若是覺得壓力大了,我給晉王殿下說一下,舉薦叔叔到京城做官,至於說學識的問題,叔叔不要想那麼多,到了京城裡面,恐怕沒有誰有這樣的膽量,在學識方面彈劾叔叔的。”

“少爺的好心,我是知道的,不過我真的很累了,當官這件事情,看着很是威風,其實太累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也太辛苦了,在江寧縣和河南府的時候,我還勉強能夠承受,可到了陝西之後,我就感覺到很吃力了,我很清楚,我就是那麼大的能力,畢竟是學識少的人,和讀書人是不能夠比較的,看看西安府的吳大人,說話做事都是井井有條,我也想那樣,但是做不到啊,到京城來做官,我更沒有想過,也不能夠這樣做,我是真心想着回來做管家的,這件事情,我做起來駕輕就熟。”

蘇天成仔細看了看蘇平陽。

這些年以來,他忽略了蘇平陽等人的感受,自己的事情也是太多了。

蘇平陽的頭髮白了很多,臉上的皺紋也明顯多了,看上去老了很多,明顯是過於操心了,因爲自身的學時不足,所以說,蘇平陽做事情的事情,比較那些讀書人,付出的努力更多,也就更加的辛苦,這樣的條件下,能夠支撐多長的時間,還真的說不清楚。

其實做官對於蘇平陽來說,不是什麼享受,或者說是價值的體現,反而是一種痛苦,如此的情況下,確實可以考慮,讓蘇平陽回到府邸,好好休養一下了。

要不然蘇天成出於好心,想着讓蘇平陽風光一下,最終卻令蘇平陽過早的離開了人世。

“叔叔很是操勞,這些年我一直都沒有注意到,這是我的失誤啊,叔叔若是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是支持的,過年的時間,叔叔親自給晉王殿下說一下,請求致仕,我也在一邊幫忙說一下,叔叔回到京城來,好好休養一下。”

“少爺,我知道這麼做不好,沒有給少爺爭光,不過我是真的有些頂不住了,要是在知府的位置上面,做錯了事情,或者是什麼事情沒有做好,更是丟少爺的臉啊。”

“叔叔不要這麼說了,回到陝西之後,你告訴蘇俊和蘇二童,叫他們準備一下,開年之後,跟隨我到寧遠去,我那裡也是需要人手的,不過你要告誡他們,這個消息,暫時不能夠說出去,我還要稟報皇上的。”

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25章 原來如此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06章 自作孽(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248章 協調會(2)第55章 真相第821章 廷議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92章 宿命論(1)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258章 花絮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93章 都不笨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57章 下狠手(2)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93章 新科會元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347章 榮耀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421章 佈置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07章 授官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821章 廷議第119章 秦淮河(3)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23章 唐海泰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29章 忠告第56章 下狠手(1)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1章 收服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211章 江寧營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239章 鉅變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735章 青州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81章 幕僚第247章 協調會(1)第1030章 妥協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157章 算計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1015章 誤判?(4)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285章 尊嚴之戰(2)
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25章 原來如此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06章 自作孽(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248章 協調會(2)第55章 真相第821章 廷議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92章 宿命論(1)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258章 花絮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93章 都不笨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57章 下狠手(2)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93章 新科會元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347章 榮耀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421章 佈置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07章 授官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821章 廷議第119章 秦淮河(3)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23章 唐海泰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29章 忠告第56章 下狠手(1)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1章 收服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211章 江寧營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239章 鉅變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735章 青州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81章 幕僚第247章 協調會(1)第1030章 妥協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157章 算計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1015章 誤判?(4)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285章 尊嚴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