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維護大局

大明政客sodu

朱審烜到京城的時間不是很長,但特殊的經歷,讓他對朝廷裡面的事情,看的透透的,諸多的小動作,他是非常清楚的,身爲藩王,他一直都是戰戰兢兢,多少年了,要不是蘇天成建議藩王參與到朝政之中,如今他還在山西的太原,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朱由檢的矛盾心態,朱審烜一樣能夠準確的把握。

從關係上來說,朱審烜應該是要偏向於皇室的,畢竟這是朱家的天下,但父王和自身的遭遇,令朱審烜更加的偏向於蘇天成,當然,這種偏心,不是讓蘇天成推翻大明王朝做皇帝,而是爲了蘇天成的安全。蘇天成的功勞太大了,大的讓皇上無法安心了。

成爲內閣次輔之後,朱審烜兢兢業業,努力維護皇上的威信,讓皇上掌握足夠大的權力,讓滿朝的文武大臣無法和皇上抗衡,不過做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爲了讓蘇天成更加的安全,將來不至於遭受到排擠,甚至是殺身之禍。

但種種的努力,依舊無法徹底讓皇上放心,這是朱審烜最爲擔心的事情,一旦蘇天成受到了清算,垮掉的是一大批人,且不說大明是不是能夠繼續穩固的發展,自己也是要受到牽連的,從這方面出發,朱審烜也是要維護蘇天成的。

朱審烜很少給蘇天成說到朝廷之中的問題,譬如說某些給事中和御史,依舊在彈劾蘇天成,儘管蘇天成已經是內閣大臣,帶領大軍在外征伐,不斷的清除威脅大明朝廷的危險。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朱審烜感覺到很累。

在陝西擔任巡撫的那段時間,是朱審烜最爲舒心的日子,不管朝廷裡面的爭鬥,一心一意的治理好陝西,可進入到京城,成爲內閣次輔,權力大了很多的,反而不自在了。

大明王朝的問題依舊是很多的,譬如說南方,沒有多大的變化,和以前是差不多的,這也是因爲蘇天成在南方的時候,僅僅是江寧縣的知縣,沒有多大的影響力,整個的南方,還是按照以前的步驟行事,加之南方沒有遭遇多少的戰火,諸多的官吏,很是滿足於現狀,更大的問題是,朝中的大臣,絕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在很多的事情上面,自然是偏向於南方的。

隨着北方的穩固,這些年以來,發展的速度是很快的,不比南方差多少了,而北方的發展,還是得益於蘇天成推行的一些政策,表現最爲明顯的就是陝西,陝西以前是流寇發源地和動盪最爲厲害的地方,也是最爲貧困的地方之一,可剿滅流寇之後,因爲推行了讓利於老百姓的政策,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加之蘇天成注重商賈,靠着商貿的發展,來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這種絕不會爲朝廷認可的發展路徑,帶來的效果是輝煌的。

登州、萊州和青州的發展,朱審烜也有耳聞,一些奔波登州和京城等地的商賈,認爲登州等地的繁華,甚至超過了京城,具體情況是不是這樣,朱審烜沒有專門去考證,但他相信這樣的情況,蘇天成有這樣的能力,能夠將陝西建設好,更不用說登州等地方了。

蘇天成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勞,但總是遭遇到猜忌,彈劾的奏摺沒有斷過,這裡面有着深層次的原因,蘇天成提高了商賈的地位,爲朝中大臣所不容,可最爲關鍵的原因,還是皇上的態度,只要皇上不駁斥這樣的行爲,那就會有大臣繼續彈劾。

朱審烜一直都是爲了大局考慮的,大明王朝離不開蘇天成,不客氣的說,離開了蘇天成,恐怕沒有誰能夠剿滅後金韃子,能夠征服草原,能夠拿下臺灣,估計也是這樣的原因,皇上就算是對蘇天成充滿了戒心,也不可能採取什麼行動的。

可這種局面,究竟能夠維持多長的時間,朱審烜不知道,也是充滿擔憂的。

在思考了很長時間之後,朱審烜終於做出了決定,將這些情況,完全告知蘇天成,他和蘇天成之間的特殊關係,也讓他必須要這麼做。

至於說如何解決其中的問題,朱審烜沒有想到很好的辦法,也提不出來具體的解決辦法,他相信蘇天成接到信函之後,能夠拿出最好的辦法來的,蘇天成曾經遭遇了那麼多的困難,不是都一一克服了。

寫好了信函,朱審烜沒有直接送出去,他將信函交給了蘇平陽,他相信蘇平陽是能夠將這份至關重要的信函,交給蘇天成的。朝廷裡面的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是非常厲害的,稍微不注意,這份信函落入了錦衣衛和東廠番子的手裡,問題就麻煩了。

楊嗣昌的想法也很複雜,一方面他作爲內閣首輔,權勢是不能夠和以前的內閣首輔比較的,這多多少少令人憋氣,千辛萬苦成爲了內閣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惜沒有充足的權勢,朝廷之中的大事情,基本都是皇上拿主意,這和以前的區別太大,另外一個方面,大明各地漸漸的開始平穩,以至於諸多的官吏,忘記了前些年的事情,以爲天下無憂了,就算是大明朝遭遇外來的襲擊和進攻了,也有蘇天成去對付,奇怪的是,這些官吏想着蘇天成去對付,卻對蘇天成掌握了太多的軍隊,表示出來了憂慮。

這不是什麼好的局面,其實大明朝遠遠沒有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老百姓的生活還不是很好,豐衣足食談不上,就算是南方的富庶之地,老百姓的日子依舊不好過,派出去的巡按反饋回來的情況,北方的老百姓,日子比南方的還要強一些了,這在幾年前,是不可能想象的。

蘇天成的能力,楊嗣昌是完全認可的,內心高傲的楊嗣昌,對蘇天成也是心悅誠服,人家那麼的年輕,卻建立了常人不可能建立的功勳,不到三十歲就成爲內閣大臣,這樣的高度,恐怕不會有第二人達到了。

可功勞越大,問題也就越大,歷史就是這樣,誰也不能夠避免。

朝廷的一些彈劾的奏摺,楊嗣昌是很清楚的,在這件事情上面,他很是矛盾,蘇天成的有些做法,他並不贊同,譬如說讓藩王以及藩王世子進入朝廷,讓藩王的子弟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盡力鞏固皇權等等,但楊嗣昌不得不承認,蘇天成推行的政策,都是成功的,都是能夠促進大明強盛的。

楊嗣昌不是小肚雞腸的人,更不是奸臣,儘管對蘇天成的有些做法不是很贊同,但絕不會否定蘇天成的功勞。

一段時間以來,楊嗣昌一直想着和朱審烜好好談談。

朱審烜的身份很敏感,是朱審馨的親哥哥,與蘇天成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但也是晉王,是大明的皇室宗親,朱審烜剛剛進入內閣的時候,楊嗣昌是非常注意觀察的,看看朱審烜究竟是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一段時間的觀察,楊嗣昌認爲,朱審烜有着很不錯的能力,也知道如何處理好關係。

楊嗣昌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和朱審烜好好談談,不管今後發展的局面如何,如今必須要保持穩定,至少蘇天成在外辛辛苦苦的征伐,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不能夠因爲朝廷裡面的一些破事,影響了蘇天成的心情。

今日在養心殿的討論,楊嗣昌感覺到窩火,這麼簡單的事情,爲什麼還要討論,這裡面的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後金韃子的談判,磨磨唧唧,總是提出來這樣那樣的條件,有些條件根本就是不能夠忍受的,好幾次楊嗣昌都想着終止談判了,認爲後金韃子沒有誠意,可皇上沒有表態,楊嗣昌也不能夠隨意的終止談判。

有些時候,楊嗣昌也想着,讓蘇天成回到京城來,讓洪承疇帶領大軍征伐,可遼東曾經出現的情況,讓楊嗣昌覺得,這樣的決定不是很明智,陳新甲擔任了遼東巡撫,有了錢謙益的配合,採取了排斥江寧營的態勢,結果遭遇了慘重的失敗,要是蘇天成還在遼東,這樣的事情,就不可能發生的。

換位思考,楊嗣昌是非常擔心的,蘇天成掌握了大明所有的精銳軍隊,要是真的出現了什麼變故,蘇天成想着自立爲王,恐怕纔是大明朝最大的災難了。

休沐之後,楊嗣昌特意去拜訪朱審烜。

內閣首輔拜訪內閣次輔,這也是很少見的事情,至少有些不恰當,要說拜訪,應該是朱審烜去拜訪他楊嗣昌,可想着諸多事情的楊嗣昌,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到了朱審烜的府邸,楊嗣昌感覺到,朱審烜沒有表現出來特別的詫異,好像知道自己要來一樣。

這一夜,兩人說到了很多的事情,主要都是牽涉到蘇天成的,兩人的話語,從淺顯的方面,逐漸的深入,從大明朝的未來角度出發,從顧全大局的角度出發,談到了朝廷對待蘇天成的態度,包括皇上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

離開朱審烜府邸的時候,楊嗣昌是有些高興的,他認爲,內閣首輔與內閣次輔完全統一了意見,今後的很多事情,就好處理了。

(感謝讀者大大的支持,年底了,事情很多,所以更新有些不穩定了,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很多的讀者大大,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是非常重視的,這些意見,儘管在本書之中,不一定能夠得到表現,但在下一本書裡面,一定會注意的,有讀者大大的支持,我就有足夠的動力,就能夠堅持下去,不管成績如何,我都會堅持的,拜謝了。)(未完待續

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183章 定局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279章 借銀子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39章 官田第417章 訓斥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82章 家信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章 殺良冒功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236章 擴軍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186章 行動(3)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186章 行動(3)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86章 朝廷嘉獎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775章 海戰(5)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45章 租子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1256章 悲愴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614章 剪不斷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054章 遼東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166章 迅雷(1)第30章 連環計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38章 變故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424章 屠殺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844章 慘敗(2)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66章 鄉試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968章 非凡一戰(2)
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183章 定局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279章 借銀子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39章 官田第417章 訓斥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82章 家信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章 殺良冒功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236章 擴軍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186章 行動(3)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186章 行動(3)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86章 朝廷嘉獎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775章 海戰(5)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45章 租子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1256章 悲愴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614章 剪不斷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054章 遼東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166章 迅雷(1)第30章 連環計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38章 變故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424章 屠殺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844章 慘敗(2)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66章 鄉試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968章 非凡一戰(2)